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东北地区167个气象站1986-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和28个物候观测站1991-2008年的逐年水稻生育期数据,参照水稻障碍型冷害国家标准,分三个时间段(1986-1995年、1996-2005年和2006-2015年)划分东北地区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利用冷害发生频率和站次比分析东北地区近30a(1986-2015年)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东北地区不适宜种植区域面积逐渐减小,不同熟性适宜种植区呈现北移东扩的趋势,其中以晚熟区扩大范围最为明显。不同熟性水稻适宜种植区障碍型冷害具有波动发生的特点,不同熟性区年平均冷害站次比大小表现为早熟区晚熟区中熟区;2006-2015年为早熟区冷害多发时段,1986-1995年为中熟区冷害多发时段,1996-2005年为晚熟区冷害多发时段;在早熟区冷害多发时段内,重度冷害的发生频率减少;2006年以后中熟区和晚熟区冷害总发生频率减小,但部分区域的不同等级冷害发生频率提高。可见,东北地区障碍型冷害发生仍具有不确定性,即使在整体冷害频率下降的情况下,个别区域在某些年份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冷害。  相似文献   

2.
早稻套种晚稻,晚稻可提前10-15天移栽,解决了早、晚迟熟配迟熟的品种搭配矛盾。并且水稻大宽行栽培,边际优势充分发挥,宽行透光率提高20.6%,纹枯病发病率减轻50%以上,水稻低节位分蘖率增加24.9%,并完善了水稻套种相应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黄红壤上水稻—食用菌轮作的肥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国  王新洋 《土壤肥料》1999,(6):33-34,37
1990~1996年六年间,在黄红壤地块进行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食用菌轮作,总结出水稻-食用菌轮作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且减轻水稻病害,成熟整齐,熟期提早,籽粒饱满,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1990~1996年六年间,在黄红壤地块进行水稻-油菜轮作和水稻-食用菌轮作,总结出水稻-食用菌轮作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且减轻水稻病害,成熟整齐,熟期提早,籽粒饱满,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南昌高温逼熟发生规律及其对早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南昌市5个国家气象站1960-2012年逐年6月下旬-7月上旬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统计资料,根据江西省地方标准《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分析近53a当地早稻灌浆成熟期高温逼熟气象灾害的发生周期及时空分布特征,并就其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昌高温逼熟气象灾害平均2a一遇,且近53a来灾害有由轻度转为重度发生的趋势;(2)南昌地区高温逼熟灾害的出现有较强的空间分布规律,重度高温逼熟南部多、中部少、北部无;轻度高温逼熟中部多、南北少。(3)轻度高温逼熟年份中,温度越高水稻空壳率越低、结实率越高,有利于产量形成;重度高温逼熟年份中,温度越高空壳率越高、结实率越低,不利于产量形成。说明轻度高温逼熟对早稻产量基本无不利影响,而重度高温逼熟应积极防御。研究结果有利于合理安排早稻播期及双季水稻种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水稻辐射育种中熟期诱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水稻辐射育种中影响期突变的因素以及提高熟期辐射诱变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稻田多熟制中轮作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九年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水稻、小麦及稻田不两熟、三熟复种方式,轮作与连作比较,未表现出增产效应。油菜轮作,因能明显减少草害和菌核病危害,故增产显著。同时,试验结果表明,季节茬对不同稻型水稻产量的影响很显著。其影响由大至小依次为双季早稻、中稻、双季、晚稻。  相似文献   

8.
水稻耕制中的土水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土壤学报》1991,28(3):249-259
世界水稻总面积1.45亿亩,总产量4.68亿吨,其中亚洲分别占89.6%及91.6%。水稻耕制可分为双季稻(二熟或三熟)及单季稻(一熟或二熟)两种。随着植稻面积扩大及耕制改变,水稻耕制中的土水管理问题日趋突出,其中主要表现为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水分的合理灌溉及土壤养分协调三个方面。水稻耕种中,存在耕层粘闭与犁底层渗漏两大问题,解决途径在于推行水稻少耕、免耕、水旱轮作及增施粗有机质。稻田水分管理在灌溉方面的经验是,按土壤条件与水稻需水特点,采用浅、深、润、晒等不同方法;在排水方面,按中国的经验,采用暗管与鼠穴排水效果甚好。土壤养分供应与化肥施用水平是影响水稻高产的重要因素,其中首要的是氮素,其次是磷,而钾素缺乏也有增加趋势。防止氮肥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是国际关注的问题。从当前已有的经验看,在水稻氮肥剂型,穴施大粒氮肥,分次与排干施用尿素,氮肥添加生物活动性抑制剂及长效氮肥等利用方面,均取得不少效果。当前,有机肥及有机废弃物的利用与磷、钾肥、微肥等的配合施用,也是解决水稻合理施肥的重要途径。总之,水稻耕制中土水管理体系是个复杂问题,它不仅受耕作制度、土壤条件,而且受生产及管理水平的影响。