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垦农4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化控种衣剂 (HK)和常规种衣剂(ND)对大豆幼苗侧根原基发生的影响,并对侧根原基发生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种衣剂包衣后,侧根原基发生区长度明显比对照(不包衣的种子为对照,用CK表示)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HK>ND>CK;(2)种衣剂处理加快了侧根原基的发生进程,总的趋势是HK>ND>CK,经F检验表明,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3)侧根原基的发生状况与侧根原基发生区内源激素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侧根的发生是几种植物内源激素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生长素类物质在诱导侧根原基的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应用种衣剂可以提高侧根原基发生的数量,缩短侧根原基的发生时间,其中以化控种衣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棉花黄萎病菌致害棉株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徐荣旗  石磊岩 《棉花学报》2000,12(6):310-312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以两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唐棉2号(抗病)、鄂荆1号(感病)为试材,人工接种,研究了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落叶型和非落叶型菌系致害对棉苗4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病菌侵染棉苗后,落叶型菌系处理比非落叶型菌系处理的棉苗子叶中含有IAA、GA  相似文献   

3.
1-MCP处理对采后青花菜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宁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91-295
以青花菜品种"曼陀绿"(Brassica olracea L. var. italica)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青花菜采后叶绿素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和内源玉米素(ZR)、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延缓了叶绿素降解,降低了组织对乙烯的敏感性,延缓了GA的分解,推迟了ABA的积累。经1-MCP处理的青花菜ABA/GA和ABA/IAA比值上升缓慢。  相似文献   

4.
何仲佩  闵祥佳 《作物学报》1990,16(3):252-25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植物生长延缓剂 DPC 促进陆地棉品种棉铃发育的生理机理。结果表明:1.棉铃发育初期 DPC 提高了幼铃中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含量。2.棉铃体积增大期 DPC 处理的棉铃具有较高的转化酶活性和较低的蔗糖水平,促进了同化产物的积累。3.DPC 处理提高了棉铃发育后期的乙烯释放量,促进了棉铃的成熟开裂,最终提高了铃  相似文献   

5.
华北驼绒藜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种结实类型华北驼绒藜的种子(正常发育型,轻度败育型,高度败育型)为材料,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动态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正常发育型华北驼绒藜种子IAA和GA,含量随着种子的发育呈持续上升趋势,轻度败育型和高度败育型种子IAA和GA3含量在种子发育初期(花后10 d)同时出现明显下降,随后开始上升;ZR含量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呈单峰曲线,败育型种子的ZR含量要显著低于正常发育型;ABA含量在种子发育前期较低,随着种子的发育呈上升趋势,但3种结实类型种子间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在种子发育初期(花后10 d),正常发育型与两种败育类型种子(IAA GA3 ZR)/ABA的比值差异达到最大,说明内源激素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比例平衡关系与华北驼绒藜胚胎败育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肥控结合对高产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棉株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表明: 肥料和 缩节安(DPC)化控配合能促进结铃期棉叶中IAA、 GA3和ZR含量的提高, 降低ABA的含量, 从而诱导根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棉叶RuBPase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 有利于 光合增强和光合产物输出, 促进棉株各器官对氮、 磷、 钾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低磷胁迫对晒红烟内源激素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低磷胁迫对晒红烟内源激素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晒红烟的根系活力活性降低,根冠比及根和叶中生长素(IAA)含量均增加,干物质积累和细胞分裂素(ZR)含量则减少。低磷胁迫下,烟株为适应胁迫环境,IAA/ZR比值增大,促进了根系发育,使根冠比增大,以提高对磷的吸收效率,用来满足烟株对磷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英  赵杨  冉洁 《种子》2018,(3):7-11
棕榈为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以棕榈雌雄株不同发育时期的花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棕榈雌雄花发育过程中,雌花的IAA、ABA和ZR含量在相对应的时期均高于雄花,高含量的IAA、ABA和ZR更有利于雌花的发育与成熟;高含量的GA_3更有利于雄花花粉的成熟。在激素平衡中,高水平的IAA/ABA、ABA/GA_3和ZR/GA_3比值,有利于雌花的发育和雄花花粉的成熟;低水平的ZR/ABA比值有利于雌花和雄花花粉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在大田种植条件下,通过对玉米整个生长期内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和发生数量的定期调查,研究了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对田间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消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10TPY005与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蠡玉35、当地常规玉米郑单958三个处理间的4种害虫和3种天敌的种群消长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发生数量除个别调查时间差异显著外,在生育期的大部分阶段,三个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收获期剖秆调查了玉米螟的每株蛀孔数、每株秸秆和果穗中的虫量以及虫体重量,结果表明三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因此,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短期种植,未对田间主要害虫及天敌种群动态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普通小麦品种"南农9918"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获得一个矮秆、多蘖、长穗突变体"NM9",在该突变体中定位到一个新的矮秆突变基因Rht_NM9。内源激素在普通小麦株高建成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解析Rht_NM9致矮的生理机制,本研究以南农9918及其矮秆突变体NM9为材料,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各节间内源赤霉素(GA)、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小麦发育关键时期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与株高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矮秆突变体NM9中GA、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ZR含量则显著低于南农9918,IAA含量在南农9918和突变体NM9之间无明显差异。此外,突变体NM9各节间中GA/ABA比值显著高于南农9918,而IAA/ABA、(IAA+GA)/ABA、ZR/ABA比值显著低于南农9918。以上结果表明小麦株高受多种激素调控,突变体中内源ABA含量升高,IAA/ABA和ZR/ABA比值降低会抑制植物株高伸长。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20年来DPC化控在陕西棉田大面积应用和发展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2001年DPC化控普及率由65%提高到9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达112.7万hm2,平均增产12.1%。增产皮棉81626t,产值达8.16亿元,产投比达1:25~40。根据研究结果:指出DPC化控与CK相比,不论化控几次均能增产,以3次DPC化控为最好。第一次在棉花7~8叶期,7.5~12g/hm2;第二次在15~16叶期,22.5~37.5g/hm2;第三次在棉花打顶后10d,45~75g/hm2。通过DPC化控可塑造棉花理想株型,使株高由100cm左右降低到85cm左右,密度由4000株/hm2增加到9~9.7万株/hm2,提高棉株内围成铃率达9.1%,达到:促早熟、优质、高产的目的。并提出棉田DPC化控必须与传统栽培技术相结合在高产栽培体系的重要作用,推动了当地棉花高产栽培措施革新,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北疆棉区滴施缩节胺(DPC)的可行性,连续2年设置4个滴施DPC水平(D1:262.5g/hm2、D2:525.0g/hm2、D3:1050.0g/hm2和D4:2100.0g/hm2),以喷施525.0g/hm2 DPC为对照(CK),分析滴施不同剂量DPC对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的株高随滴施DPC剂量的增加略呈降低趋势,D4处理的株高分别较D1、D2和D3处理降低了13.31%、12.71%和5.44%(2019年)。D2处理的棉花株高与主茎节间长均与CK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缩短了部分果枝的第2果节长度。滴施处理下,初花期生殖器官干物质占比随着DPC用量增加而增加,D4处理较D1处理增加了5.67%。与CK处理相比,盛铃期D2与D4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略有减少。2019年各处理间的产量构成因素及皮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0年D3处理籽棉产量相比其他滴施DPC处理平均增加了4.90%,CK处理单株结铃数与籽棉产量比滴施处理分别平均增加了0.37与484.94kg/hm2。各处理对棉花的纤维品质影响无显著差异。因此,北疆棉区滴施DPC可有效控制棉花生长,滴施剂量1050.0g/hm2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棉花品种根系空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分低胁迫条件下,对不同棉花品种根系生长发育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抗虫棉根系早发易衰,常规抗虫棉晚发迟熟,中早熟常规棉介于前两者之间,耐旱碱棉根系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和衰退过程。  相似文献   

