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辣椒间作玉米的最佳栽培技术模式试验,在辣椒密度不变,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情况下,间作模式的发病率较净种低,辣椒果重和玉米千粒重均增加,合理的栽培密度可使单位面积的产量、产值增加.通过试验综合评价出辣椒间作玉米的最佳栽培模式:辣椒与玉米行比6:2,每公顷辣椒与玉米的株比等于53550:17850.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和方法试验地为中壤潮土,肥力中等偏上,土壤有机质为0.998%,全氮0.066%,速效氮43.2ppm,速效磷16.8ppm,轻度盐碱,含盐量0.25‰,有水浇条件,前茬小麦产量308公斤。夏玉米与辣椒间作技术,即实行玉米放行缩株栽培与开沟破底(打破土壤犁底层)集中施肥结合;辣椒开沟移栽与沟肥培土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玉米和辣椒间作对玉米、辣椒的光合指标、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方式下,玉米、辣椒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及气孔限制值均表现为较单作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玉米/辣椒间作条件下,玉米和辣椒的生物量和产量显著高于单作。因此,间作方式改善了玉米、辣椒的光合作用条件,提高了玉米和辣椒的生物量或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为充分发挥博州地区光热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日光温室的立体空间,积极推广温室春提早辣椒间套作西瓜等间作栽培模式,高低作物搭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温室经济效益显著增加。通过对博州博乐市、精河县开展西瓜、辣椒间作种植试验,总结出了日光温室西瓜—辣椒间作技术。1间作模式与收益博州地区日光温室一般为下挖式钢竹结构短后坡日光温室,由于本地冬季严寒,因此早春茬日光温室生产是主要模式。一般温室西瓜4月底前后上市销售,每667m~2  相似文献   

5.
大豆、玉米间作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探讨大豆与玉米间作优化栽培模式,进行了4种不同宽窄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玉米按2:3宽窄行种植,玉米种植密度3800株/667m2,大豆种植密度14659株/667m2,单产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2001年.枣庄市山亭区农广校、山亭区农业局联合在区农广校城头教学实习基地对马铃薯——西瓜——辣椒一年三熟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春马铃薯套种西瓜、辣椒一年三熟优化高产栽培模式。目前.全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试验对辣椒单作与辣椒套种春玉米两种种植模式进行同田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辣椒套种春玉米比净作辣椒单产值增加189.8元/667m2,建议推广辣椒套种春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摘 要:通过辣椒/玉米间作田间试验,研究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作物对氮、磷和钾的吸收利用特征。结果表明:(1)间作辣椒第1行土壤碱解N和速效P低于单作,间作辣椒中间行碱解N、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与单作接近;(2)间作辣椒第1行叶片含N、P量低于单作辣椒,间作3、5行辣椒叶片含N、P量显著高于辣椒单作,从第1行到第5行逐渐增加。间作辣椒叶片含K量在前期低于单作辣椒,后期则高于辣椒单作;(3)间作玉米含N量高于单作玉米。前期间作玉米叶片P、K含量与单作玉米前期接近,后期低于单作;(4)辣椒/玉米间作条件下,辣椒和玉米的产量显著高于单作时的产量。关键词:辣椒;玉米;间作;氮;磷;钾  相似文献   

9.
玉米/辣椒间作群体对光能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通过玉米/辣椒的三种间作方式即2:3,2:5,2:7对间作群体的光能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形成期,三种间作方式行间透光率都有增加,其中2:5间作底部的透光率较小,表明辣椒活动层对光的截获率较高,提高了群体对光的利用程度;间作玉米植株中部与底部的透光率明显高于单作;间作玉米叶面积主要分布在80~200cm高度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71.3%,此时辣椒叶层主要分布在30~60cm的空间内,占总叶面积的80.2%。二者占据不同的空间,配置“层次化”,为光的透射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玉米/辣椒间作不同种植方式下,对玉米/辣椒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设置3种玉米/辣椒间作带型结构,带比分别为P/M2:3、P/M2:5、P/M2:7。从光合速率上看,在3种间作2:3、2:5、2:7中,玉米光合速率均为最高,其次是单作,辣椒光合速率最低,辣椒间作比单作光合速率降低6.78%~20.4%;从产量上看,3种间作方式在产量上均高于单产,且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以2:3间作方式的总产量最高,比对照高84.7%。综合来看,2:5间作方式产值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11.
