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联辊刀式莲子剥壳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实现高效低耗损机械化莲子剥壳,针对壳莲物理及结构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辊刀切割原理的莲子剥壳机。辊刀式莲子剥壳机采用供送螺杆对壳莲进行分粒供送并使莲子按照一致的位形排序上料,采用由双托辊和剥壳辊构成的剥壳通道实现莲子剥壳,为适应不同品种、不同粒度壳莲的剥壳,在剥壳机设计中采用了集总式调节机构以实现对主要切割参数即切割压力、切割深度、螺旋辊刀空间斜置和偏置角度的调节。通过基于物理样机的剥壳试验,多联辊刀式莲子剥壳机的处理量大于100kg/h,剥壳率大于90%,仁壳分离率达92%,籽仁破损率小于3%。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多联辊刀式莲子剥壳机设计新颖,性能稳定,工作可靠,调节维护方便快捷,能够满足莲子机械化剥壳的实用性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虾对辊挤压式剥壳工艺参数及预处理条件优化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了确定较优的南美白对虾剥壳工艺参数,该文应用对辊挤压式剥壳装置对南美白对虾进行了剥壳试验。试验选取分级后长度为110~130 mm,第1节厚度为10~13 mm,质量为8~13 g的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对象,以剥壳率、虾仁完好率为试验指标,以辊径组合、开背长度和对辊间隙为主要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运用综合平衡法获得最佳参数为:辊径组合为100 mm/80 mm、对虾开背长度为6节、对辊间隙为1.0 mm,此参数条件下实测平均剥壳率为100%,虾仁完好率为60%。将对虾进行冷冻预处理后,在最佳参数下进行剥壳试验,分析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对剥壳率及虾仁完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在-30℃、10 min的条件下预处理后的对虾,其实测平均剥壳率为100%,虾仁完好率为95%。研究结果可为对虾剥壳设备的研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辊式红花采收装置参数优化及试验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为了提高对辊式红花采收装置的作业质量,以"裕民无刺"红花品种为试验对象,利用搭建的对辊式红花采收试验台,以对辊间隙、胶辊直径和胶辊转速为影响因素,采净率、掉落率和破碎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通过Design-Expert 6.0.10软件,建立了评价指标与诸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试验参数,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胶辊直径40 mm、对辊间隙0.5 mm和胶辊转速1 400 r/min。根据优化参数组合,选取开花后1~5 d(含水率为44.6%~78.4%)的红花进行采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参数组合下,红花采净率90.02%,掉落率2.46%,红花破碎率3.04%;在该试验参数组合,对含水率为22.9%~29.5%干花进行采收,出现大量红花残留在果球表面,作业质量急剧下降现象,因此红花适时收获时间为开花期1~5 d为宜。通过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进行红花田间采收试验,表明该采收装置能够满足红花采收的技术要求。上述研究成果丰富了红花采收技术,也为辊式采收机具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蓖麻蒴果剥壳装置关键部件改进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该研究针对蓖麻蒴果的物性特点,以提高其剥壳率和降低破损率为目标,研制了蓖麻蒴果剥壳装置,对关键部件进行了改进设计与力学分析,建立了力与变形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进行运算,得出了挤压力P与轧角α、辊筒变形量ΔR、两辊筒间隙、蓖麻蒴果直径和辊筒直径的关系。明确了剥壳过程中各种影响因子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确定了影响蓖麻蒴果剥壳的主要因素是辊筒转速、辊筒间隙和辊筒差速,提出了影响剥壳率和破损率的优化方案:剥壳率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是辊筒转速为10r/min,辊筒间隙为18mm,辊筒差速为30r/min;破损率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是辊筒转速为10r/min,辊筒差速为30r/min,辊筒间隙为12mm,研究结果可为同类剥壳机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色素辣椒采收需求大,人工采收困难,采收效率低,破损率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双螺旋对辊式辣椒收获装置。首先通过对辣椒与螺旋钢棒接触点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影响采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优化试验中各因素选取范围。并以打完脱叶剂2 d后,辣椒茎秆含水率≤40%的新疆巴州焉耆县色素辣椒为试验对象,以采净率和破损率为试验指标,以工作速度、对辊转速、对辊间距和对辊螺距为试验因素,进行四因素五水平正交中心组合优化试验;运用Design-expert 10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参数优化,通过验证试验对优化后的参数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当工作速度为2.1 km/h,对辊转速为142 r/min,对辊间距为24.3 mm,对辊螺距为10 cm时,采净率为98.7%,破损率为3.46%,满足色素辣椒收获机田间作业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色素辣椒收获机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带式夹持输送对虾开背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适应不同尺寸对虾开背以及寻找开背的优化参数,设计带式夹持输送对虾开背机,并对该方案的夹持与输送机构、夹持V角调节机构、限深与导正部分进行了详细设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响应面优化法安排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探求了夹持V角、输送速度、切割转速3个关键参数对切口长度、切口对称度、切口深度、切口光滑度4个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带式对虾开背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夹持V角33°,输送速度285 mm/s,切割转速1 250 r/min。选取去头预处理、腹部六节完整的对虾在带式对虾开背机上以最佳参数组合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为:切口长度成功率92.5%,切口对称度成功率90.83%,切口深度成功率90.0%,切口光滑度成功率93.3%,与预测值误差绝对值均小于5%。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带式对虾开背机性能可靠稳定,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7.
