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0头怀孕奶牛(其中胎衣不下(RFM)牛和正常(NRFM)牛各10头]产前10天到产后2天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雌酮(E1)的水平。结果表明,产前6~3天,RFM牛血浆P4水平略低于NRFM牛(P>0.05),而于产前2天突然跃升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血浆17β-E2水平,RFM牛于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7天和5天。血浆E1水平,产前10~1天RFM牛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8天和4天极显著低于NRFM牛(P<0.01);而分娩当天,RFM牛却显著高于NRFM牛(P<0.05)。此外,P4/17β-E2的比值,在分娩前6天和2天RFM牛极显著和显著高于NRFM牛(P<0.01和P<0.05)。上述结果表明,分娩前6天时,雌酮水平显著下降和P4/17β-E2比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Collagen1和Collagen3在牦牛肺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阐明Collagen1和Collagen3在牦牛肺纤维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采集牦牛正常肺组织和发生纤维化的肺组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肺超微结构的病理变化及纤维化状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B)、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定位Collagen1、Collagen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试照组牦牛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隔无增厚,支气管管腔和肺泡腔内均无炎性渗出物;试验组肺组织可见片状坏死,胞核碎裂溶解,重度出血,大范围肺水肿。Collagen1在试验组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Collagen3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量高于试验组。在试验组中,Collagen1和Collagen3蛋白大量增生,在肺泡隔中有大量分布,其余分布位置与肺对照组基本一致,但表达都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Collagen1和Collagen3在牦牛发生肺纤维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ollagen1和Collagen3的相对表达量在诊断牦牛纤维化肺炎中具有一...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减少土壤侵蚀面积、降低土壤侵蚀强度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前后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分析是评价工程实施效益的重要方面。以云贵鄂渝水土保持世行贷款/欧盟赠款项目重点监测小流域-盆古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理前后的两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eCognition、Arcgis软件,对盆古小流域治理前后的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盆古小流域旱地、水田等面积减少,有林地和梯田等面积增加;小流域轻度侵蚀在有林地中分布最多,而轻度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旱地中;另外,小流域土壤侵蚀这一期间整体呈现由强转弱的趋势,表明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用放射免疫分析(RIA)药盒测定了沙能,杂交1代(沙能×成都麻羊)和杂交2代〔沙×(沙×成)〕共23头山羊发情周期中及妊娠期中奶孕酮和毛孕酮浓度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应用RIA药盒可测出毛申孕酮。配种后1—28天,孕羊奶和毛中孕酮含量,非孕羊奶和毛中孕酮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分别为r=0.5458,p<0.01和r=0.7832,p<0.01)。配种后22天,以每毫升奶含孕酮3.9ng为判斯孕否标准,孕与非孕羊确诊率分别为82.4%和100%;以每50mg毛含3.7ng孕酮为判断孕否标准,孕与非孕羊确诊率分别为77.8%和100%。妊娠20天起,毛中孕酮含量(5.67±0.98ng/50mg毛)逐渐上升,120天达到高峰(9.85±1.20ng/50mg)。产羔前8天起,毛中孕酮含量(7.73±1.91ng/50mg)下降较快,产羔当天下降到4.93±0.25ng/50mg。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前后都江堰植被盖度变化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都江堰市2007年9月18日和2008年7月18日两个时相的TM数据,在辐射校正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校正,主要是将图像的DN值转换为表观反射率.再使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图像进行密度分割、分类等处理,提取植被盖度信息.根据区内植被发育特点.将之分为无植被覆盖、低植被覆盖、中植被覆盖和高植被覆盖4级,通过震前和震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地震活动的强弱直接导致了区内植被盖度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histone demethylase,KDM)2A是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所必需的调控分子。为了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KDM2A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表达模式,本研究首先克隆获得牦牛KDM2A基因序列全长3 546 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3 489 bp,编码氨基酸1 162个(Gen Bank登录号:MH345760)。牦牛KDM2A基因与其他物种的相似度与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一致。牦牛KDM2A蛋白分析显示,其理论分子质量为132.7 k D,理论等电点为7.59,不稳定指数52.73,总平均亲水指数-0.587。KDM2A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17个磷酸化位点,6个N-糖基化和2个O-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包括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折叠。KDM2A蛋白含有cupin超家族jumonji-C(Jmj C)结构域、锌指(CXXC zinc finger,ZF-CXXC)结构域、植物同源域(plant homeodomain,PHD)、F-盒蛋白(F-box,FBOX)结构域和有丝分裂相关蛋白(antagonist of mitotic exit network protein 1,AMN1)结构域,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主要在细胞核发挥生物学功能。KDM2A mRNA在子宫、脾脏和卵巢的表达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KDM2A mRNA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均表达,其中MⅡ期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GⅤ期和MⅠ期(P0.01),GⅤ期KDM2A的表达水平高于MⅠ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成功克隆了牦牛KDM2A基因序列,并明确其在组织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表达模式,为深入探讨KDM2A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建立鸡屎藤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继代培养及其细胞悬浮培养的技术体系。研究不同植物激素组合对叶片、茎段和带腋芽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叶片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测定叶片愈伤组织细胞悬浮生长曲线。结果表明:叶片最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最佳激素配比为MS+6-BA1.0mg/L+NAA0.5mg/L,诱导率可达100%。叶片愈伤组织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4-D0.5mg/L+NAA0.3mg/L+6-BA0.5mg/L,pH5.8。由叶片愈伤组织建立的细胞系生长呈"S"型曲线,培养24d达到最大生长量,最适继代周期为18~20d。以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诱导、增殖培养可建立良好的细胞悬浮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定量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前后蒲河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特征及降水和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运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探讨1990—2019年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结合LMDI模型评估了1990—2000年、2000—2010年、2010—2019年3个时间段植被和降水对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0年来,流域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而中度及以上等级的土壤侵蚀面积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流域侵蚀情况总体持续向好,植被覆盖度与降雨侵蚀力相互作用驱动了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动态发展;2000年以前,降水是影响土壤侵蚀变化的主导因素,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植被作用逐渐凸显。蒲河流域的退耕还林还草成效显著,是流域侵蚀防治的有效措施,应在侵蚀较强的流域中上游地区继续加强植被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9.
