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寒地区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越冬前的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于晶  张林  崔红  张永侠  苍晶  郝再彬  李卓夫 《作物学报》2008,34(11):2019-2025
在北方寒地田间自然条件下,于越冬前不同时期(不同气温)分别对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返青率大于85%)和非抗寒品种济麦22(返青率小于1%)的叶片、分蘖节和根取样,测定其与抗寒相关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高于济麦22;组织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均低于济麦22,说明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适应性强于济麦22。分蘖节储备抗寒物质的能力最强,是小麦安全越冬中起重要作用的器官。  相似文献   

2.
低温下冬小麦水分含量的变化与抗寒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越冬期冬小麦水分含量与抗寒性的关系,在田间自然越冬条件下,测定6个不同冬小麦品种分蘖节的电导率、组织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自由水、束缚水等生理指标及返青率,结果表明,返青率与电导率、自由水含量及自由水/束缚水成极显著负相关,与相对含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组织含水量成显著负相关。相对含水量和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更能反映出膜受损情况,更适合作为冬小麦抗寒的评价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对材料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377、东农256为高抗寒品种(Ⅰ级),东农373为抗寒品种(Ⅱ级),东农608为中抗品种(Ⅲ级),济麦22为低抗品种(Ⅳ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东农冬麦1号低温下抗寒性与脂肪酸变化的规律特点,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和对照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定连续降温的温度处理,从冬小麦生长的低温驯化期至越冬期气温最低的时期进行取样,测定其电导率和脂肪酸含量,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并对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的抗寒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为:田间条件下东农冬麦1号的半致死温度为-22.4℃,济麦22为-14.2℃;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济麦22,而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低于济麦22,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的比例较高,不饱和脂肪酸中亚麻酸的比例较高,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的棕榈酸含量低于不抗寒品种济麦22,而亚麻酸含量则高于济麦22。低温下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增加膜脂流动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可能是其抗寒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抗寒性不同的冬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适应性,在低温驯化及封冻阶段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东农705 (较抗寒)和济麦22 (不抗寒) 3个品种的植株形态和叶、叶鞘、分蘖节的若干生理指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东农冬麦1号在封冻前形成的分蘖数、分蘖叶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低温胁迫下3个品种各个部位的含水量均降低,东农冬麦1号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快,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慢且保持较高水平,而济麦22地上部含水量降低较慢,分蘖节含水量降低较快。电导率变化表明,东农冬麦1号、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分别在封冻后30、20和0 d死亡。东农冬麦1号叶片、叶鞘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济麦22最低。封冻后20 d东农705品系和济麦22叶片SOD失活,封冻后40 d东农冬麦1号叶片SOD仍有活性,调查期内济麦22各个部位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品种;封冻期东农冬麦1号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保持较高水平,东农705品系分蘖节POD活性较高,而叶鞘POD活性迅速降低,济麦22叶鞘和分蘖节POD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灌水模式对运城盆地晚播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以传统播期灌2水为对照(CK),在晚播增密条件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返青起身期1水、拔节期1水、返青起身期+开花期2水、拔节期+开花期2水共5个灌水处理,分别记为W1、W2、W3、W4和W5。结果表明,与CK相比,W1、W2和W3处理产量降低;干旱年W4和W5处理冬小麦产量显著高于CK,平水年冬小麦产量则以CK最高。晚播增密灌2水条件下,2个试验年度均以W5处理产量最高,W4处理次之,但2个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W4处理冬小麦的成穗数、成穗率、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运转量、运转率以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均高于W5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以W2和W3处理最高;W4和W5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当。综合产量、抗寒性和水分利用等方面表现,晋南冬小麦适度晚播增密未浇冬水条件下,返青起身期+开花期2水能够维持产量稳定,同时延缓冬小麦穗分化进程,提高春季抗霜冻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甜菜碱以及其关键合成酶甜菜碱醛脱氢酶在低温胁迫时对小麦的保护作用,笔者将抗寒性不同的2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一号’(DM1)和‘济麦22’(J22)栽培于自然条件下,通过测定苗期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表达量以及甜菜碱含量。结果发现,抗寒品种DM1表现出甜菜碱醛脱氢酶酶活和甜菜碱含量大幅增加,而封冻期MDA含量相比J22却有所降低。这说明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甜菜碱的积累,同时增加了细胞膜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不仅确定了甜菜碱在DM1抗寒性中的作用,同时为今后提高冬小麦抗寒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甜菜碱以及其关键合成酶甜菜碱醛脱氢酶在低温胁迫时对小麦的保护作用,笔者将抗寒性不同的2 个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一号’(DM1)和‘济麦22’(J22)栽培于自然条件下,通过测定苗期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甜菜碱醛脱氢酶活性、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表达量以及甜菜碱含量。