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侵蚀普遍而严重 ,对土壤退化有关键性影响。通过对该区不同退化土壤的侵蚀状况 ,从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空间分布格局 ,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类型的发生和作用机制 ,探讨了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和影响。结果表明 :(1)侵蚀和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的要因 ,不同侵蚀类型及其强度控制了土壤退化的空间分布 ;(2 )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机制主要是 :不同土壤侵蚀强度 ,决定了土壤退化发生类型的数量和程度 ;通过对该区几类主要土壤退化类型发生机制进行分析 ,看出土壤侵蚀是以冲刷剥蚀、搬运扩散和沉积掩埋等作用为主 ,造成和加速了土壤退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砂页岩山地土壤粒级侵蚀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试验实测值的分析研究,认为砂页岩山地土壤粒级侵蚀具选择性的侵蚀,1-0.25、0.25-0.05<0.005mm的土壤粒级是侵蚀的高峰粒级。研究结果表明:砂页岩山地土壤有选择性级侵蚀引起土壤沙化和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3.
土壤退化是指在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类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等因素影响下,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下降过程。本文通过对长汀县不同侵蚀强度水土流失区的土壤调查,分析其土壤退化的因子,并对长汀强度侵蚀区治理2~3年、10年、15年和30年的样地进行布点调查、取样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来研究水土流失治理区土壤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4.
<正>土壤侵蚀是个可被人类活动加速的自然过程。一旦出现加速侵蚀,便可威胁粮食生产。在所有人为导致的土壤退化中,由于侵蚀造成永久性的土壤生产力的损失,在全球范围内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黑土区低山丘陵地形侵蚀沟土壤养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运用,土壤肥力精确化管理和退化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方法] 以黑龙江省延寿县不同发育类型侵蚀沟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0—40 cm层侵蚀沟各部位的土壤进行取样测定,量化分析土壤养分特征。[结果] ①不同侵蚀沟道间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CK差异显著(p<0.05),随侵蚀沟发育,0—40 cm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呈递减趋势,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差异显著(p<0.05),呈下降趋势。受侵蚀—沉积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在沟头段降幅明显;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在沟尾因沉积作用下降平缓。②土壤退化指数在0—40 cm层呈A2>A1>A3,随侵蚀沟发育,土壤退化程度加重。[结论] 土壤养分与容重总体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黏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剖面与构型差异是造成土壤养分差异的根本原因,侵蚀沟发育是土壤养分变化的次要原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也受到部位差异影响。  相似文献   

6.
应用人工降雨试验及野外小区观测资料,分析了人为加速侵蚀对土壤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破坏后,由于土壤侵蚀加剧,使土壤表层每年流失0.8cm左右;林草地在开垦的第一二年,土壤养分损失量较大;损失的养分大部分随土壤的流失而流失,使泥沙养分富集,泥沙中速效磷与土壤中速效磷富集化高达1.4~3.41;大量肥沃表土流失使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下降,土壤平均入渗速度较林草地减少60%~70%;夏季土壤表层温度较林地升高10℃左右,使土壤水的损失加快,导致农作物旱情加重,环境质量变差。  相似文献   

7.
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退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野外试验地和室内模型上进行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粤北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退化特点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不同石漠化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并与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呈相关性;当雨强大于60mm/h时,中度和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地表侵蚀量呈现较大的波动性,产流后35min内重度石漠化样地的地表土壤侵蚀总量是轻度石漠化样地的7倍多;坡度和雨强对中度石漠化土地的土壤漏失量影响不大,体积越大的裂隙、漏斗产生的土壤漏失量反而越小;重度石漠化阶段是石漠化地区土壤退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形成多种水土流失的运移途径,土壤退化进入到一个突变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天然降雨条件下3种土壤坡面的侵蚀过程及颗粒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方红壤侵蚀区3种典型的侵蚀土壤坡面和3场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降雨,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其产流产沙规律及降雨前后坡面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侵蚀条件下,3种土壤的径流量表现为紫色土〉花岗岩红壤〉第四纪红黏土;产沙量表现为花岗岩红壤〉紫色土〉第四纪红黏土;通过降雨前后3种土壤表面的颗粒组成比较发现,3种土壤表面颗粒均有粗化的趋势。大量细颗粒的流失,是造成土壤退化乃至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紫色土坡地犁耕方向对耕作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磁性示踪法测定等高犁耕、向下犁耕和向上犁耕的耕作位移和土壤位移量,定量评价耕作方向对牛拉犁耕作侵蚀的影响,比较四川紫色土区牛拉犁常用的等高犁耕与上下坡交替犁耕的耕作侵蚀强度。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土壤和牛拉三角铧式犁耕作条件下,向下犁耕的耕作位移明显大于向上犁耕和等高犁耕,坡度对向下犁耕土壤位移量影响显著,而对向上犁耕和等高犁耕影响较小;等高犁耕和上下坡交替犁耕引起的土壤位移量分别为40.97~70.42kg/m和0.68~34.58kg/m;耕作方向由等高犁耕改为上下坡交替犁耕可显著减小耕作侵蚀,当坡度为10%时,耕作侵蚀可减少98.5%,当坡度为40%时,耕作侵蚀可减少33.3%。对于紫色土区牛拉犁耕作,上下坡交替犁耕是减少耕作侵蚀和防治土壤退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机肥对涂园土壤的改良效果及施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农户调查、田间调查、取土分析和定位试验,认为涂园土壤退化主要是由农民不施有机肥、大量施用化肥、复种指数高和种植掠夺性作物等人为因素引起的;涂园土壤退化的本质是土壤结构差,土壤板结,通气性差,保肥供肥能力差,使作物根系生长困难,抑制作物生长;涂园土壤退化也与土壤酸化有关。针对涂园土壤退化原因采用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季节性休耕等措施,其中增施有机肥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主要表现在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退化的涂园土壤第一茬施用商品有机肥的适宜用量是15.00 t/hm2,后茬作物商品有机肥施用量可选择3.75~7.50 t/hm2;涂园葱在施用商品有机肥15.00 t/hm2的基础上,氮素的最佳施用量是0.32 t/hm2,相当于施用尿素0.71 t/hm2。  相似文献   

11.
