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生态农业十大模式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3,20(6):17-20
(接上期)八、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我国丘陵山区约占国土70%,这类区域的共同特点是地貌变化大、生态系统类型复杂、自然物产种类丰富,其生态资源优势使得该区域特别适于发展农林、农牧或林牧综合性特色生态农业。1“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北方的河北迁安县和南方的湖北京山县等许多丘陵山区创造了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基本做法是:依据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布置等高环形种植带,农民形象地总结为“山上松槐戴帽,山坡果林缠腰,山下瓜果梨桃”。这种模式合理地把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与坡地利用结合…  相似文献   

2.
双链型鲜食玉米-奶牛-龙虾生态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鲜食玉米-奶牛-龙虾种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双链型”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总结了无公害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玉米秸秆青贮饲喂奶牛技术和无公害龙虾养殖技术。该模式的实施,为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园林树木-牧草-黑山羊相结合的生态立体种养新模式,实现了林业生产、牧草种植、黑山羊养殖的综合利用,可以促进特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南方家庭农场建设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基于此,阐述了湖南丘陵区家庭农场农牧复合生产新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种草方式对流动沙丘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为高寒草原沙化土地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甘肃省玛曲县流动沙丘,设置不同播种方式、不同草种和不同种草模式试验,分析不同种草方式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撒播和条播对植被恢复无显著影响。总体上草种对植被恢复影响不大,流动沙丘植被恢复中只需种植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即可。种草模式对植被恢复影响很大。牧草种植第2年,与没有铺施牛羊粪的种草模式相比,铺施牛羊粪种草模式下牧草高度、密度、盖度、地上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且大幅增加,同样铺施牛羊粪的模式中,牛羊粪厚度约2 cm的牛羊粪+无沙障模式下牧草高度和盖度显著地高于牛羊粪厚度约1 cm的牛羊粪+沙障模式。牧草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持水能力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牛羊粪+无沙障种草模式是研究区流动沙丘植被恢复的最优模式。铺施牛羊粪厚度达到约2 cm,就再无必要设置其他沙障进行固沙。  相似文献   

5.
小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实现目前在四川丘陵旱地大力推广的国家主推技术--"小麦-玉米-大豆"旱地新三熟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机械化生产,该文研究了复合种植作物的带宽配置和农艺措施,选择"100-100"带宽配置为该模式配套机械化的主体模式;分别运用微型、小型和中型动力机组进行了主体模式下的机械化作业、并针对该模式研发的玉米和大豆收获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机械化是可行的,以MINI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机具系统能满足主体模式和丘陵小地块的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发展四川丘陵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山区依托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新型生态农业生产的理念逐渐产生,在粮食生产种植中,大力推广套种模式提高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在玉米套种马铃薯的过程中,采用了高矮结合的原则,合理利用光能,有效利用土地,实现玉米、马铃薯双丰收,增产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小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目前在四川丘陵旱地大力推广的国家主推技术——"小麦-玉米-大豆"旱地新三熟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机械化生产,该文研究了复合种植作物的带宽配置和农艺措施,选择"100-100"带宽配置为该模式配套机械化的主体模式;分别运用微型、小型和中型动力机组进行了主体模式下的机械化作业,并针对该模式研发的玉米和大豆收获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机械化是可行的,以MINI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机具系统能满足主体模式和丘陵小地块的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发展四川丘陵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目前在四川丘陵旱地大力推广的国家主推技术——"小麦-玉米-大豆"旱地新三熟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机械化生产,该文研究了复合种植作物的带宽配置和农艺措施,选择"100-100"带宽配置为该模式配套机械化的主体模式;分别运用微型、小型和中型动力机组进行了主体模式下的机械化作业,并针对该模式研发的玉米和大豆收获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带状复合机械化是可行的,以MINI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的机具系统能满足主体模式和丘陵小地块的生产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发展四川丘陵旱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9.
