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广西褐飞虱发生特点及灾变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褐飞虱监测预警及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2008年广西13个植保站资料,结合气温、降水、NCEP/NCAP气象资料,借助ArcGIS及GrADS平台,研究广西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灾变性迁入的气候背景。结果表明:2008年广西褐飞虱始见期偏早、终见期偏迟,盛发时间长达222天;褐飞虱迁入虫量大,占稻飞虱比例高,为害有提早趋势;3—4月气温偏高是广西褐飞虱偏早迁入的重要原因,6—10月夜间适当强度、多频次的降水是当年褐飞虱当年迁入峰次多、降虫量大的主导因素;4—8月850hPa风场上偏南暖湿气流是褐飞虱从中南半岛各国北迁至广西的重要动力,而9—10月925hPa高度频繁的偏北气流有利于褐飞虱从江西、湖南等地回迁至广西。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稻飞虱迁入轨迹及虫源地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揭示广东省稻飞虱迁入路径和虫源地分布,为其精细化预测预报及源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广东省清新县、广州番禺区2010、2011年稻飞虱虫情资料,利用HYSPLIT-4轨迹分析平台和图形处理软件GrADS进行稻飞虱迁入轨迹及虫源地分析。结果表明:稻飞虱发生初见日(迁入)及各高峰日当天、前1天、前2天观测到有降水,下沉气流和降水是迫使稻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广东省早稻期间稻飞虱主要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低空急流、西南气流及偏南气流为稻飞虱迁入广东提供了运载气流,其稻飞虱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越南、老挝南部、海南省及两广南部;广东省晚稻期间稻飞虱主要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稻飞虱随偏北气流开始由北往南回迁,稻飞虱迁入的虫源地主要分布在湖南及江西等稻区。  相似文献   

3.
<正>据重庆市植保植检站通报,受2019年前期气候及境内外虫源等因素影响,该市稻飞虱前期发生呈现"始迁入较常年偏早,前期迁入峰次、迁入虫量较常年偏少,迁入面较上年同期广,田间局部虫量大"的特点。据市气象预报,6-9月,全市各地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高;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东北部偏少,其余大部地区偏多,与上年同期相比,大部地区偏多,利于稻飞虱的发生。一、当前稻飞虱发生动态截止6月12日,全市发生稻飞虱  相似文献   

4.
<正>重庆市种子管理站近日通报全市稻飞虱发生趋势并提出防治建议。受2017年气候及境内外虫源等因素影响,全市稻飞虱发生呈现始迁入较常年偏迟,前期迁入峰次较常年偏少,迁入主峰偏早、迁入虫量偏少、迁入面广,田间虫量低的特点。据重庆市气象预报,该市7~8月主要多雨时段集中在8月下旬,西南部和东南部为暴雨洪涝易发区。各区县要加强稻飞虱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发生动态,为指导防治工作提供准确的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5.
2012年四川省稻飞虱大发生,具有迁入时间特别早、迁入峰次多、灯下田间虫量大、发生面积大等特点。造成大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境外虫源基数大,根据工作经验判断作为四川省虫源地的广西虫量大以及四川省今年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稻飞虱的迁飞、繁殖。  相似文献   