结果发现,抗寒品种DM1 表现出甜菜碱醛脱氢酶酶活和甜菜碱含量大幅增加,而封冻期MDA含量相比J22 却有所降低。这说明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表达促进了甜菜碱的积累,同时增加了细胞膜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不仅确定了甜菜碱在DM1 抗寒性中的作用,同时为今后提高冬小麦抗寒性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低温下品种间差异的抗氧化物酶或者活性氧清除物,为低温下鉴定冬小麦品种抗寒性提供理论依据,以抗寒性不同的‘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为材料,在低温驯化期和封冻期进行取样,通过测定冬小麦品种间活性氧清除物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抗坏血酸(AS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封冻后抗寒品种的相对电导率低于不抗寒品种;丙二醛含量只有在深度封冻期1月14日抗寒品种显著低于不抗寒品种。封冻后15天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逐渐降低,而抗寒品种SOD酶活性仍在增加;封冻后30天抗寒品种的ASA含量显著高于不抗寒品种,SOD酶活性和ASA含量可以用于冬麦品种抗寒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探究了外源SA和ABA对提高冬小麦抗寒性及羿年返青率的影响。三叶期开始用SA、ABA和(ABA+SA)混合液处理麦苗(水作对照CK)。在5℃、0℃、-10℃、-25℃条件下检测麦苗的形态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生理生化指标及羿年返青率。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喷施(ABA+SA)均能有效提高麦苗叶片叶绿素含量、Fv/Fm、ΦPSII、qP值而降低NPQ值;随温度的降低,‘DN1’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不断增加;喷施SA、ABA、(ABA+SA)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降低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在-10℃条件下(ABA+SA)处理组较其他处理组效果更显著。在0℃条件下(ABA+SA)处理能够显著增加根长和样品干重。ABA和(ABA+SA)处理均能提高返青率,且(ABA+SA)处理的返青率略高。综上,外施(ABA+SA)混合液处理对于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以及提高返青率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外源6-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寒地区冬小麦返青率的提高提供依据,以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6-BA对东农冬麦1号抗寒性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3种不同的6-BA施用方式。结果表明:水培模拟系统中,10-7mol/L 6-BA对促进苗期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根和芽的生长以及提高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效果最明显,最优施用方式为水浸种后用含6-BA的培养液培养;土培系统中,三叶期浇灌10-5mol/L 6-BA对于增加低温下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活性及返青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12.
A total of 51 red and white commercial varieties of trench celery were grown and examined for winter hardiness at the National Vegetable Research Station. Although some plants of most varieties survived the winter, none showed a commercially useful degree of winter hardiness, in that none were marketable after moderate frost. The red varieties ha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survival than the white varieties. In the first season, single plant selections were made from the varieties having both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winter survival and the best agronomic characters. Although some of the progenies derived from these selected plants by self-pollination showed a small increase in winter survival as compared with their parent varieties when both were grown in the second season, no plants of these progenies were sufficiently hardy to remain marketable after moderate frost. It was concluded that none of the varieties tested showed any promise as a source of winter hardiness to be used in a breeding programme, and that selection for one generation from within these varieties did not improve winter hardiness to a useful extent.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强冬性、冬冷年正常成熟的小麦新品种,解决小麦生产上经常出现的冻害及其导致的小麦迟熟问题,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08-2009年度(冬暖年)、2009-2010年度(冬冷年)冬小麦杂种高代材料的枯死度、分蘖节入土深度、抽穗期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分蘖节入土深度与越冬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6185,呈极显著差异;枯死度与越冬死亡率的相关系数为0.1635,差异不显著,分蘖节入土深度选择方法优于枯死度选择法,尤其是冬暖年枯死度选择法可靠性较差。冬冷年对小麦抽穗期带来不同程度的滞后,2008-2009年度(冬暖年)与2009-2010年度(冬冷年)比较,2009-2010年度小麦的抽穗期推迟了7天~14天,与冬暖年形成显著的差值。分析表明:其差值越大的材料,温光反应往往越敏感,差值越小,温光反应往往越迟钝。该研究认为利用分蘖节入土深度及冬暖年、冬冷年抽穗期的差值作为选择指标,选育强冬性、温光反应迟钝的小麦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晋中晚熟冬麦区不同群体模式小麦光合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随着北方晚熟冬麦区育成品种产量结构与株型矮化的转变,传统依靠高播量多穗数的栽培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新品种的穗重潜力。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特别是有机肥充足的条件下,采用矮秆重穗型品种,实行半精量播种,同样可以获得高产。其群体具有较高的冠层光合面积与较强的光合能力。优质充足的有机肥有利于促进延长群体光  相似文献   