辊刷式蓖麻收获机采摘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蓖麻机械化采收时采净率低、破损率高等难题,结合蓖麻物理特性和种植模式,研究设计了辊刷式蓖麻收获机采摘机构。首先在分析采摘机构总体结构的基础上阐述了辊刷式采摘原理,阐明了辊刷、螺旋输送器、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设计。进一步地,为探究采摘机构相关参数的最优组合,提高蓖麻采摘质量,采用Box-Ben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理论,以前进速度、辊刷转速、刷丝长度为影响因素,以采净率、籽粒破损率及含杂率为作业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试验。建立各影响因素与指标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分析各因素对响应值的交互影响,同时对模型进行了综合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0.72 m/s、辊刷转速371.69 r/min、刷丝长度56.60 mm,对应的采净率、籽粒破损率、含杂率分别为90.81%、0.17%、11.27%。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优参数组合下,采净率为91.36%、籽粒破损率为0.18%、含杂率为11.67%,各评价指标与预测值均很接近。研究结果可为辊刷式蓖麻收获机进一步完善结构设计和工作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稻秆圆捆机辊盘式卷捆机构的设计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消除中小型钢辊式圆捆机收获完整稻秆时出现的堵塞现象及降低其卷捆功耗,设计了一种钢辊与侧圆盘组合式卷捆机构(简称辊盘式卷捆机构),并以此为基础自制了辊盘式卷捆机构试验装置且进行试验。选择影响辊盘式卷捆机构卷捆性能的主要因素:圆盘直径、钢辊转速、喂入量、长宽比(稻秆长度与卷捆室宽度的比值)为试验因素,以草捆形成率(草捆顺利形成次数与总试验次数的比值)和卷捆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试验表明各因素影响草捆形成率的主次顺序为圆盘直径喂入量钢辊转速长宽比;影响卷捆功耗的主次顺序为喂入量钢辊0.75100%62.7 kJ/,此时草捆形成率为,卷捆功耗为捆,相比钢辊式圆捆机无堵塞现象发生,卷捆功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辊盘式圆捆机的结构及作业参数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荞麦剥壳机分离装置的改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的荞麦剥壳机配用的上端吸风式分离器存在气流与物料混合不均匀,荞壳、荞仁分离不彻底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荞麦剥壳过程中荞壳、荞仁的分离率,试验在测得脱出物各自悬浮速度的基础上,对吸风式分离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吸风口气流速度、匀料板的数量、通风网的放置位置进行了优化试验。得出试验因素的最优组合为:吸风口气流速度为8.0 m/s,通风网位置为中部,匀料板数量为3个。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改进后的侧吸风式分离器分离率达到99.3%,损失率为0.35%,证明对传统的剥壳机进行改进设计是有效的,达到了提高分离率和降低损失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梳夹式红花采收机等高限位装置参数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梳夹式红花采收机采收红花的质量,利用实验室研制的梳夹式红花采收装置试验台,以新疆裕民无刺红花为试验对象,以梳夹式采摘头转速、限位杆安装角度、限位杆与梳夹式采摘头之间的限位间隙为影响因素,以采净率、掉落率和花球损伤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三因素五水平正交中心组合优化试验。通过Design Expert 10软件,建立了评价指标和各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参数组合为:梳夹式采摘头转速83 r/min,限位杆安装角度2°,限位间隙3mm。取开花后1~5d的红花(含水率≥45%)进行花丝等高度采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参数组合下,采净率平均值为89.73%,掉落率为2.13%,花球损伤率为2.05%,表明梳夹式红花采收机等高限位装置能使梳夹式红花采收装置采收红花质量大幅度提高。该研究针对梳夹式采摘头提出等高限位装置并进行参数优化,可为梳夹式红花采收机具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南极磷虾等径滚轴挤压剥壳工艺优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该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滚轴挤压剥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以剥壳得肉率为试验指标,以滚轴转速、滚轴间隙、旋转圈数为自变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滚轴转速1.6 r/s、滚轴间隙0.5 mm、旋转圈数1.7 r,预测的得肉率为36.44%,此参数条件下的实测平均得肉率为35.17%。在最佳工艺参数下,试验放置时间与剥壳得肉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剥壳得肉率逐渐降低;手工剥壳得肉率从35.29%降至29.73%,机器剥壳得肉率从34.71%降至21.08%。机器剥壳得肉率较手工剥壳相对较低,且降幅更为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剥壳装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压辊磨损失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针对生物质固体燃料成型机在加工成型燃料过程中,关键部件环模和压辊磨损后导致使用寿命短、影响生产率等问题,该文对压辊进行磨损试验研究,该压辊采用45钢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3 mm,在实际生产工况下工作200 h。由于原料中的硅酸盐成分、杂质、喂料的不均匀以及原料中水分影响加剧压辊表面的磨损,致使压辊快速磨损失效。磨损后利用S-570扫描电镜观察其磨损形貌,探究压辊失效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靠近喂料一侧压辊表面磨损严重,磨损量4.2 mm左右,比其他位置表面的磨损量多1.2 mm。磨损机理主要是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磨损面已接近渗碳层与基体交界处,并且磨损面存在应力腐蚀裂纹。  相似文献   

13.
