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是当今朝阳市水环境的三大问题。从朝阳市水土流失与水环境关系出发,剖析了水土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危害,提出了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平昌县立足县城实际,以村为载体,以户为单元,着力开展以"四改三建"为主要内容的庭园水保建设,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同步改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提升,深受干部群众的赞誉和欢迎。介绍了庭园水保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管理问题是中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而有效的水管理,是中国各大河流尤其是西北内陆流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对中国西北黑河流域与澳大利亚东部墨累-达令河流域概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两流域水管理的相关问题,在借鉴墨累-达令河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黑河流域水管理的对策:(1)优化用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2)重视统一管理,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3)强化组织管理,制定流域管理法;(4)鼓励公众参与,进一步深化水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1水利水保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必要性水利水保工程投资控制过程包括项日决策、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三大阶段,其中项目决策和项目设计是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阶段,而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做好项目设计。项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投资、进度、质量、功能、效益、管理和寿命,所以开展水利水保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湖南紫鹊界、云南元阳及广西龙脊古梯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紫鹊界古梯田、云南元阳哈尼古梯田及广西龙脊古梯田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从梯田文化、梯田水文化及梯田景区旅游开发三个层面综述了我国这三大古梯田研究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简述城市污水河流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污水河流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污水河流五大问题,以人水和谐为指导,本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按照改善环境与防洪排水相结合、维护自然生态与满足行洪排水要求相结合、生态湿地与滞洪蓄洪相结合的三大原则,给出相应的五大建议措施。城市污水河流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不仅对城市发展主题具有巨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而且将有助于改善当地的水体环境和沿河的投资环境,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为城市污水河流改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湿地分类与分布特征及水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我国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提出实用性较强的中国湿地类型分类系统;论述各类湿地的分布特征;分析我国湿地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水问题,如湿地生态需水严重短缺、水体污染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并以黑龙江扎龙湿地为例,对其主要水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破解湿地水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湿地资源有着其独特性和保护的严峻性。分析了中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的合理化建议: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促进湿地保护体系的形成与完善;着力开展湿地保护科研工作;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环境问题具有广泛性、多元性的特点,其中对国家生存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数水土流失,所以说水土流失是中国头号环境问题.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曲格平主任委员曾提出,水土流失是当今中国头号环境问题.1999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将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作为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国人民,特别是水利水保行业职工为此而振奋.  相似文献   

10.
襄垣县地处丘陵山区,是山西省的产粮县之一,并且有三大资源可以利用,即土地多,可以大种大养;地下煤藏量多,可以开办小煤矿;漳河水横贯东西,可以发展水地和淡水养殖。县委把这三大资源看做发展商品生产的三大优势,为此做出决定:把商品粮、经济作物、办煤矿,农副产品加工、林业生产确定为五个重点项目,力争开创商品生产的新局面。县委认为,要加速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必须提供优质服务,为广大农民排忧解难,才能使农民尽快致富。于是,这个县以有关业务单位为依托,重新调整、组建了十大公司,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分别兼任公司经理。  相似文献   

