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浚单29、浚3136、浚9058、浚0898共4个玉米品种,设置5个密度,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不同密度下玉米产量与8个单穗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的相关系数排序不尽相同,但从整体看,玉米单穗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强的是穗长和行粒数,其次是穗粗和行粒数,这4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和密度变化不大。出子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变化幅度较大或很大。秃尖长与产量的相关性稍弱,为负相关;轴粗与产量虽正相关但最弱,这2个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与密度的变化关系很小。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  相似文献   

3.
选择当地主推的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分析穗部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产量随之增加;行粒数、穗长、穗行数、秃尖长对产量的影响最明显,百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次之。穗粗与产量不相关。说明在适当增加密度的情况下,增加行粒数、穗长等穗部性状提高玉米产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阐述不同玉米品种株型及产量性状对密度响应,以目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6个品种(‘郑单958’、‘先玉335’、‘伟科702’、‘浚单20’、‘金海5号’、‘利民33’)为材料,研究4个种植密度(60000、90000、112500、127500株/hm2)下不同品种株型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6个品种棒三叶面积及茎粗系数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幅度在不同品种或不同叶位存在差异。产量构成因素如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4个种植密度中,‘金海5号’、‘伟科702’、‘郑单958’在密度为90000株/hm2时产量为最高;其他3个品种随密度增加,产量降低。回归分析发现在10个已知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中,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其次为行粒数。此结果为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上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穗粒性状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明确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的穗粒性状特征及对种质创新和高产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11个不同种质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粒长、粒宽、粒厚、百粒重和籽粒密度9个穗粒性状进行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间各穗粒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除籽粒密度外均存在较大变异系数;采用欧氏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将供试玉米自交系分为7个类群,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粒长均以类群G6最高,粒宽和百粒重均以类群G5最高;郑单958和先玉335两大杂交种的4个亲本自交系各自所属类群相比,4个类群分别有单个或多个自交系多个性状较优,可以为育种工作中穗粒性状的改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玉米杂交种单穗粒重最为相关的性状是穗粒数,与单穗粒重关联度高的还有穗长、行粒数、粒深等,而其他几个穗部性状如轴粗、穗行数、穗粗、百粒重、秃尖、粒厚等与其关联度也较高。玉米杂交种穗部产量性状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对甘肃黄灌区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密度,于2015-2016年在甘肃中部沿黄灌区种植试验得出:同一品种在不同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存在差异。对宁玉524、辽单588、高玉818、先玉335的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在密度9.75万、11.25万、12.75万株/hm 2处理下两年测得的数据均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出现趋向性变化。表现为玉米的空秆率、倒伏率、株高、穗位高和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随密度增加有所减小。其中空秆率、茎粗、穗粗、穗长、穗粒数和产量差异显著,高种植密度对他们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0个玉米品种耐密性分析及其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密度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茎粗、穗长、穗粗均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出籽率随密度增加而升高;不同品种的空杆率、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产量随密度增加呈现不同变化.综合分析来看,品种中单901适宜密植(密度为69 000株/hm2)且产量高(达10 138.70 kg/hm2).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新品种中单579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种植密度(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对中单579的适宜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单579在北京地区最适宜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该密度下的产量为11017.45kg/hm2。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密度与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百粒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了在5个密度条件下玉米品种鲜玉糯4号产量及其他性状与密度的关系,为其合理密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鲜玉糯4号株高、穗位高等性状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高;穗长、穗粗和行粒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鲜玉糯4号在密度6.0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高产栽培条件下夏玉米穗部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对16个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粒数/m2>千粒重>穗粒数>出籽率>穗行数>行粒数>穗粗>穗数/hm2>穗长>秃尖长。进一步分析表明与高产栽培条件相适应的杂交种是单位面积粒数较多、穗粒数和千粒重较高的中大穗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出籽率较高;从玉米的形态性状来看,穗行数和穗粗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正 《中国种业》2022,(2):80-84
为了明确不同耐密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对玉米产量与穗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与百粒重、单穗粒重、秃尖长及出籽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穗行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中单穗粒重、出籽率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但相关性不显著。(2)单穗粒重与行粒数相关系数最大。(3)天农9号相关性分析中,穗粗、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大粒组合;太玉339产量受秃尖长影响最大,其次是出籽率和穗行数,品种改良时优先选择穗行数多的组合;太玉803产量受穗长、穗行数和出籽率影响较大,品种改良时可以优先选择果穗长和穗行数多的组合。(4)不同种植密度下,单穗粒重是决定产量的最主要因素,百粒重和穗长都对产量有显著影响;中密度时还可通过提高脱水速率和增加行粒数提高产量;高密度时还可通过增大出籽率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玉米果穗主要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杂交种的穗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长、轴粗8个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计算了玉米产量与果穗各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了排序。果穗各主要性状影响产量的因素顺序为穗长>穗行数>穗重>行粒数>穗粗>轴长>轴重>轴粗。结果表明在选择玉米穗型性状时,要注重对穗长、穗行数、穗重、行粒数、穗粗的选择,而对于轴粗、轴长、轴重可适当放宽要求。本研究为玉米育种工作中穗型方面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制种玉米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6000~7500株/667m~2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加,穗数、穗位高和秃尖长度依次递增;茎粗、穗长、穗粒数、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呈递减的趋势,在7500株/667m~2的密度下出现空秆。该制种玉米组合在密度7000株/667m~2时制种产量最高,此时各农艺性状表现也最佳。  相似文献   

