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中国油菜生产上全程机械化作业过程中的瓶颈,提出了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油菜品种相关概念。这个全新的油菜育种目标要求这类品种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要求具有以下主要性状:株高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耐迟播,花期集中、成熟期相对一致、籽粒大、耐裂角,主轴结角多,较好的耐病能力等。还对相关育种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重点是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两个主要环节。发展油菜生产机械化,既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籽粒清洁度,有利于秸秆粉碎还田,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从而加快油菜的区域化、规范化种植的步伐。现将油菜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的种植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唐景斌  姜方新 《种子科技》2012,30(12):29-30
油菜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左右,高峰年份一度达到30多万亩。长期以来,其种植和收获环节主要靠人工育苗(穴播)、打宕移栽、收割后晾晒、人工敲打、手搓、过筛清选等方法,移栽和收获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植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小麦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油菜比较效益下降,面积逐年减少,近两年  相似文献   

4.
双低油菜机械化播收技术示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双低油菜机械播种技术、稻田套播技术、机收品种筛选及机械联合收获技术研究与示范,探索出油菜机收品种宁11号、机播机收适宜播种期、播种量、化学调控及乙烯利催熟等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是我国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之后的第五大作物。目前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30%,是最大的油菜生产国;长江流域油菜的种植面积和总产约占世界的1/4,是世界最大的油菜产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转移,劳动力价格不断走高,大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与小麦、水稻相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春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开始,我站对约翰·迪尔佳联3070型收获机割台进行了改进。经过几年多点试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甘蓝型春油菜的机械化收获作业,为甘蓝型春油菜收获机械化开创了一条新路子,已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选育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东 《中国种业》2014,(11):23-24
通过分析国外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我国适于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育种目标;分析了我国原有种质和引进的国外新种质在适应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玉米新品种育种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顾松华 《中国种业》2002,(10):26-27
全程机械化是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大中农场于2000年引进水稻盘育秧播种机、乘座式高速插秧机及配套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并制定了一系列机械作业技术标准.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2002年我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不断扩大,占水稻种植面积的45.5%.现将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军户农场大力实施滴灌番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现播种、田管、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解放劳动力,职工种植番茄的积极性高涨.本栽培技术以番茄精量点播、育苗移栽、机械采摘为主体,为大面积实施番茄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麦田套种两熟高效农业技术,能提高农业复种指数,使作物一年两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使农民增收,亦是调整种植结构、节本增效的重要改革措施.但麦田套种两熟高效农业技术必须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才能上规模、出效益.全国农机"十五"计划中提出:"间作套种有效利用空间和积温, 对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适应间作套种的动力和配套农具, 国内尚属空白,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研制开发".通过一年来对麦田套种试验工作的实践,我们对麦田套种农机具配套方案提出以下构思,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豫油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油2号是用系谱法从“(7818×Marnoo)F_2×QVa”的杂种后代中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耐)病等特性.在河南省三年区试、两年生产示范和国家黄淮区域试验中,比双低油菜品种豫油1号(ck_1)增产15.6%,比高芥酸、高硫甙油菜品种南阳41(ck_2)增产3.8%,比低芥酸油菜品种秦油3号增产23.2%.该品种含芥酸0.244%、硫甙16.57μmol/g,含油量39.48%,达到了国际优质油菜标准.较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  相似文献   

12.
