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1):111-116
通过浸提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茶叶提取物、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3种茶多酚(TPs)和不同p H下EGCG对漂洗水稻土和黄壤Si、Al和Fe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TPs浓度升高,土壤Si活化量在茶叶提取物和儿茶素作用下总体上均增加,在EGCG作用下却先增后减;Al、Fe活化量在各TP作用下均增加。同一浓度下,各TP活化Si的量均为漂洗水稻土黄壤,活化Al或Fe的量均为黄壤漂洗水稻土。(2)随EGCG溶液p H升高,Si活化量为漂洗水稻土降低,黄壤增加;Al、Fe活化量为2种土壤均增加。同一p H下,EGCG活化Si的量p H≤5.5时为漂洗水稻土黄壤,p H=6.5时为黄壤漂洗水稻土;活化Al、Fe的量均为黄壤漂洗水稻土。综上,TPs浓度和p H对不同土壤Si、Al和Fe的活化有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2.
茶多酚与低分子有机酸活化土壤矿质元素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刚  袁大刚  赵燕  骆强  张东坡  王昌全 《土壤学报》2014,51(6):1378-1387
通过浸提试验比较了浓度均为5 mmol L-1的茶多酚(TPs)和低分子有机酸(LMWOAs)对3种酸性土壤矿质元素活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Si、Al、Fe,其活化量在漂洗水稻土和黄壤上为LMWOAsTPs,在酸性紫色土上则为TPs苹果酸(Si的活化量为TPsLMWOAs),表明TPs在初育土脱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预示植茶有利于初育土向地带性土壤演化;对于盐基离子,3种土壤Ca的活化量均为苹果酸TPs,Mg、K的活化量均为LMWOAsTPs,Na的活化量均为茶叶提取物柠檬酸苹果酸(在漂洗水稻土上为TPsLMWOAs);TPs对Ca、K、Na的活化量均以漂洗水稻土最大,表明植茶可显著促进漂洗水稻土盐基离子的活化与迁移,在提高其有效性的同时可能加速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3.
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Al、Fe和Mn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多酚可通过络合作用改变元素的存在形态。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通过浸提试验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溶液浓度、酸碱度、浓度与酸碱度互作对黄壤可溶态、游离态、无定形态和络合态铝(Al)、铁(Fe)和锰(Mn)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溶液浓度对黄壤可溶态和络合态Al、Fe、Mn及无定形态Al、Fe均产生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及无定形态Al、Fe、Mn均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EGCG溶液浓度与酸碱度对黄壤可溶态Al、Fe、Mn,无定形态和络合态Al也有极显著或显著的互作效应。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3种元素的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与对应的可溶态氧化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表明EGCG溶液主要通过改变氧化物形态,特别是无定形态氧化物含量,影响元素活化,进而改变其可溶态含量;Al和Mn的活化会使土壤滤液pH降低,在pH降低幅度较大时,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本试验一方面为研究酸性茶园土壤酸化的来源提供了方向,另一方面也可为植物Al/Mn毒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但在利用植物多酚类物质防治土壤Al/Mn毒害的同时要处理好土壤酸化与治理毒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淋溶环境下黄壤的Al、Fe、Mn浓度进行分析,探讨浓度与pH互作下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EGCG)对黄壤Al、Fe、Mn迁移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四水平完全随机试验,用48个不同浓度和pH组合的EGCG溶液对黄壤进行间歇淋溶,测定淋出液中Al、Fe、Mn浓度,分析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和迁移过程。结果表明,黄壤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均有显著差异;高浓度(5.00mmol/L)高pH(5.5)EGCG溶液有利于Al和Fe的迁移,迁移总量分别为180.24mg/L和41.15mg/L;而EGCG溶液在高浓度(5.00mmol/L)低pH(3.5)时有利于Mn的迁移,其迁移总量为4.50mg/L;Al、Fe、Mn迁移总量在浓度与pH互作下主要表现为AlFeMn。