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农业气象因素影响稻瘟病发生分子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由子囊菌(Magnaporthe oryzae)所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活动中的重要限制因子之一,每年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水稻及稻瘟菌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水稻和稻瘟菌间的互作机制已日渐明朗。水稻对稻瘟菌的抗性主要来自于自身体内天然免疫机制对病原菌入侵的有效阻止,同时病原菌能够通过抑制水稻的基础免疫从而使易感水稻品种致病。稻瘟病的爆发和流行需要具备3个必要的条件:易感水稻品种、致病的稻瘟病菌群以及适宜致病的气象因素。因此气象因素是控制稻瘟病爆发和流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文立足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稻瘟菌侵染过程、稻瘟病发病过程及特征、水稻抗病机理等方面对水稻和稻瘟菌的互作机制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因素对稻瘟病菌致病和水稻抗病的影响,并初步对其影响稻瘟病爆发和流行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以寻求防治和控制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最佳方法,为合理防控稻瘟病提供理论依据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分析四川省仁寿县2001—2015年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与对应年份的气候条件,探寻影响稻瘟病的关键气候因子,为稻瘟病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降水量是影响稻瘟病发病的主要气象因子,苗期、抽穗期降水量越大,稻瘟病发生越严重;水稻孕穗至抽穗时期最易感病;稻瘟病与日照时数、雨日数等气象因子无明显相关性。提出建议措施:选用抗病水稻品种,重视药剂浸种,控制初期苗瘟和叶瘟发生;搞好其他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3.
调查显示,水稻稻瘟病不仅影响水稻的常量与水稻的米质,而且还对水稻种植业产生极大的危害。可见,当前探讨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已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水稻稻瘟病的危害以及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策略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4.
水稻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农作物之一,在其种植过程中,多种病害会影响到水稻的健康生长。例如,稻瘟病是水稻生长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有多种类型,会对水稻不同生长期造成不同的影响,进而造成水稻减产的情况。在水稻种植中,应结合地方的自然气候条件,积极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措施,提升水稻产能,促进当地农产经济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勐腊县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及防治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5.
水稻稻曲病、螟虫是水稻栽培上的主要病虫害。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优化和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以及气候的反常变化影响,稻曲病的发生量与危害程度也与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有并驾齐驱之势,同时,螟虫的大量发生与危害程度加重,也给四川省旺苍县水稻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加大病虫预测预报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由此,根据有关资料和植保站连续3 a的药剂试验和观察,结合该县一病一虫发生发展的实际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水稻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重要的农作物,对稳定粮食需求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稻瘟病等病害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导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对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提高对稻瘟病的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7.
稻瘟病属于水稻种植中一种常见的病害,给水稻产量和质量造成了较多的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科研人员从分析生物学角度出发,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发生稻瘟病水稻的抗瘟基因进行研究,借助于该种基因研制可以有效抵御稻瘟病的水稻品种,以此控制稻瘟病的发病率,实现水稻生产数量和品质的提高。基于此,对当前稻瘟病的发病原因、抗病基因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结合研究成果分析了分子标记的定义,种类,重点介绍了分子标记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被称为水稻的4大病害之一。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但以孕穗至灌浆期发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目前该病在我国长江以南稻区普遍存在,由于该病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造成的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基于此,分析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机理,并提出了防治策略,旨在为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秀山县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秀山县水稻病虫害较多,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稻纹枯病为害较重,本文根据主要病虫害发生流行规律,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凡有水稻种植的地方,稻瘟病都有发生的可能。一个稻区的栽培水稻是否会发生稻瘟病,完全取决于其有无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若该稻区有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就会发生稻瘟病。简述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来源物,阐述稻瘟病初次侵染来源物的变化,提出其演变后的稻瘟病防控措施:做好种子消毒处理;抓住水稻拔节前用药,控制叶瘟为害;抓住破口至齐穗期喷药,预防穗瘟暴发成灾。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光谱图像的稻瘟病抗氧化酶值早期预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杨燕  何勇 《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135-141