以春性恢复系与半冬性品种(系)杂交后选育的16份新春性恢复系及其4个亲本系[2个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2个春性甘蓝型恢复系]、2个春性甘蓝型不育系为材料, 利用SSR、SRAP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材料间的遗传差异, 同时利用以上2个春性不育系分别与12个新春性恢复系和1个春性亲本恢复系Ag-5进行NCII双列杂交, 测定其杂种优势及杂种表现。16份新恢复系中除931和帐23外, 其余的14份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的遗传距离均大于其春性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的遗传距离,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扩大春性恢复系与不育系间的遗传差异; 配制的26个杂交组合中, 其双亲中不育系所对应保持系单株产量为高亲值的组合有15个, 其中13个组合单株产量超亲优势都强于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可增强甘蓝型春油菜杂种优势; 12个新恢复系分别与2个不育系所配24个组合中18个组合的单株产量都分别超过所对应不育系与亲本恢复系Ag-5所配杂交组合,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甘蓝型春油菜杂种的产量; 新恢复系与2个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均强于其亲本恢复系与相应不育系杂交后代的抗病性, 说明导入半冬性品种遗传成分能提高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抗菌核病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可能为春油菜杂交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机械收获模式下直播冬油菜密度与行距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华油杂62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密度15万株hm–2 (D1)、30万株hm–2 (D2)、45万株hm–2 (D3)为主区;行距15 cm (R15)、25 cm (R25)、35 cm (R35)为裂区,研究密度及行距变化对油菜群体人工收获产量、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抗倒伏、抗裂角性能及机械收获产量的影响,探讨透光率与产量、抗倒性的关系,建立机械化生产模式下油菜密度及行距最优配置。结果表明,密度增加或行距减小,油菜成株率适宜,LAI、PAI值增加,冠层透光率下降,群体生物量及经济系数增加,人工收获产量增加;但单位LAI(PAI)光拦截量、单株生物量及根干重下降,且较低的单位LAI (PAI)光拦截量有利于提高油菜经济系数;密度及行距处理间差异及互作效应显著,与农户习惯种植模式(D2R25)相比,在D3R15处理下可增产14.1%,获得最高人工收获产量。密度或行距增加,地上部鲜重、株高降低及根冠比增加,导致油菜茎秆、根倒角度下降,抗裂角指数增加,机械收获产量变化趋势与人工收获产量一致,与机械收获总损失率相反,表明除通过提高油菜抗倒性和抗裂角性降低机收损失外,较高的人工收获产量是获得较高机械收获产量的前提。由回归方程可知,与常规30万株hm–2密度、25 cm行距配置比,密度43.8万株hm–2和行距21 cm配置可使蕾薹期LAI提高21.02%、透光率及单位L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47%与17.36%,角果期PAI增加15.08%、透光率及单位PAI光拦截量分别下降32.04%与3.30%,获得较高的机械收获产量,进一步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油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研究,明确扬油6号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性,组织了不同品种的播期试验和扬油6号不同播期下的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扬油6号具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较强的耐迟播能力,在10月23日以前播种均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密度对扬油6号产量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较高的密度(60万株/hm2、75万株/hm2)对扬油6号的产量水平较好的补偿作用。同时,随着的密度的提高,株高、茎粗等性状也明显下降,更利于机械收割。说明扬油6号对机械化作业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材料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军刚  董振生  孟倩  张博 《作物学报》2014,40(12):2203-2209
抗裂角性是油菜机械化品种选育中的重要性状,筛选抗裂资源材料对于开展抗裂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随机碰撞法和田间落粒法,对不同来源的75份甘蓝型油菜资源进行了抗裂角性鉴定。结果表明,抗裂角性在参试材料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抗裂角指数(SRI)的范围为0.01~0.70,变异系数为70.70%。田间落粒率的范围为1.58%~55.51%,变异系数为62.53%。相关分析表明,SRI值与田间落粒率相关性不明显。对于易裂和抗裂材料,2种评价方法之间的差异小,而对于抗裂性中等的材料,2种评价方法之间差异大;田间落粒率、SRI与角果皮厚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9和0.687,均达显著水平。因此,角果皮厚度可作为田间筛选抗裂资源的辅助指标;利用2种方法筛选出1份抗裂性强材料Ny。Ny具有角果皮厚, 果皮表面光滑的特点。在极端落粒情况下(黄熟后2周) Ny的落粒率为7.74%,正常落粒情况下(黄熟后1周)落粒率为1.58%,其抗裂角指数(SRI)值2011年和2013年分别为0.70和0.48,高于其他材料。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恢、 保回交群体和集团分离分析(BSA), 筛选了860个10 mer随机引物, 找到了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育性恢复基因(Rf)连锁的两个RAPD标记AH19690和AI16830。 它们位于Rf的一侧,与该基因的遗传图距分别为5.9 cM和13.6 cM,两标记间的遗传图距为7.8 cM。这两个RAPD标记的发掘,为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A steady and progressive increase in rapeseed yield was observed with each increment in applied nitrogen rates up to 213 kg/ha in both seasons. As for nitrogen application times, the analyzed data showed that adding a split dose (either 1/2 or 1/3) before the third irrigation was a common part between high yielding treatments in 1985/86 season. Nitrogen rates X application times interaction affected rapeseed yiel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first winter season. The highest seed yield of 2.5 t/ha was obtained by adding 213 kg N/ha in two split doses at sowing and just before the third irrigation. The second yield value of 2.47 t/ha was produced under the same N rate when applied in two split doses before second and third irrigation. However, in the second season (1986/87), rapeseed plants did not exhibit significant responses to nitrogen rates X application times interaction.
Chem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rapeseed oil content and its fatty acids (Palmetic, Stearic, Oleic, Linoleic, Linolenic, Arachidic and Erucic) percentag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ither nitrogen rates or application times in both seasons. A very low content of Erucic acid (0.1–0.9 %) in all tested sample was notic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