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以京农科728等24个我国生产大面积推广的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冠层结构、光合及灌浆脱水特性差异,为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1)参试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籽粒含水率、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为11,658.78 kg hm-2、24.66%、3.90%和0.83%。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适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平均机收产量为11,802.70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分别增产7.69%和4.45%;收获时籽粒含水率均低于28%(平均为24.61%);破碎率低于5%(平均为3.42%),均达到国家机收籽粒标准。(2)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京农科728等18个宜粒收玉米品种穗上茎叶夹角小,株型紧凑,冠层平均透光率高,冠层光分布更合理。(3)参试品种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平均为34.10μmol CO2 m-2 s-1和8.91mg m~2,其中以京2416为父本组配的18个品种净光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条件下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 (35.20 g) S2 (33.45g)S3 (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 (华美1号)~36.37 g (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 (0.74 g 100-grain~(-1) d~(-1)) S2 (0.65 g 100-grain-1 d-1) S3 (0.57 g 100-grain-1 d-1), 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g100-grain-1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g100-grain-1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g100-grain-1d-1和0.67g100-grain-1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 (10,628.67 kg hm-2) S2 (10,207.65 kg hm-2) S3 (9144.59 kg hm-2), 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 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 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 (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 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玉米须的最佳采收时期,以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为试验材料,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玉米须采收试验,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对玉米须的功能成分、可收集产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含量随吐丝日数延长呈下降趋势,总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采收期的玉米须总黄酮含量的变幅大于多糖的变幅。以雌穗套袋方式延迟授粉能有效促进玉米须生长,但显著降低果穗结实率。‘京农科728’和‘德美亚3号’套袋6天的玉米须产量比自然授粉条件下的采收产量分别提高79.2%和65.5%,穗粒数分别下降了57.9%和88.2%;套袋12天玉米须产量分别提高107.6%和74.8%,穗粒数分别下降96.1%和96.0%;套袋3天果穗结实未受影响。不同品种玉米须生长量差异显著,玉米须产量变异范围界于0.443~1.003 g/穗之间,平均值为0.655 g/穗,变异系数24.78%。为兼顾玉米产量与玉米须品质及产量,吐丝3~5天为玉米须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施氮量对春玉米籽粒脱水特性与灌浆特性的影响,确定冀东地区春玉米品种的适宜施氮量,以低氮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和高氮型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N 1(120 kg·hm-2)、N 2(180 kg·hm-2)、N 3(240 kg·hm-2)、N 4(300 kg·hm^(-2))、NCK(360 kg·hm-2)5个施氮量处理,构建了两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籽粒、苞叶和茎秆含水率与授粉后活动积温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京农科728籽粒含水率下降所需要的积温均低于先玉335,京农科728在N 1水平下收获时籽粒、苞叶和茎秆含水率最低,脱水速率最快,籽粒灌浆速率高;先玉335在N 4水平下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最低,生理成熟后脱水速率最快,N 3水平下苞叶和茎秆含水率最低,籽粒灌浆速率最高。生理成熟前注重灌浆速率的提高,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生理成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呈负相关,与籽粒总脱水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主要由生理成熟后籽粒平均脱水速率和籽粒总脱水速率决定。低氮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适宜施氮量为120 kg·hm-2,此时脱水与灌浆特性表现较好;高氮型玉米品种先玉335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此时脱水与灌浆特性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种植密度对贵州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密植条件下春玉米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贵州春玉米密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贵州广泛种植的玉米品种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为材料,设置3.0、4.5、6.0、7.5、9.0和10.5万株hm-26个密度,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春玉米茎秆形态特征和力学特性、空秆率、倒伏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春玉米株高和穗位高随密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增密后第3节长增幅最大,第3节单位茎长干重、穿刺强度和抗折力,第7节茎粗、干重和横截面积下降幅度最大;密度对茎秆横截面扁率影响不显著。品种之间比较,先玉1171节间长,第3、5节的节间干重和第3节穿刺强度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第7节干重、节间粗、单位茎长干重、节间横截面积、横截面扁率和抗折力显著低于新中玉801。(2)倒伏率和空秆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增密后先玉1171倒伏率显著高于新中玉801,空秆率显著低于新中玉801。(3)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分别在9.3万株hm^-2和8.6万株hm^-2时产量最高。增密后先玉1171比新中玉801增产10.28%,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更高。(4)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穗位高与倒伏率显著正相关,节间粗和单位茎长干物质对玉米茎秆抗折力的正向影响显著。产量与茎秆性状密切相关,株高对产量的正向影响最大。可见,不同春玉米茎秆抗倒伏性能和籽粒产量对密度的响应有差异,新中玉801增密后茎秆节间短而粗,单位茎长干重较大,抗倒伏能力较强。而先玉1171由于在高密度下空秆率比新中玉801低,有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因此高密度下产量更高。综合考虑茎秆性状和产量,先玉1171和新中玉801在贵州适宜密度分别为9.0万株hm^-2和8.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玉米是对干旱比较敏感的粮食作物,不同品种应对干旱胁迫的能力存在差异。以6个普通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北京市郊区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以灌溉处理为对照,分析干旱处理对不同玉米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和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下不同品种玉米Pn降低幅度为京农科728(15.63%)相似文献   

7.