随着淋溶的进行,淋出液中Al和Mn浓度在中后期(大致在第8次取样后)均逐渐降低;但随着中、高浓度(1.00,5.00mmol/L)高pH(5.5)、高浓度(5.00mmol/L)中pH(4.5)的EGCG溶液淋溶的进行,淋出液Fe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当EGCG浓度与低pH(3.5)互作时,淋出液Fe浓度随淋溶的进行整体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EGCG溶液的淋溶对土壤Al/Mn毒的治理有一定效果,且淋溶前期的效果更明显,但EGCG溶液不具备同时经济高效治理土壤Al/Mn毒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纳米TiO_2对土壤中Al、Fe和Mn释放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纳米TiO2对土壤中Al、Fe和Mn形态转化的影响,以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模拟淹水试验,分析不同浓度的2种纳米TiO2对土壤中Al、Fe和Mn释放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2个月后,纳米TiO2颗粒处理引起上覆水Al和Fe浓度显著升高;促进土壤残渣态和可氧化态Al的释放,且锐钛矿颗粒的作用大于金红石颗粒,高浓度锐钛矿颗粒处理导致12.31%的Al释放到水中;纳米TiO2颗粒对土壤Fe和Mn总量影响较小,但对Fe形态转化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Fe转化为酸可交换态Fe,促进Fe的活化,其中低浓度金红石颗粒与高浓度锐钛矿颗粒影响相对较大;纳米TiO2颗粒对Mn形态转化影响较小,仅低浓度金红石颗粒与高浓度锐钛矿颗粒处理组促进少量可还原态Mn的转化,其他均无明显变化。因此,不同结构纳米TiO2对土壤中Al、Fe和Mn形态转化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纳米TiO2的环境风险评估时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红壤中铝、锰和铁在酸雨作用下的释放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酸雨作用下红壤中Al、Mn和Fe的释放大多具有阶段性特征,旦土壤不同,其阶段性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同一土壤中Al和Fe的阶段性释放特征较为相似。3种元素累积释放量(Q)随淋溶量(H)的变化符合二次模型:Q=A B1H B2H2。经过9150~10650mm的酸雨淋溶以后,与对照(pH5.6)相比,pH4.5的酸雨使Al累积释放量增加8.16%~87.49%,Mn增加-4.29%~24.75%,Fe增加5.78%~86.03%;pH3.5的酸雨使Al累积释放量增加68.59%~158.60%,Mn增加26.11%~205.53%,Fe增加8.48%~138.88%。3种元素对酸雨的敏感性依次是:Al>Fe>Mn。其累积释放量在不同土壤之间表现出基本一致的特点:Al和Mn的释放量较为接近,且远远大于Fe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7.
蒋倩  朱建国  朱春梧  刘钢  张继双  徐习 《土壤》2020,52(3):552-560
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 FACE)条件下,研究了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根际土壤矿质元素(Fe、Mn、Cu、Zn、Ca和Mg)有效态含量及其在水稻各组织中的吸收与分配,结合前期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下降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其下降的机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穗、茎、根和整株生物量,两个品种平均增加19.4%、9.3%、23.4%、16.0%;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除Ca吸收量增加外,水稻其他矿质元素总吸收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显著促进大部分矿质元素在穗中的吸收与分配,而降低其在茎中的分配比;在穗内有增加大部分矿质元素在壳梗中滞留的趋势,相应地减少其在糙米中的分配比。品种效应分析显示,IIY084的茎和整株生物量,以及穗中Fe、Mn、Cu,叶中Zn、Mg,茎中Cu的吸收量与分配百分数均显著高于WYJ23,而叶中Mn、茎中Fe和根中Cu、Zn则呈相反趋势。可见,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碳水化合物与矿质元素从植株营养器官到籽粒的不平衡转运以及在壳梗中的滞留可能是导致两水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水分状况对红壤母质中物质移动及稻麦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章  徐琪  熊毅 《土壤学报》1987,24(3):199-209
利用模拟土柱研究了红壤母质在淹水条件下物质的迁移规律及不同水分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柱施加有机质淹水后,矿质元素活化,部分迁移出土体。物质的累积淋溶量序列为:Fe>Ca、SiO2>K>Al、P、Mn、Mg,日渗漏量与Eh是影响物质淋溶的主要因素。主组元分析表明,淹水初期主要的土壤发生过程是矿质元素的活化与淋溶,硅铝的相对富集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铁、锰的淋淀与水分关系密切。铁、锰在表层淋离,中下层淀积,这同自然状况下铁锰的淋溶淀积特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发一种安全有效的农田土壤固磷技术,利用纯土培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粒径(5、2、0.25和0.15 mm)以及不同施用量(0、0.01%、0.1%、1%、5%和10%)下矾浆对富磷(P)水稻土OlsenP、可溶性铝(Al)、有效硅(Si)、速效钾(K)含量,土壤酶活,水稻地上部K、Si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矾浆颗粒直径0.5~10μm,比表面积8.73 m~2·g~(-1),富含Al、Si、K等元素。