对西南丘陵旱地新三熟技术设计了3种套作种植模式,即远郊浅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豆”,城郊粮经生产模式“菜用蚕豆(豌豆)-糯玉米-豆”,山区深丘粮食生产模式“麦-玉米-秋洋芋”。对套作作物品种的选择,播种期和移栽期的合理安排;套作群体对光照、土壤温度、湿度等理化性状的影响;共生系统施肥法;套作作物间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新套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或示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原理出发,认为促进山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政治意义,提出了“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生态+现代生产+现代经营管理+现代科技+现代市场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具体体现为:(1)现代适用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种植业-农区饲养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丘陵区稻,果牧,渔综合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千烟洲”立体开发型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城郊型生态3大类11种;(3)现代农业技术体系;(4)现代农业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华阳河湖群地区湖滨带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滨带是水陆交错带的一部分,近年来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使湖泊湿地功能下降,生态资源严重不足。生态农业模式能建立多层次、循环、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促进资源节约、生态修复,是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的途径。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属长江中下游水陆生态交错带,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较脆弱,建立以保护生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对该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在对生态农业模式设计的理论、原则、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华阳河湖群地区作为研究区,针对城郊经济区、湖滨湿地区、农产品主产区、棉花生产区、葡萄生产基地、农户庭院不同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对农产品的需求,设计了空间资源利用型、物质循环多级利用型、生物共生共养增值型、农户(庭院)复合生态系统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型等8种生态农业模式,并辅以循环图,介绍了每种模式的组分和循环过程。确定可重点挖掘的模式有现代草食畜牧业模式、生态经济产业园综合开发模式、葡萄酒园区综合开发模式。在模式配置中,按生态功能敏感性区分,确定合理的开发强度和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民勤县为例,建立民勤5个区域1988~1997年三个时段的荒漠化指数和其变化率,采用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利用对应年份和各区域乡镇的标准化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民勤荒漠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模型,对1988-1997年民勤区域荒漠化社会经济驱动力进行分析。民勤的牧业区和新开发的昌宁与环河灌区受人类影响小,其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主要取决于自然因素,但两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载羊量和人口密度变化率线性相关。对坝区、泉山区和湖区老灌区,区域荒漠化指数大小取决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影响了区域荒漠化指数的大小,各区域荒漠化指数变化率分别与单位面积的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单位面积的大牲畜变化率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攀援植物在北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陡坡和垂直陡壁一直是治理的难题。我国北方地区山多,坡多,坡陡,是生态环境较难修复的原因之一。就攀援植物在坡面、垂直陡壁的绿化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筛选了5种北方常见的攀援植物,分别对其生长特性、优缺点等方面做出了评价,并根据坡面的不同特性阐述了植物配置的原则和配置的种类,提出了栽植中宜采取的一些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赣南山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傅春  魏群  徐扬民 《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34-36,74
20世纪80年代赣南山区由于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水土流失非常严重,部分农田成了“江南沙漠”。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形成了典型的“生态恶化导致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又加剧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始于80年代的江西山江湖工程选择赣南山区的典型流域试验和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出了“治山必须治穷”的原则,建立了“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下养殖,种养结合,立体布局”的模式和“猪-沼-果”或“猪-沼-鱼”的庭院经济模式,实施十几年来流域内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藏粮于地视角下西北地区耕地适宜性及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中国耕地资源匮乏,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西北"水三线"地区是中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关键区域,识别潜在耕地资源中适宜开发的土地数量及空间分布,对确保极端情况下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进入新格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基于多源栅格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与极限条件法评价潜在耕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潜力;同时考虑土地利用结构风险、土壤侵蚀风险、土地荒漠化风险限制,构建潜在耕地开发的生态风险模型;将自然适宜性潜力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叠置分级,评估潜在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潜力。结果表明:旱地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0.2万km~2,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灌溉农业情景下,西北"水三线"地区具备耕地开发潜力的土地面积约9.5×10~4 km~2,这些土地需要通过引水灌溉和土壤改良等措施才能实现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天山北麓、塔里木河流域、疏勒河流域和内蒙古东部等内陆干旱区,未来如果具备灌溉水源条件,实施适宜的土壤改良措施,有较大可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粒咖啡产业是云南省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精准扶贫的重点内容,开展生态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优化布局和扩大规模。基于ArcGIS建立了云南省气候、土壤理化、地形地貌因子精细化空间分布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3个层次、11个生态适宜性指标权重,在重点区域进行小粒咖啡种植区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气候因子是小粒咖啡种植生态适宜性的关键性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影响其次,土壤理化性质因子的影响最小;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月降水量和海拔3项因子对小粒咖啡生态适宜性影响较大,各地在开展种植规划时要重点关注。2)小粒咖啡最适宜、适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别占国土面积的18.8%和15.0%,次适宜区占国土面积的21.0%。3)普洱市小粒咖啡适宜性最好,在中部和南部可开展大规模种植;临沧、德宏和保山等地应结合横断山脉的影响,在适宜性高的区域加强规划;西双版纳、文山、红河适宜性条件好,需加强规划和提高投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潜力;大理、怒江以及河谷热区也可以开展小粒咖啡种植,但需注意防范低温和干旱等灾害的影响。4)经采样点调查验证,生态适宜性分析及区划结果准确。云南省仍有较大范围的小粒咖啡种植适宜区,加强适宜种植区的规划布局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提升云南省小粒咖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高原特色农业品种,为优化选址规划和科学生态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调研分析了威胁重庆三峡库区生态安全的原因,指出陡坡种植、过度农垦放牧和樵采、高强度利用土地与生物资源、植被严重破坏、不规范开发山区城镇用地和工程建设、生产和生活有害废弃物随意排放是威胁库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生产方式落后、粗放经营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加速其生态系统的退化。并提出加快库区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立体农业,退耕还林还草等建立库区生态安全体系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西藏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认识与挖掘农牧业生产发展潜力与有效模式,推进农牧业生产建设与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思想借鉴,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对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具体分析与综合评价结合的方法,对西藏农牧业生产中青稞绿色清洁生产种植,农牧林之间内在与产出有机结合,农业与畜牧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草畜与优势资源综合运用以及渔业与植物共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总结出西藏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青稞清洁生产型、农牧林种养加结合型、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型、高寒草畜暖棚推进型以及鱼菜共养庭院型5种特色发展模式。分别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青稞清洁生产体系,以"高效生态养殖、科学种植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农牧林种养加结合体系,"资源优化组合与合理利用"的农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体系,以"气候特色、草畜平衡与科学养殖"为一体的高寒草畜暖棚体系,"水产养殖与园艺作物共促进"的鱼菜共养庭院体系。上述5种循环模式是西藏不同生态发展区农牧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具有各自的发展属性与特色,值得借鉴推广与应用,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推进西藏农牧业发展循环模式的4项举措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