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垄作和垄作覆膜对冷浸田的改良效果,为提升冷浸田肥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垄作覆膜对冷浸田土壤温度、水稳性团聚体数量、还原性物质含量、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相比习惯耕作,垄作和垄作覆膜均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3 年平均产量提高4.9%~16.8%,垄作覆膜对水稻增产的效果更佳;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土壤温度,垄作覆膜增温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土壤>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显著提高土壤>1 mm团聚体含量,而覆膜则能显著提高土壤0.5~1 mm团聚体含量;单一垄作能降低还原性物质含量,田间水分管理及水稻生育时期影响垄作覆膜对还原性物质含量的削减效果;能降低土壤氧化稳定系数,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促进有机质矿化分解。单一垄作或垄作覆膜均能改善冷浸田土壤性质,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垄作覆膜的效果优于单一垄作。  相似文献   

2.
丹参垄作栽培通过施用相同定量商品有机肥料、平衡复合肥和不同量的硅钙镁钾肥,提高丹参在不同施肥量下的产量与效益。试验在西部山区和东部塬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丹参垄栽对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垄作模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产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垄双行垄作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其虽与种植密度无显著相关,但与玉米品种存在显著相关性。种植密度的提高也能显著增加玉米产量,但也与玉米品种关系很大。耐密型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较之常规垄作能够在高种植密度下获得产量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温室甜瓜果实糖酸积累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类型温室春、秋茬甜瓜栽培,基于有效积温、日温差积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建立了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及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积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及糖酸比均随有效积温与日温差累积的增加呈logistic曲线函数变化,但不同栽培茬口函数模型的常数项有差异,它与日温差累积呈线性关系.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甜瓜果实蔗糖、柠檬酸积累过程与糖酸比变化,可精确预测甜瓜果实的成熟特性,因而在确定甜瓜优质采收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源库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4-2006年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垄作和传统平作两种种植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及分配对3种不同基因型小麦(济麦20、泰山23和烟农19)源库关系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要显著高于传统平作;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显著增加光合产物向叶片中的分配比例,从而达到扩"源"的目的;灌浆中期(5月23日)以前,垄作种植方式下光合产物向茎杆中分配的比例显著高于传统平作,是垄作小麦抗倒伏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垄作种植方式下小麦能够在成熟前加快茎杆中贮藏的干物质向籽粒中转移,提高收获指数;垄作种植方式与传统平作比较,能够扩"源"稳"库",通过增加千粒重和穗粒数而显著的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不同垄作栽培模式对啤酒大麦生育期无明显的影响;垄作栽培垄沟加行使植株的分蘖、穗粒数、经济系数降低,但产量有所增长。垄作栽培垄沟敷草明显促进啤酒大麦株高、穗长生长,相对正常垄作单株穗、经济系数、产量有所增长;原麦品质:千粒重变化趋势为处理C>处理A>处理B,蛋白质含量处理C>处理A,垄作栽培垄沟加行显著降低啤酒大麦筛选率;麦芽品质:垄作栽培垄沟敷草模式显著提高啤酒大麦麦芽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垄作栽培模式对大麦麦芽细粉浸出物、糖化力之间无显著性影响,对啤酒大麦麦芽细粉浸出物、β-葡聚糖、a-氨基氮、a-淀粉酶、糖化力、可溶性氮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阐明盛花期湿害胁迫对不同种植方式芝麻影响的差异,在芝麻盛花期即始花后28天,对垄作和平作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进行湿害处理,撤水后调查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萎蔫面积、萎蔫株率、病害发生程度等指标,测定不同生育时期芝麻的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进行室内考种并测产,计算投入产出比,比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垄作比平作能有效减轻湿害造成的芝麻萎蔫、倒伏、叶枯病和茎点枯病的发生;盛花期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的芝麻生长都有抑制作用,但对垄作芝麻的影响较小;湿害对2种种植方式芝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有很大影响,且对平作的影响大于垄作,其差异性大小为单株蒴数 > 单株产量 > 单产 > 有效果轴长度 > 有效果节数 > 株高,显著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蒴果长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对蒴粒数、千粒重的差异影响不显著;垄作、平作的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86、1:2.04,垄作芝麻每公顷可增加纯收益5492.7元。  相似文献   

8.
利用湖北烟区1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0—2020年0 cm地表温度数据和16个产烟县2005—2020年烤烟化学成分数据,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了湖北烤烟生育期地表温度日较差(简称地温差)变化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温差对湖北烤烟化学成分影响显著。除伸根—团棵期外,湖北烤烟生育期的地温差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鄂西南的兴山和秭归,鄂西北的竹山和南漳下降趋势最显著。相较于湖北烤烟的上部叶和中部叶,下部叶各化学成分的离散程度最大,空间差异显著。湖北烤烟地温差大田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突变年份分别为1974年、1973年和1979年,突变之后的地温差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且未来进一步缩小的地温差将引起烟叶的烟碱、还原糖和总氮含量减少,总糖、钾、氯、钾氯比、氮碱比、糖碱比和两糖比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9.
