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植物病原是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植物病原生物分类的变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鉴定植物病害。本文介绍在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内容中,植物病原菌物分类地位的变迁,植物病原细菌的类群组成变化、分类单元的变迁及部分种类学名的更替,植物病原病毒的分类变化和种名的书写格式.保持课程教学内容紧跟学科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目前,由美国农业部(USDA)的科学家们设计出一项新程序能够改进基于PCR的植物病害检测方法。曾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ARS)任职的植物病理学家NormSchaad认为,基于PCR的技术对引起产量下降等植物病害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在为植物病理学专业研究生讲授《普通真菌学》的教学中,采用外文专著为主干教材使教学内容跟踪国际水平,同时注意沟通新旧真菌分类系统的相互联系,紧扣植物病原真菌,结合本地植物病害种类,促进学生掌握国际最新的真菌分类形势和对本地的植物病原真菌种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锌是植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之一,锌与植物生长素、氮代谢、有机酸代谢及酶促反应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缺锌会引起特殊的植物病害,致使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内生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有金  罗宽  刘二明 《核农学报》2007,21(5):474-477
本文评述了植物内生细菌对由病原物细菌、真菌、寄生线虫等引起的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和其生防机制,内容包括了分泌抗菌物质、诱导系统抗性、固氮、产生植物激素等研究,并对内生细菌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研制成功的新型成膜物质京2B,用于植物能抑制蒸腾,提高体温,保持水分,增强抗性,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良好作用,近期用于防治植物病害取得新的成效。京2 B 为非杀菌剂,特别具有无毒的特点。喷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肉眼几乎看不见的薄膜,使空气中的水气、氧气不能直接与植株表面接触,但并不封闭气孔,CO_2和水气仍可自  相似文献   

7.
大气污染的植物修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骆永明  查宏光  宋静  李华 《土壤》2002,34(3):113-119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植物修复大气污染的研究现状与趋势。认为人类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单一的或组合的野生植物和人工植物,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物的吸附、吸收、转化、同化、降解等功能,形成和发展经济、高效、持续、安全的大气污染绿色修复理论和技术,实现污染大气环境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细菌毒素是重要的植物病原毒素,其化学类别,包括胞外多糖、有机酸、肽、糖肽等。不少植物病原菌引起病害与病原菌产生的植物毒素有关,致病毒素是诱发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其主要伤害效果是:作用于质膜,所以原生质体肿胀,电解质渗漏;抑制光合作用的ATP磷酸化的合成,从而引起能量匮乏,导致体内合成的破坏,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结合原生质膜蛋白,从而导致宿主感染。由此,主要综述了两大类细菌毒素在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对植物蚜虫生长的影响国外已进行了许多研究,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大气污染对一定植物蚜虫生长有间接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植物代谢产物的组成来实现的。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土壤原生生物是指土壤中除植物、动物和真菌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具有明显的系统发育和功能多样性特征,是地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与原核生物(细菌与古菌)和真菌相比,原生生物在土壤食物网中的作用常被忽视。本文系统论述了土壤原生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并综述了土壤养分、水分、pH、温度、重金属、微塑料等因子对土壤原生生物的影响,旨在阐明原生生物对土壤养分转化、土壤食物网和植物健康的生态作用及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响应。【进展】土壤原生生物的数量、大小与形态各异,且营养级类群多样性丰富,它们可作为光合藻类、微生物捕食者、植物与动物的寄生者,在土壤食物网中扮演重要角色。光合型原生生物除潜在提高土壤氧浓度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储存具有重要贡献。消费型原生生物可通过捕食改变微生物群落,推动土壤微生物环,抑制植物病害,并提高植物性能。寄生型原生生物常被认为对宿主具有负面效应,如改变动物多样性,并引起植物病害。然而,寄生型原生生物对推动养分(如磷)循环也有贡献,且对植物的叶际细菌具有生防功能。总的来看,原生生物推动了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向更高营养级的转移,并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中心位置,...  相似文献   

11.
稀土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稀土元素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适量稀土浓度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种子萌发能力,还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并对一些植物病害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从稀土元素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和影响萌发的机理两方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对植物萌发阶段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稀土元素对植物发芽率(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的影响,以及稀土元素对酶合成、呼吸作用、吸水、物质分解和激素变化的影响机理,为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前言当前,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植物是环境监测的指标,植物又可作为美化环境、净化大气、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氯气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有害气体之一。我们以一个化工厂为对象,研究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氯气散出、滴漏、跑冒的情况。遇阴雨天、气压低、风静的天气,氯气蓄积在厂区不易扩散,皆可引起氯气浓度的增高,造成了慢性和急性危害,影响人体的健康。要减少氯气的污染,改善环境,除了加强安全管理、积极改革工艺外,还应利用植物净化环境这项重要的措施。为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3.
引言有害气体的复合污染和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城市和工矿区。SO_2,NO_2,O_2和HF等不同大气污染质对植物都有毒性,它们分布广泛,而且在自然界常常相继或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14.
在植物一微生物一土壤三元关系中,根际微生物作为土壤和植物中介与桥梁,是最为活跃的因素,其活动规律对于土壤肥力、植物营养和植物病害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植物促生细菌( 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在植物的根际普遍存在,应用某些优良菌株促进植物生长的试验也获得了不少好的结果,但这些试验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害与粮食安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1世纪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应当引起人类充分重视,近年来我国粮食增产速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植物病害是粮食产出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文从植物病害与粮食安全的相互关系出发,从植物保护和经济双重角度考虑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前言把微生物产生的抗性物质积极地利用于植物病害防治上的试验,在日本始于50年代,到现在为止灭瘟素S,春雷霉素、多氧霉素、稻瘟散等已相继应用,在防治各种病害中做出了很大贡献。寄生于植物上引起各种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很多,据说仅菌类可达8000种。这些病原微生物的多种毒素和以赤霉素为主的植  相似文献   

17.
"抗生菌肥料"是一种新创的肥料,它的创造方法和细菌肥料不同。抗生菌肥料除能刺激多种植物发棵、生根和提早成熟外,同时它的分泌物还能抑制多种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走进课堂,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对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在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中的各种缺陷,提高实验效果;还可建立一种新的教学系统-实验教学自导系统,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开放实验,增进实验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素质。文章还分析了我校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植物的生化互作现象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杨瑞 《土壤》1993,25(5):248-251,259
Molisch(1937)首先将“Allelopathy”定义为“所有植物类型,包括微生物之间抑制和促进的生化互作”[1],但后来大多数研究者的工作集中在植物、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对其它植物、微生物的抑制效应方面,因此,许多人习惯于将“Allelopathy”理解为“由一种植物(或微生物)释放到环境中的代谢物质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的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基因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植物促生根际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株能诱导植株产生抗病性,同时对植物产生刺激作用.PGPR在植物的根际普遍存在.应用优良菌种促进植物生长和防治病害的研究已获得好的结果,但这些实验多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应用于大田生产的效果却很不稳定或无效果.在自然条件下,土著微生物的竞争或其它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阻碍了所用细菌的生长,使很多实验表现不出效果.欲使PGPR在生产中稳定、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并积极采取其它技术措施.本研究试图从促生、生防产碱假单胞细菌中分离和克隆抗植物病害基因,并将它转入作物体内表达,获得抗病的特基因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