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水土保持区划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关键技术环节。北方风沙区三级区划是在全国水土保持一、二级区划框架上进行的,主要依据是《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导则(试行)》相关原则和指标体系,区划结果是将北方风沙区划分为准噶尔盆地北部水源涵养生态维护区、天山北坡人居环境农田防护区等12个三级区。对12个三级区的水土保持功能、命名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将北方风沙区分为4个二级区、12个三级区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自然条件多样,水土流失形式、强度不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需求不一,治理方向、模式、标准也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因地制宜、分区指导湖北省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开展系统的水土保持区划工作。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水土保持区划,确定各区的水土保持主导功能,构建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体系。湖北省水土保持区划采用两级分区体系,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13个二级区。  相似文献   

3.
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系统梳理西南紫色土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技术,为区域水土保持实践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从不同层面开展综述和分析。[结果]针对紫色土区自然概况和水土流失现状,阐述了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思路,总结了采用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简要综述了各项水土措施的适宜条件及技术构成,同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论]西南紫色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方向重点是坡耕地整治和坡面水系配套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沟坡兼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项工程、植物和农业技术措施。但实际应用中存在缺乏针对西南紫色土区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欠缺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和适宜性评价等问题。今后应加强技术标准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效益评估、分区治理技术优化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提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确定的新思路、新方法,为修订现行国家标准,实施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判别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和项目水土保持敏感性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结果]提出了综合考虑项目所处水土保持一级区划情况,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情况,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程度,项目所在地水土保持敏感度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水土流失影响程度与水土保持敏感度越高的项目,其防治标准应越高,反之应降低。[结论]执行一、二、三级防治标准的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呈现较为理想的"金字塔"形分布,能够充分体现不同类型项目间的明显区别,也便于操作,方便判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水土保持区划是为了弥补全国水土保持3级区划在江苏省水土保持上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水土保持管理。结合江苏省的特点构建江苏省区划的指标体系,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体系的要素指标进行降维,结合GIS软件绘制江苏省指标体系中自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4个要素分布图,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个要素的权重,在GIS软件中使用有条件栅格图像叠置法完成4个要素层的叠置,对叠置成果层的栅格图像进行数据的重分类,初步完成了江苏省水土保持的定量区划。该方法可提高水土保持区划的效率和准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水土保持区划主观定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是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的基础和前提,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因地制宜、分区防治的体系保障,对水土保持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水土保持区划是根据自然和社会条件,水土流失类型、强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区域相似性和区域差异性进行的水土保持区域划分,主要是明确各区的生产发展方向(或土地利用方向)和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依据三级分区体系,选定海拔、大于10℃积温、年均降水量、水土流失成因及强度等指标组成各级分区指标体系,将全国共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含港、澳、台地区)。简要介绍了全国水土保持区划成果并提出了区划应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生产建设项目建设期水土保持效果,为水电站水土保持后续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生产建设项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拉哇水电站为研究评价对象,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和监测技术规程为体系框架,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包含红线范围扰动、水土流失控制、绿化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水土流失危害5个方面14个水土保持指标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对拉哇水电站建设中水土保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1年拉哇水电站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840,0.727,0.571,0.786,0.792,评价等级为优、良、中、良、良,呈现先减小后增加趋势,水土保持效果总体评价结果表现为良好。[结论]在拉哇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包含红线范围扰动、水土流失控制、绿化恢复、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水土流失危害5个方面的水土保持工作总体表现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与石漠化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西南滇黔桂水土流失及石漠化遥感数据为例,并分别以我国西南岩溶区土壤侵蚀分级标准和国家林业局关于石漠化程度的界定标准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值,建立基于面积和权重的水土流失综合指数(WSL-CI)和石漠化综合指数(KDI),对西南滇黔桂水土流失强度与石漠化程度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各区的水土流失强度在总体上有减弱的趋势,而石漠化程度均有上升的趋势,这主要与水土流失强度和石漠化程度关系的复杂性、阶段性,岩溶区水土流失的隐蔽性和岩溶区水土流失解译结果存在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量化评估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障碍因子,提升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效益,为促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绩效提升和系统性优化调整水保方案提供技术思路。[方法]综合考虑水土流失防治成效、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控制、水保经济投资控制、水保生态建设成效4个子系统及其下属的15个指标因子,建立了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采用专家打分法和熵权法并结合博弈论理论构建了组合权重TOPSIS模型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绩效评价技术体系和障碍因子诊断方法,实证研究评价并诊断了陕西省3个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及障碍因子。[结果]P1,P2和P3的水土保持工程综合绩效贴近度分别为0.764 4,0.692 8,0.274 5,P1水土保持绩效为优秀,P3为较差;P1的主要指标层障碍因子为林草措施投资比和临时措施投资比,P2的为扰动土地整治率、单位面积弃渣量、临时措施投资比和林草植被恢复率,P3的为扰动土地整治率...  相似文献   

1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为生产建设项目全新分类管理模式的建立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从全国8个水土保持区划一级区31类生产建设项目中筛选出2 227个项目,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各项目划分为5个等级:1级为轻微程度水土流失危害、2级为较轻微程度水土流失危害、3级为一般程度水土流失危害、4级为严重程度水土流失危害、5级为极严重程度水土流失危害。[结果]在研究中涉及到的行业类别中,水土流失危害程度如下:公路行业、铁路行业、露天矿工程、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属于5级;机场工程、核电站工程、水利枢纽工程、水电站工程、工业园项目工程属于4级;涉水交通行业、风电行业、引调水工程、井采矿工程、油气开采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农林开发工程、火电行业属于3级;灌区工程、堤防工程、蓄滞洪区工程、其他小型水利工程、油气储存与加工工程、管网工程、加工制造行业、输变电工程属于2级;房地产工程、其他类城建工程、社会事业、信息产业、其他行业属于1级。[结论]由于本研究水土保持分类研究数据来源可靠,因此所划分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等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各行业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中西部水土保持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提出“十一五”期间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相应思路和对策。东部地区大力控制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施更高层次的综合治理。中部地区围绕农业生产大局,改善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西部地区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主战场,立足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东、中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建议“十一五”期间在黄土高原区、长江中上游区、西南岩溶地区、东北黑土区、京津风沙源区、北方沙化草原区,以及太行山、大别山、沂蒙山等革命老区实施7大重点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2.