生防芽孢杆菌防控辣椒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辣椒疫病是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在辣椒产地普遍存在且危害日趋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在生产中寻找更加高效、环保的生物防治方法与途径,为辣椒疫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对辣椒疫病的生防芽孢杆菌进行了归纳总结,从菌种来源、筛选方法、菌种鉴定方法、培养发酵方式以及防病机理等方面进行论述,讨论了芽孢杆菌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方式、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对生防芽孢杆菌防控辣椒疫病的试验条件、菌种复配以及菌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以裂褶菌蛋为研究对象,用硫酸铵沉淀其蛋白,制成蛋白粗提液,研究其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和体外钝化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当蛋白浓度达到100μg/mL时,诱导烟草抗TMV的效果较好,侵染枯斑抑制率可达74.11%±3.7%,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的枯斑抑制率为70.05%±1.25%,表明裂褶菌蛋白粗提液通过诱导抗病性和对TMV的体外钝化作用达到了控制TMV的作用;裂褶菌蛋白粗提液对辣椒病病毒(CMV)具有很好控制作用,用100μg/mL的裂褶菌蛋白粗提液处理辣椒植株后,其对CMV的平均防效为66.46%。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重庆辣椒高效育种与良种创新的需要,以2个加工型辣椒材料578和186及一个甜椒品种‘海丰28’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研究了预处理与预培养的时间与温度,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活性炭、硝酸银、碳源等主要因子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培养35℃7天时辣椒578、186、甜椒‘海丰28’的植株诱导率分别为4.86%、2.50%、0.56%,是对3种材料都适合的预培养条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对2个基因型特异的优化培养基配方,并且通过比较得到一个对2个基因型都较适合的培养基配方。对花药培养再生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证明3个基因型均得到了具有12条染色体的单倍体植株。以饱和对二氯苯与0.2%秋水仙素浸泡生长点24 h进行加倍,成功获得了双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4.
辣椒离体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炜  巩振辉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268-268
以5个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种(系)为材料,针对不同基因型、苗龄、外植体种类、激素组合等因素对辣椒植株离体再生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从“农城椒2号”、“农城椒3号”、“0127”、“0159”、“0171”等5个辣椒品种(系)中筛选出“农城椒2号”、“0127”、“0171”3个再生能力较强的基因型。确定了辣椒离体再生最适外植体为子叶,最适苗龄为12~14d。筛选出高效不定芽分化培养基(MS+3%蔗糖+0.6%琼脂+5.0mg/L BA+0.5~1.0mg/L IAA),其不定芽诱导率可达98%。诱导出的不定芽转入MS+3%蔗糖+0.6%琼脂+3.0mg/L BA+1.0mg/L IAA+2.0mg/L GA3+10.0mg/L AgNO3 芽伸长培养基,不定芽伸长率最高可达47.1%。不定芽伸长后在MS+3%蔗糖+0.6%琼脂+0.2mg/L IAA+0.1mg/L NAA生根培养基上诱导不定根。待其长成发达根系后移栽大田成苗,建立了辣椒高效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配方基质对日光温室辣椒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适合当地日光温室辣椒的栽培基质,以‘陇椒3号’辣椒为试材,以腐熟的作物秸秆、羊粪、牛粪、菇渣为主要原料,复配草炭、蛭石、河沙,按照不同体积比制成8种不同配方栽培基质,以当地传统基质和商品基质作为对照,研究不同配方基质的理化性状以及对辣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G(玉米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2:3.5:1:1:2.5)、配方H(玉米秆:牛粪:草炭:河沙=2:3.5:1:3.5)、配方J(玉米秆:牛粪:草炭:蛭石:河沙:菇渣=2:2.5:1:1:2.5:1)基质具有优良的理化性状,其EC、容重、孔隙度、气水比均在最适范围内,通气和持水能力强;并且这3种基质栽培的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和Vc含量高,硝酸盐含量符合国家蔬菜标准,品质优异,产量分别为60492.06、59809.52、56939.68 kg/hm2,显著高于传统基质(配方A)。