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幼鸡成纤维细胞繁殖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Ts毒株,病毒颗粒经提纯后提取基因组dsRNA.根据已报道的加拿大OH株序列设计引物,用RT-PCR进行 cDNA扩增,获得976 bp、774 bp和997 bp的三个部分重叠的片段,分别克隆于pGEM-Teasy载体,利用SP6,T7特异引物及PCR引物进行序列分析,并连接为一个完整的大片段.结果表明,所克隆片段为2 665 bp的IBDV VP1基因的大开放读框.序列分析表明:Ts株与OH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 %;与DRT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2.5 %.尽管Ts株与DRT株的整体同源性很低,但在VP1蛋白的中部仍发现有高同源区段.在两种病毒中均发现与GTP结合蛋白、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Rp)相关的保守序列.然而,与单链RNA病毒不同的是:作为RdRp家族特征的G-D-D序列在两种病毒中都未发现.  相似文献   

2.
六株猪圆环病毒2型国内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PK15细胞从临床发病猪和死亡猪淋巴结中分离到6株猪圆环病毒2型(PCV2),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深圳分离株(SZ)的基因组全长为1768nt外,其余5株均为1767nt;6个分离株之间全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08%;与欧、美毒株之间同源性高,介于94.4%~99.7%。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应用鸡胚尿囊腔接种的方法,从广西患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失败的病鸡中分离到一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命名GX-YL5),通过间接血凝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气管环交叉中和试验对该毒株进行鉴定和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同时利用RT-PCR技术扩增克隆该病毒的S1基因和N基因并测定其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该病毒株有间接血凝性;致病性较强;血清型不同于常用疫苗株H120、Ma5、4/91。同源性分析表明,S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3.5%-81.2%和50.7%-78.8%;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5.7%-87.2%和89.5%-91.7%;S1基因和N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分离株与其它参考毒株的亲缘关系较远。S1基因和N基因分型与血清学试验结果相吻合。本研究结果提示了广西分离株GX-YL5可能是一个新的变异株,这可能是目前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为研制适合本地使用的IBV疫苗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模拟表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纯化的4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单克隆抗体(1B5,5D1,2H11和I4-4-3)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40个克隆(10个单克隆噬菌斑×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验证,获得32个阳性克隆,选20个阳性克隆(5个单克隆噬菌斑×4株单克隆抗体)进行DNA序列分析,确定了4个优势12肽为不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原表位.这4个12肽在一级结构上没有3个以上连续氨基酸与GenBank中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的氨基酸序列相同之处,与单抗的结合可被VP2蛋白有效地抑制,推测可能是构象依赖性表位.将4个模拟表位串联表达后获得目的蛋白,经SDS-PAGE分析,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0%,分子量30 kD.用多克隆抗体对目的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具有特异性和反应原性.试验结果提示:筛选的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单抗的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2~2007年从上海市分离鉴定的11株鸡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强毒株,克隆其融合蛋白(Fusion,F)基因片段,测序后登录GenBank,序列号分别为NDV 022433(EU258661)、022435(EU258662)、0210149(EU258653)、0210154(EU258654)、0210227(EU258656)、0210252(EU258658)、03024(EU258637)、04011(EU258639)、05013(EU258640)、07011(EU258642)和07023(EU258643)。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分离株的F基因扩增片段为1 654 bp,编码551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100%,推导的F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0%~100%;各分离株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均为112R-R-Q-K-R-F117,为基因Ⅶ型NDV强毒株。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1株NDV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而与传统疫苗株B1、La Sota、V4和F48E9的遗传距离较远。此外,这11株NDV强毒株均具有大多数鹅源NDV毒株特有的973和1 249 nt RsaⅠ位点。  相似文献   

