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滨海盐土上作物施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荣根  吴梅菊  陆凤鸣 《土壤》1998,30(4):222-223
1982年-1994年的12年中,大丰市土壤速效钾下降了35.6mg/kg^「1」,大丰市地处沿海,粮棉作物集中,遭受台风,寒流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频繁,通常情况下,棉花产量损失约20%-30%,麦子损失10-20%。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不仅可明显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还能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南方高产茶园土壤养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产茶园土壤表层碱解N100.3mg/kg、全N1.3g/kg、有机质31.0g/kg,均较丰富,茶叶产量与土壤碱解N呈显著正相关,由于重施磷肥,磷素在土壤中趋于积累,土壤表层全磷含量比相应的荒地土壤平均高0.47g/kg。由于少施钾肥、老茶园土壤比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率最高达30.25%,平均达25.60%,高产茶园土壤具有独特的熟化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3种施氮水平(适宜施氮量N10∶150kgN·ha-1,低于适宜施氮量的50%N05∶75kgN·ha-1,高于适宜施氮量的50%N15∶225kgN·ha-1)对灌溉冬小麦氮素利用、去向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3种施氮水平(N05,N10,N15)的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85%、323%和224%,以N05水平为最高。N10施氮水平获得了最高的作物产量(680×103kg籽粒·ha-1,147×103kg生物量·ha-1),N05水平同N10水平相比,在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N15水平因施氮过量造成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与不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深层条施(5~8mm)条件下,仍有302%~367%的化学氮素通过各种途径而损失。在N15水平中,施用氮素的46%仍存在于0~50cm土层中,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施肥水平。土壤残留态的无机氮素含量以N15施氮水平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曲周试区秸秆还田配施氮磷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进行秸秆还田并配合施用氮肥和磷肥,不仅减少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对培肥土壤和提高作物产量有积极的作用。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和磷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以播种前翻地深30cm,施P2O575kg/hm^2,秸秆4500kg/hm62,不施氮肥的处理为最高,达1.19%。增加氮肥和秸秆还田量并采用免耕措施可以增加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如免耕,施纯氮225kg/hm^2秸秆2250k  相似文献   

5.
固原30年粮食产量变化及技术进步贡献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时间序列与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固原县30年粮食单产变化及技术进步贡献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1)该县粮食产量在30年中经历了三个阶段,60年代中后期,单产徘徊于450~750kg/hm^2,技术退步,导致减产的贡献显著大于气候不造成减产的贡献。70年代至80年代初,单产在750~1200kg/hm^2徘徊,并有其技术水平对产量增加的贡献为46%,接近于气候不利带来的负增产(54%),19  相似文献   

6.
美国东北部山岳地带的行播作物因水土流失而减产。在两块易结皮的土壤上进行的4种耕作试验──免耕、作物行间翻底土耕种、凿形松土犁耕以及铧式犁耕。其残余物覆盖率分别是:免耕为75%~87%,铧式犁耕为 1%,凿形松土犁耕为 38%~27%。经过两年时间,理德斯威尔土壤容重平均值为:免耕1.56t/m~3,凿形松土犁耕1.48t/m~3,铧式犁耕1.46t/m~3。试验中产量最低时,铧式犁耕为 1.23t/hm~2,免耕为2.97 t/hm~2,凿形松土犁耕为2.44t/hm~2。1987年,按行翻底土耕作,其平均产量为3.69t/hm~2。试验表明,在地面保留作物残茬的耕作措施可减轻或消除地表结皮,增加渗入量、降低水土流失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太湖水旱轮作条件下施用氮肥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和不同氮肥施用水平条件下,田间原位测定和模型计算了NO^-3淋溶污染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土壤溶液中,NO^-3-N含量几乎均低于饮用水标准,高于富营养化水南标准。麦季当地氮肥施用量减少31.8%,末显著降低作物产量,作物未利用氮减少50%左右,且具有经济效益;水稻季节减少氮肥施用量40.1%,虽然显著减少氮素淋溶和作物未利用氮,但减产8.5%,经济上略有损失。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壤资源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扼要论述了我国土壤资源数量、主要土类及其分布,并侧重分析了耕作土壤资源的特点及其肥力水平。经统计相关资源,说明我国耕地约有1/3缺乏有机质,约1/2缺磷,在局部农业区钾有透支。另针对我国耕地面积逐年下滑的态势,指出我国土壤资源前景不容乐观。文中还分析了土壤中影响产量的因子,其中以侵蚀,土层浅薄,渍涝,盐化及潜充化问题最为突出。受各种障碍因子交相作用的低产田约占耕地面积1/3。此外还讨论了我国土壤的  相似文献   