6.
荔波县白背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白背飞虱的发生规律,用贵州省荔波县2000—2010年系统观察数据对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常年发生3代,虫发生2代,成虫始见期主要在3月上中旬,终见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白背飞虱在5~6月中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期,影响田间发生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是成虫的迁入量、残存量、温度、湿度和雨日,可为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和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稻纵卷叶螟是危害早稻和晚稻的一种迁飞性害虫,近些年来,在南方稻区发生和危害重。每年的7~8月份,从南方迁入的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迁入峰次多,尤其是在锋面天气多和台风雨多的情况下,迁入量突增,常造成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对晚稻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烟草病毒病的介体蚜虫种类及与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烟草栽培区,利用黄皿和绿皿共诱集传毒介体有翅蚜32种,其中桃蚜Myzum persicae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分别占诱集蚜一的47%和23%。烟田 类型不同病毒病发生程度不同,单作田和临菜田病毒病发生严重,麦磁种田较轻;5月迁入烟田的有翅得与病毒病发生关系密切;提出防治烟草病毒尖通过早期防治病源有翅蚜和玫烟套种等配套的措施,建立新的烟田农业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在湖北省的最南端,为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260天左右。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种作物病虫害均有发生,特别是稻飞虱迁入早、迁入量大、峰期多、暴发频率高、为害大,给全县粮食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湘桂走廊白背飞虱早期虫源及大气背景在其北迁过程中的影响,利用HYSPLIT软件模拟白背飞虱灾变性迁入高峰期、始见期后向轨迹,分别从个性及共性角度,分析湘桂走廊白背飞虱主要虫源地及其灾变大气背景。结果表明:(1)1991—2014年湘桂走廊白背飞虱的迁入始见期、首次迁入高峰期分别为0.9 d/10 a、1.6 d/10 a;(2)西南路径是湘桂走廊白背飞虱初始虫源迁入的主要路径,永福站、兴安站和全州站虫源西南路径占比分别为54%、50%、72%;(3)中南半岛白背飞虱借助微弱上升气流完成起飞,850 hPa高度上的强劲的西南气流、丰富的水汽条件有利于其北迁,降水是白背飞虱降落的重要大气动力机制。研究结果为白背飞虱的异地监测及科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石河子棉区棉蚜消长动态及测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河子棉区蚜迁入棉田始见期一般5月上旬末-中旬末;棉蚜中心株多在5月中正旬发现;6月中下旬棉蚜进入全面迁飞扩散期;棉蚜种群的消长与5,6月份中旬气温级7,8月份气温,降水和天敌关系密切。棉蚜的测报着手从棉蚜迁入棉田期,天敌发生情况,高温天气,不同体色棉蚜发生数量,有蚜株率及有翅株率等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2.
棉田周围植被对棉蚜及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进行了连续3年的调查,统计了棉田周围植被上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害虫和益虫),对棉田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经分析研究棉田周围植被和棉花上昆虫年度发生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为利用棉田周围植物上的天敌来达到控制棉蚜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棉田棉蚜的天敌与棉田周围植被上的天敌种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仅在发生时间上前者晚于后者。棉田边缘的野生植物、杂草或树林常常支持较大数量的天敌种群,在棉蚜发生期,这些天敌种群常作为天敌迁入棉田的源库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福建省植保站日前称,当前稻飞虱迁入量大,田间虫口基数高,主害代提前一代,非常有利于早稻中后期稻飞虱发生世代的叠加和田间虫量的累积。预计早稻稻飞虱将偏重发生,局部有大发生的可能,发生程度重于上年。防治意见:鉴于稻飞虱有严重发生的态势,各地需提高警惕,认真做好田间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工作,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广西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原因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稻纵卷叶螟是广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年发生6~8代,其中第2、3代是早稻主害代。2008年,受虫源、气候因子和种植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广西第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呈现发生范围广、面积大、成虫峰次多、峰期持续长、蛾量大、虫口密度高、为害期长、田间虫态复杂等特点,发生面积75.6万hm2,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大发生年。作者分析,其主要原因为:5月下旬到6月中旬,第3代发生期气候适宜;第2代残留基数大,外地迁入数量多,第3代成虫滞留量多;水稻生育期推后、插花田增多,稻纵卷叶螟食料充足;由于雨日多,劳动力紧张,以及应急防治农药缺乏,造成应急防治实施难度大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葡萄冻害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延庆县等地葡萄园受冻情况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葡萄品种间抗寒性有明显的差异;栽培地点的不同冻害发生严重程度明显不同;葡萄园栽培管理技术对葡萄植株能否安全越冬至关重要,尤其是冬灌、埋土防寒以及前一年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均与冻害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农药市场信息》2002,(5):31-31
<正> 根据内蒙古气象台2002年4-9月气象数值预报、病虫越冬基数调查、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病虫发生规律及病虫历年发生情况分析,预计200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地螟麦蚜、蝗虫、常发区的粘虫、通辽市和赤峰市南部的玉米螟、局部地区的地下害虫将偏重发生。 1、草地螟:在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02年草地螟一代幼虫将中等到中等偏重发生,巴盟部分地区和呼市中等偏轻发生。全区发生面积450万亩左右。另外,内蒙古有草地螟可安全越冬的大量荒山、荒坡、草场是农技人员无力调查的,周边也有此类地区,实际越冬量不清,目前对草地螟迁飞、发生规律尚不完全清楚。如外来虫源迁入量大,则气候相  相似文献   

17.
《农药市场信息》2006,(23):28-30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屉: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适时、连续施药高,为害严重。由于预报准确、药剂对路、防治和用药到位,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四代褐飞虱的暴发为害。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是通州市水稻生产中后期的主要害虫,2005年在沿江、沿海地区大发生,导致水稻出现大面积成片倒伏枯死;2006年又是特大发生,其虫量为去年同期的35倍,成为又一个暴发成灾之年。其发生特点是:灯下迁入峰期偏早,迁入量特大;田间短翅型成虫始见早,数量多;后期稻田虫卵量高,为害  相似文献   

19.
<正>受降水偏多和温度适宜等气候条件影响,5月上旬以来,稻飞虱提早从境外大量迁入我国南方稻区。目前,广西、广东、福建测灯诱虫量比历年平均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病虫基数、天气预报、作物长势及天敌等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山东省植保总站日前对下半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做如下预报:一、重大病虫1.草地贪夜蛾:7月中下旬至8月份,草地贪夜蛾持续迁入我省,并发生大面积危害的风险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