0.25 mm、p H值6.8的矾浆对土壤P素固定能力最优。施入矾浆使土壤Olsen-P含量下降,速效K、有效Si和交换态Al含量增加,且随着矾浆施入量的增加,变幅加大。与对照相比,0.1%的矾浆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地上部Si和K含量,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及产量。但5%和10%矾浆处理对土壤酶活、水稻生长及产量均产生不良影响,其原因可能与高量施用使土壤交换态Al含量急剧上升,造成Al毒有关。综上所述,施用0.01%~0.1%矾浆兼具土壤固P和土壤改良效应。本研究为有效控制农田土壤P素流失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土壤磁化率-温度(κ-T)曲线测定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源  卢升高 《土壤通报》2011,(5):1035-1039
土壤磁化率-温度曲线(κ-T)可用于鉴定土壤中磁性矿物类型。以水稻土、红壤、黄壤和砖红壤为对象,采用BaringtonMS2κ-T磁化率/温度系统,测定了不同土壤类型中磁性矿物种类。结果表明:水稻土κ-T曲线在300℃出现矿物相变点,黄壤、红壤和砖红壤在350℃出现相变点;水稻土和黄壤κ-T曲线呈现出磁铁矿的居里点(580℃),表明土壤磁性载体以磁铁矿为主;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呈现赤铁矿的居里点(680℃)。将水稻土和红壤分别制成2 mm、1 mm、0.30mm和0.15 mm的颗粒大小,称取相同质量土样(1 g)研究不同颗粒大小对土壤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称取过2 mm筛土样0.5 g、1 g、1.5 g和2 g,研究不同称样量对κ-T曲线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颗粒大小和称样量对κ-T曲线的测定有一定影响,但不会改变土壤中磁性矿物的相变点。它们对红壤和砖红壤的κ-T曲线测定影响甚少,对水稻土和黄壤的影响较大。实验证明在颗粒大小上选择过0.30 mm筛的土样,称样量上选择大于1 g的土样可以得到较明显的κ-T曲线,不会掩盖矿物的相变点。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考察了离子强度、重金属(Cd2 )和pH对200 °C和400 °C下制备的玉米秸秆生物碳(分别记作CS200和CS400)吸附西玛津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程度较高的CS400对西玛津的吸附能力(log Koc)高于炭化程度较低的CS200,因为CS400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多的芳香碳且较大的比表面积。尽管H-键作用可能会发生,但是CS4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疏水作用、电荷转移(π-π*)作用和孔填充作用,而CS200的主导吸附机制为分配作用。两种生物碳对西玛津的吸附几乎未因离子强度增大和Cd2 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表明西玛津和生物碳之间未发生离子交换和Cd2 并没有起到键桥离子的作用。低的pH有利于两种生物碳对西玛津的吸附。负载西玛津后,CS400的zeta电位显著降低证实了电荷转移(π-π*)的重要作用,而CS200的zeta电位降低不明显说明分配作用为主导。Cd2 的存在几乎未改变两种生物碳吸附西玛津的zeta电位表明特定位点的表面吸附并不是生物碳吸附Cd2 的主导机制。离子交换可能是生物碳吸附Cd2 的主导机制,这也很好解释了CS200比CS400吸附更多的Cd2 和Cd2 的存在对两种生物碳吸附西玛津几乎未产生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罗春萍  胡纯秋 《核农学报》2019,33(7):1349-1355
为探讨辐照处理对花生Ara h 2蛋白结构与致敏活性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60Co-γ辐照处理分离纯化所得到的花生过敏原Ara h 2蛋白,结合紫外扫描光谱、圆二色谱(CD)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评估辐照处理后Ara h 2蛋白的结构变化,并用免疫印迹法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辐照处理后Ara h 2的抗原性变化。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显著改变花生Ara h 2蛋白的构象,使其降解、发生交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Ara h 2蛋白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蛋白紫外吸光度的增强和α-螺旋含量的降低呈现良好的相关性。当辐照剂量为10 kGy时,可基本破坏 Ara h 2 蛋白的结构和免疫活性。60Co-γ辐照处理可以有效降低花生过敏原 Ara h 2 蛋白的致敏性,这为花生脱敏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BCR法在污染农田黑土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东北地区污染农田黑土剖面的取样调查分析,对重金属Cd、Ph、Cu、Zn在农田黑土中的污染状况及其迁移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提取法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金属的迁移率大小依次为:Cd〉Cu〉Pb〉Zn,Cd的酸可溶态占全量的比率高于其它重金属。