11.
以采用“水保法”计算为主,对泾河、北洛河、渭河三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是:1970~1996年,三流域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875亿m3,年均减洪沙0.7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洪11.239亿m3,年均减洪沙0.943亿t;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34.816亿m3,年均减沙1.106亿t。三流域1990~1996年年均减水38.251亿m3,年均减沙1.086亿t。在减水减沙中,水利水保措施居主导地位,降雨变化的影响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是江河治理的根本——关于'98长江洪水灾害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长江中上游植被减少,土层减薄,水源涵养能力下降,造成暴雨径流加速汇集,加之大量泥沙下泄,淤积江河湖库,降低了调蓄和宣泄洪水能力。因此,水土流失是加剧’98长江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固土防蚀的功能,恢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措施之一,但其保持水土的作用有限。据观测,就一次降雨而言,森林最大截蓄雨量不超过30mm,随着降雨过程的延续,森林拦蓄降雨的作用基本消失。大江大河的防洪减灾,除搞好干流水库、平原蓄洪区的建设,堤防和河道的整治外,尤其要搞好面上的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主要有减洪减沙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减洪减沙效益是其它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是各种效益的目的。蓄水保土的增产效益及减洪减沙对于水利、交通、工矿和城乡等生产建设及人民生命财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有很大的经济意义。对各种效益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分析方法和意见。减洪减沙效益主要用水土保持法和水文法进行对比计算分析,并注意新的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计算分析经济效益时必须注意与农林牧等有关效益的划分。各种效益计算分析前要核实各有关数据,做到定性准确,定量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1998年7-9月,乌力吉沐沧河流域降了100a不遇的特大暴雨,造成该流域严重的洪涝灾害。洪水过后,在巴林左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选择典型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治理较好的小流域各项水保措施皆发挥了显著作用,蓄水保土和防洪效益明显,极大地减轻了洪水危害的洪灾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渭河水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渭河是黄河的一条多泥沙支流 ,1970年之前每年向黄河输送泥沙 1 85亿t。渭河具有水沙异源的特点 ,泥沙主要来自南河川站以上地区 ,径流主要来自南河川站至咸阳站区间流域。 1970~ 1996年 ,流域内水利水保措施年均减水2 5 5亿m3 ,年均减沙 0 6792亿t,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拦沙和削洪作用。流域内人类活动有使泥沙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6.
延河流域 1997—2006 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延河流域长系列水文资料,对1997-2006年林草植被减洪减沙效应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1)与基准期的1956-1969年相比,延河流域1997-2006年汛期降水、径流、输沙量分别减少了15.1%、45.6%和67.2%.截至2006年底,延河流域(含未控区)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积37万1 751 hm2,其中林草措施保存面积30万7 412hm2,占82.7%;2)延河流域1997-2006年林草植被年均减少洪水量2 885万m 3,年均减沙量1 695万t,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洪减沙总量的63.6%和58.2%,其中林地减洪减沙效应最为明显,其减洪减沙量分别是草地和封禁治理措施减洪减沙量之和的4.9和4.7倍;3)1997-2006年延河流域林草植被减洪减沙上升趋势明显,林草植被与工程措施减洪量之比约为64%∶36%,减沙量之比约为58%∶42%.  相似文献   

17.
三川河流域水沙变化水文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三川河流域实测降雨、洪水、泥沙资料,在统计分析和探讨产洪产沙机理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降雨产洪产沙数学模型,并用之计算了三川河流域1970—1996年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减洪减沙效益,对三川河流域20世纪90年代水沙变化进行了重点分析,还采用另外4种水文分析方法进行了平行计算和验证,取得了比较理想和真实的结果,为全面分析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三川河流域降雨资料的系列化处理方法、径流系数变化趋势以及河道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研究方法对黄河中游其它多沙粗沙支流的水沙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土壤水是重要的生态水源和水文要素之一,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土壤水的数量及其分布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是黄土高原人类改造下垫面过程之一,这种改造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率。深根系人工林草植被使土壤含水率降低,甚至造成利用性土壤干层,影响人工植被的永续发展。尽管天然植被也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引起土壤水分状况的恶化,这是黄土高原植被营造及规划中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对径流泥沙与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南方红壤坡地不同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应,通过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5a的定位观测资料,对3种耕作措施(横坡间作,纵坡间作和果园清耕)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土壤碳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一定的蓄水减流和保土减沙效应,其减流率在21.16%~75.32%,减沙率在38.08%~80.57%,红壤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蓄水保土效应从优至劣排序为:横坡间作〉纵坡间作〉果园清耕;(2)与裸露对照相比,3种耕作措施均具有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增加土壤碳库的作用,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增加幅度为37.24%~66.34%,土壤碳储量增加幅度为35.23%~55.34%,红壤坡地各项耕作措施实施5a后的表层土壤碳库指数和土壤碳储量大小排序均为:纵坡间作〉横坡间作〉果园清耕;(3)间作措施的蓄水保土和固碳减排效益优于清耕措施,适宜在红壤坡地推广。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系统保护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措施对地表水资源的调节是通过其对天然降水分配性质的改变而实现的 ,森林林冠截留的降水量约占降水量的 10 %~ 40 %。植物能通过改变降雨的分配性能 ,有效提高其对降水的涵蓄能力和对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坡地修梯田消除了产生水土流失的条件 ,蓄水池、旱井、水窑提高了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率 ,淤地坝具有蓄洪水、削洪峰、拦泥沙、涵养水源的作用。太原地区实行以水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能够协调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