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衡山花岗岩地貌过程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衡山地貌和侵蚀过程分析,发现地貌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因素,古代侵蚀地貌是现代地貌过程的基础,也决定着现代土壤侵蚀发展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这种规律,却可影响土壤侵蚀的进程,土壤侵蚀加速了现代地貌过程,现代地貌过程的加速又强烈地影响土壤侵蚀程度和方式。用长时间尺度,区分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将更有利于监控现代地貌过程,实施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防止加速侵蚀,减缓现代侵蚀进程,从而保护环境和风景名胜区。  相似文献   

2.
 研究中国东南部花岗岩侵蚀地貌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以期为本区农业和环境持续发展提供参考。通过分析衡山花岗岩古地貌坡形、坡向和物质构成对现代侵蚀的影响,发现:古代侵蚀地貌是现代侵蚀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在人类干扰较少时,现代侵蚀应为正常侵蚀,而在植被受到破坏时,就有可能产生加速侵蚀。同时,现代侵蚀又是对地貌的重新塑造过程,现代侵蚀与石蛋地貌、沟壑崩岗地貌、坡谷地貌的形成与发育,存在密切关系。单一的人工植被,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侵蚀,稳定地貌发育,但与自然形成的草、灌、乔混交林相比,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3.
<正>在黄土地区,地貌因素是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最主要也是最复杂的因素之一.地貌是小流域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对象,同时也是侵蚀的产物.研究地貌因子并使其定量化,对于揭示土壤侵蚀规律、预测小流域侵蚀产沙趋势、确定防治方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地貌因子研究的回顾与分析1.1 坡度、坡长坡面是构成地貌形态的基本单元,对土壤侵蚀地貌因子的研究首先从坡度、坡长开始.1877年,德国土壤学家奥尔尼首次进行了坡度与侵蚀关系的研究.本世纪以来,美、苏、日、澳、加及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土壤侵蚀的研究发展很快.自1917年米勒进行侵蚀小区研究开始,到1940年应用坡度一措施法方程估算土壤流失量,以后在美国出现了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由坡面效应图显示坡度、坡长与侵蚀的关系,均显示出坡度、坡长对侵蚀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貌演化与土壤侵蚀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黄土地貌分区与演化规律的基础上,讨论了递加侵蚀规律。认为,现代加速侵蚀量等于现代自然侵蚀量与递加侵蚀量之和。同时从理论上阐述了控制土壤侵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几个常用土壤侵蚀术语辨析及其生产实践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侵蚀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理解和规范土壤侵蚀术语对于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调查和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几种常用的土壤侵蚀术语划分为6组,分别展开辨析,依次包括1)土壤侵蚀、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2)古代侵蚀与现代侵蚀,3)地质侵蚀与加速侵蚀,4)片蚀、溅蚀、面蚀和细沟间侵蚀,5)细沟、浅沟、切沟侵蚀和瓦背状地形,以及6)冲沟、干沟和河沟侵蚀,阐述各组术语之间的差别和联系,并探讨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人类活动对其有重大影响,其中小型人为坡面的土壤侵蚀尤为强烈.根据1990~1996年对苏南孔山地区小型人为坡面土壤侵蚀的观测,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山麓人为开荒、挖土造成的裸露坡面上,土壤侵蚀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微沟谷侵蚀、溅蚀与土溜是主要的侵蚀方式.伴随着坡面地貌演化与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坡面土壤侵蚀趋于停止,人为裸露坡面的侵蚀过程历时6年,早期土壤侵蚀严重.针对侵蚀特征提出了防治小型人为坡面土壤侵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DEM的山东沂沭泗河流域地貌演化与水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土流失其实是一种主要的侵蚀地貌演化过程。本文以戴维斯提出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和斯特拉勒(N.Strahler)提出的高程—面积分析法为基础,把高程—面积分析法运用到流域地貌发育研究之中,把山东沂沭泗河流域山丘区地貌发育阶段分为壮年期和老年期。各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的大小与其地貌发育阶段呈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尽管人类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重要原因,但地貌发育过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礼  杨浩  高明  杨九东  刘晓海 《土壤学报》2008,45(6):1017-1025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地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土壤平均侵蚀速率是耕地>非耕地。研究表明,整个流域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80 t km-2a-1,属于轻度侵蚀,地貌部位、坡度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衡山土壤加速侵蚀与花岗岩地貌发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学军  夏卫生 《土壤学报》2004,41(4):624-627
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头号环境问题 ,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普遍重视。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侵蚀面积多达 4 92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5 1.2 % [1] 。土壤侵蚀机理仍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关于我国土壤侵蚀的状况已有不少详细研究 ,认为北方主要发生在黄土地区 ,南方侵蚀的对象主要是红壤和紫色土 ,而对花岗岩地区加速侵蚀的研究则少见报道。关于土壤侵蚀的影响因素一般认为不外乎降雨、地貌、土壤、植被及人类活动等 5个方面 ,前 3个因素纯粹是自然力所控制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不大 ,只有植被分布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2…  相似文献   

