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明确高粱属新材料‘SX-1’的基本性能,对其饲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本研究以‘晋牧1号’高丹草(Sorghum bicolor × S. sudanense cv. ‘Jinmu No. 1’)为对照进行连续2年品比试验,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成分等进行测定。新材料‘SX-1’表现为多年生且雄性不育,第1年抽雄期刈割时平均株高为311.33 cm,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263.00 cm),分蘖数为12.00~13.00个,第2年分蘖数极显著提高(可达40个以上)。建植第1年鲜草总产量为110822.43 kg/hm2,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125846.43 kg/hm2);但干草总产量(22300.71 kg/hm2)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19039.32 kg/hm2)。‘SX-1’建植第2年鲜、干草总产量为150373.33 kg/hm2和28866.77 kg/hm2,分别较‘晋牧1号’高10.53%和38.00%,同时较第1年增加了35.69%和29.44%。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粗脂肪含量年平均分别为9.98%、53.28%和2.20%,均与‘晋牧1号’(10.05%、53.93%、2.09%)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年均为35.25%,显著低于(P<0.05)‘晋牧1号’(45.20%);粗灰分为8.59%,显著高于(P<0.05)‘晋牧1号’(7.57%)。相对饲用价值为107.27,高于‘晋牧1号’(92.61)。新材料‘SX-1’生物产量高、耐刈割、饲用品质优良,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多年生高粱血缘的高粱属种间杂交种是选育饲草高粱的潜在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川中丘陵区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绵紫薯9号’适宜的施肥量,采用三元二次通用组合正交设计方法,研究氮、磷和钾施用量对‘绵紫薯9号’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鲜薯产量和花青素含量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干物质率三元二次回归方程的回归项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施肥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对块根花青素含量的影响依次为钾素>氮素>磷素。鲜薯产量大于37500 kg/hm2优化施肥量:氮素207.27~218.22 kg/hm2,磷素97.18~147.11 kg/hm2,钾素207.27~218.22 kg/hm2;块根花青素含量大于102 mg/100 g以上优化施肥量:氮素126.16~158.43 kg/hm2,磷素110.13~136.74 kg/hm2,钾素119.62~151.69 kg/hm2。  相似文献   

3.
高产田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高产田氮磷钾肥处理及氮磷钾效应对油菜产量性状的影响,以‘秦油2号’和‘中油821’品种为材料,设置施纯氮0、180 kg/hm2,磷(P2O5)和钾(K2O)各为0、90 kg/hm2,采用裂区设计,分析了N、P、K以及互作效应对油菜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配施比对照(空白)增产25.7%,比单施N、P、K分别增产21.6%、18.0%、37.9%;两个品种的产量均以N 180 kg/hm2+P 90 kg/hm2最佳,‘秦油2号’为3850.70 kg/hm2,‘中油821’为3096.26 kg/hm2。‘秦油2号’在9个处理中都比‘中油821’极显著增产,平均增产22.2%,是营养基因型差异所致;综合效应分析得出氮磷交互效应对产量具有正向作用,但未达显著水平,而氮磷各自效应明显。进一步剖析增产原因,氮磷交互效应对‘秦油2号’单株角果数影响较大,对‘中油821’的株高和千粒重增加显著;磷的单独效应对‘秦油2号’的千粒重和‘中油821’的单株角果数影响最明显。本研究表明,氮磷配施的产量显著高于单施,配施增产主要原因是各自单独效应的累加;关中高产田氮肥用量180 kg/hm2、磷肥9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冀北坝上适宜种植的饲草燕麦品种及刈割时间,于2017-2019年以20个不同类型的皮、裸燕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气候对燕麦发育进程的影响,比较不同年份和不同刈割期下产草量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气温对燕麦生育期影响较为明显,气温升高燕麦生育期缩短,尤其对晚熟品种的影响较大;降雨对燕麦生物产量影响较为明显,降雨量增加生物产量提高,苗期干旱对饲草生产相当不利。