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土流失日显突出,尤其是一些人为扰动后形成的坡面,水土流失尤为严重。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选择适宜坡面种植的植物,在护坡固坡、治理流失的同时,又起到绿化美化坡面的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厦门市坡面状况,对厦门市坡面绿化植物的种类、配置原则、配置方式、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攀援植物是进行垂直绿化的主要植物材料。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边坡垂直绿化攀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3.
攀援植物是进行垂直绿化的主要植物材料.文章介绍了高速公路边坡垂直绿化攀援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市已完成生态建设的河道堤顶、常水位以上坡面、坡脚及河床中植物的品种、配置形式、防护效果及景观效果等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北京市河道生态建设中植物的品种选择、配置形式及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北京市河道生态建设植物对位配置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区不同坡段等间距植物篱减流减沙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篱作为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带间距是其配置的关键参数,当前大部分植物篱布设时采用等间距设计,但不同坡段等间距植物篱的作用效果如何尚不明确。以东北黑土区不同坡段等间距植物篱为研究对象,通过含沙径流冲刷试验,模拟不同坡段等间距植物篱在坡度5°,雨强100 mm/h降雨条件下的产流产沙过程。结果表明:与裸地对照相比,各坡段植物篱能够阻延坡面径流,且随坡段的下移,滞后时间逐渐缩短;各坡段植物篱产流、产沙速率在时间尺度上表现基本一致,在上、中坡段植物篱坡面相对平稳,下坡段植物篱坡面后期呈明显波动,其变化趋势与坡面侵蚀形态密切相关,且整体均小于对照坡面;不同坡段植物篱减流效益为5.40%~10.16%、减沙效益为51.90%~75.72%,尽管有较好的减沙作用,但下坡段植物篱坡面的侵蚀模数已达到259.96 t/km~2,超过东北黑土区允许土壤流失量。可见,等间距植物篱需设计改进后,方可应用于东北黑土区。研究结果为东北黑土区植物篱设计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坡面绿化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面绿化,是以确保坡面的稳定性为前提的,那么用什么形式才能使植物在该稳定性上有效呢?这就是绿化工程。在这个领域,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所期望的是从正确理解自然现象和植物生理的、生态的特性两个方面,把握包括植物在内的水土保持工程构造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本文对...  相似文献   

7.
江河堤防植物护坡技术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为有效防治土质堤防坡面的水土流失 ,保护堤防安全 ,节约护坡资金 ,研究出了以牛毛草、早熟禾、翦股颖等 8种草本植物为护坡植物 ,河柳等灌木为迎水坡脚防浪林的植物护坡技术。该成果利用植物地上部分形成堤防迎水坡面软覆盖 ,减少坡面的裸露面积和外营力与坡面土壤的直接接触面积 ,起消能护坡作用 ;利用植物根系与坡面土壤的结合 ,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坡面表层土壤团粒体 ,提高坡面表层的抗剪强度 ,有效地提高了迎水坡面的抗蚀性 ,大大减少了坡面土壤损失 ,不仅其护坡效果显著 ,且投资仅为工程护坡的 10 9%~ 2 2 .1%。  相似文献   