10.
孙希华 《土壤通报》2005,36(3):407-410
水土流失,其实是一种主要的侵蚀地貌演化过程。本文以戴维斯提出的地貌侵蚀循环学说为基础,把高程-面积分析法运用到流域地貌发育研究之中,把济南山丘区地貌发育阶段分为壮年期和老年期。各流域土壤侵蚀危险度平均值、土壤侵蚀强度综合指数的大小次序与其地貌发育阶段呈现良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尽管人类活动是加剧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但地貌发育过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西宁市土壤侵蚀监测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西宁市DEM模型,提取地形地貌指标,划分西宁市小流域,并且引进USLE方程对西宁市的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西宁市土壤侵蚀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中的淤地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淤地坝是防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实现该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措施。而黄土高原在淤地坝建设中已获得了巨大成绩。但在建坝过程中仍有不少教训需要总结,除了工程建设缓慢、标准低和现有工程老化失修等存在问题外,还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地质地貌条件是建坝的基础,要根据其条件布设;(2)根据沟谷系统发育的地貌实体及演变规律,构建完整的淤地坝体系;(3)必须了解淤地坝所在地区的地貌发育阶段;(4)区分建坝区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相似文献   

13.
童珊      曹广超    闫欣      刁二龙      张卓     《水土保持研究》2022,29(5):100-107,116
土壤侵蚀是引起土壤土地退化及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RUSLE模型、CA-Markov模型及LMDI模型,对祁连山南坡2000—2019年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及预测、不同地形条件下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定量分析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区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出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整体增加速率为0.0645/a;(2)土壤侵蚀变化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5年为土壤侵蚀加重阶段,2005—2019年为土壤侵蚀减轻阶段;(3)2019—2027年,土壤侵蚀虽有减轻的趋势,但也要防止极强度以下的侵蚀低级向高级转变;(4)土壤侵蚀模数随着海拔及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海拔4 700~5 200 m及坡度>30°的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达到最大,分别为10 460.72,7 256.32 t/(km2·a)。土壤侵蚀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坡向下的土壤侵蚀排序为西>北>南>东>水平方向;(5)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而降雨不一定加重土壤侵蚀,且土壤侵蚀受植被和降雨影响较小区域主要分布在门源县。综上,祁连山南坡的土壤侵蚀近几年得到较好的治理,可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对土壤侵蚀进行分类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项目太原至原平段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根据建设责任区内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特征采用了定点连续监测、定点定时监测和沿线调查三个不同层次的监测方法。铁路建设责任区域内的气象条件、土地利用形式和地形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差异性导致了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形式和特征的不同。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大型的裸露土体在侵蚀性降雨条件下其土壤特性变化明显,增加了区域内的产沙量;坡面土壤粒度的粗化和随机粗糙度的变化不一定会降低坡面上的面蚀强度。作为铁路建设重要工程主体的路堤和路堑的建设会改变区域内的产流、径流和渗流途经;在稳定和适宜的工程防护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开发建设项目径流产沙的增量。铁路建设中的水保设施本身的失稳也常常是增加产沙量的另一途经。  相似文献   