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及其评价趋势展望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土壤侵蚀是导致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和土壤生产力不稳定的关键驱动因素。该文从水蚀区坡耕地侵蚀控制和生产功能角度,在解析地块尺度土壤侵蚀、水土保持、农业活动对坡耕地耕层生态过程作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影响效应及作用途径。认为:1)坡耕地耕层质量变化由降雨侵蚀、耕作活动交互作用的生态过程决定,2种作用的时间、空间尺度不同;耕层土壤参数在坡耕地农业生产中作用分为保水、保土、保肥和增产潜力,由地块尺度农作物-耕层耦合效应决定土壤生产能力、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耕层侵蚀性退化方向及程度。2)土壤侵蚀对坡耕地耕层质量退化作用表现为土壤性质恶化、土壤质量劣化、土地生产力衰退3个方面,耕层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程度大于化学性质变异,径流作用导致的土地生产力衰退大于土壤流失作用。3)坡耕地耕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兼顾侵蚀下降、产量提升2个目标,地块尺度诊断指标有效土层厚度、耕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抗剪强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渗透性可作为合理耕层评价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适宜性分为5级,其诊断指标分级标准宜与土壤侵蚀分级和耕地地力分级衔接。4)坡耕地合理耕层评价未来应密切关注耕层质量诊断指标最小数据集、坡耕地合理耕层阈值/适宜值分级标准、坡耕地水土流失阻控标准拟定3个主要方向。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坡耕地侵蚀性退化机制,辨识坡耕地合理耕层调控途径以及坡耕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树的年轮和土壤中元素含量的长期分布情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Soil erosion accelerates soil degradation. Some natural soils and cultivated soils on sloping land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chosen to study soil degradation associated with erosion. Soil erosion intens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137Cs tracer method. Soil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OM),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eros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using SYSTAT8.0.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rosion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soi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soils, suggesting that cultivation increased soil loss. Erosion also led to an increase of coarser soil particle proportion, especially in natural soils. In addition, silt was the primary soil particle lost due to erosion. However, in cultivated fields, coarser soil particles over time were attributed not only to soil erosion but also to mechanical eluviation as a result of farming activities. Moreover, erosion caused a decrease in soil OM, TN and TP as well as thinning of the soil layer.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地区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地钾素平衡及管理研究于2000年开始在贵州南部开展。试验分别设条带种植1、条带种植2、工程梯化、横坡种植四个水土保持农艺措施和农民习惯种植(对照)5个处理,探讨坡地钾素的平衡及其管理措施。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的钾素平衡除了与施肥和植物吸收有关,还与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简化了的坡地钾素循环中(不包括地下渗漏的钾素部分),肥料提供给土壤的钾素达89.66.kg/hm2~176.83.kg/hm2,对土壤钾素输入总量的贡献达96%以上。而9.80%~26.26%来源于无机肥的钾素是通过作物吸收而带离土壤。地表径流和侵蚀泥砂中具有较高的有效钾含量,地表径流所含的有效钾是降水的4.28~6.67倍;侵蚀泥砂所含的有效钾是侵蚀前土壤耕层的1.51~1.92倍。它们不但带走降水中有效钾,而且还带走土壤中的有效钾,流失量每年分别达到14.82~23.10.kg/hm2和4.46~9.35.kg/hm2。每年通过作物吸收而造成土壤钾素损失为28.46~90.10kg/hm2。坡地农业活动造成土壤缓效钾水平急剧下降,缓效钾亏缺每年达175.34~306.04.kg/hm2。因此,在坡地钾素平衡中,应重视水土保持、秸秆还田及肥料的有效利用。条带种植措施可减少地表径流40.31%~43.77%、泥砂53.60%~65.63%、提高土壤有效钾12.62%~33.69%,使得无机肥的利用率达到26%,是坡地钾素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侵蚀引起的苏南坡地土壤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oil erosion accelerates soil degradation. Some natural soils and cultivated soils on sloping land in souther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chosen to study soil degradation associated with erosion. Soil erosion intensity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137Cs tracer method. Soil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soil organic matter (OM), total nitrogen (TN) and total phosphorus (TP)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erosion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using SYSTAT8.0.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rosion intensity of cultivated soil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soils, suggesting that cultivation increased soil loss. Erosion also led to an increase of coarser soil particle proportion, especially in natural soils. In addition, silt was the primary soil particle lost due to erosion. However, in cultivated fields, coarser soil particles over time were attributed not only to soil erosion but also to mechanical eluviation as a result of farming activities. Moreover, erosion caused a decrease in soil OM, TN and TP as well as thinning of the soil layer.  相似文献   

15.
