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配备先进设施设备和加强技术管理,建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高效、集约化发展。从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控防、穴盘基质育苗、移栽定植、栽培管理及病虫绿色防控等方面介绍设施蔬菜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2.
黄瓜种子萌芽期抗旱指数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蔬菜生产尤其是设施蔬菜生产已成为河北省农业生产的主导产业.目前河北省设施蔬菜面积居全国第2位, 其特点是产量高、耗水量大, 河北省又是资源性缺水的省份, 干旱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设施栽培系统中的养分管理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设施栽培养分管理是设施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在养分管理方面的研究进展,从设施栽培养分投入和土壤养分累积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设施栽培养分管理现状,指出了由于不合理养分管理导致的设施栽培土壤盐分大量积累、营养元素间比例失调、设施蔬菜品质下降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设施栽培养分管理的一些具体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设施蔬菜生产中缺乏有效决策指标来引导养分的科学投入,过量施肥已成为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选用土壤电导率(EC)作为控制养分投入的决策指标,探索不同土壤EC对番茄生长、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为未来智能化设施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设施番茄体系实地试验,运用可视化电导率传感器对土壤进行实时监测,并结合水肥一体化设...  相似文献   

5.
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介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目前比较流行及成规模的设施农业模式,阐明了设施农业的生产力、设施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分析了设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东部滨海地区土地和水资源缺乏的现状,本文提出了发展设施农业以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政策措施和关键技术,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在不断改进农业种植方法,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近年来,我国开始大力提倡设施蔬菜培养以及立体栽培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拥有诸多优势,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基于此,从设施蔬菜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设施蔬菜立体栽培模式的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蔬菜的立体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设施农业和传统农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除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限制,实现农作物的规模集约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但与此同时,设施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蔬菜病虫害问题比较突出,导致蔬菜产量下降。基于此,结合设施农业的发展状况,探究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在确保蔬菜安全的基础来促进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面积21.7万km2,具有良好的自然和农业生产条件,2013年耕地面积699万hm2,蔬菜播种面积90.4万hm2,其中设施栽培42.0万hm2,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是京津冀地区的必然趋势。该区设施农业复种指数高,产出强度大,化肥、有机肥使用量大,造成土壤氮磷超量累积,淋失严重,重金属超标,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危及土壤及地下水安全,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此外,随着集约化程度的提升,尾菜等设施农业废弃物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所有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需求都在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食物本身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人们追求和喜爱的是纯绿色无公害的营养食物,所以绿色无公害食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绿色无公害蔬菜是现代化的一个产物,其营养丰富、安全食用性较高,因此创造了很高的经济收益,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为人们的饮食健康和饮食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基于此,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贾萌萌  刘国明  黄标 《土壤》2021,53(1):30-36
以江苏省水耕人为土和潮湿雏形土两种土壤类型为对象,研究了设施菜地利用强度对土壤磷形态分布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利用强度增加,两种土壤类型的各磷形态含量均有所增加,以水溶态磷和铝结合态磷(Al-P)增加最为显著(P<0.05)。而水耕人为土闭蓄态磷(O-P)占总磷百分比和潮湿雏形土残渣态磷占总磷百分比随利用强度增加则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耕人为土有效磷主要来自于铁结合态磷(Fe-P)和Al-P;潮湿雏形土有效磷主要来自于水溶态磷和钙结合态磷(Ca-P),且以前者更为重要。另外,设施蔬菜生产增加了土壤磷淋失的风险,尤其是潮湿雏形土。水–旱轮作并结合减少施肥量可能是降低设施土壤磷淋失风险的一个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开展了"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对策研究,目的是摸清菇房蔬菜温室连体温室大棚生产全过程的成本投入及经济效益情况,定量比较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大棚种植模式生产效益,并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农户访谈,了解菇房温室连体大棚的设计结构及栽培措施,分析产业链条结构及模式基本特征;通过跟踪监测与问卷调查,比较分析连体温室与普通温室种植模式的成本投入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基于连体温室大棚的"菜/果菌"循环农业模式比普通温室大棚经济效益高;以单一种植茄子、青椒、西红柿和丝瓜4种蔬菜的生产模式效益做比较,连体温室大棚的年均净收益分别是传统大棚净收益的6.3倍、3.5倍、2.3倍和1.1倍,较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基于连体温室设计的种植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推广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南方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镉和汞累积的健康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友  黄标  陈永  董騄睿 《土壤学报》2014,51(5):1045-1055
选取南京市典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设施土壤-蔬菜系统中镉和汞的累积特征,评价了不同类型蔬菜中镉和汞的暴露风险,提出了基于健康风险的设施菜地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结果表明:(1)设施菜地表层土壤中镉和汞产生了明显累积,且土壤汞的平均含量超过了温室蔬菜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2)叶菜类蔬菜对镉和汞的富集能力最强,部分叶菜中的镉和汞含量超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3)研究区有约21.2%的蔬菜具有镉的潜在人体摄入风险,蔬菜中汞的风险概率约为1%,不同蔬菜镉和汞的人体摄入风险排序为叶菜根茎茄果;(4)不同蔬菜类型土壤镉和汞的环境质量基准值差异较大,因此在今后的标准修订时可考虑针对不同蔬菜类型分别制定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基准。  相似文献   

