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 13.0软件和ArcGis 9.3软件对原始红松林、白桦红松混交林Ⅰ(红松天然更新)、白桦红松混交林Ⅱ(红松人工造林)和红松人工纯林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进行经典的统计描述和地统计学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营类型不同导致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差异,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于红松人工纯林。不同经营方式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显著不同,4种经营类型红松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多受随机因素的影响,但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空间自相关部分大于红松人工纯林,而且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也较红松人工纯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异质性的尺度大。2种白桦红松混交林林下土壤腐殖质空间分布格局要明显优于红松人工纯林下的土壤腐殖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红松林的恢复与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土壤水分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松、水曲柳纯林与混交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无论是从各土层还是整个土层的平均值看,混交林中土壤容重较红松纯林降低。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有效含水量、贮水能力、渗透系数K10等均较红松纯林明显增加,就整个土层的平均值而言,分别增加19.17%,21.50%,12.17%,32.68%,24.29%,42.22%,19.72%,27.71%,12.17%和39.44%。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水曲柳混交后土壤的孔隙状况得到了改善,混交林土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较红松纯林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林地的贮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宁夏六盘山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对宁夏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辽东栎天然纯林、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和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4种林地枯落物和土壤的贮水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样方法和浸泡法测定枯落物不同层次的最大持水量和持水特性,采用环刀法和浸泡法测定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贮水量。结果表明:林地枯落物层饱和贮水量为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最大,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次之,辽东栎天然纯林其次,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最小;除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半分解层在浸泡6h时达到最大持水量外,其他森林类型各层次均在浸泡3h时达到最大持水量;土壤饱和贮水量为华山松+红桦+白桦天然混交林最大,辽东栎天然纯林次之,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其次,白桦+山杨天然混交林最小。  相似文献   

4.
珠江源头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下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珠江源头区几种主要的植被类型——云南松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栓皮栎、云南松+旱冬瓜林、早冬瓜林、滇石栎林、高山栎林等林分土壤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分别从土壤吸湿水分的能力、枯落物截留状况、渗透性能以及水土流失状况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阔叶林地表枯落物含量较多,分解速度也最快,土壤渗透功能及持水能力也最强,其次为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的持水保土功能最差。地表径流量以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依次递减.但其差异较大,地表径流最大的云南松针叶林是最小的高山栎灌丛的2.18倍,泥沙量最大的云南松林是最小的云南松+栓皮栎林的25.65倍,而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差异不大,研究表明针叶林下土壤的水分涵养功能较差,而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则较强。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对比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带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磷沉降、溪流、河流和渗透水输出磷含量动态特征,以及磷沉降和水系统磷输出对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椴树红松混交林、枫桦红松混交林和白桦次生林5种林型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通过降雨产生的年磷沉降量约为0.888 kg hm-2,7月除红松人工林外,其他4个林型穿透雨磷浓度均高于大气降雨的磷浓度。7月枫桦红松林、8月白桦次生林和红松人工林A层土壤渗透水磷浓度低于林内雨磷浓度,表层土壤对穿透雨中磷有固定作用。在凉水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森林系统内小溪流、凉水河和凉水森林系统外永翠河水磷浓度均较林外降雨及穿透降雨磷浓度高,表现为永翠河水>土壤A层渗透水>凉水河>小溪>穿透雨>大气降雨。表明土壤中部分磷素通过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流出森林生态系统,并汇集于林中小溪,最后进入河流,造成磷在小溪和河流中的富集。大气磷沉降、森林水系统磷输出均与椴树红松林A0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红松人工林B层土壤全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落叶松人工林A0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地调查与室内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松花江干流南岸支流阿什河源头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的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结果表明: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总储量从大到小顺序为红松纯林(12.57t/hm~2)、水曲柳—红松林(9.96t/hm~2)、黄檗—红松林(8.27t/hm~2)和胡桃楸—红松林(6.35t/hm~2)。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391.87%~573.93%,降雨有效拦蓄率为262.71%~409.61%,大小排序均为胡桃楸—红松林、黄檗—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和红松纯林。各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及持水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呈幂指数关系下降。在0—30cm土层,土壤平均容重以胡桃楸—红松林(0.99g/cm~3)最小,红松纯林(1.04g/cm~3)最大,土壤总孔隙度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58.77%)最大,红松纯林(56.22%)最小;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均值范围为2.96%~5.85%,从大到小依次为胡桃楸—红松林、水曲柳—红松林、红松纯林和黄檗—红松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的均值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587.67,58.47t/hm~2;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和渗透系数的均值也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大,分别为3.64,2.78,1.10mm/min。综合4种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特性,林分保水蓄水能力以胡桃楸—红松林最强,红松纯林最弱。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地区的水土保育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与对比试验,对红松人工纯林、人工混交林和天然林3种林分不同土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3种林分的土壤养分含量均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0—15cm土层中达到最高值。其中红松天然林最高,依次为红松人工混交林和红松人工纯林。3种林分中钾素含量比较丰富,全磷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土壤pH值下降缓慢。红松人工纯林土壤有酸化趋势,pH值在5.08~5.37。因此,红松人工纯林应及时进行更新,以防止土壤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马尾松与木兰科几种阔叶树混交后水源涵养的功能。结果表明:地上部分持水量以马尾松纯林最大,其次是混交林,最小为阔叶树纯林;活地被物枯落物部分持水量以阔叶树纯林最大,其次为混交林,最小为马尾松纯林;土壤渗透能力和贮水能力以混交林最大,其次为阔叶林,最小为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流域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对金沙江流域6种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凋落物持水量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的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水源涵养功能差异明显。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圣诞树纯林和混交林具有更好的维持地力作用和更高的水源涵养功能。依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6种林分最大蓄水量大小依次为圣诞树纯林(2851.8t/hm^2)〉华旱混交林(2478.9t/hm^2)〉云华混交林(2432.4t/hm^2)〉云南松纯林(2142.8t/hm^2)〉华山松纯林(1851.8t/hm^2)〉旱冬瓜纯林(1620.3t/hm^2)。  相似文献   

