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及可操作性,能合理地改善经营管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不断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开发区扩区升级提供参考依据和借鉴价值。将中国南方地区按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便利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分为3类不同地区,每类地区选择了2个经济开发区作为代表,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的方法,运用MATLAB7.0软件从横向角度对3类地区的经济开发区代表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区位和交通便捷,经济发达的浙江沿海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地理位置比较特殊,经济欠发达的海南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台北水源特定区为台湾地区第一个经由都市计划法划设的水源、水质、水量保护区,为大台北地区最主要的自来水来源。为保证水源、水质不受破坏与污染,使得水源区土地管理工作更加重要。该文主要利用高分辨率SPOT5卫星影像,辅以航空影像数据,采用高斯最大似然方法和类别变化检测法,进行水源区域土地利用变迁和环境变迁分析,成功取得了水源区域内植被、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及变迁情况资料。项目中,分类整体精度达到95.60%,变迁分析结果标示出两个变化较大区块。  相似文献   

3.
皖江城市带省级以上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区空间布局与土地集约利用分异研究,是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皖江城市带是由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其开发区建设发展及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分异状况具有典型研究意义。本研究拟采用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结合结构熵权法进行确权,对皖江城市带省级以上开发区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并建立指标体系,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对其分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皖江城市带各区域开发区土地利用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摘 要:研究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各别县。整体来看,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受经济、社会、生态、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向今后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笔者以重庆市开县为例,构建了基于多因素的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开县目前大多数地区土地利用处于适度及粗放利用状态,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点土地低效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5年江苏省土地利用、村镇建设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对全省65个地域单元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省65个地域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分值介于18.3~83.4,基本呈正态分布规律。全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南向北大致呈降低态势。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旨在摸清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现状水平,总结空间分布特征,剖析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水平、科学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县域尺度,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宁夏22个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分异特征明显,22个县中只有6个县综合评价得分达到80分以上,用地节约集约水平高;宁夏县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总指数呈现出自北向南逐步递减的特征,其中热点区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次热点区位于热点区外围,次冷点区成散团式分布,冷点区分布在中部和南部个别县。宁夏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不高且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未来宁夏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各县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差别化的集约用地管理政策,北部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区),主要是加强存量用地的挖潜和新增用地效益的提高;南部山区各县(市、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8.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辨别不同土地利用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未来研究方向,从土地集约利用投入产出和土地集约利用的因果关联2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研究内容、时空尺度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剖析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方向是:(1)农地与城市用地集约利用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区别对待两类不同的集约利用评价;(2)GPS、RS、GIS技术手段相结合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3)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应该和土地利用管理实践相结合,制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体系和开发出业务化的集约利用决策软件。  相似文献   

9.
以商丘市各县区为例,通过选取不同角度的评价指标,分为利用强度、增长耗地和产出效益3个准则层,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模型,将极差标准化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到数据处理中,提高计算准确性,以期为节约集约评价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商丘市下辖9县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一,得分区间位于0.1~0.7不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优于经济发展条件较劣的地区。其中,梁园区、睢阳区和永城市节约集约水平较高,接近0.7分,虞城县、宁陵县和民权县利用水平较低,最低仅为0.18,提升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0.
中观视角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工业用地评价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工业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工业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工业用地的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利用水平,适度利用和低度利用土地分别占工业功能区用地面积的88.06%和11.94%。(2)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较大,其中绝对规模潜力为853.99 hm2,相对规模潜力为33.73%;经济潜力为25885.30万元,单位经济潜力为1676.51元/m2。  相似文献   

