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带着对中国园艺事业的热爱,欧永森先生将他的心捧给了大陆的同行们。利口者不一定是良药,苦口者却送来了及时雨。我们真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的“及时雨”,使我们的生产者看到一个更宽广和更明亮的世界。天外有天,世界其实很大,能使生产者和经销商们经常地看到这一点,《市场大视野》的作者和编者们就可以笑着告慰自己了。谢谢欧先生的论文,我们已按照您的心愿,将本文的稿费转给了北京“希望工程”办公室,我们还代表那些渴望读书的孩子们,谢谢您!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为耐翁先生送行,借此送行的时刻,对耐翁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对他的夫人及其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耐翁先生是“厦门盆景花卉协会”的创建人,也是厦门盆景的奠基人。他一生热爱艺术,热爱工作和自己的事业,17岁开始参加工作,任过教员、银行职员、会计课  相似文献   

3.
消息与文摘     
1983年10月下旬的一天,在美国坎萨斯城曼哈顿的拉达姆旅馆内第三届国际储藏品害虫工作会议秘书处,笔者见到日本罔山大学应用昆虫学系的吉田敏治教授。当天他见到中国代表陈启宗副教授和沈兆鹏先生。我因住在洲际旅馆,次日在美丽的坎萨斯州立大学校园才得机会交谈。吉田教授还特地给我们四位中国学者拍照。他在大会宣读的论文题目是“储藏品害虫在日本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国有关部门和协会决定开展评选国花、国树、国鸟(以下简称“三评”)的工作。如何正确认识这项工作,以及如何搞好这项工作,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市盆景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于锡昭先生。他亮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久仰胡乐国先生的大名,早想登门拜访,因为他不仅是当代“浙派盆景”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我国盆景艺术界的一位著名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两年前我在一次会议上偶遇胡乐国先生,由于时间匆忙未能深入交谈。最近我在温州采访了他,总算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6.
高立鹏(以下简称“高”):我身边的两位嘉宾,大家都非常熟悉,一位是郑勇平先生,他是一个敢想敢干的企业家,2000年,郑勇平先生参与创办了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200万元的资金,资产重组,把一个3000多万元的企业,做成2亿元资产的企业。 另一位是李虬先生,一个稳扎稳打型的企业家,1999年创办了先锋园艺有限公司,他过去做的是一品红,现在做的也是一品红。我们知道企业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花卉盆景》89.4—5期陈德先生在其《发现·再现·表现》一文中说道:“根艺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发现·再现·表现的多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其实,“三现”却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非根艺所独有。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一规律运用到根艺的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没有疑问,《树石情缘》是一本专业的盆景图书。可是翻读后,却很快做出判断,盆景二字无法完全涵盖这本书的内蕴。作者庄文其先生一上来就借用肖伯纳的话,把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坦然相告:“艺术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我们用艺术作品造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吊兰是傻瓜都会养活的花儿,泡在水中长得也很好,事实的确如此。但后来在市场上看到一种宽叶的金心吊兰,买回家后叶子却越养越窄薄,也挺不起来,逐步枯死。请问是否花农使用了什么特殊的农药?原来那么好养的花儿怎么变得不好养了?这是一封读者来信,针对他的问题,我们请教了上海的郑炜先生,郑先生特意给我们做了以下解答  相似文献   

10.
我们如果剔除传统道德观念“仁、义、礼、智、信”中的封建主义的糟粕,汲取其中合理的思想内核,联系当今的社会生活加以宣扬践行,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值得倡导。先说“仁”。它的本意是善,后引申为慈爱、博爱。“国父”孙中山正是他的博爱激励他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说爱心应贯穿人的一生,其它的利益等都是外在的,无需挂念。任何人只要心存善念,怀揣爱心,世间万物都将显得无比美好。耐翁先生《榕树三美》  相似文献   