11.
接坝地区9种典型林分类型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八英庄林场9种典型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枯落物层、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种典型林分类型枯落物蓄积量在5.79~24.97t/hm~2的范围内,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山杨混交林油松纯林山杨纯林蒙古栎纯林落叶松油松混交林白桦黑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2)9种典型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能力有一定差异,排序为白桦山杨混交林山杨纯林油松纯林白桦纯林白桦黑桦混交林落叶松油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叶松纯林。(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较好的指数关系,相关系数在0.95以上,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4)白桦山杨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为52.63t/hm~2,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小为14t/hm~2。(5)蒙古栎纯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为117.42t/hm~2,其次是白桦山杨混交林为104.75t/hm~2,白桦纯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为37.80t/hm~2。(6)土壤初渗速率在2.3~56.8mm/min范围内,土壤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呈较好的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红松 (Pinus koraiensis) 凋落物和氮 (N) 磷 (P) 沉降量、小气候因子、降水化学成分和地形对各层凋落物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为红松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对阔叶红松混交林 (天然林) 和红松纯林 (人工林) 进行了为期712 天的原位观测试验,模拟氮磷沉降与凋落物添加处理后,测定不同凋落物层次和林型的碳(C)、N、P含量,并对未分解层 (L层)、半分解层 (F层)、粗腐殖质化的枯枝落叶层 (H层) 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分析。   【结果】   1) 凋落物添加量的差异导致其生态化学计量在各层凋落物中的含量显著不同。营养物质的周转速度在H层最快,其C∶N、C∶P、N∶P也较L、F层小。2) 组成较复杂的高量凋落物在氮磷添加和凋落物添加处理下会抑制N、P富集,但有利于C的沉积;组成较单一的低量凋落物虽在N、P添加和凋落物添加处理下也会产生C沉积,但N、P的变化特征却与高量凋落物完全相反,表现为促进N富集和P富集。3) 小气候因子和降水化学成分与生态化学计量呈正相关关系,尤其是温度和降水pH。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阔叶红松混交林和红松纯林中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随季节变化的动态趋势,推断阔叶红松混交林和红松纯林凋落物的分解主要受磷素限制,同时磷素可能是红松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阿什河上游3种人工林土壤贮水量与入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源地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贮存与入渗特征,在阿什河上游光明沟小流域内,选取樟子松、红松、兴安落叶松3种人工林,采用环刀法对其土壤水分贮存量及入渗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密度较低,孔隙度和贮水能力较高,与红松人工林和樟子松人工林之间差异显著(P<0.05);10℃时的稳渗系数K10大小依次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4.86mm/min)>红松人工林(0.63 mm/min)>樟子松人工林(0.57mm/min)。综合分析表明,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樟子松人工林和红松人工林的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特性及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均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0~40cm土层饱和蓄水量落叶松人工林最大,为2326.24t/hm^2;天然次生林较好,为2258.6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2252.29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最差。为1851.11t/hm^2.落叶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最好,为136.63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较好,为56.08t/hm^2;红松人工林次之,为54.29t/hm^2;天然次生林最差,为40.1t/hm^2。水源涵养能力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2462.87t/hm^2)〉红松人工林(2306.58t/hm^2)〉天然次生林(2298.87t/hm^2)〉针阔人天混交林(1907.19t/hm^2)。  相似文献   

15.
小兴安岭天然林土壤革螨的生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小兴安岭云冷杉林、兴安落叶松林、赤杨林、白桦林和阔叶红松林五种天然林生境土壤革螨的水平和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广泛分布各生境的为峰革赛螨和小兴安岭螨 ,仅存在一种生境的种类较多 ,各生境仅存的种类越多 ,生境差异性就越明显。通过Jaccard相似性指数比较分析 ,兴安落叶松林和赤杨林生境土壤革螨群落最相似 ,云冷杉林和赤杨林生境及赤杨林和白桦林生境土壤革螨群落极不相似。土壤革螨的垂直分布总体上表现为表聚性 ,但各生境存在差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的土壤 ,土壤革螨的种类和数量都多。多数土壤革螨适宜在微酸性的条件下生存。  相似文献   

16.
 在阿什河上游光明沟小流域内,选取樟子松、红松、兴安落叶松、水曲柳及杂木林5种森林类型,采用传统土壤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森林类型间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除水曲柳林外,其他4种森林类型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为降低型;兴安落叶松林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大,为32.91%,其次为水曲柳林(28.79%)、杂木林(25.99%)、红松林(23.64%)和樟子松林(18.76%);各森林类型土壤含水量在生长季内大致上遵循高—低—高—低的规律,与降雨量间存在较一致的对应关系,森林对该小流域内土壤含水量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