刈割试验明确了冀北坝上饲草生产中最适宜种植的品种是GL381、坝莜18号、远杂1号、定燕2号、坝莜3号和草莜1号,开花期前刈割仅是定燕2号最好的选择;开花期后刈割首选远杂1号、GL381和坝莜18号,其次,选择坝莜3号和定燕2号;早熟和中早熟品种青引2号和白燕2号等8个品种可在二季作区和有生长期时间限制时选用。产量试验表明,成熟后生物产量高的品种首选远杂1号和GL381,生物产量达到10 819.5~10 920.0kg/hm2。籽粒产量由高到低的前9位品种籽粒产量水平为4269.0~5185.5kg/hm2,其中裸燕麦GL381和远杂1号籽粒产量分别为4765.5kg/hm2和4269.0kg/hm2,表现较好。兼顾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表现均较好的品种是GL381、蒙燕1号、远杂1号和Haywire。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高淀粉加工型马铃薯品种(系),以21份马铃薯品系和黑龙江垦区2个主栽品种垦薯1号、大西洋为试验材料,测定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块茎产量、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环境与基因型极显著的互作关系(P<0.01),但基因型影响效应大于环境因素(P>0.05);参试品种(系)的产量为17 552~49 639kg/hm2,淀粉含量13.17%~19.66%,淀粉产量2428.17~8792.31kg/hm2,直链淀粉含量13.21%~21.30%;通过与对照品种比较,从21份马铃薯品系中筛选出高产、稳产、高淀粉含量和高淀粉产量的品系4份。结果为选育高淀粉含量、稳定性强的马铃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高温期非秋眠紫花苜蓿的生长状态以及高温期刈割对紫花苜蓿再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 个非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8 月上中旬分别进行4 次刈割试验。结果表明:‘WL656’、‘WL712’和‘WL903’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生长状态,植株高度、鲜重显著增长;高温期刈割后可正常生长,但刈割当天气温会影响再生植株长势;8 月1 日和8 月5 日刈割处理的紫花苜蓿再生速度显著慢于8 月10 日和8 月15 日刈割处理;品种间再生速度趋势基本一致。刈割时期和苜蓿品种对苜蓿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总体来看,‘WL656’、‘WL712’和‘WL903’属于较耐热型品种,夏季产量和品质可维持在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钾对不同早稻品种产量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在钾胁迫和供钾充足条件下产量及对钾素的吸收利用,为双季稻区不同早稻品种合理施钾提供科学依据。以13个早稻品种为试验对象,测定不同生育期生物量、收获期稻谷和稻草产量以及钾含量,计算钾的吸收量。结果表明:13个早稻品种不施钾处理的产量变幅为5080.0~6653.3 kg/hm2,平均为6214.4 kg/hm2,变异系数为6.73%。施钾处理增产量变幅为-80~1646.66 kg/hm2,平均增产量为716.41 kg/hm2,变异系数为59.62%。不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89.8~154.2 kg/hm2,平均为116.4 kg/hm2,变异系数为15.3%。施钾处理的吸钾量为124.1~193.1 kg/hm2,平均为157.0 kg/hm2,变异系数为12.6%。‘湘早籼32号’的增产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达到24.44%,‘陵两优211’和‘中早39’的增产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钾肥贡献率分别为1.47%和-1.23%。供试的13个品种早稻中,‘湘早籼32号’为钾素敏感型品种,施钾能使该品种早稻发挥更大的增产潜力;‘陵两优211’和‘中早39’为低钾耐受型品种,施钾对这2个品种早稻增产潜力不大,在种植期间可以减少钾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滴灌条件下苜蓿刈割适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高频次滴灌条件下不同时期刈割对苜蓿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频次对苜蓿的物候期有影响,高频次的灌溉处理(8 d/次)物候期比低频次灌溉处理(15 d/次)延后2~3天;进入花期以后,苜蓿株高增长速度减缓;随着苜蓿刈割时间的推迟,各处理茎叶比呈增加的趋势,初花期和盛花期刈割处理茎叶比分别达到2.67和2.81,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极显著(P0.01);初花期刈割可以得到最大的苜蓿干草产量(18220.5 kg/hm~2),但牧草品质较蕾期有所下降;现蕾期刈割的处理粗蛋白产量最高(3702.2 kg/hm~2),干草产量为17563.5 kg/hm~2。  相似文献   

9.
