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种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同阶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效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我国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伴随着种业的发展,种业走出去内涵也更为丰富,从种质资源交换、少量种子出口扩展到对外制种、种子出口、海外本土化和参与种业国际组织,真正实现了由种子走出去到种业走出去的转变。1对外制种1979年,经农业部、外交部和外贸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中国种子公司与美国皮托公司探讨番茄对  相似文献   

2.
国际化背景下的中国种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种业国际化背景下,外国种业公司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种业市场、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外国种子代替等困境,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并危及我国粮食安全。面对外国种业公司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有牢固树立粮食安全战略的意识,加大政府投入,坚守民族种业阵地;多种措施并举,整合行业资源,着力打造种业企业"航母";制定优惠政策,强化研发能力,扶持种子企业做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转基因生物育种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岩 《中国种业》2016,(12):5-7
中国种业"走出去"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然而,"走出去"的总量偏小偏弱,作物品类单一,涵盖的国家和区域比较集中。并且,随着种子出口数量和效益逐渐下降,单纯依靠种子出口参与种业国际竞争的模式将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种业亟需拓宽"走出去"模式与路径,逐步实现"走出去"路径多元化,提高海外种子市场占有率。本文在分析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内在优势与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种业"走出去"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种业"走出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作物种子质量水平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种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质量认证是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控体系的两大关键。对新时期种子质量检验和种子质量认证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疏理剖析,并就适应新形势,加强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探讨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种业是农业的芯片,自20世纪80年代通过"引进来"促进了自身的大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必须推动"走出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才能实现种业"强国梦"。我国杂交水稻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具有种质资源、育种技术、研发团队和种子生产加工推广等综合优势。得益于技术驱动,国内杂交稻种子企业发育良好,隆平高科等种子企业已经具备成为跨国种子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和实地了解调查,近年来,广西种业凭借区位的优势,"走出去"的重点放在东盟国家,主要以出口杂交水稻、杂交鲜食玉米和热带亚热带蔬菜种子为主,种子出口量和出口额保持较稳定的发展,为我国农作物品种在东盟国家的推广和双边农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广西种业"走出去"仍面临出口的品种老旧、竞争不强;出口成本逐年提高,效益逐步下降;种子出口模式单一,种子出口规模小,以及海外直接投资资金短缺和缺乏跨国经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等问题。通过总结,建议广西种业在今后"走出去"过程中,通过增加投资,潜心研发和产权保护,提高"走出去"品种的竞争力;积极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逐步转变种子出口模式,进一步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探索新的种业"走出去"方式,加快广西种业"走出去"步伐。为我国种业的发展和农业科技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被誉为种业界“奥林匹克”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京举行,大会期间,我国种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再次引起业内专家关注。专家们就我国种业市场呈现怎样的竞争格局,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种业科技创新还存在哪些制约,从“种业大国”迈向“种业强国”还有多远,中国种业该如何“走出去”,国内种企该如何担当重任促进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也对这些热点问题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种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种子企业面临使命选择和转型升级的诸多挑战。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和种子产业特点,大(中)型种子企业可以继续选择主要农作物种子为对象,立志与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竞争,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支撑;中小型种子企业可以开展杂粮、杂豆、薯类和特色经济作物以及适合农业观光、具有饮食保健功能的作物专用品种的种子(苗)业务,满足农产品多元化市场需求;有些种子企业可以转型,从事作物育种、种质资源发掘和开发、种子生产、种子加工仓储、售后技术服务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的种业体系,促进种业健康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国外种业进驻我国种业市场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外种业进驻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分析了国外种业进入国内具有正反两方面影响,既为我国民族种业发展壮大提供有价值的借鉴,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也使国内种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提出黑龙江种业发展建议应完善相关的发展机制,加强扶持力度,建立种业人才流动新机制,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出几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种子企业,加强种子基地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外拓市场,让国产种子“走出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力提升、内压加大、存在外需是我国种业企业"走出去"的驱动因素,种业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时要广泛考察、因地制宜、顺应时势、争取支持、加强引导、有序跟进、做强服务;政府应搭好平台,放活政策,多方扶持;行业必需树立旗帜,建制建章,协约管理,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上接2014年第9期)跨国种业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与其他竞争型行业一样,过度的本土保护措施并不能推进我国种业市场的发展,适当的外资进入能为我国种业市场带来竞争压力,使国内种子企业提升种子质量。但跨国种业巨头的市场垄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而我国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对这一现状的应对严重不足,这将阻碍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进而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粮食安全。2.1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控制我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正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现代种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路径。现代种业的使命在于: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的饭碗主装中国粮;二是推动我国种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如何实现这两大使命?关键在于将创新融入种业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让创新者进,创新者强,创新者得利。1品种保护战略是我国种业腾飞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国际化的发展,我国种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种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非常迫切。本文介绍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范围及其特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种子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意义,提出了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背影下中国种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我国种业研发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缺乏海外知识产权部署,再加之国内种业企业组织零星分散等原因导致中国种业在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获取的市场份额有限.市场扩张能力不足,同时国内种业市场也正面临国际大型种业集团的渗透蚕食.因此,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国内种业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走出去.战略性地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部署,同时多途径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中国种业大型企业集团是快速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粮食安全视角下的中国种子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不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将会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种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于我国种业研发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少.缺乏海外知识产权部署。再加之国内种业企业组织零星分散等原因导致中国种业在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获取的市场份额有限.市场扩张能力不足。同时国内种业市场也正面临国际大型种业集团的渗透蚕食。因此。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国内种业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走出去.战略性地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部署.同时多途径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中国种业大型企业集团是快速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澎 《种子科技》2014,(3):7-18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随着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种业企业同国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端人才、优异种质、先进育种制种及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的引进力度不断被加大。在“引进来”的同时,“走出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政策开始支持企业到国外建立研发中心,整合国外优异资源和技术,并鼓励企业在境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支持有品种权和专利技术的企业开拓国外种业市场。我国种子企业针对东盟各国及非洲、中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合作空间不断被拓展。在开放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走出去”可以有效促进我国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8.
邓岩  陈燕娟 《种子》2020,(1):59-63
巴基斯坦种子立法起步较早,却未能根据产业发展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尤其是植物品种权保护制度的缺失,导致种业创新原动力严重不足。中国企业利用品种优势打开了巴基斯坦种子市场,深化发展则要面对知识产权管理等制度性问题。在继续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中国种业要着力布局资源、生产和育种合作,力争把巴基斯坦打造成为中国种业“走出去”的样板和基地。  相似文献   

19.
种业是我国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只有公平、健康的种业环境才能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才能规范经营者守法经营,才能保障农民选购良种。对于种子的监管应当"疏堵"结合,既要积极引导,提倡诚信;又要重拳出击,捍卫秩序。在种子监管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给种子监管工作带来困扰,有待进一步明确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种子产业及其生物技术对于农业的其他技术推广和投资行为来说,是一项投入少、见效快、收效大的产业。国外的经验也证明,在过去100年间,农作物产量提高的60%来自于种子科技进步。因此可以说,种子技术是农业的核心技术。正因如此,种业市场的国际竞争引人注目。本文特就我国种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问题略陈拙见。1认清形势有很多人担心,参与国际种业竞争会导致中国种子产业被外国控制,威胁中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安全,实际并非如此。首先,种子“走出去”战略已取得成效。中国杂交水稻已成功打开南亚及南美部分市场,仅出口到越南的种子每年达5000吨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