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在小菜蛾蛋白质基因组方面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为阐明小菜蛾对Bt杀虫剂抗性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的遗传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蛋白组学权威期刊《分子与细胞蛋白组学(MolecularCellular Proteomics)》上。  相似文献   

2.
正据中国农科院通报,近期,该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虫害防控创新团队在小菜蛾蛋白质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阐明小菜蛾对Bt杀虫剂抗性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的遗传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蛋白组学权威期刊《分子与细胞蛋白组学(MolecularCellular Proteomics)》上。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上万种生物的全基因组DNA序列被测序完成。其基因组的注释主要基于预测  相似文献   

3.
<正>为掌握云南省蔬菜主产区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其田间防治效果,云南省农科院、通海县植保站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浸叶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常用杀虫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通海县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和Bt的敏感性最高,仍处于敏感水平;对茚虫威属低抗水平;对虫螨腈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4.28和31.68倍,属中抗水平;对氯虫苯甲  相似文献   

4.
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是通过氨基-羧基偶联剂EDC将两种生物毒素[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晶体原毒素和阿维菌素]进行键合反应,形成的具有多个作用位点的生物藕合产物。通过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对BtA敏感性的消减和恢复,以及不同地域小菜蛾对其敏感性的差异,来初步评估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害虫敏感性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室内相对敏感种群对BtA以及它的反应底物Bt伴胞晶体和阿维菌素的敏感性稳定(LC50为0.0004~0.0020mg/ml)。在三种生物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之下小菜蛾敏感性下降,2代后对BtA抗性比的增长(2.29)显著地低于Bt伴胞晶体(8.35)和阿维菌素(22.5)。小菜蛾田间种群在脱离杀虫剂的选择压力后敏感性会增加,2代后对BtA的敏感性显著地增加了4.7倍,高于对Bt伴胞晶体的1.28倍和对阿维菌素的2.00倍。福建省七个地市小菜蛾表现出敏感性的多态性,对BtA、Bt伴胞晶体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比分别为1.18~6.85、1.22~23.93和1.58~4.77。聚类分析结果在福建省以中部地区的小菜蛾具有相对较低水平的敏感性。说明多位点生物杀虫毒素BtA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降低抗性和迅速恢复害虫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德良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45-149
摘 要:研究旨在明确几种常用杀虫剂对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小菜蛾抗性水平与杀虫剂防治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田间抗性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7种杀虫剂在登记剂量下防治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7种杀虫剂对靶标小菜蛾种群的室内毒力大小依次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虫螨腈、茚虫威、丁醚脲、高效氯氰菊酯,其LC50值分别为1.14、1.81、2.27、4.22、4.59、45.80、156.96 mg/L。该小菜蛾种群对丁醚脲、茚虫威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4、8.83和9.50,处于低水平抗性;对虫螨腈、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55、30.17和44.21,处于中等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达113.50,已达高水平抗性。多杀菌素、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相对较好,药后7天防效分别为89.38%、90.67%、84.10%和86.18%。田间小菜蛾种群对7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抗性,杀虫剂登记剂量处理下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效与小菜蛾对该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较明显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正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为抗性治理和田间有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专家在室内采用生物测定法和区分剂量法,测定了2012~2013年间陕西杨凌、宝鸡和渭南3个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丁醚脲、氟啶脲、虫螨腈、茚虫威、多杀菌素、Bt毒素Cry1Ac和氯虫苯甲酰胺9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正>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联合农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近期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  相似文献   

8.
Bt(Bacillus thuringiensis)毒素优异的抗虫性能和其环境友好性,使其代替了多种化学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应用。但同时,过度依赖Bt毒素让许多害虫产生抗性,严重威胁转Bt基因作物和Bt杀虫剂的长期效能;而多种Bt毒素结合应用能产生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有不确定性,稳定性较低,无法得到广泛应用。RNAi(RNA interference)技术能沉默特定基因的表达,且特异性强,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害虫防治方面有巨大潜力。Bt毒素和RNAi技术的结合有望在害虫防治方面及抗虫育种的方面开辟一条新道路。为了研究Bt毒素与RNAi技术结合应用的优越性,就Bt毒素和RNAi技术在各自领域的应用及两者相结合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近年来RNAi技术与Bt毒素相结合在防控靶标害虫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该技术的研究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Bt基因在陆地棉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中均能充分表达,与常规(非抗虫)棉相比抗虫性极为显著。(2)不同陆地棉基因型品系(种)之间抗虫性比较,有差异且部分品系间达极显著水平。(3)Bt基因在不同陆地棉基因型的表达,前期(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较大;中期(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差异变小;后期(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没有显著差异。(4)转Bt基因抗虫棉Bt基因的表达随棉花的生育进程呈逐渐降低趋势,即对二代棉铃虫的抗性>对三代棉铃虫的抗性>对四代棉铃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正双酰胺类杀虫剂是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具有新颖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生产水稻、蔬菜等作物上推广应用以来,为我国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和提质增效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短短3年小菜蛾在我国南方部分地方就对其产生了抗性,很快水稻二化螟也仅在5~6年后在部分地方也对其产生了抗性。这使我们想起了上世纪80、90年代抗性棉铃虫的猖獗为害,通过研发应用混配药剂等措施使棉铃虫得以控制的情景。近年来二化螟、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三唑磷和毒死蜱产生高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参照农业行业标准"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技术规程"(NY/T2360-2013),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的小菜蛾田间种群对氟啶脲的抗性动态,以便为该药剂的田间抗性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敏感种群相比,不同监测点小菜蛾种群由于地理位置、种植模式、用药习惯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取食转Bt基因棉花后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棉铃虫 (H elicoverpaarmigera Hübner)取食含转 Bt基因棉的饲料后中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 ,棉铃虫 3龄幼虫取食含转 Bt基因棉的饲料后中肠组织发生病变 ,随着取食时间的增加 ,变化越来越明显 ,取食 7d后 ,微绒毛脱落 ,质膜界限不清晰 ,线粒体和内质网减少 ,线粒体内嵴不清晰 ;棉铃虫对转 Bt基因棉产生抗性后 ,抗性种群棉铃虫取食含转 Bt基因棉的饲料 ,中肠仍会发生一系列组织病理变化 ,但病变程度减弱。同时 ,与分别取食含 Bt杀虫剂、Bt毒蛋白饲料的棉铃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正>推广种植转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基因作物,抑制了一些主要害虫的发生,减少了杀虫剂使用,增强了天敌控害作用,提高了种植收益。然而,害虫快速演进的抗性正在减弱转Bt基因作物的这些效果。因此,亟需更好地了解害虫对转Bt基因作物产生抗性的遗传基础,以监测、延缓和消除害虫抗性。Jin等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精细遗传作图和抗感个体DNA序列比对抗性和易感个体,在全球性肆虐的棉铃虫中新发现了四跨膜蛋白  相似文献   