14.
缩节安抑制棉花黄萎病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棉株感染黄萎病后伤流量降低,伤流中无机离子的运输量减少。伤流中P、Ca、Mg、B、Mn、Fe、Al、Ba、Cr、Cu、Mo、Ni的浓度降低,K、Na离子浓度上升。缩节安处理增加了感病棉株的伤流量和伤流中各无机离子的运输量;提高了P、Ca、Mg、B、Mn、Fe、Al、Ba、Cr、Cu、Mo、Ni的浓度,降低了K、Na、B的浓度。缩节安处理增强了棉株抵抗黄萎病菌侵染的能力,两年试验结果表明,缩节安系统化控区感病株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76.21%和52.87%,显著降低了棉株的感病株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棉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4连续两年研究了双吉尔(GGR)系列与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两年结果表明:双吉尔对棉花的促进作用略低于生根粉ABT4号,优于喷施宝、绿风-95对棉花的促进作用。双吉尔(GGR)象生根粉一样都能促进棉花根系的发育,对增加苗高、侧根数、根干重、铃重、单株结铃数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钾对棉花苗期叶片内源激素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钾素对棉花苗期叶片内源激素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有利于提高棉花功能叶片中生长素(IAA)、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3)的含量,降低脱落酸(ABA)的含量,有利于提高IAA/ABA,ZR/ABA,GA3/ABA之比,延缓棉花功能叶片的衰老。同时,适量施钾肥有利于提高棉花叶片中SOD活性,降低POD活性,减少过氧化物的产生和累积,有利于降低MDA含量,减轻活性氧对细胞膜的伤害。但过量施钾对氧自由基代谢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花体细胞植株再生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开展棉花体细胞组织培养研究20多年来,已经成功的获得了戴维逊氏棉、雷蒙德氏棉、瑟伯氏棉、拟似棉、草棉、亚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8个棉属的再生植株。其中陆地棉约占总数的70%,海岛棉约占20%。考查陆地棉栽培品种(系)的系谱亲缘关系,主要来源于斯字棉的材料约占26%、岱字棉约占23%、乌干达棉约占12%、珂字棉约占11%、爱字棉约占3%、福字棉约占1.5%。本文对我国再生植株品种(系)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将开展棉花体细胞组织培养以来再生成功或研究利用的基因型加以整理,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DPC与DTA-6复配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生长发育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无论浸种还是叶面喷施,与单独使用DPC相比,DPC与DTA6复配在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幼苗根长和侧根原基增加的同时,显著减弱了DPC对地上部生长的延缓作用,中棉所30下胚轴长度较对照仅缩短3%左右,中棉所30、新棉99B和sGK321的苗期叶面积均相当于对照的93%~94%,这可能与复配调节剂处理后转基因抗虫棉幼苗各部位的IAA浓度较DPC单独处理明显提高有关。DPC与DTA6复配还可显著增加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功能叶叶绿体的基粒类囊体垛叠程度,提高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闫棉67号为供试材料,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对棉花成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复配可以有效调节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增加棉花果节量,提高棉铃数,同时增加棉铃体积和棉铃重,显著提高棉花伏前桃和伏桃数量,增加籽棉产量,其中复硝酚钠和胺鲜酯复配处理效果最佳。各复配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