7.
应用RT-PCR对9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 fection broch itis v irus,IBV)广西分离株的S1基因高变区Ⅰ(HVRⅠ)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用DNA star软件将这些分离毒株与我国常用疫苗毒株、国际上其它血清型的代表参考毒株分别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系统发生进化关系分析。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广西分离毒株可形成两个分支:第一分支与弱毒疫苗株H 120、H 52、M a5和参考株M 41、B eaudette的亲缘关系比较近,第二分支与疫苗株H 120、H 52、M a5的亲缘关系比较远。研究结果提示,广西养鸡业现场流行的IBV毒株已经发生了变异,实际免疫中要根据流行毒株的特性来生产和选择合适的疫苗。  相似文献   

8.
摘要: 准确衡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毒力特征对研究IBDV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变异规律,以及影响IBDV毒力的相关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机制有重要意义。但是,IBDV的毒力测定方法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常规以SFP鸡和商品鸡的死亡率表示IBDV的毒力,但IBDV的定量方法和接种剂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研究采用尿囊膜接种途径和灵敏度较高的双抗夹心ELISA方法,大幅度提高EID50定量的灵敏度,使EID50能够准确定量不同致病类型的毒株。SPF鸡和商品鸡的接种剂量根据Eterradossi的研究结果确定为2×103EID50。通过7株中国IBDV的毒力测定及相关分析,证明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通用性强, 有利于IBDV毒力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参考GenBank上发表的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2,PCV2)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反向PCR技术扩增出9株PCV2流行株的全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9株PCV2的基因组全长为1768bp或1767bp,同源性比较发现,本研究的9株PCV2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6%~100%,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PCV2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5.1%~99.8%,与法国和新西兰代表株的亲缘关系较近,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代表株的亲缘关系较远。所得9株PCV2的ORF2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1%~100%和91.8%~99.6%,存在较大的变异。  相似文献   

