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的粮食作物,在长城以南种植的小麦被称为冬小麦,当前我国小麦种植以冬小麦为主。小麦播种技术和产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为提高我国小麦产量,研究播种技术极为必要。文章从冬小麦的播种流程入手,分析选种、整地、施肥、播深、镇压造墒、查苗补种以及冬季管理等环节,总结冬小麦播种技术要点,以此为基础,进行常规条播和宽幅精播的对照试验,从个体结构和产量等角度分析宽幅精播的优势,以期为相关农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呼图壁县开展冬小麦"井"字型播种示范,设置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与常规播种模式2个处理,对不同模式下冬小麦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对比,探讨研究冬小麦"井"字型播种模式并对该播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分析,以为更好地推广该播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郭海瑛  王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0):101-105
为了解陇东半干旱地区环县冬季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通过Mann-Kendell统计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等手段对冬季积温以及冬小麦发育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冬季积温在近36年的变化过程中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1990年为冬季积温突变的年份;Morlet小波变换分析得到在30~35年上冬季积温呈现出最为显著的周期变化规律;(2)通过对冬小麦发育期特征分析,发现冬小麦除了在分蘖期表现为推迟的状况,其他播种、出苗、三叶、越冬等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变化特征;对冬小麦发育期与积温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均为负相关,表明大多数发育期提前1~5天;在冬季积温偏高的年份,冬小麦各发育期普遍提前4~14天;(3)对冬小麦物候间隔期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冬小麦在播种—出苗、播种—分蘖、播种—越冬、播种—返青以及播种—抽穗期,间隔时间呈现出延长的变化特征;在播种—三叶、播种—起身、播种—拔节、播种—开花、播种—成熟期,间隔时间呈现出缩短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种措施对河北冬小麦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河北平原冬小麦生产中大面积采用秸秆还田和旋耕后直接播种给冬小麦出苗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河北藁城市进行了冬小麦抢墒播种(对照)、播前灌溉、抢墒播种后镇压3种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灌溉和抢墒播种+播后镇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9%和6.0%,与对照处理的产量达到显著差异(P<0.01)。因此,小麦抢墒播种加镇压可节省冬小麦底墒水,具有很好的节水增产效果,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陇东半干旱地区环县冬季积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的影响,通过Mann-Kendell统计检验法、Pearson相关分析法等手段对冬季积温以及冬小麦发育期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1981—2016年冬季积温的变化过程中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Mann-Kendall突变检验发现,1990年为冬季积温突变的年份;Morlet小波变换分析得到在30~35年上冬季积温呈现出最为显著的周期变化规律;(2)通过对冬小麦发育期特征分析,发现冬小麦除了在分蘖期表现为推迟的状况,其他播种、出苗、三叶、越冬等发育期均表现为提前的变化特征;对冬小麦发育期与积温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均为负相关,表明大多数发育期提前1~5天;在冬季积温偏高的年份,冬小麦各发育期普遍提前4~14天;(3)对冬小麦物候间隔期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冬小麦在播种—出苗、播种—分蘖、播种—越冬、播种—返青以及播种—抽穗期,间隔时间呈现出延长的变化特征;在播种—三叶、播种—起身、播种—拔节、播种—开花、播种—成熟期,间隔时间呈现出缩短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膜下条播”是指在进行冬小麦常规播种(条播)时,在播种机后面带铺膜机,进行地膜覆盖栽培的冬麦播种技术。小麦出苗后一直在膜下生长,直到翌年3月份才揭膜,故又称冬小麦“前期全覆盖”栽培技术。它解决了冬小麦“膜上穴播”(又称冬小麦“全程覆盖”)栽培放苗难,追肥难,错位(播下的种子与孔穴错位)多,地膜不便回收等诸多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不同,灌溉量会影响冬小麦播种、生长和收获质量及产量。利用专家咨询法和文献查询法,得到北京冬小麦各生育期土壤湿度的致死下限、较适宜下限、最适宜、较适宜上限、致死上限值及其权重。利用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土壤湿度适宜度模型。在了解北京有效降水量及小麦各生育期需水量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水量辅助决策模型对其各生育期灌水量进行改良。以冬小麦各个生育期土壤湿度适宜度模型为基础,研究建立北京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水量辅助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8.