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培育适合热带地区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广西种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Q901为母本,以P1107为父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兆玉215’。广西普通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8 030 kg/hm2,较对照品种‘桂单162’增产4.0%;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籽粒产量为7 74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广西青贮玉米区域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55 42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9%;生产试验表明‘兆玉215’两季平均全株生物产量为49 587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4%。‘兆玉215’籽粒品质容重为795 g/L,粗蛋白含量8.50%,粗脂肪含量5.1%,粗淀粉含量72.40%,赖氨酸含量0.21%;全株品质粗蛋白含量7.18%,淀粉含量36.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4%,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5.3%,干物质含量30.4...  相似文献   

10.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旨在为湖南饲用大麦整株的利用提供指导。以湖北‘华大麦9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饲草株高,分蘖数,鲜重和饲草品质等测定,分析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大麦鲜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华大麦9号’的生育期169天,在抽穗时株高达到最高,分蘖数在3~5之间。大麦在环洞庭湖区域种植整株收获做饲草利用,刈割时期可以从始穗期开始,以齐穗期为最好,留茬高度可以是5~10 cm,其中5 cm留茬高度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华大麦9号’留茬高度为5 cm,刈割时期为齐穗期,总产量达到42.23 kg/小区。不同时期刈割其粗灰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粗蛋白在始穗期和齐穗期差异不显著,以始穗期最高;粗纤维含量以成熟期最高;而粗灰分含量在不同刈割时期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探明中国北方地区土壤速效养分及容重对秸秆还田的响应,选择秸秆还田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设置“秸秆还田”、“理化性质”、“华北”、“东北”、“西北”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多个数据库中,筛选出60篇关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改良影响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研究土壤速效养分和容重对秸秆还田的响应。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够显著(P<0.05)提升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容重。华北地区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提升效果显著优于东北和西北地区,而对西北地区容重降低效果低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中高量秸秆还田(5000~10000 kg/hm2和10000~15000 kg/hm2)能够显著提升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低秸秆还田量(≤5000 kg/hm2)对土壤容重并无显著影响,而超高秸秆还田量(>15000 kg/hm2)则显著(P<0.05)降低了土壤容重;免耕相比旋耕、深耕、浅耕可以显著(P<0.05)提升土壤有机碳、碱...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追氮时期追氮比例对滴灌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在滴灌条件下,以小麦‘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设置5个氮肥追施处理[拔节:孕穗6:4(F1处理)、起身:拔节:开花2:4:4(F2处理)、拔节:孕穗:开花4:4:2(F3处理)、起身:拔节:孕穗:开花2:4:2:2(F4处理)、起身:拔节:孕穗:开花2:2:2:4(F5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调节氮肥追施时期及比例有利于调节小麦的生长及产量,F4处理能减缓叶片SPAD值的下降速度,还能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收获指数、地上部分生物总量,最高产量为F4处理,产量达8016.67 kg/hm2,分别显著高于F1、F2处理6.4%和6.7%(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追施时期以起身、拔节、孕穗、开花期均追肥(F4、F5处理)有利于小麦的生长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 3213.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 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播种量对‘鑫麦296’干物质生产与转运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设计75、150、225、300、375 kg/hm25个播量条件,对5个播量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进行测定,并计算干物质转运量和转运率。