细胞凋亡(apoptosis)也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对于生物体正常发育和繁殖是必不可少的,也受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所调控。铝胁迫是酸性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和限制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因子,铝对细胞的毒害之一是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本研究通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观察铝胁迫下丹波黑大豆(Glycine max)根尖细胞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含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铝胁迫下,丹波黑大豆根尖细胞DAPI染色后细胞核在细胞边缘聚集,核内的染色质凝聚呈新月状,分布在核内周边,呈致密浓染。大豆根尖细胞线粒体中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随着铝处理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表明大豆根尖细胞线粒体膜氧化程度增加,膜系统损害更严重。线粒体Cytc/a的比值能够反映线粒体内膜上Cytc量的变化。铝胁迫下,大豆根尖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MPTP)不断开放,线粒体膜电位(ΔΨm)降低,线粒体膜的完整性被破坏,促使Cyt c从线粒体内膜上脱落下来,线粒体中的Cytc/a和Cytc含量减少,Cytc有可能通过线粒体膜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这些研究结果从细胞和生理水平揭示了线粒体和Cytc在铝诱导丹波黑大豆根尖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了铝胁迫诱导丹波黑大豆根尖细胞凋亡的过程,加深了铝毒对植物毒害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鱼鳃及鳃上器形态学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近年来一学者对鱼鳃、鳃上器形态结构的研究。鱼鳃主要由鳃弓、鳃耙、鳃丝、鳃小片组成。气体交换的部位主要是在鳃小片。鳃上器是某些鱼类所特有的辅助性呼吸器官。目前对鳃上器结构的研究仅限于解剖学和扫描电镜观察。这些研究为了解鱼类的生理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断奶前后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SGLT1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并同时观察半胱胺对其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半胱胺对断奶仔猪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与可能的机制。新生仔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12日龄(D12)起对照组饲喂基础乳猪料,实验组在基础乳猪料中添加120mg/kg半胱胺,两组仔猪均于35日龄断奶,每组分别于断奶前1周、断奶当天、断奶后3d、1周以及断奶后10d随机选取仔猪各6头,宰杀后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粘膜,采用RT-PCR方法测定钠-葡萄糖共转运载体1(sodium-glucosecotransporter1,SGLT1)mRNA表达的相对丰度。结果表明,回肠SGLT1mRNA的表达量最高,空肠其次,十二指肠最低;SGLT1mRNA在不同肠段的表达呈现截然不同的发育模式,十二指肠SGLT1mRNA表达量在45d显著上升(P<0.05),而空肠则在42和45d时显著下降(P<0.01),回肠SGLT1mRNA表达在整个实验期间无显著变化;此外,日粮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38d十二指肠以及42和45d空肠SGLT1mRNA表达,而对回肠SGLT1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小肠SGLT1mRNA表达以及日粮添加半胱胺促进SGLT1mRNA表达的作用均呈现时空特异性规律。  相似文献   

12.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bro (baculovirus repeated ORF)-d基因普遍存在于多种感染鳞翅目昆虫的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是杆状病毒中一类重复开放阅读框序列.为了解bro-d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宿主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Red重组技术敲除BmNPV基因组中的bro-d基因,构建基因缺失型病毒bro-d-ko-Bacmid,并将该缺失型病毒转染家蚕BmN细胞,利用qRT-PCR技术检测bro-d基因的缺失对病毒基因组复制、转录水平以及抑制凋亡蛋白2基因(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2,iap2)的影响.结果显示,bro-d基因缺失后会导致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水平显著下降(P<0.05),同时病毒的早期基因lef-3、晚期基因vp39和极晚期基因p1O的转录水平也都显著下降(P<0.05);iap2的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5).在bro-d基因缺失型病毒的复制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病毒的情况下,仍会导致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bro-d基因缺失引起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elllymphoma-2,Bcl-2)蛋白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病毒,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aciated X protein,Bax)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病毒(P<0.05),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水平上升.结果表明,bro-d基因不仅对病毒各时期基因表达水平具有调控作用,也可通过调控iap2的表达进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凋亡水平.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bro-d基因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也为通过延长宿主细胞寿命、提高目的蛋白表达产量来进行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肖岚  李诚  杜昕  刘妍佳 《核农学报》2020,34(4):831-838
