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柴达木盆地1959-2004年土地沙漠化的6次动态监测结果,对该区土地沙化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沙化土地面积从1959年的5.80×106hm2增加到1994年的1.03×107hm2,年增长率为2.13%;随着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1994年以后沙化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从1994年的1.03×107hm2减少到2004年的9.50×106hm2,年下降率为0.67%;分析结果同时表明,严重和中度沙化面积之和占整个盆地沙化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89.6%上升到2004年的94.1%,占整个盆地土地面积的比例从1959年的23.2%上升到2004年的38.0%,说明局部地区沙化仍在加剧和扩展.进一步探究了造成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现状的自然因素和主要人为因素,结合监测结果以及沙产业理论,提出了柴达木盆地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台县沙漠化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6年的MSS、1992年和2009年的TM遥感数据,对高台县沙漠化土地按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4个等级进行解译,获得了3个时段沙漠化土地面积的统计结果。分析了研究区1976—2009年33年间沙漠化的动态变化:沙漠化面积总体减少了11 360.08 hm2,各沙漠化等级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轻度和重度面积减少,中度和严重面积则有所增加,尤其严重沙漠化面积增加了3 171.2 hm2。利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沙漠化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33年研究区沙漠化的面积仍将减少,但减少幅度明显减缓,并且严重沙漠化面积将继续增加。沙漠化驱动因素中,自然因素主要是因气温升高导致的蒸发量增加,社会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和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虽然高台县防沙治沙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环境恶化的势头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敦煌市沙漠化动态变化特征,为敦煌市沙漠化防治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2004和2009年的TM和ETM遥感数据进行调查判读.[结果]敦煌市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97×10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研究期内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9 102.59 hm2,年变化率-0.001%;极重度沙漠化向重度、中度和轻度沙漠化转变,沙漠化程度整体减轻.[结论]研究区植被盖度有所好转,沙漠化程度在减缓,但土地沙漠化趋势尚未根本改变,防沙治沙仍是敦煌市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植被恢复和沙漠化逆转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近50 a来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沙漠化程度加剧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实地考察和野外调查资料以及遥感影像数据,运用植被覆盖度、沙漠化动态度模型分析法,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植被和沙漠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植被覆盖度增大,植物种数明显增加;胡杨冠幅增大;裸地、沙地面积减少;非沙漠化和轻度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而重度沙漠化面积有减小趋势。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和沙漠化逆转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敦煌市沙漠化动态变化特征,为敦煌市沙漠化防治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遥感和GIS技术,选取2004和2009年的TM和ETM遥感数据进行调查判读。[结果]敦煌市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97×10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3.8%;研究期内沙漠化土地总面积减少9 102.59hm2,年变化率-0.001%;极重度沙漠化向重度、中度和轻度沙漠化转变,沙漠化程度整体减轻。[结论]研究区植被盖度有所好转,沙漠化程度在减缓,但土地沙漠化趋势尚未根本改变,防沙治沙仍是敦煌市的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遥感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择塔里木河干流地区1999年TM、2002年ETM 和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及图属一体化和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建库思想,实现了基础背景、遥感、专题及属性数据的入库管理;在RS、GIS及GPS等技术支撑下,通过对干流1999、2002和2004年的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及分析,揭示了应急输水后各土地类型面积变化的幅度、年变化率,以及耕地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干流地区的耕地、天然草地、苇地、滩涂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急剧增长,林地、建筑用地、水域、荒草地、盐碱地等土地类型的面积均有所降低;耕地面积剧增是以植被破坏、水域面积减少为代价的,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西藏自治区的73个县域为基础评价单元,通过计算1992、1999和2004年3期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对西藏7个地(市)及其县域的沙漠化土地退化程度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西藏沙漠化土地的面积总体略有增加,但局部地区的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也较明显;日喀则、那曲和阿里3个地区是西藏沙漠化土地面积的主要分布区且退化程度增加较显著;拉萨、昌都和林芝沙漠化土地面积较少且退化程度减少显著;山南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虽较少但退化程度增加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塔里木河干流2002年ETM、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采用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建库思想,实现了干流地区基础背景、遥感、专题及属性数据的入库管理;在RS,GIS及GPS等技术支撑下,通过对干流2002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及分析,揭示了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塔里木河干流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速度和年变化率、以及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两年干流上中游地区耕地、天然草地、苇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急剧增长,林地、水域、荒草地等土地类型面积均有所降低;耕地面积剧增是建立在植被破坏、水域面积减少的基础上的,研究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塔里木河干流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塔里木河干流2002年ETM、2004年的ASTER遥感影像及基础背景数据,采用数据仓库技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多源数据无缝集成的建库思想,实现了干流地区基础背景、遥感、专题及属性数据的入库管理;在RS,GIS及GPS等技术支撑下,通过对干流2002年和2004年的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及分析,揭示了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塔里木河干流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幅度、速度和年变化率、以及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两年干流上中游地区耕地、天然草地、苇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急剧增长,林地、水域、荒草地等土地类型面积均有所降低;耕地面积剧增是建立在植被破坏、水域面积减少的基础上的,研究区的整体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多伦县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内蒙古多伦县1960年、1975年的航片和1987年、1995年、2000年、2005年的陆地卫星TM影像等6个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为数据源,提取研究区沙漠化土地信息,与研究区的其他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建立数据库,分析沙漠化土地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0-1995年沙漠化土地共增了639.88 km2,1995-2005年间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427.18 km2.1960-1995年沙漠化土地发生扩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3条沙带两侧.