14.
十字花科蔬菜,以甘蓝、花椰菜、大白菜和小白菜虫害尤为严重,害虫种类多,危害时间长。小菜蛾及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均为抗性害虫,对常用的有机磷、菊酯类、有机氯类农药及生物制剂Bt都有很强的抗性。农民使用以上农药。在危害严重时频繁用药,造成了蔬菜上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害虫抗药性大大增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前,Bt细菌性生物杀虫剂是蔬菜生产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杀虫剂,该制剂对防治鳞翅目幼虫效果尤为明显,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选择农药看Bt细菌性生物杀虫剂质量是否过关,可采用嗅来检验。正常的Bt产品中都有一定的含菌量,开盖时应没有臭味,时而还会有香味(培养料发出的),而过期或假的产品则常产生异味或没有气味。二、注意混用Bt细菌性生物杀虫剂施用时切勿与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等)混用,喷过杀菌剂的喷雾器也要冲洗干净,否则杀菌剂会把部分Bt菌杀死,从而影响杀虫效果。三、注意使用条件Bt细菌性生物杀虫剂施用时注意气候条…  相似文献   

16.
<正>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新一代超高效杀虫剂。该药具有全新的作用机理,对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较高的防效,而且不易与已有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监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Bt可湿性粉剂标样和含单一Bt杀虫蛋白CryⅠA(c)的MVPⅡ水剂,研究改进了棉铃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测定方法.1996~1998年进行华北地区棉铃虫对Bt制剂的抗性监测,结果表明,河北省邱县、冀州市、山东省高密市、河南省西华县棉铃虫与敏感种群相比的抗性指数(RR)为1.3~5.3倍;用诊断剂量法测定,只在1998年检测到山东高密棉铃虫的抗性个体频率为0.9%,其余均为0.1998年测定棉铃虫对CryⅠA(c)敏感性,与室内种群相比,河北邱县、冀州和山东高密棉铃虫种群对CryⅠA(c)的相对RR值分别为4.9、3.9和3.8倍,对Bt粉剂的相对抗性指数(RR)分别为1.1、1.4和1.6倍;用转Bt基因棉叶直接测定,田间棉铃虫的死亡率降低,表明用CryⅠA(c)进行测定与用转Bt基因棉叶直接测定结果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产品     
正我国科学家发现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通报,该所棉花害虫研究组与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发现了棉铃虫对Bt作物的抗性新机制。据介绍,苏云金芽孢杆菌(Bt)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晶体蛋白对多种害虫具有毒杀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Bt棉花、Bt玉米和Bt大豆已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种植。研究人员发现,棉铃虫Bt毒素受体基因ABCC2的变异可以导致其对Bt作物产生高水平的抗性,但这种变异显著增加了抗性棉铃虫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明确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风险,为唑虫酰胺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江西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人员在室内用唑虫酰胺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并应用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和抗性发展速率。结果表明,连续筛选前13代(F0-F13),小菜蛾对唑虫酰胺的抗性现  相似文献   

20.
不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与Bt毒蛋白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俊  郭香墨  马丽华 《棉花学报》2002,14(3):158-161
转单价 Bt基因棉和转双价 ( Bt+ Cp TI)基因棉对棉铃虫抗性的时空动态及其 Bt毒蛋白含量变化表明 ,无论是单价 Bt基因还是双价 ( Bt+Cp TI)基因 ,对棉铃虫均有明显的抗性 ,呈现明显的时空动态变化。单价 Bt基因在花铃期以前抗性不如双价 ( Bt+ Cp TI)基因 ,在花铃期单价 Bt基因棉花营养器官的抗性稍好于双价 ( Bt+ Cp TI)基因 ,但生殖器官的抗性不如双价 ( Bt+ Cp TI)基因。转单价 Bt基因棉和转双价 ( Bt+ Cp TI)基因棉的 Bt毒蛋白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趋势与各自的抗虫性相一致。但转双价 ( Bt+ Cp TI)基因棉的Bt毒蛋白表达量在棉株各生育期同一器官及同一生育期不同器官均比转单价 Bt基因棉略低 ,说明 Cp TI基因对棉铃虫也有一定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