宽皮柑橘对辊式剥皮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目前宽皮柑橘加工业中以手工去皮为主的现状,提高柑橘剥皮效率,该文根据宽皮柑橘果皮包着宽松,易与果肉分离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可以实现快速去皮的宽皮柑橘对辊式剥皮机。柑橘进入设备后,在刮板的带动下翻转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不同形式且相向转动的剥皮辊夹持并撕扯翻起的果皮,从而将果皮从柑橘上整体剥离。该样机主要由机架、传动装置、对辊装置、拨动装置和下料装置等部件组成,具有结构紧凑,果皮分离能力强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可以很好地完成剥皮功能,宽皮柑橘果皮去净率高于97.5%,果肉损伤率低于2.68%,生产率达到202.5 kg/h,基本满足生产需求。该研究可为中国柑橘加工业中自动去皮设备研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玉米免耕播种机滚筒式防堵机构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中国一年两熟地区麦茬地免耕播种玉米时小麦秸秆和杂草等易对播种机开沟器形成堵塞的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驱动滚筒式主动防堵机构。依据流体力学边界层理论并结合对比试验分析得出滚筒的适合形状为抛物线型,将滚筒与秸秆的相对运动简化为均匀流对圆柱体的有环量绕流,得出滚筒的适宜转速。田间试验表明,驱动滚筒式防堵机构能有效防止秸秆杂草等对开沟器的堵塞,有较好的工作效果。在施肥开沟器与播种开沟器之间设置了张角为30o的分禾栅板,避免秸秆杂草等重新落入种沟而造成种子播在地表形成晾种。  相似文献   

15.
凸齿镇压器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动态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分析凸齿镇压器与土壤的相互作用、预测不同的作业参数对凸齿镇压器作业效果的影响,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在Abaqus软件中建立了凸齿镇压器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该模型在分析过程中使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对网格进行自适应划分,以解决土体局部变形引起单元畸变而导致分析中断的问题。根据凸齿镇压器的2种工作模式,对模型设置不同的边界条件,探讨不同载荷对凸齿镇压器沉降量和所需牵引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沉降量对所需载荷及牵引力的影响。搭建了基于室内土槽的凸齿镇压器牵引试验平台,通过土槽试验对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限元求解的牵引力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3.4%,并且有限元分析模型运行结果能准确反映土壤的形貌变化特征;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有效解决了单元扭曲导致分析不收敛的问题;在恒定速度下,凸齿镇压器的沉降量和所需水平牵引力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同样,沉降量的增大导致了所需载荷和牵引力的增加。该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预测凸齿镇压器工作过程中的所需牵引力和土壤表面微形貌加工的作业效果,可为探索凸齿镇压器与土壤相互作用的机理,对凸齿形状进行改良与优化、以及作业条件与参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热带农业区作物剩余物多为香蕉秸秆、椰壳以及甘蔗叶,目前以其为混合原料的固体成型设备研究较少,因此该文设计了一种行星轮式内外锥辊固体燃料平模成型机,描述了该机进料装置、辊压装置以及成型装置等主要部件结构,并对辊压装置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确定了其关键参数。研制样机并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电动机功率为45 k W、锥辊公转转速为190 r/min、锥辊自转转速为543 r/min、配套喂料输送装置功率为3 k W时,生产率为850 kg/h、颗粒燃料成型率为96.5%、质量密度为1.25 g/cm3、成型后含水率为2.82%、机械耐久性为96.74%,符合生物质颗粒燃料成型要求。整机工作过程中噪音低,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为中国热带地区固体燃料成型机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卧辊式摘穗机构摘穗辊高度差对玉米籽粒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卧辊式摘穗装置存在的玉米籽粒损失严重、含杂率高等问题,该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台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摘穗过程中两辊高度差对玉米损伤的影响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单因素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θ(两辊轴线垂直的平面内,两辊中心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用θ表示)对玉米籽粒损失率有显著的影响(P0.05)。θ在24°~30°范围内,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θ在30°时玉米平均籽粒损失率最小,3次试验的平均籽粒损失为0.242%~0.483%;θ在33°、36°时,籽粒损失率较小,且相差不大。