8.
[目的] 植物生物力学特性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固土保水,阻流拦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植物生物力学特性相关文献,分析植物生物力学特性在水土保持研究领域的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软件对年发表论文数、热点期刊、主要研究国家、主要研究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 1990—2010年植物生物力学特性在水土保持领域研究的发文量较少,2010年以后,国内和国外的发文量都出现明显增长。在国际上,美国发表论文数位居首位,中国发文量位居世界第二,但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国内形成了以胡夏嵩、格日乐、刘静、陈丽华为首的4大研究团队,国际上目前尚未形成权威的大型团队。[结论] 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沙漠植物和坡面植物生物力学特性分析,侧重于植物生物力学特性对其防风抗蚀作用的影响,国际上对坡面植物根系加筋作用、沙漠先锋植物防风抗蚀作用、水生植物的衰减波浪的作用均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立体绿化主打曲——攀援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旭兵 《南方农业》2010,4(4):29-32
阐释了攀援植物的概念、分类、功能、布局、选择,从墙面立体绿化,庭院立体绿化,住宅立体绿化,土坡、假山立体绿化几个方面对攀援植物的应用作了举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植物篱对坡耕地侵蚀分布的影响,设置1个坡度(15°)、3个降雨强度(60,90,120 mm/h)和3种坡面条件(裸坡对照CK、植物篱P和仅有植物篱根系R),采用稀土元素氧化物将坡面分成5段(自上而下),开展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各坡面条件示踪坡段的侵蚀速率和侵蚀量均有所增加,整体上均表现为CK>R>P的趋势,植物篱可以显著降低坡面各部位的侵蚀速率及其侵蚀量,且使得侵蚀产沙主要集中在坡中部的Ce、La和Yb 3个示踪区。与CK坡面条件相比,R与P坡面条件下Sm和Ce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减少77.15%,90.38%和30.01%,28.35%,而Yb、La和Eu示踪坡段对总侵蚀量的平均贡献率分别增加54.34%,35.39%和12.39%,40.58%以及101.45%,91.31%。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造成坡面下部侵蚀贡献减小而中上部侵蚀贡献增加,坡面侵蚀部位整体上移,对坡地侵蚀的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护坡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道生态系统中的河岸侵蚀和滨水缓冲带建设倍受关注。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机场镇的生态河道示范工程为例,探讨了以生态修复和稳定坡岸为目标的植物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坡岸修复中的应用及其生态效应。在不同河段分别采用了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护坡和复合式生物稳定等3类植物护坡技术。通过对工程实施后3a(2004年~2006年)来的生态监测发现,护坡植物生长良好,新生枝叶和根系的护坡作用明显,土壤抗剪强度明显增加,河岸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坡岸的结构稳定性增强;同时河岸生境得到改善,本地植物快速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加,河岸植物群落结构由单一结构向复杂结构转变,生态稳定性逐渐增强。生态河道的植物坡岸修复技术可以在我国各类岸坡的生态修复和边坡稳定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河北省西柏坡高速公路4种不同边坡类型进行调查,旨在选择合适的边坡植被恢复技术。[方法]通过随机取样调查进行不同边坡群落组成结构分析。[结果]4种边坡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显著。自然恢复土质边坡植被盖度最低,自然恢复石质边坡的物种多样性最差,人工恢复生态袋技术边坡的物种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最高。[结论]人工恢复生态袋技术和挂网喷播技术对高速公路边坡复绿都有明显的改善,而生态袋技术对边坡复绿改善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试验,测定不同坡度条件下紫花苜蓿和狗牙根光合和蒸腾速率变化,从而分析坡度对护坡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和狗牙根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随着坡度的增大表现为"单峰"型,且都在坡度为15°左右达到最大值。随着坡度的增大,两种植物的光合生理都受到胁迫影响,但紫花苜蓿变化极显著,而狗牙根则表现为在坡度60°以下的变化很小。紫花苜蓿的固氮能力较强,能在30°以下坡面较好地生长;而狗牙根的强抗逆性,可以在高陡边坡绿化中担当重要角色。研究不仅为边坡修复的物种选择提供了科学参考,也为边坡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边坡的生态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南段终点路段边坡为例,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的环境特点,系统介绍了该标段边坡的生态护坡形式及其施工技术,探讨生态护坡技术存在的问题。高速公路边坡一般生境条件比较恶劣,边坡高陡、土层浅薄、土壤肥力低下,常用锚杆挂网、浆砌片石等工程措施结合液压喷播、喷混植生和三维植被网等技术,对边坡实施生态防护。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生态护坡技术,必须加强技术的规范化,并重视乡土植物品种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中土壤生态修复技术体系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至2013年全国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0.44×104km和1.3×104km,跃居世界第一。但国家重大工程施工,均是以牺牲土壤生态为代价的基础建设项目,破坏了土壤圈物质与生物循环,加剧了土壤侵蚀和地质夷平过程,因此土壤生态修复势在必行。本文综合15年的研发,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发展中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所造成的土壤破坏特征,结合大量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实践,论述了道路创伤边坡、城市高陡岩石边坡土壤生态修复创新技术,为我国南方基础工程建设提供了侵蚀性土壤生态修复支撑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形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的影响,为喀斯特区生态保护与维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贵州省施秉县喀斯特山地不同地形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差异及地形因子对其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乔木在山顶的均匀度显著低于其他坡位;优势度显著高于其他坡位。灌木在山顶的多样性显著高于下坡和河谷;丰富度为山顶显著高于中、下坡和河谷,上坡显著高于下坡和河谷;河谷的优势度显著高于山顶。草本的多样性为山顶显著低于中、下坡和河谷;丰富度为山脊和山顶显著低于中、下坡和河谷;优势度与多样性表现相反。半阴坡的草本丰富度显著大于半阳坡。坡度对乔木丰富度与多样性的影响一致,均为平坡显著大于缓坡和斜坡,陡坡显著大于斜坡;均匀度为斜坡显著低于平坡和陡坡,优势度与均匀度表现相反。CCA排序表明,海拔和坡度对3种生长型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均显著,坡位对乔木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坡向对3种生长型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喀斯特区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受以海拔、坡度为主,坡位和坡向为辅的多个因子共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现中国边坡生态修复技术成果,随同动车装备和筑路技术,形成了我国高速道路建设举世瞩目的三大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重大支撑技术体系。我国"两高"建设是以牺牲土壤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产生了大量的创伤裸露边坡,生态修复及安全防护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就路域边坡土壤破坏特征、土壤生态修复本质、工程边坡林草种选择、V型槽种植带、喷混基材配置、机械化施工等几个重大技术问题的思考与技术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利用路域边坡土地资源发展林草种子产业的引领技术。  相似文献   

19.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岩石边坡,严重破坏了原有植被覆盖的地表,从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对高、陡、破坏严重岩石边坡的人工修复是生态恢复的重点和难点,但人工边坡又具有不稳定性和较强异质性的特点,通常造成边坡生态恢复效果不佳。边坡的抗侵蚀效果是衡量边坡生态恢复成功与否的外在表现,阐述了边坡坡面地质特征、边坡表面形态、坡面平整程度、坡长、坡度等内在因素和降雨、坡面植被、人工土壤、生态防护工程形式等外在因素对人工边坡生态恢复工程抗侵蚀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强烈,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以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区,根据立地条件和植物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荒坡地乔灌草恢复性生态修复模式和坡耕地农、林、牧开发性生态修复模式,并对生态修复效应进行了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通过生态修复,林草地地表径流量降为裸地的14.9%,泥沙流失量降为裸地的6.4%;修复灌草地稳渗率为0.58mm/min,裸地稳渗率为修复灌草地的62%,退化灌草丛地为修复灌草地的84%;植物品种由10余种发展到30多种,土壤种子库密度由300余粒/m2增加到1217~1450粒/m2,动物种类增加10多种;坡耕地产量从750~1500kg/hm2增加到4500~6000kg/hm2,人均年经济收入从200元增加到800~1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