15.
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性,为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以品比试验中的10个玉米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曲线进行拟合,同时对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边际效应曲线符合方程Yi=e-ai,t值及Xc2值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相关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行数边际效应指数与玉米产量边际效应指数的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在选育耐密植玉米品种时,应注重穗长、穗粗、行粒数、出籽率等性状的边际效应,可不考虑玉米穗行数的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为选择铁茬条件下夏玉米的适播品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方法对20个玉米品种(品系)在小麦收获后铁茬播种条件下的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穗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燕202、浚单22、雅玉12、郑单958和矮225在中等肥力土壤下可以达到9000kg/hm2高产水平,穗数>60000穗/hm2、穗粒数420~515粒/穗、公顷粒数>2778万粒、千粒重>280g、生物产量>16300kg/hm2、经济系数>0.54、出米率88±1.34%。大穗型品种、特别是平展大穗型品种无高产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经济系数、收获穗数、公顷粒数、生物产量成极显著正相关。中小穗型品种穗粗、穗行数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穗型品种产量与穗粗为负相关,且产量与穗长、行粒数和出米率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7.
玉米杂交种穗部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个玉米杂交种的7个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穗长穗粗秃尖;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各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出籽率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秃尖穗行数。因此,出籽率对于提高产量是重要的,其次是行粒数和百粒重,协调好三者的关系,还要兼顾其他性状的协调,才能实现单株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专用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密度和6个施氮水平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水平对生物产量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递增关系,达到一定量后生物产量不在增加,相反有所降低。在种植密度为4.67万株/hm2和施氮水平18.4g/m2时该品种的生物产量最高;主要农艺性状随密度和施氮量的变化情况不同,株高、空秆率、穗位高随着密度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单株绿叶数、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穗长、茎粗随着密度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株高、茎粗、单株绿叶数、穗粗、穗位高、穗长随着施  相似文献   

19.
王煜  刘金 《中国种业》2018,(12):59-61
为研究裕丰303在昌吉州地区的最佳种植密度及主要性状的相关性,设置了5个种植密度,分别为5000株/667m~2、5500株/667m~2、6000株/667m~2、6500株/667m~2、7000株/667m~2,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裕丰303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株高、茎粗、第2节间长度、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棒三叶面积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与第1节间长度、倒伏率和秃尖长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都会增加,产量性状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都会减少,而产量却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6500株/667m~2的种植密度下产量达到最大,为1268.73kg/667m~2,值得在昌吉州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生产上广泛使用的12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被测试材料的植株、穗粒、产量以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行粒数、穗粗、穗粒重、百粒重等,其关联度在0.4353~0.3327。与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和赖氨酸含量等营养品质密切相关的植株与穗粒性状是出籽率、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其关联度在0.5106~0.3929。综上所述,对于不同玉米种质材料进行遗传改良宜在保证正常生长的前提下,优先对出籽率、百粒重进行选择,还要注重对株高、穗长、轴粗、行粒数等性状的选择,进而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