15.
坡面版WEPP模型在川中丘陵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WEPP模型对川中丘陵区盐亭站5个径流小区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模拟发现:WEPP模型对次降雨土壤侵蚀的预测,相对误差在30%以内的占总样本86%以上;对年降雨土壤侵蚀预测的误差较稳定,且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说明WEPP模型对长时间尺度的土壤侵蚀预测更准确。WEPP模型对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预测,通过坡面侵蚀曲线可以明显分出侵蚀发育区、加速侵蚀区和主要侵蚀区;降雨量和平均雨强越大,加速侵蚀区越短,侵蚀量越大;坡长越长,加速侵蚀区越长,侵蚀量越大,最大侵蚀量也越大。  相似文献   

16.
Total soil erosion is the integrated result of all forms of soil erosion — wind, water and tillage.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in topographically complex landscapes, individual soil erosion process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ll contribute towards total soil erosion. In this study, two field site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landscapes in the northern region of the North American Great Plains, were examined.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s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established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models and total soil erosion was estimated using the 137Cs technique.We determined that the patterns of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across the landscapes are mainly dependent on top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y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within topographically complex landscapes. On the slope of undulating landscapes, tillage and water erosion both contribute considerably to total soil erosion. On the knoll of hummocky landscapes, tillage erosion dominates the pattern of total soil erosion. Tested against the Cs measurements, the patterns of total soil erosion cannot be well estimated by water or tillage erosion model alone unless one of the two erosion processes predominate over the other erosion processes. Combining water and tillage erosion models generally provides better estimations of total soil erosion than the component models on their own. Most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 were found to b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oil erosion. For a given erosion process, the soil erosion patterns estimated using different models with reasonable parameter settings we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n optimal model and to obtain accurate parameters for the purpose of accurate assessments of the erosion rates.  相似文献   

17.
流域地貌分形特征与侵蚀产沙定量耦合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流域地貌形态科学、准确和综合量化成为建立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流域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分形理论的提出为流域地貌形态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依据分形理论,在建立小流域概化模型基础上,采用模拟降雨试验、高精度摄影测量和GIS技术,对流域模型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侵蚀产沙定量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消除了降雨特征影响的相对输沙率,可将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划分为初期、活跃期和稳定期3个阶段;在不同侵蚀产沙时段,流域模型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i呈现与相对输沙率Sr基本类似的变化趋势,即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平稳;流域模型相对输沙率Sr与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r以乘幂形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指数r^2为0.7423;地貌形态分形信息维数Dr较好反映了地貌形态特征对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可以作为流域模型侵蚀产沙过程预报地貌形态特征综合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土壤侵蚀使土壤退化及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威胁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多年来土壤侵蚀规律研究一直是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关键性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黄委会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第1副区设立了小流域土壤侵蚀不同类型的因子观测站网、径流小区等,采集获得60 a多的原始观测资料.长期以来一直为人工观测,成果资料多为降雨-径流-泥沙的特征点源数据,而每次降雨侵蚀是一个连续的自然过程,人工监测由于其因子对位性、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较差,造成研究成果只局限于土壤侵蚀影响的单因子或部分因子研究成果,严重影响该区水土流失系统模型的开发.为了进一步提升水土流失规律研究的水平,寻找土壤侵蚀客观真实的自然数据规律,加快该区水土流失模型开发,在该区引进了现代自动化的水土流失监测系统,经过2 a的监测实践和成果数据的比测分析,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才物资源,而且获取得了客观真实、精度较高和连续动态的水土流失过程数据,对该区水土流失规律研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形因子计算方法对土壤侵蚀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嫩江县、怀来县、吴起县、开州区、长汀县5个区域1∶1万地形图,生成5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分别用分段坡长法和汇流面积法计算了坡长坡度因子,并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了土壤侵蚀模数,评价了土壤侵蚀强度,对比分析了分段坡长法和汇流面积法对坡长因子及水土流失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汇流面积法提取的坡长因子值和空间分布差异比分段坡长法更大,2种方法的低值区差异较小,高值区差异较大。2种方法计算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差异不大,而在计算土壤侵蚀强度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地形区土壤侵蚀的地形因子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