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今年上半年,奇石鉴赏家陈兴旺先生在一块直径15厘米,重2565克的泰山石上发现了书有“统一”字样的天然奇石,在书法界及赏石界引起轰动。陈先生最初在这块石头上只发现了“统一”和“中”字。“统一”两字呈草书上下排列,“统”字一气呵成,狂放不羁;“一”字  相似文献   

2.
树根造型艺术一般可分两类,即“抽象型”和“形象型”。抽象型,似象非象,反复观察才能看出,形状朦胧,耐人寻味;形象型,即形象逼真,一看就能叫出其名称。这两类各有特色,但都不能偏激。太抽象了,看不出一点形象来,就不成为艺术;反之太形象了,给一个动物做上眼睛、牙齿,那也是画蛇添足,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我迷上了奇石——洛阳地区的洛河石与黄河石。有的古朴抽象,有的形似各种物象,惟妙惟肖,让人越看越想看。于是,当你玩到了越玩越想玩,深深地认识到了石头的灵气以后,就会全身心地被它吸引,陶醉。细心观赏,将会发现每一方奇石都是一幅画。如:我的一方黄河石,高21厘米,宽9厘米,厚7厘米,椭圆形,石面上有一漂亮的女子,身着红衣,飘飘欲动,另外她的左臂中似抱着一着白衣的婴孩。整个画面清晰,美观(图1)。我的一方文字石,宽16厘米,高17.5厘米,厚5厘米,深红色的石面上,似有一个“王”字,并且又用白色钩勒出一个边。真乃奇特无比(图2)。再如一方黄河石,石面呈淡黄色,不知是哪位丹青高手,饱蘸浓墨。仅仅数笔于其上,便显  相似文献   

4.
痴石一家     
美丽的彩石,似人似物的奇石,让我的全家人迷醉其中,乐以忘忧,其乐无穷。我是痴石家族的一员,住在蒙阴县一个小小的山村里。在这绵绵800里的沂蒙山麓,山光石色日日使我对艺术的渴求,革命老区的英雄气概日日让我不畏险阻。刚刚走上富裕的门坎,我便突发奇想:我要成为一个名不虚传的“石痴”,灵壁石、昆仑石、唤不清名字的彩石……我见了就爱,简直爱到“发疯”的程度。为此,我踏遍  相似文献   

5.
赏武陵石     
野渡无人舟自横(武陵石):画面似一山洞,从洞内平视前方,大片天空下,有小舟停泊洞口,无人。人去何处?洞的左壁岩石上隐约可见某些石刻符号,上方还有一明显“中”字。观后令人思绪万千,神秘莫测,既使人联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句,又似乎在记忆中出现了《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林静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之画意,令人陶醉。秋江独钓(武陵石):秋高气爽,河面宁静,岸边几株翠竹迎风摇曳。垂钓者戴草帽,神情专注。石上人物造型简练含蓄,竹的用笔  相似文献   

6.
赏石的意趣在于“发现”二字。与友人寻石,得数十枚。归后整理,发现一块巴掌大小的卵石,其形似一只栩栩如生的鸟儿。此石色蜡黄,表面干净无杂,线条明朗,于是,为其配座。基座配毕,请来好友共赏,只见它静静地栖在花枝上,一动不动,像一位智者。似在细  相似文献   

7.
2001年金秋,笔者到云南元谋出差,有幸获得一个带有“中国”二字的奇石。“中国”石体积约为9.4厘米×4.8厘米×7.2厘米,重约480克,呈长方形椭圆体。石质坚硬细腻,石体灰色,“中国”二字呈白色,颜色对比鲜明。石体稳健、端庄而又完美,给人以力量和尊严。“中国”二字自左至右排列在石正面,不疏不密,布局合理,自然流畅。“中”字为行书阳字,而“国”字左边一竖为行书阳笔划,中间的“玉”  相似文献   

8.
笔者制作了一盆小叶冬青附石盆景,根石配合紧凑,生长良好(见照图1)。经反复细观,发现诸多不足,特别是组景中石体单调;盆面空档面积过大,整体形象体现不出山野气氛。于是重新构思,以附石主景形象不变为基础,使用多树种组合配植,对整体构图进行改造,初步获得成功。一、改造附石树,突出主景:此盆景主景为险峻的陡崖上,附有一主干倾斜、高于石顶的小叶冬青,树根顺石沟槽向下伸延,似一山间小溪,顺崖而下。但主干过粗(约2  相似文献   

9.
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器”,“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对于盆景制作者来说,石不可少。树桩盆景的配石(或称点石),犹如美人簪花,古松挺立,幽岩相伴,则愈显精神;树桩盆景的配石更似一幅书画中的款识,书画有款丽妙,亦有款而败,得者能天然生色,失者则有伤布局。配石应力求自然,构图也要浑然一体,避免矫揉造作,顾子而失  相似文献   

