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马义荣  王宾  詹春峰  郑胜祥 《种子》2004,23(7):94-95
2002年我市个别乡村早稻田间发生了严重的"大青棵"混杂问题,经过调查分析,这一混杂现象并非种子质量问题,而是秧地的前作--前一年晚稻的落地谷造成的.之后的两年里,笔者针对这一混杂现象又开展了更广泛深入的后续调查工作,探寻问题根源.  相似文献   

2.
黄先盛  邓玉琳 《种子》1994,(1):44-45
近年来,种子质量(纯度混杂)事故不断发生,特别是杂交玉米的亲本种子,质量真正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指未进行田间播种鉴定)的单位并不太多。生产上使用的种子,虽然有一些杂株超标,但由于不很严重,经田间去杂即可免于事故的发生,未给生产造成多大的损失。然而确有一些混杂严重的种子。特别是杂株严重超标的亲本种子供应到生产上,难于进行田间去杂,所产种子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些提供种源的单位认为自己在隔离、去杂、去雄、分收、分流等方面都抓得很扎实.为何在大田上种植又混杂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外来花粉的污染所致。1外来…  相似文献   

3.
玉米自交系的混杂退化与防杂保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冰  张海艳  李玉全 《种子科技》2002,20(6):352-353
玉米自交系是配制杂交种的物质基础 ,对杂交种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交系的纯度不高 ,不但直接影响到所配制杂交种的纯度和产量 ,还会造成制种时双亲花期不遇或相遇不良 ,降低制种质量。1 自交系混杂退化的原因1.1 生物学混杂玉米雌雄同株异花 ,雄花先熟 ,花粉量大而轻 ,最容易发生天然杂交 ,造成生物学混杂。如果对初次天然杂交的植株去杂不彻底 ,经过后代的混交或回交 ,便会在自交群体内分离出不完全具备本自交系典型性状的回交苗 ,比较难以识别和去除。而且 ,混杂越严重的自交系里面的回交苗越多。1.2 机械混杂在整个制种过程中 …  相似文献   

4.
荞麦种子混杂退化的原因与保纯措施甘肃省华池县种子公司(745600)李可夫退化是指品种特征特性发生了不利于栽培、不利于生产的变化,即品种的遗传性发生了改变。混杂是指一个品种中混入了其它品种。混杂必然导致退化,退化必然造成混杂。通常用混杂退化来说明品种...  相似文献   

5.
1.1机械混杂 主要是蔬菜种子在收获、脱粒、清选、晾晒、贮藏、包装、运输过程中,导致品种混杂。机械混杂还会发生在不合理的轮作和田间管理的条件下,它虽然不改变品种的遗传性,但是如果不及时清除,其混杂程度逐年加大,会进一步引起生物学混杂。  相似文献   

6.
刘建文 《种子世界》2004,(11):28-29
机械混杂是在种子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由于条件限制或人为疏忽,如在种子处理、播种(补种)、收获、脱绒、加工、贮藏及运输等环节中发生的混杂现象。在我团,造成品种混杂的环节主要在补种、收获、加工中,所以应重点防范。  相似文献   

7.
冯胜利  刘珣 《种子科技》2002,20(6):365-366
1 棉田杂株产生原因1.1 机械混杂机械混杂是造成棉田杂株的主要原因 ,也是最容易发生的。在良种繁育或栽培中 ,由于管理和技术的疏忽而造成人为的种子混杂。棉种从种到收要经过诸多作业工序 ,某一工序上稍有疏忽就会混入其它品种的种子 ,特别是拌种、包衣、播种、补种、采摘、运输、存放、轧花、脱绒、装袋、入仓等工作程序 ,最容易发生机械混杂。1.2 生物学混杂一旦发生了机械混杂 ,品种间易引起天然杂交 ,提高了天然杂交的概率 ,使品种的某些性状产生变异。天然杂交后品种群体更容易增加品种的混杂 ,造成棉田杂株逐年成倍增加。1.3 新…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大田除杂技术湖北省潜江市种子管理站(433100)向德政大田杂交水稻杂交一代种子常见的杂株有异品种、变异株、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大青棵、小青棵等几大类型,是由于制种过程中的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所致。根据我省多年大面积调查表明,混杂株以异品...  相似文献   

9.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的遗传基础复杂,棉花的经济性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大田连年种植易发生混杂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纤维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0.
分析造成楚雄地区小麦良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主要有生物学混杂、机械混杂、不正确的繁育方法及种子自留串换等,提出了坚持三级良种繁育程序、采用适当的繁育方法、严防机械混杂、使用高质量的种子等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小麦良种混杂退化。  相似文献   

11.
正1造成种子质量纠纷的原因1.1种子质量因素1.1.1种子发芽率低在收获期种子水分含量高,脱水不及时,储藏不得当,影响种子发芽率,造成播种后田间出苗率低、出苗不整齐、苗势弱,遇不利天气或播种质量差时甚至不出苗。1.1.2种子纯度不达标种子纯度不达标,造成植株整齐度差,成熟期不一致,严重影响作物的应有产量,造成减产。种子纯度不达标主要是由生物学混杂和机械混杂等因素造成。生物  相似文献   