Pb的酸可提取态浓度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公路附近土壤中PL、Cu及城市郊区土壤中Cd、Pb和Zn的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已存在向下迁移的趋势。4种重金属有机结合态在采样区土壤中基本都表现为耕层高于非耕层。研究表明,应用BCR连续提取法有助于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以及重金属向下迁移状况,借助该法可以有效、可靠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番茄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番茄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分配规律。通过试验,测定番茄各个时期根系、茎秆、叶片、果实中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的含量,旨在发现番茄各时期矿质元素的吸收规律。研究表明:随番茄生长发育的进行,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在根、茎、叶中的分配率均呈降低的趋势,而果实中各元素分配率持续提高。至番茄成熟期果实中氮、磷、钾分配率分别达44.89%、56.73%、54.25%,钙、镁分配率分别达19.9%、53.9%,铁、锰、铜、锌分配率分别达31.8%、19.0%、27.8%、9.0%。番茄全生育期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对氮、磷、钾吸收比例为3.0∶1.0∶4.7;对钙、镁吸收比例为8.1∶1;番茄全生育期对铁需求较大,锌、锰次之,铜最少,吸收比例为38.6∶2.9∶1∶2.0。  相似文献   

15.
李心海  朱广琴  高峰  张林吉  任士飞  王岩  崔燕 《核农学报》2022,36(11):2258-2265
为研究经赤霉烯酮(ZEN)自然污染与60Co-γ辐照处理后的玉米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中澳洲白种公羊、湖羊母羊的生殖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含ZEN玉米样本,分别用0、3、5、8、10 kGy剂量的60Co-γ辐照,并测定辐照后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然后分别将未污染玉米(Ⅰ对照组)、经10 kGy 60Co-γ辐照的污染玉米(试验Ⅱ组)、污染玉米(试验Ⅲ组)饲喂定时人工授精的绵羊,检测澳洲白种公羊的精液质量,测定湖羊母羊的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未经60Co-γ辐照的玉米含ZEN 2 153 μg·kg-1,在10 kGy 60Co-γ辐照剂量下,玉米中ZEN降解率为83.7%;当60Co-γ辐照剂量低于10 kGy时,玉米淀粉表面结构无变化,主要营养成分无显著变化。试验Ⅱ组澳洲白种公羊的采精量、精子活力、精子密度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Ⅰ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Ⅲ组澳洲白种公羊第30天精子畸形率与试验Ⅱ组、Ⅰ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双尾精子、双头精子、无尾精子等现象,其中双尾精子头部、尾部不完整;试验Ⅱ组湖羊母羊同期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羔羊始重等指标与试验Ⅲ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Ⅰ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使用经10 kGy 60Co-γ辐照后ZEN含量低于2 153 μg·kg-1的玉米饲喂繁育绵羊,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无不利影响。本研究结果为60Co-γ辐照模式下玉米中赤霉烯酮和品质的变化对绵羊定时人工授精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胡越航  韦梦  徐建刚  裘琼芬 《土壤》2015,47(5):1115-1124
水稻田是大气甲烷的重要排放源。尿素氮肥施用是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但其对稻田土壤中产甲烷古菌的影响规律仍不清楚。通过模拟水稻生长季节可能的田间温度变化,本文对水稻土进行施加尿素(400 mg N/kgdry soil)与未施加尿素(0 mg N/kgdry soil)两个处理,并在15℃、25℃、37℃以及50℃四个温度下进行为期100d的厌氧培养,定期测定了培养过程中产甲烷累积量以及土壤理化因子pH、铵氮以及有机碳的变化。并运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T-RFLP(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了产甲烷过程中古菌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中低温范围内(15℃-37℃),尿素对水稻土产甲烷有抑制作用,但在50℃高温下尿素对水稻土产甲烷量没有显著影响。尿素可能通过改变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来影响产甲烷,在15℃-37℃范围内,尿素降低了水稻土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稳定性,增大了其在不同时间的差异性;而在50℃高温时,尿素对水稻土产甲烷古菌稳定性和差异性的影响不明显。不同温度下,尿素均降低了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ceae)的丰度,且随着温度的变化,尿素对水稻土产甲烷机制的改变可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佳  黄梦静  任艳  吕冰  丁国昌  施卫明  许卫锋 《土壤》2015,47(4):858-862