10.
《忠义千秋》是一块人物画象奇石。石中人物整体姿态自然、匀称,面部表情生动而有内涵,可说是一幅写意佳作。此石画面复杂纷纭,须反复观赏,思索联想,剔除繁冗,捕捉主体神韵,方能“迁想妙得”其人物形象位置居中,呈坐式,头微低,体稍躬,膝曲起,着古代便装,靠虎皮交椅,正襟危坐,气字轩昂,神情严肃而专注(似在凝神攻读),表现出威然的大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造就了石头,又加鬼斧神工,于是,形形色色的奇石、巧石、雅石、丑石走上了书柜案头,成为人们赏玩珍藏的宠物。古人论石有“漏、透、瘦”之说,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形。而就“形”论,还应该包括“皱”。一块石头,皴皱遍体也是一种韵致。诸如“色”、“质”更不待言。唯有一个“理”字,似乎谈论较少。我们欣赏雨花石,除了它的质地色彩,还在它的纹理,那云霓飞瀑般的种种图形,往往令人称绝。  相似文献   

12.
根艺作品品种繁多,形、神、意各不相同,那么,采用什么标准来评价、鉴赏其艺术水平的高低呢?本文试提出自己粗浅的见解,概括为“六看”,与大家讨论,以期找到一个完整、客观的标准。一看“形态”是否保持了天然造化的自然美,达到了天成地就、含蓄典雅、构思巧妙、加工精湛、造型优美的艺术境界。“抽象型”应具有似象非象的效果,“形象型”  相似文献   

13.
树桩象形盆景,是指树桩的主要观赏部位的形象似人物、飞禽或似某一物体如瓶,壶、瓜果蔬菜等等。动物类的树桩象形盆景,既要求树桩成活,又要求桩体象形而非人工所为。故在树桩盆景中极少能见到“象形”作品,偶见一、二,也属千载难寻的机会。由于是先天而成,受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形象上不可能求全完备,苛刻地要求每一部位和每一细节都符合  相似文献   

14.
柴坯变麋鹿     
麋鹿,因为它的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有“四不象”之称。我那株常青藤本的薜荔桩景,苍古拙朴,老而弥缝,形状宛如一头昂首伫立的麋鹿。每到秋天,绿枝缀上红叶,红绿相映,生机勃勃,极富雅趣。我那头“麋鹿”,在十年之前是一株半死半活的树桩,差一点被送进炉灶当柴烧。这一天,我的邻居  相似文献   

15.
蜡梅为落叶灌木,冬末春初,开花黄色似蜡,形如梅花。它喜光耐荫,又耐寒,甚耐旱,忌渍水,非干旱天气,不必浇足水。它萌发力强,可进行重剪、有“蜡梅不缺枝”的说法。叶片有粗糙感,花则色香俱备,先花后叶,花期颇长,于百花凋  相似文献   

16.
“飞来石”     
“飞来石”上下两部分总高10厘米,宽15厘米。整个“山”形和“石”形无半点人工雕琢,由于形状好似安徽省天柱山大自然所造成的“飞来石”,故就以此为名。其实,  相似文献   

17.
观我收藏的五彩石珍品“残碑”,便不由使人想起冯玉样将军的一句“我便是我”的名言。此奇石属文字石,15厘米见方,上面书有一个行书的“我”字,虽不是出自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花卉盆景市场上时有一种肉红色似一尊尊罗汉、观音或一块块奇石被称之为“罗汉木”、“观音木”、“生命石”的盆景出售。《中国花卉报》(1993.3.11和6.24)曾以“新家族”、盆景良材分别报导罗汉木、生命石的照片,并说是为南美引进,为地衣属真菌科地衣多年生真菌植物。《花木盆景》杂志(2000年第2期)答读者问称是云雾山中的木质植物,出于江苏省罗汉山和广西山林之中,生命极长,生长缓慢,不长枝叶,又称“千年没叶树”。然而,笔者参观南京中山植物园见有被称为杉林膝状根  相似文献   

19.
每逢年节,家家户户笑贴“福”字,它反映了人们对福的向往和追求。我创作了一个不接不拼,天然巧成,颇具神韵“似与不似之间”的根书“福”字(52厘米×410厘米)。笔者愿将这个天人同创的“福”字献给全国父老乡亲,愿我国人民幸福,事业辉煌。  相似文献   

20.
制作根雕,必须善于利用树根具有的独特之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八个方面: 根形——这是雕造树根的基本点。如果树根的整体或某部象一只“卧虎”,或象一只展翅的“雄鹰”,就应从“根”字上着眼去雕造,做到象什么形象,就造什么形象,但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