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北滨海平原区小麦主要隐性灾害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通过对河北滨海平原区冬小麦隐性灾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研究了该地区在1996—2011年小麦的主要隐性灾害,包括冷害、冻害、干旱危害、干热风危害、盐碱危害等危害,并提出了防控措施。结果表明,在河北滨海平原区小麦生育期间的降水量为138.32 mm,季节性干旱以重旱为主;近几年干热风危害有减轻的趋势。为指导滨海平原区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群研发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探寻影响山东省小麦生产的气象风险因子,并探索小麦相对气象产量与气象致灾风险因子的关系,通过采集山东省典型小麦生态区120个监测网点,自1980年至2009年的小麦产量与气候致灾风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导致小麦减产的气象风险因子以及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确立了导致山东省小麦冷冻害、干旱和干热风等灾害的气象风险因子,建立了山东省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群,并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系统开发,对山东省小麦生产当中遇到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预测是否存在气象灾害,并进行风险评估。该系统为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和制定农业保险费率、保费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农业直补标准等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 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河南省安阳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暖干化趋势明显。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农业病虫害呈上升趋势.影响小麦生产的不利因素增加。农业气象灾害主要归结于降水因子和温度因子的变化。所以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小麦生产期间主要天气气候灾害(干旱、作物冷害、冻害、雷雨大风等)对小麦的影响和风险,为防灾减灾宏观调控和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物联网技术在小麦气象灾害监控诊断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小麦生长周期长,容易遭受多种气象灾害的情况,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小麦气象灾害诊断系统。本系统根据多年农学实验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小麦气象灾害诊断指标体系规范,并采用传感器技术、网络传输技术、Webservice技术和Socket调用技术等集成,搭建了基于小麦生长环境实时监测数据的苗情和气象灾害诊断平台。该平台具有异地数据资源共享、分布式管理的功能,能在多种网络通信环境下实现苗情监控和灾害诊断,为小麦生产科学管理、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010年湖南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及其危害是决定于气候异常与农业对象,农业生产不仅有明显的地域性,而且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气象灾害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对2010年对湖南省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5月低温、洪涝灾害、季节性干旱、8月高温和寒露风等,及各自相应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概述。同时,分析了所发生的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造成的一些不利影响。针对各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产生的种种影响,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适宜于湖南省农业减灾防灾的主要对策。认为应分析湖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及发展趋势,以期更好的掌握气象灾害在湖南省不同地域的发生规律及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影响,可通过品种选择与更换、加强田间管理、灾前预警、灾中调控和灾后补救等防灾减灾措施,以提高农业防灾减灾的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对湖南省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从而为防御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稳产、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磊  丛宇辰  吕雪 《种子科技》2023,(9):127-129
为了降低农业气象灾害对我国水稻生产的影响,文章分析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与概况,阐述了农业气象灾害对水稻生产的主要影响,包括低温、洪涝、冰雹等,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策略,针对不同农业气象灾害提出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技术研发、落实农业气象灾害人工干预以及践行抗灾抢救生产等措施,以减轻农业气象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保障水稻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农业气象灾害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呈现危害范围逐年扩大、灾害程度逐年加重的态势,农作物灾情调查和灾害损失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重视,为此,农作物受灾等级研判标准的重要性凸显。文章主要对中国现有的灾损评估方法及标准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农业部门在农情调度中对灾害的统计方法和气象部门对农业气象灾害等级的观测方法,还介绍了正在研究拟定中的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规范,并指出农作物灾情田间调查分级的方法是一种将农业标准与气象标准相结合的方法,有利于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并且便于各级部门及时采取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将为农情调度、灾害损失评估、灾后农业生产自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1晚霜冻概念小麦晚霜冻是由寒冬季节向温暖季过渡时期使小麦植株体温降到≤0℃引起伤害的农业气象灾害。具有不可逆性。其危害远大于早期霜冻与生理霜冻。随着暖冬年份的增多,晚霜冻灾害已成为危害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2冻害机理小麦在霜冻之前环境背景、植物学特征和生理生化反应上有4种表现形式。一是生长在较温暖的环境里,组织柔嫩。细胞内外游离水较多,遇较低温度,容易结冰。轻者细胞间隙结冰,重者原生质冻成晶体。细胞间  相似文献   

9.
气象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严重时会产生较大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发展农业,应该加强对农业气象灾害的研究,同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不断减少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阐述了农业气象对农作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防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气象灾害对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祎君  吕厚荃 《作物学报》2022,(6):1537-1545
随着气候变化,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东北地区的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出多发和频发的态势,为了解这种变化对当地春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引入通径分析法,探讨该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对春玉米产量的直接影响或协同影响及其程度,进而在实际生产中更好的趋利避害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结果发现,农业气象灾害可以解释50%左右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的波动,且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已经从过去的冷害转变为干旱;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影响春玉米生产的主要因子由热量条件转换为水分条件,干旱已成为威胁春玉米产量的首要灾害。分省来看,影响辽宁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影响吉林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和洪涝;影响黑龙江春玉米产量的农业气象灾害,按照影响程度排序为干旱、洪涝和风灾。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由于地理位置差异,影响其玉米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也有所差异,黑龙江除风雹灾害影响大于其他两省外,水旱灾害的影响均弱于辽吉,风雹灾害局地性强,影响范围有限,因而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远不及水旱灾害,黑龙江玉米生产稳定性较高,受农业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对东北地区在具体研究中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1.