苗期地温对棉花前期生育进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苗期地温变化对棉花出苗和生长状况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3个不同播期,调查地温与棉花生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5 cm地温受气温影响波动要比10 cm和15 cm土层大,且地温相对较高,随播期推后,不同土层温差变化减小;不同播期约4~5天可见苗,受积温影响不大,但随播期推后,进入苗期时间增长;从第一真叶到见蕾一、二播期仅差1天,出叶时间间隔变短,而二、三播期的间隔则变长;不同播期中第三播期棉花株高最高,高出其他播期达20 cm,差异显著,株宽和始节高度差值也达5.5 cm和5.3 cm,且随播期推迟这种差异增大。本试验认为,不论播期怎样变化,只有地温变化趋缓,才利于棉花出苗和稳健生长,构建理想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田块类型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高中低产田水稻生产水平,进行了三种不同类型水稻垄作试验.结果表明,垄作栽培对不同田块类型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垄作栽培既是改造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一般田块比平作栽培增产10%~15%,障碍性田块增产25%~40%,纯收益增加0.18万~0.56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阴山北麓旱作区垄沟集雨种植增产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改善旱作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在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对垄沟集雨栽培措施下食用向日葵和马铃薯的土壤水热及作物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试验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变化基本上在整个生育期一直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试验在6月中旬前不同处理距地表10 cm地温表现为:垄膜沟植>垄作>起垄沟植>平作,而到6月下旬至8月上旬起垄沟植处理温度高于垄作,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8月中旬至9月上旬起垄沟植温度最高,表现为:起垄沟植>垄膜沟植>垄作>平作,9月中下旬又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整个生育期,向日葵采用垄膜沟植、垄作和起垄沟植较平作积温分别增加了162.6℃?d、35.8℃?d和80.6℃?d,而马铃薯分别增加了228.7℃?d、48.6℃?d和58.7℃?d。不同作物叶面积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向日葵叶面积指数最高值出现在播种后100天左右,马铃薯出现在播种后90天左右,整个生育期向日葵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而马铃薯在播种后90天之前,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平作>垄作,之后垄膜沟植叶面积指数下降明显,在收获前15天左右不同处理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基本表现为: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垄膜沟植。向日葵和马铃薯增产趋势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向日葵和马铃薯生育期耗水量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WUE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垄膜沟植>起垄沟植>垄作>平作。  相似文献   

12.
韦瑛 《作物杂志》2002,18(4):36-37
河西走廊沿沙灌区位于其北部的沙漠边缘地带,是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玉米种植区。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干旱缺水;苗期遭受低温和风沙危害,生长不旺;后期秋霜冻来临早,成熟不足,千粒重低;以及因风吹引起的倒伏减产问题,1998~2001年,我们开展了玉米覆膜垄作抗逆栽培技术示范,达到了促苗早发,霜前成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效果,示范面积达到3500hm2,平均产量达到12725kg/hm2 。1 覆膜垄作栽培效应1.1 增加积温垄作栽培由于扩大了土壤表面积,增强了光热效应,从而提高了土壤温度,增加了有效积温。据测定,播种后60d……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初步探讨丛枝菌根真菌GV对丹参木质结构及合成相关基因PAL、C4H,防御相关基因PR1、WRKY的影响。实验设定对照组和菌根组,测定生长90天后菌根对丹参生长情况及木质部结构的影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测定相关基因PAL、C4H及30、60、75、90、105、130天不同时期PR1、WRKY的表达情况。接种菌根90天丹参根部侵染率为90%,基本达到最大值;地上部分鲜重和叶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2.7倍和1.96倍;根部横切部分的木质部面积,积分光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地下部分木质素合成基因PAL、C4H表达显著提高,地上部分显著降低;丹参防御基因PR1(地下部分)和WRKY表达量在75天前显著增加,地下部分WRKY表达量在130天显著增加。丛枝菌根真菌能促进丹参生长,增加丹参根部木质部面积以及密度,促进木质素的合成,对提高丹参抗病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黔西北山区马铃薯的产量,以威芋 5 号马铃薯原种为试验材料,研究白色透明膜垄作、黑膜垄作覆土自动破膜、白膜半膜覆盖集雨、黑膜半膜覆盖集雨 4 种不同覆膜方式及露地栽培不覆膜对马铃薯的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地膜能有效缩短马铃薯的生育期,覆膜最高能缩短 16d;不同海拔地区覆膜方式也会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在海拔为 953m 的地区以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分别达 2079.91kg/667m2、2078.54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5.17%、25.09%;海拔高度 1562m 的地区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马铃薯产量最高,达 2286.12kg/667m2,较露地栽培不覆膜增产 28.99%。