10.
马立克氏病病毒强毒株一个遗传标记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韦平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马立克氏病病毒Meq基因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最近取得令人兴奋的进展。课题组通过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各种致病型(pathotypes)即特超强毒株(vv MDV)648A、标准强毒株(vMDV)GA、弱毒或温和株(mMDV)CV1988/Rispons和814、及具有高致病性的(hvMDV)广西分离毒G2和N,共6个毒株的致瘤基因Meq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及比较分析,发现了MDV强毒株所共有的一个遗传标记。这是迄今为止在MDV上所发现的第一个在DNA水平上,能区分强弱毒株的标记。尽管这一…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中和胃酸、收敛、止泻、防脱水、抗继发感染的治疗原则,以碱式碳酸铋、磺胺甲恶唑、甲氧苄氨嘧啶制成铋磺合剂,分别用于治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GX8/99人工感染发病鸡和自然发病鸡。结果显示该合剂对这两种病鸡的保护率分别为96.88%~100%和93.7%~95.1%,显著高于未治疗对照鸡(P<0.05)。试验结果证明,该处方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转基因小鼠表达法氏囊病毒A片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将法氏囊病毒(IBDV)A片段定向连于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p7GMB53, 用于转基因实验, 用PCR和Southern杂交对阳性小鼠及其后代进行检测。 共注射了879枚小鼠受精卵, 移植受体26只, 产仔39只。 经PCR检测阳性6只(其中2只死胎),Southern杂交检测确定了2只阳性小鼠(1公1母)。外源基因整合的拷贝数分别为3拷贝(公)和9拷贝(母)。将两只阳性小鼠进行了传代,实验表明二者分别为种系纯合体及种系嵌合体。 ELISA 及Western blot检测认为阳性母鼠表达了IBDV 衣壳蛋白。初步验证了先前构建的含基质附着区序列(MARs)的乳腺表达载体能克服转基因的位置效应,实现转入目的基因的表达,提高乳腺反应器的制备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一株信鸽新城疫强毒的分离鉴定和分子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发病鸽的体内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B9601,经病毒蚀斑克隆纯化后动物回归试验可产生典型的NDV病变,其MDT、ICPI、IVPI分别为50.5、1.65和2.36,表明为NDV强毒。对其F和HN蛋白分别进行基因克隆测序,发现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的序列为111 KRQKRF 117,符合鸽源NDV强毒氨基酸基序。F基因分型及同源性比较显示:PB9601与YN-03、TW-98等鸽源毒株属于VI型,其F基因与基因Ⅱ型疫苗株LaSota氨基酸同源性为88.6%,与基因Ⅰ型疫苗株V4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1.0%,与基因Ⅸ型传统强毒F48E9等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0.6%;与国内鸽分离株GX-05、YN-03、TW-98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1%、95.5、98.6%、与国外鸽分离株Capital3-97、Tigre6-99、1166-00、IT-227-82、2736-00的同源性分别为93.3%、91.9%、94.6%、95.1%、93.6%。HN基因氨基酸同源比较显示:PB9601与LaSota、F48E9、V4等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7.2%、89.2%、87.6%;与国外鸽分离株1166-00、IT-227-82、2736-00的同源性为93.7%、95.5%、92.3%。由此看出PB9601与国内外分离株、LaSota、F48E9、V4等相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种属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2005到2006年中国部分地区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鸡分离到1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基因型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11株病毒分属于LX4和CK/CH/LSC/99I型。通过S1 基因比较、进化树分析、BLAST搜寻以及动物试验等方面研究发现CK/CH/LSD/05I是一株新型变异毒株。动物感染试验表明CK/CH/LSD/05I感染鸡的肾脏病变不明显,仅有20%的感染鸡肾脏病毒分离呈阳性,但100%感染鸡呼吸道病毒分离阳性,表明该病毒不是中国普遍流行的“肾型”毒株,而其对呼吸道具有强的嗜性。同时,试验应用弱毒疫苗H120和本实验室致弱的3株异种毒株进行了动物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用CK/CH/LSD/05I攻毒后,这4株异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免疫对气管的保护率很低。初步提示该毒株可能属新的血清型病毒。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39nt,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579aa。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该病毒与国内外22!RHDV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RHDV不同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几乎都在90%以上。衣壳蛋白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RHDV参考毒株按照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分为4个基因群,基因群之间的距离有加大的趋势,表明RHDV受环境的影响有向不同方向演变的趋向,即RHDV在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渐演变成各具特色的RHDV。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JX/97株的衣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的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739 nt,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为579 aa。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该病毒与国内外22株RHDV的基因序列,结果显示,RHDV不同分离株之间的序列同源性几乎都在90%以上。衣壳蛋白基因的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所选的RHDV参考毒株按照一定的遗传距离,可以分为4个基因群,基因群之间的距离有加大的趋势,表明RHDV受环境的影响有向不同方向演变的趋向,即RHDV在长期适应特定环境的过程中,有可能逐渐演变成各具特色的RHDV。  相似文献   

17.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纤突蛋白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DX株纤突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与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4152bp,推导氨基酸序列为1383aa,与比较毒株氨基酸同源性都在90%以上。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表明,比较毒株可分为3个基因群,而且每个群的毒株均来自同一个国家。利用生物软件分析结果表明PEDV发生微小的变异,尤其在韩国变异明显,而DX株与中国JS-2004-2株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8.
细鳞鱼三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鳞鱼是我国一种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在人类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数量急剧下降。本文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技术对牡丹江(Mudanjiang River, MD)、鸭绿江(Yalujiang River, YL)和乌苏里江(Wusuli River, WSL)的三个细鳞鱼野生种群共72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2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得到559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541个,多态性百分比为96.78%。文中对3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Nei氏基因多样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其总基因多样性Ht平均值为0.3512±0.0208;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平均值为0.2137±0.0152;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Dst为0.1375。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914,种群内的基因多样性占总群体的60.85%,种群间为39.15%,而基因流系数Nm 为0.7776。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群体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55336,变异来源有44.84%来自群体间,55.16%来自群体内。三个群体中牡丹江群体的细鳞鱼种内多态性比例最高,而乌苏里江群体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