主要农业灾害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辽宁农业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利用辽宁省1980—2010年粮食总产及1996—2005年农业灾害资料,分析了辽宁各地主要农业灾害(干旱灾害、洪涝灾害、风雹灾害、霜冻灾害和病虫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农业灾害的发生,粮食总产与受灾程度呈周期性波动,受灾程度与对应年份的产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 P<0.01)。从时间序列来看,1989、1994、1997、2000、2001年辽宁受灾程度较高,受灾面积均超过2.5×106 hm2,成灾面积超过1.3×106 hm2。2004—2008年灾情有所缓和。从农业灾害的空间分布来看,农业灾害影响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按农业灾害强度大小依次为:辽西地区,辽北地区、辽南地区、辽中地区及辽东地区。各类灾害中以干旱灾害、洪涝灾害和风雹灾害影响较大,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三者所占的比重为78%~98%。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代灾害学理论,灾害事件在灾情方面的轻重差别是评估灾害等级的基本依据。采用农业灾害灾度等级量化方法对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资料中的灾害史料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农业灾害的区域分布特征、农业灾害的年内季节分布特征、农业灾害在年际间的规律性和重大农业灾年等问题,认为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年内发生频次差距缩小,农业灾害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季节之间的差距大大减小,出现季节分布的均衡化趋势。春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增幅较大,夏秋两季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冬季农业灾害的发生频次显著增加。江南、山西、山东成为三大农业重灾区,江南地区是农业灾害频繁发生的重灾区。山东、山西农业区与江南农业区一起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的农业重灾区,形成了农业灾害区域分布的新格局。农业灾害在年际间出现七个多发期。总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等以上农业灾年出现291次,在本时期360年时间中占81%。其中中等灾年166次,重灾年107次,特重灾年18次。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农业灾害情况及防灾减灾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安徽省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情况,探讨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为实现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保障安徽省粮食安全提供依据。以1978—2012年安徽省农业灾情及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等数据为依据,分析农业灾害对安徽省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安徽省水灾、旱灾、风雹灾、霜冻灾等主要农业灾害发生及分布规律,并提出防灾减灾对策。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频发,1991、1998、2003年受灾面积较大,总体上粮食总产呈增加趋势,农业气象灾害受灾及成灾面积与粮食总产呈负相关;1979—2012年安徽省粮食总产呈周期性波动,且与成灾面积的年际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表现为每3年左右为1个周期;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主要灾害种类是旱灾、水灾、风雹、霜冻等,其中水灾和旱灾是最主要灾害,其危害多数年份占所有农业灾害危害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的80%以上;安徽省绝大部分地市的旱灾成灾面积指数大于水灾成灾面积指数,说明旱灾是影响安徽省农业生产发展的最重要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该研究可为安徽省农业灾害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政府部门相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探究县域内的气象灾害的具体分布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减灾防灾水平。通过运用GIS、统计学和农业气象学等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对阳谷县气象灾害风险趋势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阳谷县1981—2011年的风险指标和综合风险指数,明细了不同气象灾害在该县的发生频率和综合风险指数的地域分布规律,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农业气象灾害风险性,并进行相应的灾害趋势分析。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各乡镇干旱发生频率基本一致;洪涝发生频率则由东北向西南逐步增强;高温灾害日数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低温则反之;冰雹则主要集中在城区中部乡镇;而冬小麦生育期内高庙王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高,金斗营、阿城镇的综合气象灾害风险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面积最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伴随着农业重心从成都平原转向盆中丘陵,四川丘区农业成为全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由于异常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物灾害常年影响丘陵地区农业活动,制约了丘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此,为了绿色安全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笔者总结了丘区旱作农业主要生物灾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宣城2011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采用安徽省宣城市2011年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宣城市平均年降水量正常略偏少,宣城、广德、泾县为正距平,其余各县(市)为负距平;入梅、出梅期偏早,梅雨日数较常年偏少1天,全市平均梅雨量较常年偏多。全市年平均气温比常年正常略偏高,高温日数多于常年。主要气象灾害是1月20日大到暴雪及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1-5月出现不同程度的旱害,6月出现暴雨洪涝灾害。气象灾害对农业造成严重损失,但粮油产量比上年增产,气候上属正常略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灾害评估是一项新型研究课题,特别是多年生果树作物,由于实况调查观测资料极少,许多自然灾害机理尚不明确,评估工作难度很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仍然处于探索和研究的起步阶段。进行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气象灾害评估研究,可为果树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果业管理部门防御或减轻气象灾害对果树生产的危害,制定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和风险原理,确定了天水渭北旱山区、渭河河谷川区和关山区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区,影响梨树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构建了基于梨树产量损失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天水3个不同小气候类型,影响梨产量形成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以初春3月干旱、伏期7月干旱和花期4月低温冻害最为严重。评估有灾(包括小灾、中灾、大灾、特大灾)年份18年,评估准确率94%。其中,中灾和大灾评估准确率达100%,评估准确率较高,评估效果比较理想,可为多年生果树气象灾害评估研究提供参考,对农业防灾减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玉霞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8):177-182
为了了解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对宝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宝鸡地区近61年洪涝灾害的地方史料的整理、统计,研究分析了该时期宝鸡地区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以及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些影响。结果表明:1949—2009年间,宝鸡地区共发生洪涝灾害42次,平均每1.45年发生1次,该时期洪涝灾害以2级和3级洪涝灾害为主,共发生36次,占发生总次数的85.71%,4级洪涝灾害发生较少,1级洪涝灾害发生最少;1980年之前,洪涝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总体较小;1980年之后,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交通及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做好洪涝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工作,尽量将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