利用非损伤测定技术对拟南芥强向水性突变体 rhe2(根毛乙烯突变体) 的根系进行离子组学分的初步探究。本实验研究发现:在水分胁迫下,与野生型拟南芥WT相比,该突变体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根部质子(H )的流向与流速。在植物向水性反应的过程中,过氧化氢( H2O2)和生长素(IAA)可能在根生长的维持及其相关信号转导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一种金刚烷胺(AMD)检测的新方法,以盐酸黄连素/羟丙基-P-环糊精(BRH/HP-β-CD)为荧光探针,将HP-β-CD分别与BRH、AMD相互作用,测定AMD、BRH/HP-β-CD及两者结合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并验证分析该荧光分光光度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HP-β-CD与BRH生成1∶1的包合物并显著增强黄连素水溶液的荧光强度,当加入AMD后,BRH/HP-β-CD包合物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据此成功建立一种以BRH/HP-β-CD为荧光探针的金刚烷胺检测新方法。当AMD溶液浓度在0.05~4.5 mg·L-1范围内时与荧光猝灭值△F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9 3,检测限(S/N=3)为0.03 mg·L-1。溶液pH值和常见的药物赋形剂均不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将本方法用于盐酸金刚烷胺药片的分析,其回收率在92%~101%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说明该方法能够成功用于金刚烷胺的测定。本研究为以超分子包合物为荧光探针用于金刚烷胺类药物的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凤栾  秦密  宇胜  刘青青  张大生  田代科 《核农学报》2021,35(12):2681-2687
为了解γ射线对荷花(Nelumbo Adans.)野生型和栽培品种莲子的辐射效应及其差异,本研究利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野生型荷花微山红(N. nucifera Weishan Hong)和50个栽培品种的莲子进行辐射处理。结果表明,微山红莲子的钱叶展开数量、生根效果和存活率在320 Gy处理下急剧下降,750和1 000 Gy处理严重抑制了莲子的钱叶发育,幼苗存活率分别为0.6%和0。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微山红野生型莲子和其他品种莲子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2和173 Gy,即两者对60Co-γ射线的耐受性存在19 Gy剂量差异。基于1 150粒微山红莲子的辐射处理,筛选得到1株花被片狭长的变异个体,以此培育为新品种辰山飞燕。该品种花被片宽长比均值为0.31,显著小于野生型(0.44),且其花被片数量、花密度及立叶密度也显著降低。后续荷花辐射育种及突变体筛选时,野生型和栽培品种莲子的辐射剂量范围建议分别参考150~200 Gy和130~180 Gy。本研究为荷花产业中利用γ射线大规模辐射莲子创制新种质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荷花瓣形育种提供了良好亲本。  相似文献   

20.
2013-2015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设置秸秆还田(S)和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AM+S)两个春玉米种植处理,其中秸秆还田仅在2013年秋季进行,以裸地种植春玉米为对照(CK)。采用EcH2O土壤水温数据采集器实时观测不同处理的土壤水分和温度动态,结合玉米生长特性,研究秸秆还田结合秋覆膜对春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M+S处理极显著增加了0-50cm土层的地积温和土壤体积含水量,增加了春玉米的耗水量,2014年和2015年春玉米播前1m土层分别较CK多贮水83.92mm和92.68mm。但2014年各处理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AM+S处理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显著低于CK和S处理;而在2015年,AM+S处理显著促进了玉米干物质积累,增加春玉米产量,春玉米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分别达到13560kg·hm-2、58.52kg·hm-2·mm-1,较CK和S处理分别同时提高97.96%和62.83%,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47.09kg·hm-2·mm-1,较CK和S处理处理分别提高90.34%和65.58%。本研究表明,在雨养农田较干旱的年份,采用秸秆一次性还田结合秋季覆膜技术,是解决半干旱区秸秆过剩,提高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翌年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