11.
县域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以陕西省陇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丹  王涛  常庆瑞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4):157-164
为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选取西北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地形破碎复杂的陇县作为研究区,基于县域特点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特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指标。将高程、坡度、坡向、水源影响度作为自然要素评价指标,将道路通达度、城镇中心可达性、用地规模作为社会经济要素评价指标,在ArcGIS 10.3软件支持下,利用多层分析加权求和的方法,以20 m×20 m的栅格像元大小作为评价单元,对陇县农村居民点进行多因素综合评价。将用地适宜性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分别占用地总规模的13.88%、42.84%、34.48%、8.80%。结果表明,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捷,距离城镇中心较近且用地规模大,适合设施建设需要;较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广泛,地势略有起伏,交通方便,城镇中心可达性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自然条件略差,道路通达度一般,城镇中心可达性和用地规模有限制;不适宜农村居民点用地地形条件差,交通不便,距离城镇中心远且多为零碎地块,不利于居民点发展。研究结果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demand of urban land-use in future are forecast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condition,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development in Dazu County. In the future, the supply-demand contradiction in urban land will be more intensive with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on one hand, urban land in major towns should be increased properly with centralization and land rearrangement of rural settlements;on the other hand, utilization ratio of land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enhancement of intensive use of urban land. In Dazu County, the demand of urban land should be satisfied primarily in towns with strong economy and urban land use should be increased properly in towns with general economic level but with potent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s for other towns, the urban land-use increase should be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13.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战略基础上,对经济区县域生产要素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基本特征进行综合评价,据此划分区域并进行各区产业功能定位,以期为促进产业整合与升级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提供科学依据。运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对研究区65个区(县)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运用区域分工指数和区位商衡量各县之间的产业集聚趋势,采用层次聚类法和GIS空间分析将经济区划分为5个区域;最后提出促进经济区地区分工及一体化,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新疆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以期为促进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从土地利用系统、生态环境系统构建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法确定权重,并通过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9—2014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水平作出评价。结果表明:12009—2011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处于勉强协调,2012—2014年处于初级协调;22011—2014年间尼勒克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各个子系统相互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增长,表明尼勒克县土地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开始进入良性有序的发展阶段。在今后的发展中,尼勒克县一方面要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合理的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区域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遥感的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笔者选择重庆市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小时经济圈"为研究区域,以1994年、2000年和2006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研究了重庆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明显,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且存在明显时空差异性,流失中心层即"形成层"包括城市化进程明显的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和渝北区;"中间层"耕地流失程度次之,主要包括长寿区、渝北区部分地区以及渝西的铜梁、永川等地;"外围层"耕地变化主要以水田—旱地模式为主,包括万盛、南川、大足、潼南等区县。文章最后对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Policy makers who wish to spu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ural forests face challenges that include population decline and poverty. Protected land and natural amenitie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spect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on how different types of protected land or natural amenities affect the rural forest economy. We use county level variables for protected areas differentiated by access and extractive use, and natural amenities differentiated by climate, water area, and topography to explain spatial variation in labor and built space markets. Results show that temperate summers and water area increase wages and housing prices and explain more than 30 percent of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wages, housing price, employment density, built space percent, human capital, and local road density. Protected area decreases wages, but, if open access, increase housing prices and human capital and explain more than 20 percent of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human capital, built space percent, and local road density.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1999—2018年四川省181个县市(区)的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法,描述了其耕地面积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探索了其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9—2018年间,四川省总耕地面积经历了连续减少、缓慢增加、波动变化、迅速增加和稳定变化5个阶段。整个变化过程中,全省耕地空间上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川西北高原区与成都平原区。其中,川西南山区与川西北高原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增加状态,川中丘陵区、成都平原区与盆地周边山区耕地面积表现为减少状态,重心南移现象明显。影响四川省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农业发展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3个因素。其中,农业发展基础牢固是川西北高原耕地增加的主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特征正向驱动盆地周边山区耕地的变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负向驱动川中丘陵区耕地的变化,而成都平原区与川西南山区耕地变化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负效应与农业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的正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上述结论将为四川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利用与耕地资源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以成都市龙泉驿区1996-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及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该区17年来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特征,并引入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研究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龙泉驿区建设用地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17年问增加了123.50%,其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幅最大,达到139.77%,其次是交通用地,增加了58.88%,而水利设施用地增幅相对较小。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是驱使建设用地增长的三大因子,其中以人口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张的驱动作用最为明显,其灰色关联度达0.992。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了清镇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结果表明:(1)清镇土地利用动态体现为6种利用类型,但土地利用总体上仍以农业景观为主,没有形成城郊混合景观。驱动这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演进及土地不同用途下比较效益的差异;(2)5年间,清镇各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但增幅均已放缓,即清镇区域经济发展朝极化方向偏移。几个经济发达地区,如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和新店镇等,对于全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3)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在满足当地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生活的需要的同时,又协调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但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证又未有碍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4)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和格局的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技术以及景观指数的定量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石柱县临溪镇前进村为研究区域,分析研究了在村域范围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居民点分布现状与该村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GIS多因素叠加模型,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前进村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受坡度、河流、道路和耕作环境的综合影响,尤其道路指向更为紧密。前进村就居民点空间格局优化可分为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保留发展、搬迁区4种类型,该研究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扩展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