玉米机械粒收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以首批通过籽粒机收组国家审定的主推品种京农科728为研究材料,于2016-2018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累计50个试点开展机械粒收质量性状研究,以期为该品种示范推广和机械粒收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京农科728在6月1-22日播种,均能在9月10日-10月8日正常成熟,出苗-生理成熟期平均天数为100.3d。在生理成熟后10d左右机械粒收,平均籽粒含水率24.3%,平均籽粒破碎率3.9%,平均机收杂质率1.6%。京农科728机械粒收平均产量10 526.0kg/hm2,其中以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试点机收产量最高,为12 078.0kg/hm2,有40个试点机收产量≥10 000.0kg/hm2,占比80.0%。机收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与籽粒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8和0.57,n=50),籽粒含水率是影响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京农科728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具有良好播期适应性,6月上旬至下旬播种,最早9月中旬、最晚10月上旬均达生理成熟,机械粒收质量达国家机收籽粒标准,可实现玉米籽粒直收,且机收产量高,在黄淮海夏玉米区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和产量,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江苏淮北地区29个玉米新品种耐高温胁迫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研究以29个新选育的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利用江苏淮北地区特有的高温气候,研究了各品种在最适种植密度下,与高温胁迫相关的植株农艺性状、产量及相关要素的表现,以探究各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生态适应性,为该区域玉米生产推广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C1210、郑原玉432、瑞华玉288、京农科738、隆平259、硕秋518、MC708、登海187、先玉1466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耐高温能力,且增产幅度均≥3%,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及高温胁迫耐受性,在江苏淮北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及生产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京农科728和天塔619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技术对黄淮海平原夏玉米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条带深旋后0~10cm土层容重降低6.64%~17.42%。夏玉米吐丝期叶面积指数提高26.78%~46.11%(P<0.05),拔节前、拔节-吐丝和吐丝后净同化率分别提高16.27%~25.82%、5.23%~35.41%和3.83%~31.40%,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提高。条带深旋小双行精播处理的夏玉米有效穗数增加19.73%~24.68%(P<0.05),穗长增长、秃尖长缩短、有效穗长显著增长,行粒数和穗粒数显著增加,而千粒重显著降低,夏玉米实际产量和理论产量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化控和密度措施对东北春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化控措施对玉米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为东北春玉米化控栽培增产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选用东农253为玉米试验品种,设置5万,6万,7万,8万株/hm2这4个密度,在拔节期叶面喷施玉黄金(主要成分为胺鲜酯和乙烯利)。结果表明,7万株/hm2的种植密度条件下,玉黄金处理后的产量最高,达到13 290.95 kg/hm2。合理密植是获得高产的保障,化控剂的增产作用以密度增加为前提;随密度增加,清水处理株高逐渐增加,单株干质量降低,而玉黄金的使用降低了株高,增加了干质量,为获得高产创建了条件。随密度的增加,清水处理叶片SPAD值降幅增加,叶片的衰老程度增加,玉黄金处理后能增加叶片持绿性,延缓衰老。在叶片衰老过程中,清水处理随密度增加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玉黄金处理较清水处理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万株/hm2密度处理下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叶片衰老的作用大小为:清水处理中MDA可溶性蛋白CATSODPOD,玉黄金处理中MDA可溶性蛋白SODPODCAT。在密植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玉黄金的施用对增强玉米生育后期叶片抗衰老能力和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种植模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差异,以玉米‘京农科728’为研究对象,设置65 cm均匀垄作(CK)、68 cm均匀行平作(M1)和136 cm大垄双行垄作(M2)3种种植模式,对出苗质量、植株形态、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M2保苗密度显著增加,株距显著缩小且变异系数更低;M2株高、穗位高、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分别降低12.61%、11.21%、1.59%和3.67%,群体繁茂程度较低但叶面积指数和单株干物重下降程度均较小;M2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提高了25.24%、25.41%、53.60%和14.82%,功能叶片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2017—2018年M2分别增产12.60%和17.59%,群体收获穗数的显著提高是增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推荐,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玉米适宜种植模式为136 