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双层培养基法从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乳、泡菜、发酵肉)中筛选到20株对真菌有拮抗作用的乳酸菌菌株。对其中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菌株的抑菌谱进行了初步研究,这7株菌对啤酒酵母、汉逊酵母、枯草芽胞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黑曲霉可明显抑制其孢子的成熟。对其中2株菌进行了常规生理生化及16SrRNA分子鉴定,鉴定结果为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  相似文献   

2.
酸菜汁中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自然发酵酸菜中乳酸菌的种类,采用添加溴甲酚紫的SL分离培养基对其中的产酸菌进行分离,结合表型形态测定筛选其中的乳酸菌,并根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对筛选到的乳酸菌进行形态学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自然发酵酸菜汁中的产酸优势菌为G+菌,且它们大多属于乳酸菌;筛选到9株乳酸菌SY1~SY9,其中SY4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SY6为植物乳球菌(Lactococcus plantarum),其他7株都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相似文献   

3.
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酸菌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功能特性。利用菌落拉丝法,从自然发酵的酸菜和鲜奶中筛选出1株高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L3,经苯酚—硫酸法进一步鉴定,得出其产胞外多糖能力与菌落拉丝长度成正比。通过生理生化和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自然发酵辣椒中一株乳酸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符合辣椒发酵的乳酸菌,从自然发酵辣椒中分离出优势菌,对分离得到的一株乳酸菌进行了生长曲线、产酸能力、耐盐、耐亚硝酸盐的试验。结果表明,这株乳酸菌有较好的产酸能力、耐盐以及耐亚硝酸盐的能力,因此具有较好的发酵特性,经形态观察和碳源利用试验,符合发酵辣椒的生产要求,经初步鉴定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将遏蓝菜发酵30 d,每隔3 d从汁液中采样,利用MRS与PDA培养基进行分离纯化,获得6株菌株,其中1株酵母菌、1株未确定菌、4株乳酸菌。研究发现,遏蓝菜发酵过程中3~6 d优势微生物是酵母菌;之后优势微生物菌群为乳酸菌,6~15 d主要为乳球菌;15~30 d主要为乳杆菌,即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通过牛津杯法,从250株分离自开菲尔颗粒的乳酸菌中筛选出1株有较好抑菌活性的菌株,通过对个体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rDNA序列对比,确定此株菌为乳酸乳球菌,命名为L11。在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后,发酵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抑菌活性,该菌株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处理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抑菌物质为非蛋白成分,属于类细菌素,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不敏感,且具有较广的抗菌谱。  相似文献   

7.
利用MRS和M17培养基,从自然发酵面团中分离纯化出2株乳酸菌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菌株1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2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相似文献   

8.
从4类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臭豆腐类、腐乳类、豆瓣酱类、豆豉类)中分离出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利用MRS液体培养基培养,通过对菌株进行耐酸、耐小牛胆盐、表面疏水性、抗氧化和降胆固醇试验,确定菌株的物理特性,同时进行16S rDNA序列的比对,最终确定分离得到了4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C1,C2,F1和F2。初步鉴定C1,C2为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F1,F2为戊糖片球菌(P.pentosaceus),4株菌株均具有潜在益生功能。  相似文献   

9.
乳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业、化学和制药工业。为了满足乳酸的市场需求,降低生产成本,筛选高产乳酸菌株并应用于工业生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从自然酸菜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乳酸高产的乳酸菌11MZ-5-1,发酵72 h时,乳酸含量达(24.88±0.21)g/L。利用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进行鉴定,构建系统发育树,确定种属地位。结果表明,菌株11MZ-5-1的生长温度范围为20~45℃,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Na Cl耐受浓度为0%~12%,最适生长范围为0%~4%;p H耐受范围为3.5~7.5,最适生长为p H 5.5~6.5。16S r DNA部分序列长度为1438 bp,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str.Zhang相似性最高,达99%。结合形态学观察及理化特性,该菌株鉴定为L.casei。L.casei 11MZ-5-1产酸量高,作为食品发酵剂可以缩短发酵周期,抑制杂菌生长,在乳酸工业生产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为原料,利用从内蒙古地区传统自然发酵酸粥中分离鉴定、筛选出的性状优良的乳酸菌,人工接种发酵生产酸粥。通过对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的研究,确定发酵酸粥生产工艺的最佳参数。结果表明,以糯米、糜米、小米、玉米碴的混合谷物作为原料(混合比例1∶1∶1∶1),以干酪乳杆菌NSZL-1和鼠李糖乳杆菌NSZL-2为发酵剂(NSZL-1与NSZL-2的混合比例为2∶1),接种量为5×106cfu/g,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0h,制得的酸粥酸度适口,谷香味突出,具有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1.
以毛酸浆果汁为原料,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混合发酵果汁,分析发酵前后的毛酸浆果汁理化指标、黄酮、多酚含量和挥发性气味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接种比例2∶1(V∶V),接种量1.0%(V∶V),发酵时间12 h时,毛酸浆发酵果汁感官评分、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最佳。毛酸浆果汁中主要的气味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和无机硫化合物,混合乳酸菌发酵可以明显提高果汁中萜烯类物质、无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有机硫化物和芳香物质含量,特别是对健康有益的萜烯类物质。本研究对乳酸菌发酵毛酸浆果汁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同型乳酸菌和异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短乳杆菌(L.brevis)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为添加剂,分别设置无添加组(CK组)、添加短乳杆菌组(LB组)和添加植物乳杆菌组(LP组),60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剂均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相比于对照组,添加剂组p H、氨态氮/总氮、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酸、丁酸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组中,LP组产生的乳酸、粗蛋白含量最高,p H值、氨态氮/总氮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LB组产生的乙酸含量最高。综合评分结果表明LP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比LB组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选取3株乳酸菌分别为保加利亚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活化菌株并培养至第2代,接种到培养基中,待菌生长到8,10,12,14,16,18,20,22,24 h,对菌种进行制片和革兰氏染色,对比3株乳酸菌的形态变化。3株乳酸菌的所有涂片都呈现蓝紫色,证明3株乳酸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3株乳酸菌在培养16~18 h时,为对数期末期,革兰氏染色试验菌体呈现典型形态。在对菌体染色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好菌龄和脱色时间。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通用的乳酸菌的检测方法为GB4789.3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之《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乳酸菌检验》。根据该标准,乳酸菌被定义为"一类可发酵糖主要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主要为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一般指嗜热链球菌)。该标准将乳杆菌的计数方法规定为乳酸菌总数结果减去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计数结果之和。然而,在实际检测中,食品中乳酸菌总数、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三者的计数结果,容易产生偏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酸泡菜中分离出可用于纯种接种用的植物乳杆菌,通过对市售酸泡菜中分离出的40株菌株,从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以及乳酸定性等方面进行鉴定,得到2株植物乳杆菌,可用于酸泡菜的接种发酵。同时对36号株菌做培养特性测定,根据株菌生长曲线及pH值的变化曲线,判定该植物乳杆菌的对数生长末期为18 h。  相似文献   