由于这些地区毁林开荒、草场超载,导致沙漠化土地面积有所扩展;1995-2005年沙漠化土地发生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城南沙带、黄柳区.自从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禁牧舍饲和生态移民四大工程实施以来,多伦县沙漠化土地逆转很快,流沙多被固定,从而使本区出现沙漠化土地面积逐步缩小的局面,其中城南沙带地区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及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近几年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应急生态输水,水流到达塔里木河尾间台特玛湖,沿岸地下水位上升,沿河部分地段植被长势得以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下游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包括河道疏浚输水线路选择和设置生态闸的问题。大西海子水库下游河道疏浚工程有3条输水线路可供选择,通过投资、占地、施工、管理、防洪等综合比较,选择在大西海子水库主坝上新建一座放水闸方案。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本着尽量少而又要满足河道疏浚后沿岸植被生长需水的原则,分析了沿岸生态闸设置的必要性和保护的生态植被的面积,并探讨了今后生态输水方式的选择与生态闸的开启顺序。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不同水平年塔里木河流域可承载最大灌溉面积及超载情况,该文依据水量平衡原理,以当地实际情况调用水原则为基础,计算出2010年和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4条源流和1条干流(四源一干)可承载的最大灌溉面积及实际灌溉面积。结果表明:1)2010年四源一干实际灌溉面积有17.1×105 hm2,而流域可承载最大灌溉面积只有12.9×105 hm2,共超载了4.33×105 hm2,超载了33.6%,其中有4个流域超载严重,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开-孔河流域和塔里木河干流灌溉面积分别超载了21.0%、35.2%、84.6%、66.7%;2)与2010年相比,2020年预计只有3个流域超载而且各流域的超载比例均大幅度下降,超载面积总共减少了2.98×105 hm2,减少了68.86%。2020年环境承载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水资源利用水平提高和规划灌溉面积减少。该研究可为塔里木河流域绿洲规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特点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1957-2003年塔里木河流域气温、源干流水文资料,对塔里木河流域基本水文过程,山区降水和温度变化、源流区来水情况以及干流区各段水资源消耗进行分析,试图对近50年来塔里木河流域水文过程的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塔里木河流域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流域径流的形成区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区,水资源荒漠平原消耗区相分离,而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山区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源流区径流量大幅增加,其中对干流影响最大的阿克苏河近10年进入特丰来水时期;但是,塔里木河干流来水量并未增加反而呈现微递减的走势,随着干流上游段耗水量的不断增加,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明显退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石漠化是广泛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生态-地质灾害,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为了解喀斯特高原山区石漠化景观的时空变化,以贵州省普定县南部的典型喀斯特高原山区后寨河流域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1987年和1995年的TM影像与2004年的SPOT-5影像)作为数据源,借助于ArcGIS9.0等软件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从石漠化强度分级的角度对近18 a来石漠化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流域的石漠化出现扩展的趋势,其中前期(1987-1995年)的扩展速度为6.55 hm2/a,后期(1995-2004年)的扩展速度为29.64 hm2/a,扩展速度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轻度石漠化的面积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的面积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广  李萍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6):146-148
介绍了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程度变化的历史沿革。通过对1999年和2004年荒漠化监测结果的对比表明,石羊河流域荒漠化总面积增加了164271.6hm^2,比1999年增长6.47%,年均递增率1.29%。分别从荒漠化类型变化和程度变化两方面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现状。进一步的监测结果显示石羊河流域荒漠化的发展趋势为整体好转局部恶化。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四川省重要生态屏障—岷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运用RUSLE模型、CASA模型以及水源涵养模型结合影子工程法、碳税法、造林成本法、能量替代法等环境经济方法,对岷江上游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科学评估,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3—2013年,岷江上游生态服务价值总值呈现先增加(2003—2007年)后减小(2007—2013年)的趋势。(2)2007年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相对于2003年呈现较大程度增加,而2013年比2007年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减少。(3)岷江上游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10月份达到最小值,而土壤保育价值和水源涵养价值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基于NPP的固碳释氧、有机质生产和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则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4)2003—2007年,松潘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增加幅度最大,2007—2013年,各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值均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减小,其中汶川县的减小幅度最大。相关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还可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生态补偿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是干旱区中沙漠化进程最显著的地区之一。由于近50a以来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生态环境出现严重的退化。特别是以天然植被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因对水资源时空格局的人为改变而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环境恶化、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加剧。本研究主要从引起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的原因入手,从整体、部分的关系进一步发现塔里木河下游流域沙漠化原因,运用3S技术和有关统计资料分析塔里木河干流区域人口增长、水资源利用对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途径以及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土地沙漠化的直接成因是干流耗水量的增加和下游来水量的减少,而来水量的减少与上中游流域段耕地面积的增加有密切关系。人口数量的增长和耕地面积也有很大的相关性。进一步发现在塔里木河这样典型的内陆河流域,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在干旱区流域基本等同于灌溉面积)不仅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不同的流域段人口增长对耕地增大的驱动效果也不同,人口增长的驱动对下游土地退化的影响具有从源流向下游的传递性,下游的土地沙化主要通过源流和上中游人口增长对下游来水量的影响传递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