cm大垄双行(宽行90 cm+窄行46 cm)垄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以京农科728(JNK728)和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置6月6日(SD1)、6月11日(SD2)、6月16日(SD3)、6月20日(SD4)和6月26日(SD5)5个播期,研究播期对雨养夏玉米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雨养夏玉米灌浆期和总生育期逐渐延长;2个品种平均叶面积指数(LAI)和干物质积累总量(DM)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SD2和SD3播期吐丝期LAI最高,SD2吐丝期DM显著高于SD1、SD4和SD5处理,SD2和SD3处理收获期DM显著高于SD4和SD5处理。随播期的推迟,雨养夏玉米穗粒数和行粒数先升高后降低,穗行数逐渐减少,千粒重逐渐升高,2个品种平均产量在SD2和SD3最高,分别为9.84×103和9.51×103kg/hm2,SD5最低,仅为8.04×103kg/hm2,SD5比SD1~SD4产量分别降低9.53%、22.44%、18.36%和15.00%;JNK728比ZD958增产9.19%。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和光辐射量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但抑制了籽粒灌浆,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因此雨养夏玉米产量随灌浆期和全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和光辐射量增加而提高。SD1~SD4光能和降水生产效率比SD5分别提高4.9%~17.6%和13.6%~26.8%,SD2~SD5积温生产效率比SD1提高2.8%~13.3%。综上所述,播期可调控雨养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华北平原雨养夏玉米选用抗旱性强品种(JNK728)在6月11日-15日播种,产量可以突破9.5×103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四甲基戊二酸(TGA)对夏玉米光合特征和产量的调控效应, 2018、201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以中单909 (ZD909)和京农科728 (JNK728)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TGA施用梯度(0、75、150、225和300 g hm~(–2))。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TGA处理可提高玉米产量、延缓玉米生育期内功能叶的衰老速率,增强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试验条件下TGA的最佳施用量为150 g hm~(–2)。在TGA最佳施用量下, ZD909和JNK728的产量相比对照2年平均分别增加8.7%和11.7%。2个品种玉米生育期内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光合势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14.3%和19.7%、18.7%和22.7%、10.9%和16.9%;而叶片衰老速率相比对照平均降低了55.9%和56.5%;灌浆期的净光合速率相比对照平均分别增加44.0%和58.4%。相关性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内叶片衰老速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 TGA处理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延缓玉米叶片衰老速率,并提高了灌浆期净光合速率,进而实现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4.
覆膜方式对坡耕地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覆膜对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栽培的可行性,寻求合适的覆膜方式。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裸地平作(CK)、垄沟不覆膜(NM)、垄沟全覆膜(WM)和垄沟半覆膜(HM)4个不同覆膜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WM和HM处理能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65.4%和62.5%。WM和HM处理也能增加0~80 cm土壤含水量和储水能力,提高土壤氮磷钾速效养分含量,较好地维持土地生产力。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土壤储水保水能力和土壤肥力维持等因素,在宁南山区坡耕地春玉米植种中,垄沟全覆膜和垄沟半覆膜都是较好的覆膜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5.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张雷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42-145
在推广应用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基础上,从进一步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玉米经济性状、提高玉米产量入手,进行了全膜双垄沟播秋覆膜对旱地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膜双垄秋覆膜沟播栽培可明显减少冬春季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增加土壤水分含量、玉米的经济性状明显改善,玉米产量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增产16.13%和46.08%,增产效果明显;水分生产率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播种前覆膜和半膜覆盖栽培分别提高34.5%和5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