以黄河中下游冬小麦的种植为研究视角,从播种前的准备、播种的过程、田间管理、防害防灾4个层面分析了冬小麦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希望为进一步提高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小麦的产量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苏省冬小麦发育期对冬季积温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佩  谢小萍  姚薇  高苹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9):210-216
利用江苏省35 个气象台站1960—2010 年的冬季积温资料和9 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资料,利用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线性倾向估计和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江苏省冬季积温的时空分规律、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及冬季积温对冬小麦各主要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1)淮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淮河以南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的冬季积温呈显著增加的趋势;(2)从主要发育期特征来看,淮河以南地区播种—拔节期及以后各发育期长度较淮北地区更短;冬小麦播种—拔节期长度的各地差距最大,播种—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和成熟期长度的差别逐渐缩小,且淮河以南地区各站点播种—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和成熟期长度的差距较淮北地区小;(3)从主要发育期长度的年际变化趋势来看,近30 年来,播种—拔节期长度明显缩短,拔节—成熟期长度则显著延长,且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开花—乳熟期长度随时间也明显延长;(4)随着冬季积温的增加,播种—越冬、拔节—成熟、开花—乳熟期长度显著延长,越冬—拔节、播种—拔节期的长度与冬季积温线性负相关。分析冬季积温对冬小麦各发育期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其发育期变化的规律提供依据,对更好地指导冬小麦的生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种子科技》2014,(10):45-50
2014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中最高的一年。在高起点上,2015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产量除受气象因素影响外,还受到人为生产措施的影响,例如品种、浇水、播种和施肥等,是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上述措施的改变影响冬小麦的生育进程,进而影响冬小麦的产量。为了更有效地调控小麦的生长,本文对冬小麦施肥和浇水进行了研究,例如施肥和浇水的数量、时间、比例等,以求最佳的省水省肥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从培肥地力、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伊犁地区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各地冬小麦播种即将大面积展开,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于日前发布了《2015-2016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从总体上看,今年7月以来,全国小麦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底墒总体较足,前茬作物生长发育正常,大部分地区适期播种有保障。但西北部分地区降雨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从培肥地力、选用良种、培育壮苗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伊犁地区冬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新冬22号在阿勒泰地区于2014年进行推广种植种植至今,平均单产分别为500~550 kg/667 m~2,本文通过对冬小麦新冬22号种子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滴灌栽培种植技术进行总结,探索出了一套适宜滴灌冬小麦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已有资料的分析,从良种选育、抗旱播种、水分利用及合理施肥等4个方面,概述了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原则。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应选用生态适应性强,冬性或强冬性,抗寒、耐旱、抗青干、不早衰,根系发达,生长发育快而稳健,灌浆速度快,落黄好的中早熟良种;播种方式以抢墒播种、干旱寄种、雨后播种3种方式为主;正常年和丰水年9月15~25日播种为最佳播期,水分利用以蓄水保墒、发展地膜小麦为主,结合肥料的产量效应,采用一次条施。……  相似文献   

17.
张勇强  石延昭 《种子世界》2021,(7):0087-0089
优质强筋冬小麦品质的形成与整地选地,土壤墒情、灭茬、底肥施用,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时间与方式,冬前除草施肥,返青期、孕穗杨花期、灌浆期管理,预防冻害,病虫害防治以及时期收获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是保证优质小麦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准确把握河南省优质强筋冬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要点,对加快新乡市优质强筋冬小麦发展,促进冬小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冬小麦常年种植面积46万亩,近几年主推了规范化播种、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冬小麦产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具体操作如下:一、品种选择冬小麦品种选择原则:以农业推广部门推荐的品种为主,因地制宜选择高产、多抗、优质品种。未种植过的小麦  相似文献   

19.
免耕条件下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差异很大,研究与其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方式对提高免耕播种质量及其增产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在半湿润区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3种机具播种方式(机具+行距)和3个播量水平对冬小麦播种质量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秸秆覆盖条件下机具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播种质量最优,表现为基本苗、群体数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重最高,产量比其它两种机具播种方式(大宽窄行和宽行宽带播种方式)分别增产29.6%和25.8%(2010年~2012年),主要是穗数的提高(30.2%和36.2%)。播量与机具播种方式存在显著交互效应,增加播量是弥补免耕播种出苗率低的重要栽培措施。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小宽窄行机具播种方式与增加20%播量组合最优,可作为该区域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受暖冬现象的影响,小麦播种已推迟到寒露前后。在春花生播种地区,农民主要是在春花生收获后接茬播种冬小麦,这样种的小麦出苗后苗壮、苗齐,长势较好,农民称之为"甜茬"。而今年由于夏秋连旱,墒情极差,农民收获花生以后只得撂荒等雨。而夏玉米播种地区,农民主要是在夏玉米收获以后接茬播种冬小麦,这样种出的小麦苗期长势不如接花生茬种植的小麦好,所以农民称之为"乏茬"。今年夏季由于长时间的干旱影响导致夏玉米的播种时间后移,自然也就导致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直到9月30日,山东终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