11.
1994年9月,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宝祥先生与世长辞了。缅怀一代宗师,盆景界人士无不悲痛。在他80年的风雨历程中,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那谦和与朴实的音容笑貌和近万盆雍容严谨的通派盆景精品,还有鲜为人知的由他创始的水旱丛林式盆景——“岭盆”。朱宝祥12岁开始学艺,他的恩师就是晚清末年大名鼎鼎的朱汇泉。后来,朱宝样与师傅的养女朱舜  相似文献   

12.
石方志 《科学种养》2008,(10):52-52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河东村农民徐大中是当地科学种田的带头人,他从2003年开始,在近200亩的田地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尝到了甜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给我们算了秸秆还田的“三笔账”:  相似文献   

13.
再谈粮堆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生态学与生态系统1866年德国 E.Haeckel 最早提出“生态学”概念,他在“有机体普通形态学原理”一书中,给生态学下定义为研究有机体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他说:“我们可以把生态学理解为关于有机体与周围外部世界关系的一般科学,外部世界是广义的生存条件”。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 A.G.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他说:“我们对生物体的基本看法是:有机体不能与它们的环境分开,而与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即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整个生物群落及其所住的环境,是一个自然体系统的整体,包括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群落与生境处于相互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27日,一位80岁的老人提着行李出现在香港国际机场:望着他手上的行李,陪同他出国访问的香港“文农盆景”的邻队先生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获颁CCTV2010年度“三农”人物“特别大奖”,以表彰其多年来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颁奖典礼上,袁老说,其实他毕生的心愿就是为中国农民做点实事、为中国农业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一见《丰收在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田野边,有棵历尽沧桑的“垂柳”。这棵三春柳虽算得上百里挑一,凝聚着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但却只能给人们留下苍老、古朴、遒劲、飘逸的直观感受而已。而善于独创意境的张端堂先生不愿就此罢休。他寓情于景,用了一个栩栩如生的老农和一把易于被人们忽略的锄头,即将观赏者带进了一个无限美妙、又充满着诗意的“天景”。  相似文献   

17.
国画家、杭州西湖书院院长徐君陶先生年届“知天命”,但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问其保养之法,竟是莳弄盆景。 徐君陶出生于山清水秀的富春江畔,1967年毕业于浙江美院国画系,之后被分配到偏远的浙南山区文化馆工作。他在占城丽水旁的白云山安了家,给自己的画室取名“白云画室”。这里临山面野,人迹罕至,山水秀丽,四季苍翠。春来山花烂漫,夏时叶肥树茂,冬天亦有松  相似文献   

18.
QQ群里花友"阜阳利华花卉"希望杂志能刊出一些关于嫁接细节的文章。尤其想了解如何把切面削平滑的技术。于是我们特请浙江富有嫁接经验的杨荣华先生图文并茂地予以解答。有同样需求的朋友请和他一同关注下文——  相似文献   

19.
周瘦鹃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园艺家,他生前对紫罗兰有特殊的爱好。在他的散文、小说和诗词中,几乎都能见到紫罗兰的影子;他编的杂志定名为《紫罗兰》;出版的文学小品集名为《紫兰芽》;他的书房以《紫罗兰盦》命名;栽植花木的园子亦取名为“紫兰小筑”,园中一角叠石为台。仍叫“紫兰台”由此可见周瘦鹃先生对紫罗兰的所寄托的深情周瘦鹃为何酷爱紫罗兰?据他的笃友们回忆,当年周瘦鹃为追求婚姻自由,曾倾心于一位女学生,后因种种阻力未能遂愿,因此他旧  相似文献   

20.
我不是李先生直接授业的学生,大学时读过先生编的《作物栽培学》,比先生小20多岁,当然既是学生又是晚辈。先生在玉米遗传育种方面的成就,使我敬仰已久未能谋面。1973年冬,我带队去崖城水南二队南繁,先生去海南岛考察,北京市南繁指挥部请他给作访问加拿大报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