15.
公维龙 《种子世界》2002,(12):36-36
冬甘蓝是无公害蔬菜生产品种,用冬闲地大面积种植,不需保护措施,省工、省时、管理简便。 冬甘蓝是一代杂交种,一般分为牛心型和平顶型叶球,植株开展度55cm,株高27cm,功能叶13~15片,叶色浓绿、叶质脆嫩、蜡粉中……  相似文献   

16.
H. De Haan 《Euphytica》1956,5(1):8-12
Summary Various Dutch breeder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to winter barley breeding; the local variety Groningen Winter Barley used always to be the foundation material for breeding work. In the course of years 8 new varieties have been derived from it by line selection which demonstrates clearly the degree of variation.The varietal range (fig. 1) shows the peculiarity that the leading variety Vindicat has almost completely been superseded by Urania within some years. If ever, the slogan the Dutch farmer readily accepts new varieties applies here.Its sister variety Vinesco makes a favourable impression.The varieties of winter barley are now for 97 percent based on homebred material.  相似文献   

17.
2016-2017年度冬季为我国196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暖冬对冬小麦越冬安全不同于冷冬年或倒春寒出现冻害的问题,冬季暖干化致使麦苗绿叶等营养器官黄枯,我们在固城站调查发现:播期由早到晚绿叶黄枯率为92.95%-41.95%,绿叶等营养器官黄枯对麦苗体质的不可逆性生理伤害和返青后营养器官恢复生长影响较大。气候变暖背景下,华北地区半冬性甚至弱春性冬小麦品种已替代了过去的强冬性或冬性品种,北方冬小麦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温度指标15-18℃应做修订,依据气候变暖1.5-2℃的结论,华北地区目前种植的冬小麦半冬性品种的适宜播种期温度指标建议修订为13-16℃,由此推算出固城站冬小麦半冬性品种播种期在10月2-14日。  相似文献   

18.
刘正中 《种子科技》2005,23(1):55-57
牡丹温室催花俗称"熏花",是在温室内用人工升温的方法使牡丹在冬季萌动、生长、开花.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1保山市冬玉米生产的历史与现状冬玉米主要是指利用云南冬、春、初夏降雨量少,光照充足,热区气温较适宜玉米生产,利用亚热带地区冬、春、初夏的光、热资源,充分发挥玉米高效作物的增产潜力,在冬季播种的玉米。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冬季日照时数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陇东地区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给予黄土高原物候预测提供参考意见。利用庆阳市1981—2017年冬季日照时数和庆阳市农试站1981—2017年冬小麦发育期的资料,对冬季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日照时数最多值出现在1999年,为677.7 h,比常年偏多22%,最少值出现在1989年,为426.7 h,比常年偏少23%。总的来说,冬季日照时数1980s偏少,1990s偏多,2001—2017年以偏少为主。庆阳市冬季日照时数与冬小麦的发育期为一致的反相关,反相关最显著的是返青期,相关系数为-0.54,其次是乳熟期,相关系数为-0.44,再次为抽穗期,相关系数为-0.42,开花和拔节期的相关系数为-0.4~-0.41。庆阳市冬季日照时数最多年与最少年冬小麦各平均发育期差异最显著的是起身期,偏多年比偏少年提前了7天,其次是返青期和乳熟期,提前了6天,再次是拔节期和成熟期,提前了3~4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