其中不少问题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分别以 9023、9035、9036为早熟、中熟、晚熟水稻的代表品种,应用人工气候箱在孕穗开花期进行低温处理,旨在分析沈阳地区孕穗开花期不同强度低温对不同熟期水稻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低温设置以前一天相同时刻的温度值为基准,设比外界温度低3℃(D3)和低5℃(D5)两个处理水平,持续处理5d,以自然条件下生长的水稻为对照(CK),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测定水稻倒2叶的CO2响应曲线和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1)CO2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皆可导致9035和9036的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而9023(早熟)仅D5的持续低温导致其气孔导度降低;(2)光响应过程中,与CK相比,D3和D5的持续低温处理使9035(中熟)和9036(晚熟)气孔导度降低,且降低幅度随低温强度的增强而增大,但持续低温处理显著增加了9023(早熟)的气孔导度(P<0.01);(3)气孔限制是引起9035(中熟)遭遇低温后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9023(早熟)和9036(晚熟)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说明中熟(9035)和晚熟(9036)水稻品种对低温处理响应较敏感,而早熟(9023)品种对低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已通过科技部可行性论证 ,该项目设置以下 7个课题 :1 .水稻高速种植机械研制要求研制一种四轮驱动的水田通用底盘 ,并配置多种种植方式的水稻种植机械 ,包括水稻芽种直播机、毯状苗浅栽机、钵苗浅栽机及大、中、小苗均能适应的插秧机。2 .双季稻地区水稻联合收获机研制要求研制一种能在泥脚深度达到 2 5cm的水稻田中顺利作业的联合收获机 ,以满足双季稻地区早稻田带水收获作业的需要。3 .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和配套机具研究。要求研制出一年两熟地区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粮食产量的稳定,以及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种植模式必然发生改变。马铃薯、水稻、萝卜一年三熟种植模式是一种水旱轮作的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是当前农业的发展趋势。基于此,重点探讨了马铃薯-中稻-萝卜一年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技术要点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稻田水稻、秋马铃薯、油菜套种轮作是在稻油两熟基础上,采用深沟高厢免耕稻草覆盖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套种模式提高马铃薯单产和稻田复种指数,达到稻田年三熟、实现作物的优化配置,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了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3.
弘优3089是广东天弘种业有限公司用独家育成的新不育系弘A,与自主选育的恢复系弘恢3089组配而成的中熟感温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抗倒力强、后期熟色好、抗稻瘟病和稻米品质优等特点,于2017年5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红壤的化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在中国长江以南,凡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最熟月份平均温度高于28℃,湿度在75%左右,地形估拔海600米以下的地域,我们一般地认为是红壤区。红壤区的谷地及河流雨岸冲稿地,几乎全部利用于水稻。这项水稻土,经过长期的潜水作用,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抽穗期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它是决定水稻产量和区域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水稻抽穗期的数量性状很复杂,受内源多基因及外源多因素调控。本文介绍了水稻中2条保守的抽穗期调控途径,论述了各抽穗期基因间相互调控关系,并重点阐述了调控东北地区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以及东北地区水稻中不同抽穗期基因的单体类型,同时解析了不同基因型组合形式对东北水稻区域分布的决定性作用,并探讨了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对抽穗期抑制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缩短品种熟期,扩大优良品种种植面积,旨为从南方引进新水稻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此外,针对目前东北地区水稻育种的现状,对分子设计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苏南稻麦两熟地区水稻前期氮肥粉状碳酸氢铵(简称碳铵,下同),采用机前全层湿施法,操作简便易行,是提高肥效,增收节支,减少氮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8年和1989年对中熟水稻品种桂密实地观测的蒸散资料,分析了影响蒸散的气象因子和作物因子,并与气候学方法估算的蒸散量作了比较。初步得出南宁郊区水稻蒸散的一些规律。从移栽到成熟的总蒸散量为422mm,平均日蒸散量为5.3mm。水稻蒸散主要取决于叶面积和温度,风速和日照也有影响。蒸散最低值出现在生长初期,最高值出现在穗始分化至开花期,但早晚稻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苏州高产稻区氮肥的经济施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地区是我国有名的农业集约地区之一,一年二熟或三熟,每熟作物施用氮肥的次数多,数量大,估计每季水稻的氮肥施用量按纯氮计一般超过每亩20斤.所施入的氮肥,据15N标记的氮肥去向研究结果,损失达30-70%.常年如此大量的施用氮肥加上如此严重的损失,不能不影响到农业的增产增收,对该地区的农田生态系统也可能是个潜在威胁,值得重视并设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天优3301系天丰A×闽恢3301培育而成的超级稻组合,具有高产、逆性强、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结实率高、后期熟色好等特点。通过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镇试种天优3301水稻,观察其在瓜菜收获后轮作种植的田间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其经济效益,并与Ⅱ优629水稻进行对比,以了解天优3301水稻在当地的种植优势并总结其在当地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苏南稻麦两熟地区水稻前期氮肥粉状碳酸氢铵(简称碳铵,下同),采用机前全层湿施法,操作简便易行,是提高肥效,增收节支,减少氮肥对周围水体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