紫色土坡耕地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耕地类型,为了探讨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的影响,以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铲土侵蚀模拟试验小区,建立不同侵蚀程度(侵蚀年限)的坡耕地定位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了化肥管理措施(F)、生物炭+化肥管理措施(B+F),对比分析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力学性能影响,采用土壤质量指数法分析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变化特征。对3种土壤管理条件下坡耕地耕层质量及恢复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土壤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差异显著。F管理措施不能改善土壤结构,但能提高土壤养分,B+F管理措施耕层土壤容重最小,土壤总孔隙、毛管孔隙及饱和含水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2.45 g/kg,土壤养分状况最好。(2)F和B+F 2种管理措施均能提高0—10 cm土层抗剪强度,使得表层土壤抵抗剪切破坏能力增强,有利于水土流失调控,2种管理措施下土壤贯入阻力下降,能有效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3)2种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均有恢复作用,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B+F(0.686)、F(0.625)、CK(0.595),B+F管理措施土壤质量较对照CK(0.595)提升15.3%,较F(0.625)提升9.8%,B+F管理措施对坡耕地侵蚀耕层土壤质量恢复效果最好,能有效提高紫色土坡耕地侵蚀耕层作物产量。B+F管理措施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合紫色坡耕地侵蚀耕层质量恢复及土壤侵蚀防治,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耕层质量恢复提供适宜管理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OTER支持下海南土壤侵蚀量估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已建立的SOTER数据库基础上,利用SWEAP模型运算可知:海南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丘陵和陡坡地;海南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构造一致,中部山区(保亭)土壤侵蚀量较大,北部(琼山)沿海平原区侵蚀量较小;坡度为8%~30%的丘陵地区,采用梯化或等高种植的耕作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土壤侵蚀量.研究表明,在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SWEAP用于海南土壤侵蚀量的估算结果可靠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遂宁市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试验,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侵蚀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却不明显;坡耕地土壤侵蚀厚度、侵蚀量及养分流失量均随着坡耕地坡度的增加而变大;土壤侵蚀量和降雨量、平均雨强、浑水径流深之间的关系可用y=-30.666-1.326x1-2.343x2 23.646x3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18.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波  华珞  冯琰 《土壤通报》2005,36(5):753-759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面源污染的产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及调控措施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要点和趋势,以期为坡地养分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能够反映养分的有效性和限制性,探究侵蚀生境有机物料添加对耕地土壤酶活性特征的影响,从微生物作用机制认识坡耕地的退化诱因。【方法】研究在我国西南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观测径流小区进行,试验已进行了8年。设置4个保护性措施处理:无秸秆覆盖无有机肥添加对照(CK)、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OM)、秸秆覆盖替代20%化肥氮(SW)、秸秆覆盖+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OMSW)。采集侵蚀区和沉积区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和颗粒组成及土壤不同形态C、N、P含量,分析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和土壤可蚀性因子的关联性。【结果】坡耕地各处理沉积区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分别显著高于侵蚀区52.31%、50.60%、16.97%、13.11%。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比约为1∶0.79∶1.13,偏离1∶1∶1,4种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表现为SW>OMSW>CK>OM。4种处理矢量角度均表现为侵蚀区>沉积区(P<0.05),矢量长度表现为侵蚀...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态脆弱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外业调查、实验测试、大田模拟试验等方法,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基础上,对黄土丘陵和金沙江干热河谷2个生态脆弱区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脆弱区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土壤侵蚀,在导致可耕作土层变薄的同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土壤物理性能和人渗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以及土地生物生产能力的衰退。相同强度土壤侵蚀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干热河谷区大于黄土丘陵区,是黄土丘陵区的2.1~2.9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