综上所述,G、H、J配方基质理化性状优良,辣椒果实品质良好、产量高,同时以农业废弃物和河沙为主要原料,成本较低,可在当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化感自毒作用,为解决辣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和砂培两种方法收集辣椒根系分泌物,并采用生物检测研究其化感自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浓度为30 g?L-1的抑制作用最强,且热辣2号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大于中椒105,但中椒105根系分泌物对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大于热辣2号;砂培法收集的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30 g?L-1的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强,热辣2号根系分泌物的化感综合效应高于中椒105。辣椒根系分泌物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化感自毒作用,因此,可以间接判定辣椒连作根系分泌物的逐年累积能产生自毒作用,可能是导致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钾肥品种对辣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辣椒的合理施肥、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土培试验条件下,以氯化钾和硫酸钾为钾肥肥源,基于不施钾肥(CK)、施氯化钾(K1)和施硫酸钾(K2)3个不同处理,对辣椒植株株高、茎粗、根茎叶生物量等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测定,供试辣椒品种为‘正鸿189’和‘艳椒425’。结果表明:与CK组相比,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能促进辣椒株高、茎粗、根茎叶的生物量,促进了辣椒生长发育,‘正鸿189’K1和K2总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19.26%、25.88%,‘艳椒425’K1和K2总生物量较CK分别增加49.22%、73.93%。2种钾肥均增加了辣椒种子数量、增加了单果重、促进辣椒结实率,从而增加辣椒产量,‘正鸿189’K1与K2处理较CK产量分别增加6.43%、10.46%,‘艳椒425’K1与K2处理较CK产量分别增加(P<0.05) 20.23%、22.49%。2个品种辣椒相比,‘艳椒425’对钾肥更敏感。本试验条件下,辣椒对氯不敏感,在正常施用氮、磷肥条件下,施用硫酸钾在促进辣椒生长、产量的提升方面均优于氯化钾,要实现辣椒高产优质以硫酸钾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8.
氨基寡糖素对辣椒病害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用2.0%氨基寡糖素防治辣椒疫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结果表明,在疫病、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3%—73.91%和81.36%;枯萎病发病后喷施,病株率得到有效控制。防治疫病最佳使用浓度为500—800倍液,防治病毒病、枯萎病最佳使用浓度为500倍液。  相似文献   

19.
甜杂二号甜椒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杂二号甜椒为新育成的一代杂种,其植株生长势旺、早熟、丰产、座果率高,连续结实性好,抗TMV病毒能力强.果实绿色灯笼形,味甜质脆,适宜保护地栽培,比对照茄门,同丰37、同丰16、早熟3号等增产31%以上,增值26%以上.1987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现已成为北京保护地甜椒生产主栽品种之一.全国20个省市均有试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为给解决温室红椒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酵素菌处理对温室红椒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均随酵素菌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较对照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1.6×106 cfu/g,增幅达1.6%;放线菌数量增加9.5×103 cfu/g,增幅达8.8%;微生物总量增加1.60×106 cfu/g,增幅达1.6%;B/F值增加1.25倍;真菌数量减少1.60×104 cfu/g,降幅达18.5%。酵素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趋势与土壤微生物一致。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显著,其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2.68 mg/g(NH3-N)、1.85 mg/g(Phenol)、5.25 mg/g(Glucose)和6.42 mL/g(KMnO4),较对照提高74.0%、76.2%、49.6%和32.1%。此外,酵素菌降低了红椒果实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辣椒素、V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产量。其中,尤以2%浓度的酵素菌处理效果最佳。因此,酵素菌处理有利于改善温室红椒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促进红椒生长发育,改善品质并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