结果表明,150 kg/hm2播量条件下,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生产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量最高,且与其他播量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量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其中收获期的穗部干物质量和花后各时期整株的干物质量也均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鑫麦296’的产量在150 kg/hm2播量水平条件下达到最高,且与其他播量条件下差异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播量水平条件下产量变化趋势为150 kg/hm2>75 kg/hm2>225 kg/hm2>300 kg/hm2>375 kg/hm2。本研究可以为不同品种小麦的播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比施氮量对饲草产量、品质的影响,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地区燕麦饲草增产提质提供理论依据。在旱作条件下对2个燕麦品种‘蒙燕1号’和‘8202’分别设低氮(30 kg/hm2)、中氮(90 kg/hm2)和高氮 (150 kg/hm2)3处理,比较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施氮量显著影响2个燕麦品种饲草产量,‘蒙燕1号’在高氮处理下鲜、干产分别较其他处理增加8.42%~10.73%、9.30%~13.38%,显著高于低氮处理(P<0.05),且分别较‘8202’高氮处理下增产17.58%、19.28%。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8202’粗蛋白含量在高氮处理下较其他处理提高4.24%~14.14%,较高氮处理下‘蒙燕1号’提高29.85%;‘8202’高氮处理下粗脂肪产量较其他处理提高0.44%~6.43%,较‘蒙燕1号’提高6.94%,2品种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高氮、中氮处理下差异不显著,却与低氮处理差异显著(P<0.05)。施氮后品种间草产量和品质有差异,若以草产量为目标,应选‘蒙燕1号’,施高氮,可获鲜草40891 kg/hm2,可获干草7801 kg/hm2;若以品质为目标,应选‘8202’,施中氮,整株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可达17.66%,2.88%,可获粗蛋白1080 kg/hm2,粗脂肪166 kg/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玉米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利用农业生产中大量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制成有机肥料,明确有机肥的最适用量,探讨不同有机肥用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2016—2017年利用田间小区试验,有机肥用量为2.5、7.5、15、20、30、40 t/hm2 6个水平,设计常规施肥处理、有机肥单施处理及有机肥化肥配施处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配施植株长势弱于常规施肥,抽雄期间单施有机肥延缓了玉米雄蕊抽出,与常规施肥间抽雄率差异极显著(P<0.01);单施有机肥较常规施肥减产6%~10%,差异极显著(P<0.01)。有机肥配施底肥增产效果较好,较常规施肥最高可增产4.53%,差异显著(P<0.05);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肥料成本增加,效益值下降。玉米生产中不推荐单施有机肥,从增加产量、保证一定经济效益角度出发,在施底肥基础上,有机肥20 t/hm2为最适用量。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花生品种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本研究采用二因素三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起垄不覆膜种植,对‘冀花18号’、‘冀农花6号’和‘邢花9号’分别进行了16.5万穴/hm2、19.5万穴/hm2、22.5万穴/hm2和25.5万穴/hm2的单粒精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呈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花生品种产量影响不同,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中‘冀花18号’适宜种植密度为22.5万穴/hm2,‘冀农花6号’、‘邢花9号’适宜种植密度均为19.5万穴/hm2。本研究为3个花生品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使毕节大白萝卜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毕节市大白萝卜生产现状,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进行夏季引种试验。对引进的9个不同大白萝卜品种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和商品品质进行观察与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琪’折合产量最高,达到89486.4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40.27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2.77 mg/kg,粗纤维含量为6.33 mg/kg;‘韩春’产量仅低于‘天琪’,达到88861.1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19.90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83 mg/kg,粗纤维含量为6.20 mg/kg;‘白玉’产量最低仅为35259.3 kg/hm2,维生素C含量也高达126.97 mg/kg,可溶性糖含量为11.60 mg/kg,粗纤维含量为6.47 mg/kg。‘浙大长’和‘德日’2个品种全生育期均为99天,产量分别为81148.9、80190.1 kg/hm2。‘天琪’、‘韩春’、‘浙大长’和‘德日’4个品种均适合在毕节高海拔地区进行夏季栽培,‘天琪’为最适合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