12.
<正>"症青"是指大豆正常成熟时节部分植株仍然叶绿枝青,大豆开花结荚但籽粒空瘪或腐烂的现象。近年来,种植面积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的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发生面积不断扩大,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因此,"症青"防控工作关系到黄淮海地区乃至全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经过研究,明确点蜂缘蝽为害荚果和种子导致源库关系失衡是造成"症青"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提  相似文献   

13.
罗昌发 《种子》1999,(3):70-72
本文论述了高寒山区玉米杂交制种过程中造成混杂的主要原因,以及提高制种产量与质量的措施。玉米杂交制种中造成混杂的原因;一是隔离条件不严引起外来花粉串粉,二是去杂不严,父本杂株花粉串杂,母本杂穗混杂,三是母本去雄不及时,彻底,干净,母本花粉串杂,形成假杂交中。  相似文献   

14.
<正>棉花属常异花授粉作物,遗传组成比较复杂,比自花授粉作物更易造成品种混杂退化。品种混杂退化的直接表现是纯度下降,群体中出现各种不符合该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造成产量下降,纤维品质变劣。1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1.1自然选择和不正确的人工选择一般认为,多数的自然变异都是不利的,向着棉花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方向发展,而人们对棉花产量和品质的要求与棉花自身对环境的适应常常是矛盾的。因此,在不  相似文献   

15.
避免c-Src蛋白的多肽类拮抗剂与多个蛋白发生混杂性结合,对于降低抗癌药物的毒性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优化设计,旨在减少混杂性结合的发生。本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多肽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首先总结了多肽分子与多个蛋白SH3结构域之间潜在的混杂性结合,并发现了其中的内在规律。随后,根据所发现的规律,对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多肽在经过优化后,所结合的c-Src以外的蛋白数量都有所下降,从而显著提高了多肽与c-Src蛋白之间结合的特异性(P<0.05),并降低了其潜在的毒性风险。本研究所取得的结果将为设计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低毒性的靶向性多肽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无混杂:收贮良种凭《良种检验合格证》入库,严格执行分品种、分等级贮存的规定。贮藏中倒仓翻晒、包装运输而能严格执行保管制度和规定,没有造成人为的机械混杂;出库时仍保持原良种纯度的叫无混杂。 2、无病虫:保管的良种无病虫害发生,库房、器材和包装物也无活虫,个别地方偶尔发现一至二头活虫,不属于检疫对象的均称无虫。入库的良种若感染了虫害,能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扑灭的、不影响原发芽标准的称无  相似文献   

17.
晚稻田中混杂早稻,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农户时有反映,为此,笔者会同有关农技干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混杂原因分析1.1田间残留早稻种子而造成的混杂晚稻秧田残留早稻种子晚稻秧田前一年种过早稻,早稻收割时种子脱落,随晚稻插种而翻耕入土,当年没有发芽出苗,第二年做为晚稻秧田,随晚稻播种而翻到了土表,随晚稻一起发芽出苗,然后被移入大田,田间表现为明显的提早抽穗结实。大田残留早稻种子前一年种过早稻,第二年移栽或直播晚稻,移栽时因翻耕迟,残留的早稻种子发芽迟,抽穗结实也迟,田间不易被发现;直播时与晚稻差不…  相似文献   

18.
玉米杂交种子的纯度高低直接影响玉米大田种植的产量高低,近年来,在杂交玉米种植上,常常因种子纯度差而造成玉米减产,进而导致质量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必须提高玉米制种技术,保证生产的杂交种子纯度在国标以上。1影响纯度的主要因素1.1亲本纯度差亲本自交系纯度较差是造成玉米杂交制种纯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亲本自交系的应用上由于连续繁育,自交系本身发生分离、退化,再加上繁育田的去杂不彻底,收获、加工、储运等环节造成的种子混杂,致使亲本自交系纯度降低,应用于杂交玉米制种时直接影响了所制杂交种纯度。1.2田间去杂不彻底田间去杂…  相似文献   

19.
大量生产实践表明,一个优良的玉米(原种)自交系,经过几年的繁殖后,往往就会出现与原种性状不相同的植株,甚至丧失该自交系的典型性状,这种现象就是通常所说的种性退化(混杂退化)。造成退化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有生物学混杂及自交系发生变异;二是人为因素,主要有机械混杂。据多年的经验及有关资料报道,用混杂退化(纯度低)的自交系制种比用原种(纯度高)自交系配制的同名杂交种,在生产上一般减产10%~20%。因此我们在亲本繁殖过程中,搞好自交系的防杂保纯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优良玉米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单交种是当前生产上推广利用的主要杂交种,已为国内外生产实践所证明.但是,由于组成单交种的自交系遗传基础的单一,多年加代繁殖,易于引起生物学混杂,产生一种相似的“潜在杂株”,加上去雄不彻底、不及时,造成杂种一代群体中系内自交株等所占比例增大.种子质量不高,对粮食增产的影响是十分惊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