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摘穗过程分析发现,θ较小时,果穗滞留摘穗辊和"弹跳"现象是造成果穗二次损伤的主要原因;θ较大时,玉米植株喂入困难,玉米秸秆弯曲严重甚至折断。为此,提出了在低位辊上安装弧形隔板的优化方案,试验验证表明,果穗通过弧形隔板滚动出摘穗区域,避免了低位辊对果穗的损伤,有效降低了玉米果穗的啃伤和籽粒损失率。该研究为卧辊式玉米摘穗装置的优化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低氮和干旱胁迫对富士和秦冠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以富士(Fuji)、 秦冠(Qinguan)嫁接在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上的当年生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缺氮胁迫和干旱对富士和秦冠生长情况、 光合参数、 植株各部位氮磷钾含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低氮干旱条件下富士和秦冠生长及氮素利用的差异,以期为果树生产高效肥水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共设四个处理: 正常氮正常水(ZZ)、 低氮正常水(DZ)、 正常氮干旱(ZG)、 低氮干旱(DG)。氮素和水分均设置两个水平,分别为正常氮(6 mmol/L NO-3-N)、 低氮(0.3 mmol/LNO-3-N)、 正常供水(保持盆中砂子相对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80%~85%)、 干旱处理(保持盆中砂子相对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60%~65%)。【结果】富士和秦冠的生物量(茎和叶)、 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蒸腾速率均为正常氮正常水(ZZ)>低氮正常水(DZ)>正常氮干旱(ZG)>低氮干旱(DG),并且相对应处理下秦冠的以上指标均高于富士;正常供水下,缺氮处理使富士、 秦冠的根冠比比正常氮处理均有所增加,富士提高了2.05%,秦冠提高了22.40%。富士和秦冠的氮、 磷、 钾含量均表现出正常氮正常水(ZZ)>低氮正常水(DZ)>正常氮干旱(ZG)>低氮干旱(DG); 氮、 钾元素含量在植株各部位的分布顺序依次是叶>根>茎,磷元素则是根>叶>茎;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和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秦冠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富士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秦冠的PNUE和NUE明显高于富士,在低氮正常水(DZ)处理下,秦冠氮肥利用率比富士高42.07%,在低氮干旱(DG)处理下高64.14%;低氮胁迫下富士和秦冠的NUE显著提高,并且秦冠提高的幅度高于富士。【结论】施用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富士与秦冠的干物质量,同等水肥条件下,秦冠生长优于富士;水分亏缺会减少叶片对氮的吸收,干旱条件下适度增施氮肥,可提高果树的抗旱能力;低氮干旱胁迫下秦冠的生长指标、 光合指标及氮素利用效率指标均优于富士,表现出较强的抗低氮干旱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is a new technique for the analysis of plant material.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LIBS to pasture-based plant samples. The LIBS measure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pelletized pasture samples (100 samples) that had been also analyz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 following microwave digestion for calibration and comparison purposes. Comparisons for elements sodium (Na), potassium (K), magnesium (Mg), calcium (Ca), manganese (Mn), iron (Fe), copper (Cu), zinc (Zn), boron (B), phosphorus (P), and sulfur (S) showed that LIBS could be used for almost all the standard profile total elements with concentrations down to low mg/kg levels (observed error of Na: 0.024 percent, K: 0.18 percent, Mg: 0.016 percent, Ca: 0.073 percent, P: 0.017 percent, Mn: 31 mg/kg, Fe: 150 mg/kg, Zn: 6.6 mg/kg, and B: 1.1 mg/kg). Elemental analysis at less than mg/kg levels was not possible using LIBS. The elements S and Cu were particularly difficult to analyze with reliability using LIBS at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found in the plant samples. Replacing microwave digestion and subsequent ICP analysis with a direct analysis of dried plant samples using LIB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the cost of tes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