14.
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利用转型是学术研究的前沿,而中国的“菜篮子”工程可将两者联系起来实现可持续集约化的食物生产。该研究基于政策梳理、遥感数据解译和农户实地调查,选取南京市6个大棚主要种植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Tobit模型定量分析“菜篮子”工程对南京市大棚扩张的影响,同时定性分析农业、农民、农地政策在推动农用地大棚化转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菜篮子”工程有效地推动了郊区农业设施化进程,使南京市大棚面积从1995年的23.58 hm2增至2017年的10248.89 hm2;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距建成区1 km缓冲区内耕地占比从1995年的37.96%降至2015年的11.34%,蔬菜产地不断远郊化,因此市场和交通等区位因素对大棚扩张有重要影响,经分析大棚面积发生改变的比例随着与菜市场和道路的距离的增大而变小;大棚面积变化具有区域差异,但政策依旧是影响各区大棚扩张的显著因素;大城市郊区农地大棚化转型是农业、农民、农地政策和“菜篮子”政策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有机设施园艺在国外已经被证明可持续性生产和盈利,但中国有机设施园艺相关技术标准还是空白。该文介绍了国外有机设施园艺产生的背景、定义、起源、目标、认证面积、产量和盈利状况、有机设施园艺基本形式及认证规则要点,探讨了中国发展有机设施园艺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有机设施园艺,但有机设施园艺不能简单等同于"温室+有机种植",它应该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包含温室环境控制、种植材料选择,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管理,病虫害控制,节能和可持续盈利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同时应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有机设施园艺规则要求,加强中国设施生物农业的基础研究和农机装备开发,制定出中国有机设施园艺的认证标准,中国设施农业产业必将迎来巨大的新市场机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南京郊区5种夏季大棚设施蔬菜生态系统的物质和管理投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分析估算了不同设施蔬菜各个生产环节投入的碳成本以及碳排放强度等。结果表明,不同设施蔬菜单季单位面积碳成本介于(867.1±240.6)-(2039.4±1163.3)kgCE·hm^-2,物质投入碳成本在整个生产投入中占极其重要的份额,其中肥料投入的碳排放最大,占总碳成本的57.96%~82.37%,而农膜投入占11.97%~29.25%;不同设施蔬菜单位面积碳排放、单位产量碳排放及单位产值碳排放存在差异显著。综上,减少生产过程碳排放尤其是物质投入碳排放、提高施肥效益增加蔬菜产量、因地制宜选择蔬菜种植品种是促进蔬菜生产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棚室蔬菜生产中灌溉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该文对棚室蔬菜生产条件下,滴灌、地下滴灌、渗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与相关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棚室蔬菜生产中土壤水分调控进一步研究应注重生物节水、作物精量控制用水以及节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并重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东昌府区基本概况,指出水资源污染严重、耕地面积日益减少、科技教育落后为制约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建立高效稳定生态农业系统,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其建设指导思想;依据因地制宜,循环、再生、整体优化,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原则。提出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即: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农田基本建设规范化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培肥地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定“四位一体”模式、观光农业模式、庭院经济型生态农业模式、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为东昌府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模式及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平原区粮菜林三地类时空转变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文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北京平原区农用地内部粮田、菜地和林地三大类农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结果表明:2004年至2014年这10 a间,粮田转变为林地与菜地是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主流。粮田转变为林地面积是969.97 km~2,其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高达72.11%,在各类农地利用变化类型中居首。而粮田转为菜地则主要是粮田转变为设施菜地,10 a间粮田转变为设施菜地面积是163.53 km~2,其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为12.16%,在各类农地利用变化类型中居次;同时,10 a间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存在空间分异特征。主城近郊区与远郊平原区农地利用变化主要是粮田转为林地,两大分区中该变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分别为84.18%、76.21%,明显高于其他农地利用变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重要性指数。在城市新区,粮田则分别转为林地与设施菜地;10 a间北京平原区农地利用空间分布均具有圈层特征,由近郊向远郊,农地内部结构都呈现林地为主类型,到粮田、菜地与林地混合利用类型,再到粮田与林地组合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而10 a间随着主城区的外扩,上述农地利用圈层特征出现了由近郊向远郊外移、且林地与蔬菜面积占比增加的现象。研究认为:农地内部粮、菜、林3地类的转变和农地利用圈层外移是农户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与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所致;而改善生态不应以牺牲粮田为代价,应充分利用粮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实现生态绿化目的。  相似文献   

20.
设施菜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设施菜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特征对于了解CO2排放对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CO2红外分析仪 动态箱法在2009年秋冬季和2010年冬春季监测了不同有机肥和氮肥处理下设施菜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和秸秆明显提高设施菜田土壤呼吸速率, 尤其是在高氮投入下, 鸡粪和小麦秸秆混施土壤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不同季节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一致, 土壤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14:00-17:00; 随着温度升高, 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增加, 但是过高的温度和CO2浓度均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 上午8:00-11:00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值与土壤呼吸速率日平均值基本一致, 可采用上午8:00-11:00土壤呼吸速率的观测值评估设施菜田CO2的排放量; 施肥、温度和温室内近地面CO2浓度是影响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素, 合理调控对于实现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