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种植的真菌病害,早期预测病害源头是防治稻瘟病的有效手段。在病害症状显证之前实现早期预测,能从源头上更好地遏制病害,阻止分生孢子的大量繁殖,达到稻瘟病早期防治的目的。该文通过连续分时段测定水稻稻瘟病潜育期稻苗的高光谱图像和相对应的稻苗抗氧化物酶SOD(superoxide dismutase, SOD)酶值,利用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稻瘟病潜育期内稻苗冠层高光谱图像与抗氧化酶SOD酶活之间的关联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全光谱信息建立的SOD酶值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校正集相关系数RC=0.9921,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5.135 U/g;预测集相关系数RP=0.9274,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ESEP=8.634 U/g。出于建立更为广泛应用的稳定的多光谱成像检测系统的需要,基于选定的6个特征波长526、550、672、697、738和747 nm建立了简化的SOD酶值预测模型,该模型的RC=0.6945,RMSEC=17.92 U/g;RP=0.5488,RESEP=22.0085 U/g。研究表明,在水稻稻瘟病潜育期内,通过高光谱图像反演相应的SOD酶活性信息,推断水稻稻瘟病病害胁迫程度信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特别重视农业发展。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南方地区种植面积广阔,但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水稻稻瘟病,对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水稻抗病能力,确保水稻产量。基于此,分析水稻稻瘟病的发生情况以产生病害的原因,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在病区早晚造稻瘟病流行季节,每天对田间稻瘟病菌孢子密度、附着胞形成率以及稻苗自然接种的感染数量进行了观察。同时还观察了温湿度、雨量和叶面湿润时间(露时和雨时)等气象因素,分析了这些气象因素对它们的影响,找出了具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回归方程。回归关系均显著,有一定的概括性。叶面湿润时间用自制的泰勒(Taylor)露水计测定。此露水计有较高的灵敏度。用露水计观测水滴消长来分析田间自然条件下稻瘟病的流行,是极有参考价值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4.
水稻是绥棱县主栽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均在3.34万hm2左右,随着近几年水稻价格上升,农户种植水稻面积逐年扩大。由于目前种植的水稻品种多为优质品种,抗病性差,尤其对稻瘟病抗性较差,使稻瘟病发生面积有逐年加大、发生程度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混沌理论与BP网络融合的稻瘟病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更有效地预测稻瘟病的发生,将混沌理论(G-P算法)与BP人工神经网络融合建立了稻瘟病预测模型,并运用Q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避免了BP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的缺陷。运用G-P算法对云南省凤庆县历年稻瘟病发病情况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最小嵌入空间维及K熵都为正数,故稻瘟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混沌特性,从而确定了模型输入层的个数。应用该模型对2001-2009年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并与其他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和收敛速度明显高于其他预测模型,且预测结果有效可行,为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需要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水稻种植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水稻稻瘟病与白叶枯病和纹枯病被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是影响水稻生产质量的主要病害。结合水稻种植工作的经验,主要探讨了水稻稻瘟病的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稻瘟病菌的分生孢子在发芽侵染水稻组织时,水滴的存在是必要的条件。作者在进行甜菜病虫害防治及稻瘟病的防治研究中,开发了一种叶面结露测定计,通过模拟试验测定叶面水滴的形成量和种类,建立稻瘟病的标准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类病变突变体lmm1的诱发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华  贾育林 《核农学报》2006,20(4):255-258
用1.0%化学诱变剂EMS处理抗稻瘟病水稻品种Katy,获得一个水稻类病变坏死突变体,命名为lmm1。与对照Katy相比,该突变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植株变矮,分蘖数和千粒重显著减少。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该突变为单基因细胞核隐性突变。经稻瘟病与纹枯病真菌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比对照Katy具有更强的广谱抗性,表明lmm1对于提高水稻广谱抗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长期的生产实践证明挖掘新的抗病资源、鉴定和利用抗病基因是防治稻瘟病最为经济有效的策略。因此,挖掘新的抗病资源以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持久性,是当前稻瘟病抗病育种的当务之急。空间诱变育种在创造优异新种质、诱导新的基因资源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上已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新途径,是未来作物育种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空间诱变手段可对水稻品种的稻瘟病抗性进行有效改良,且已育成多个抗稻瘟病优良品种。本文对近20多年来水稻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如空间诱变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异特点、空间诱变抗稻瘟病育种成果以及空间诱变稻瘟病抗性变异机理等,以期为进一步揭示空间诱变变异机理和开展水稻空间诱变抗病育种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十多年来,大发生频率增高,发生为害区域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对水稻生产威胁甚大。褐稻虱的发生与为害受虫源、气候、天敌、水稻生育期、栽培制度及防治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虫源、天敌、水稻生育期和栽培制度又与气候条件有关。近年来,我们在全国褐稻虱科研协作组统一计划下,对褐稻虱在我国的发生与为害区域分布和季节性迁飞的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