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山东省潍坊市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损益分析,评价当地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影响程度。[方法]以潍坊地区S220,S221,S321和S327这4个公路建设项目为例,应用水土流失影响指数评价模型定量计算其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结果]S220,S221,S321和S327的水土流失影响指数(SWII)分别为0.194 2,0.158 8,0.175 8,0.167 1,全部低于全国公路项目SWII的平均值,表明潍坊地区公路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程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平均项目占地面积(4.82hm~2/km)和影响范围(0.91hm~2/km)较小,土石方挖填量(5.06×104 m~3/km)和弃渣量(400m~3/km)较少,影响时间(21个月)短,水土流失总量(437t/km)不大。[结论]针对不同的公路建设项目,可通过减少项目的占地面积和影响范围,减少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特别是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来进一步减弱工程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分类与分类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系统总结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管理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实行分类管理的具体意见。[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法,调查国家级、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省级及其典型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的经验与成效,分析生产建设项目分类管理的实践经验。[结果]按照项目水土流失影响特征、影响程度以及项目所在地域地形特点和水土保持敏感程度,进行分类管理。[结论]根据分类结果,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划分为报告书、报告表和报告简表三类,在方案审批中的审查、审批、变更、公示环节,方案实施中的监督检查、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项目竣工时的水土保持验收环节分别实行不同的管理程序并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分类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分类管理,实现管理精细化,以满足新时期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能的要求。[方法]采用模糊聚类法,将全国31类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严重、严重、一般、较轻微和轻微5个水土流失程度等级。[结果]根据项目区域敏感性和所在地区敏感性分析结果,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分为极敏感、敏感和轻度敏感3个水土保持敏感等级。综合分析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程度、水土保持敏感性和项目规模,将生产建设项目划归A,B,C 3个水土保持管理级别。[结论]对于A类项目,从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后续设计到方案审批各环节均应采取非常严格的管理措施。B类项目中极敏感和敏感程度的项目也应该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对于C类项目可以简化有关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适宜性评价,为今后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北京市平原区4种不同类型(住宅类、商业类、工业厂房类、教育医疗类)房地产项目的水土流失特点,选定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绿化美化、植草砖绿化和临时覆盖这3项水土保持措施均非常适宜房地产项目,渗井和透水混凝土铺装等措施在房地产项目非常不适用。[结论]从最大程度地治理水土流失的角度出发,并依据房地产项目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结果,应在不同类型房地产项目的水土保持措施选择中,多选择非常适宜和比较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气东输二线西段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监测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中重点地段、重点对象的水土流失状况,为后续长输管线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方法]定位观测与遥感监测方法相结合,在天山山地区,吐哈盆地及河西走廊戈壁沙漠区这3处重点地段进行监测。[结果]工程建设造成了大量新增水土流失,建设过程中新增加的水土流失量为1.61×106 t;在新增加的土壤流失量中,管道作业带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3.68%,是施工过程中重点防治区域。[结论]工程建设加剧了项目区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坡地裸露心土层产流产沙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人工降雨探索表土剥离后喀斯特坡地侵蚀产沙特征及机制,为该地区开展地下水土流失研究及指导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试验采用钢槽装填土石模拟喀斯特地区表土剥离后坡地的"二元结构",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揭示了雨强(30、50、80mm h~(-1))、坡度(10°、15°、20°、25°)和地下孔(裂)隙度(1%、2%、3%、4%、5%)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因子对剥离表土后的坡地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表土剥离后地下漏失的隐蔽性增强,小雨强的坡地土壤侵蚀容易被忽视,30、50 mm h~(-1)雨强条件下,仅当坡地坡度≥15°时地表出现径流,坡地侵蚀产沙以地下流失为主,地下产流量、产沙量随雨强先增大后减小。(2)喀斯特地区坡地土壤侵蚀治理不应只重视地表水土流失,更应关注垂直方向上的土壤侵蚀——地下漏失,低坡度(坡度≤15°)条件下,地表近乎无产流产沙,坡地侵蚀产沙集中在地下孔(裂)隙,而坡度为20°、25°的坡地,其地下产沙比重仍分别高达0.85~0.97、0.59~0.84。剥离表土后的坡地水土保持应从地表、地下两个方向进行,避免由地下漏失引起的岩溶塌陷。增大地下孔(裂)隙度能显著提高地下产流量和产流系数,并促进地下孔裂隙产沙量和产沙比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土壤水是重要的生态水源和水文要素之一,黄土高原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和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土壤水资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尤为重要。同时,土壤水的数量及其分布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土保持措施是黄土高原人类改造下垫面过程之一,这种改造会影响土壤水分的静态分布和动态过程。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土壤含水率。深根系人工林草植被使土壤含水率降低,甚至造成利用性土壤干层,影响人工植被的永续发展。尽管天然植被也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但并未引起土壤水分状况的恶化,这是黄土高原植被营造及规划中值得注意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