16.
从大理腌制韭菜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乳酸菌,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和16S r RNA分子序列鉴定,确定C198-B-03为嗜热链球菌;通过生长曲线测定、活菌数计数,测定了其对低pH值和高胆盐培养条件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C198-B-03在pH值为2.5,胆盐质量分数0.3%条件下处理后其存活率可达50.98%,44.11%;通过双乙酰标准曲线法测得其产双乙酰含量为9.725 2 mg/L;发酵结果表明,在12%脱脂乳中发酵3 h后开始凝乳,38℃下发酵96 h内极限滴定酸度为120°T,且活菌数仍保持在1.5×108CFU/m L,揭示该菌株在酸性发酵乳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豆酱中的纤溶酶产生菌进行研究,通过传统微生物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豆酱中的纤溶酶产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得到7株纤溶酶产生菌,其中HDBF-1产量较高,其产生的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达到1.5695,继续对HDBF-1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DBF-1菌株与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sp.属于同一属。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一株具有降解纤维素性能的产芽孢菌株,采用加热富集芽孢菌及刚果红脱色圈的初筛方法,从菜地土壤、动物粪便、青贮饲料等样品中分离筛选出41株能够降解纤维素的产芽孢细菌。对初筛菌株发酵培养,测定发酵液透明圈直径及纤维素酶活力,菌株T-7具有显著的降解能力,纤维素酶活力达1678.89U/mL。通过形态观察鉴定、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鉴定T-7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研究了供试菌株T-7的降解工艺,获得了菌株发挥最大降解特性所需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将菌株T-7以10亿活菌/1Kg的接种量接入玉米秸秆,并且添加辅助碳氮源2%蔗糖+2%尿素时,在发酵8天后对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率达40.34%。研究结果为纤维素的生物降解发掘了新的菌种资源,并为秸秆的大规模降解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根际高效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作物根际土壤环境中解磷菌株资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解磷试验,优选高效解磷菌种,为微生物肥料研发、生产提供优良菌种和实践依据。以玉米根际土壤为供试土壤,从土壤样品中进行解磷菌株的筛选,再利用溶磷圈法优选高效解磷菌株,通过液体培养条件下对Ca3(PO4)2、磷尾矿的分解试验及土壤解磷试验进一步对优选菌株的溶磷特性进行研究,并对优选菌株的16SrDNA序列进行分析、鉴定。分离筛选获得19 株解磷菌株,利用溶磷圈筛选法得到一株高效溶磷细菌PS-1,对菌株PS-1 的溶磷性能研究表明:菌株PS-1 对Ca3(PO4)2、磷尾矿粉有较强的溶解能力,35℃培养条件下在以Ca3(PO4)2为唯一磷源的无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6 天水溶磷含量可达到429.2 mg/L,是对照组的45.95 倍。菌株PS-1 发酵7 天对贵州磷尾矿粉的溶磷量为61.72 mg/L,溶磷率高达21.2%。在土壤中培养50 天,有效磷含量升高19.28 mg/kg。通过对菌株PS-1 的16SrDNA序列分析、比对,PS-1 菌株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研究结果表明,解磷菌PS-1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及应用前景,可以继续进行促生效果评价及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鲜牛乳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剂,研制玉米牛奶乳酸菌发酵饮料。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其最佳工艺参数为鲜乳70%、玉米浆22%、白砂糖8%,选用0.15%黄原胶乳化、0.15%果胶和0.15%CMC作为稳定剂,选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以1:1的比例,4%的接种量,在42℃~44℃条件下发酵5h,即得到口感丰富特殊的玉米牛奶乳酸菌发酵饮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