为研究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所致H9c2心肌细胞损伤以及对运动后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建立H9c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以及小鼠负重游泳试验,研究其抗缺氧能力以及抗疲劳能力。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组的H9c2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缺氧对H9c2心肌细胞有一定损伤;与缺氧组相比,低聚肽干预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与常用抗缺氧药物红景天苷相比,牦牛血低聚肽高剂量组细胞存活率为75.1%,而红景天苷组为88.0%。牦牛血低聚肽及其复合肽均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提高运动后小鼠肝脏肝糖元(HG)含量,降低运动后小鼠血清乳酸(BLA)和血清尿素氮(BUN)含量。综上,牦牛血低聚肽对缺氧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提高小鼠的抗疲劳能力,且牦牛血低聚肽与大豆低聚肽按照5∶5比例复配后的抗疲劳能力优于单一使用牦牛血低聚肽。本研究结果为耐缺氧活性因子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氟对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氟对成年雄性小鼠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锌的保护作用,通过腹腔注射氟化钠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及锌保护实验。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末端原位标记(TUNEL)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小鼠生精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氟感染组无论是低剂量组(NaF10 mg/kg)或是高剂量组(NaF 20 mg/kg)生精细胞都发生了明显的凋亡。生精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精母细胞和精原细胞,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5)。(2)无论是高剂量锌(ZnSO430 mg/kg)和低剂量锌(ZnSO415 mg/kg)都可以使凋亡指数明显降低,高剂量锌组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以盆栽“解放钟”嫁接的枇杷结果小苗(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7 ℃、2 ℃低温处理时, 枇杷叶片大多数细胞器基本无损, 排列有序, PMP、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保护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枇杷小苗对7 ℃、2 ℃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 ℃低温胁迫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 类囊体垛叠程度很低, 形不成典型的基粒, 还可见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但己经没有明显的内脊, 内部呈小泡化, PMP、MDA含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 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 表明枇杷结果小苗已经受到冻害;-7 ℃低温胁迫细胞质膜已经破裂, 原生质体浓缩, 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 液泡破裂, 线粒体膜结构受损, 脊消失, PMP、MDA含量大幅度增加, 保护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 表明枇杷营养生长已经受到极为严重的伤害。由此可见, 枇杷结果小苗在0 ℃以下受冻严重, 营养生长受阻, 从而影响枇杷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盆栽"解放钟"嫁接的枇杷结果小苗(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7 ℃、2 ℃低温处理时, 枇杷叶片大多数细胞器基本无损, 排列有序, PMP、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保护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枇杷小苗对7 ℃、2 ℃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 ℃低温胁迫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 类囊体垛叠程度很低, 形不成典型的基粒, 还可见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但己经没有明显的内脊, 内部呈小泡化, PMP、MDA含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 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 表明枇杷结果小苗已经受到冻害;-7 ℃低温胁迫细胞质膜已经破裂, 原生质体浓缩, 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 液泡破裂, 线粒体膜结构受损, 脊消失, PMP、MDA含量大幅度增加, 保护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 表明枇杷营养生长已经受到极为严重的伤害.由此可见, 枇杷结果小苗在0 ℃以下受冻严重, 营养生长受阻, 从而影响枇杷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甘蔗愈伤组织和胚性细胞团的形成与分化,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材料生理状态对愈伤组织或胚性细胞团形成的数质有明显差异。夏秋两季取材培养的愈伤组织质量好,诱导频率高;同一季节取材因叶龄和部位不同,诱导频率也有很大差异,以蔗尾梢生长点以上0~5厘米,-1~-4叶龄的外植体要比10厘米以上的同叶龄材料高3倍以上,诱导频率可高达100%。试验表明在N_6和MS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较好,色泽鲜艳,不易衰老,增殖速度快,分化频率高;在附加有2,4—D的各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甘蔗嫩叶产生愈伤组织,在0.5~3毫克/升可诱范围内,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随2,4—D浓度增加而提高,但继代能力表现为负相关的下降趋势,超过4毫克/升时尤其明显。在2~3毫克/升的高浓度2,4—D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好,色泽鲜黄,形态结构松散呈颗粒状,生长旺盛,增殖很快,在继代过程中容易产生具有胚性结构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的继代和分化能力都较强。而外形结构紧密是淡灰色半透明状的愈伤组织,其继代和分化能力都较差。不同激素配比对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分化频率和根芽生长是否协调有明显影响,试验表明以K1毫克/升:NAA0.5毫克/升:IBA0.5毫克/升的配比较为理想,细胞团增殖快,形成的绿苗多,分化频率高达90%以上,而且根芽分化比差小,生长较协调。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年龄与分化有明显相关性,其分化频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并随着继代时间愈长,分化能力也渐趋下降以至不能分化。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