4 种不同覆膜方式均较露地栽培不覆膜纯收益增加。因此,推荐在黔西北山区中低海拔 950m 左右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白膜半膜覆盖集雨和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在海拔 1500m 以上地区采用白色透明膜垄作的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寿光市地表温度的演变规律和变化特征,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累积距平等现代气候学诊断统计方法,对寿光市1961—2017年0 cm地温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日照、降水量和水汽压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年、季平均地温及平均最高地温、平均最低地温均呈升高趋势,最低地温的增温幅度最明显,达0.54℃/10 a;年平均地气温差呈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每10年递减0.16℃;通过分析发现寿光地温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历了一场由冷到暖的突变。地温的季节性增幅差异较大,冬、春季地温的升高和最低地温的显著增温是引起寿光地温升高的原因之一,降水量和日照的减少,水汽压的降低是导致当地地温变化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含水量、温度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半干旱区地膜覆盖方式对花生田土壤水分、温度及植株生长发育动态特征的影响,测定了不同覆盖方式下,垄作花生各生育时期耕层土壤水分(0-40 cm)、土壤温度(0-25 cm)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覆盖方式影响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随生育期推进,各土层和起垄位置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抛物线变化趋势;各覆盖方式下,花生苗期垄面处0-40 cm土层含水量明显低于垄沟处,且苗期至开花期垄沟处土壤含水量降幅较大。不同覆盖方式主要通过提高日最高温度来影响耕层土壤温度的变化,花生生长前期,地温受覆盖方式影响强烈,多垄覆盖方式的日最高温度较高,达36.2℃;花生生育后期,地温受覆盖方式的影响较小;开花后,覆盖方式对0-10 cm日地温的影响不明显,但对15-25 cm土层14:00—18:00时地温影响较大。覆盖栽培对花生田土壤14:00温度影响强烈,可使花生苗期耕层土壤日平均温度升高0.5~2.4℃,且最高温度出现在15 cm土层的垄面花生行间位置。地膜覆盖可增产16.81%~37.1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7.03%~37.42%。常规起垄覆膜双行栽培花生的覆盖方式是较为经济、高效、易耕作的覆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长期垄作对水稻土腐殖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耕作制定位试验的常规平作(对照)、垄作、宽垄作和水旱轮作处理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宽垄作下腐殖质组分碳含量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以期探讨不同垄宽对土壤腐殖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垄宽对土壤腐殖质含量和光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在耕作层和犁底层,垄作和宽垄作提取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所提取的,且犁底层增幅高于耕作层;胡敏酸碳含量分别为提取碳和土壤碳含量的38%-65%和12%-29%,富里酸碳含量为土壤碳含量的12%-25%。经17年垄作和宽垄作种植水稻,耕作层胡敏酸碳含量和富里酸碳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同期对照。胡敏酸的E4/E6比值介于4.65-5.89之间,垄作与其余处理差异显著。用NaOH+Na4P2O7(a)提取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色调系数(⊿㏒K)均低于用NaOH(b)提取的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的⊿㏒K,(a)和(b)提取的胡敏酸分别属于Rp和B型。富里酸的相对色度(RF)低于胡敏酸的RF,说明紫色水稻土胡敏酸的氧化程度和芳构化程度高于富里酸。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垄作和平作保护性耕作方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平作和垄作下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和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耕作方式中平作的平均产量都要高于垄作,其增产率在11.38% ̄15.20%之间。在相同的垄作或平作方式下,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增产幅度不同,其中秸秆还田增产幅度最大。平作方式的出苗率、叶面积指数、根干重和干物重都高于垄作,但不同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其各项指标变化有所不同。平作下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垄作;垄作方式有一定的增温效应,尤其在苗期的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19.
外源NO和CaCl2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NO供体硝普钠(SNP)和CaCl2浸泡丹参种子,测定其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O和CaCl2能促进丹参种子萌发,提高丹参种子活力;高浓度的NO和CaCl2则降低了丹参种子活力,其中500μmol/L的SNP和100 mmol/L的CaCl2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与 有效积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有效积温对管花肉苁蓉花序不同部位种子质量的影响,测定了花序不同部位蒴果发育的有效积温,及其蒴果中种子的大小和萌发率。结果表明,花序不同部位蒴果有效积温有差异,中部蒴果有效积温比上部蒴果有效积温高约104℃;中部蒴果中种子直径≥0.7mm和0.5-0.7mm的种子所占百分比高于上部;而且中部蒴果中种子千粒重大、萌发率高。蒴果发育有效积温的不同是导致管花肉苁蓉花序基部和中部种子质量高于上部种子质量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