9.
在缺铁的黄淮海平原浅层咸水型盐渍化土壤上施用铁肥对各种农作物都有显著的增产作用。自1987-1990年的该类土壤上进行的铁肥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农作物产量与根外喷施的铁肥浓度间存在有非线性回归。喷施硫酸亚铁的最适浓度为0.8%-1.0%。喷施适宜浓度硫酸亚铁,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而且对作物产品品质也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溧阳白土上小麦施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丘陵及圩区由黄土母质及湖积物发育的水稻土中所占面积很大,仅溧阳市就占总面积的42%,土壤供钾能力低,是江西省施用钾肥的重点地区之一。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可使小麦增产40.7kf/亩-90.0kg/亩,增产率达到19.1%-42.3%,显著高于70年代。  相似文献   

11.
玉米基因型与土壤氮素表观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N累积量和土壤N素表观平衡。结果表明,3个施N水平处理下不同基因型玉米间的产量、N累积量均存在在显著差异。N肥在土壤中的表观残留率平均值由施N112.5kg/hm^2水平(Ⅰ)下的36.74%升至施N168.75kg/hm^2水平(Ⅱ)下的40.79%和施N225kg/hm^2水平(Ⅲ)下的48.36%。应用N累积量较高的玉米基因型显著减少施用N肥在土壤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不同麦秸还田方式改良盐化潮土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麦秸还田方式改良盐化潮土的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麦秸还田方式实施5年后,可使土壤容重降低0.19~0.24 g/cm^3,土壤脱盐率达11.82%~21.06%,春小麦增产17.96%~25.00%,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脱盐、提高作物产量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晋中东山地区褐土土壤水分特征的测定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压力膜方法测定晋中东山地区褐土的土壤水分,并分析了土壤水分及其能态特征。结果表明:本区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方程模拟;土壤的当量孔径分布大致随土壤水吸力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结构性能良好,通气孔隙、毛管孔隙、无效孔隙的当量孔径分布分别占土壤总孔隙度的18.3%、51.2%和30.5%,尤其是毛管孔隙的分布占土壤总孔隙度的一半以上;土壤的比水容量随吸力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吸力为0.1×10 ̄5~0.3×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为10 ̄(-1)[m1/(10 ̄5pa·g)],而当吸力达3×10 ̄5~15×10 ̄5pa时,其比水容量的量级下降了100倍,为10 ̄(-3)[ml/(10 ̄5Pa·g)]。表层土壤水分对于作物吸收利用比心土层和底土层更为有效,但深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比表层士壤要好。为此,必须提高作物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1993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采用广西农业大学研制、生产的甘蔗增糖增产剂在对旱地和水田蔗的5个品种进行试验,喷药后40~90d测定13个点的甘蔗蔗糖分,平均比对照提高1.30%(绝对值),甘蔗产量增加5850kg/hm2;8月份和9月份追施氮肥的甘蔗增糖增产较显著,甘蔗蔗糖分提高1.69%(绝对值),增产10351.5kg/hm2;8月份和9月份不追肥的甘蔗.喷施增糖增产剂的效果相对较差。平均来说,糖厂增利2582.25元/hm2,农民增收819元/hm2。  相似文献   

15.
华北潮土长期试验中的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蔡祖聪  钦绳武 《土壤学报》2006,43(6):885-891
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了小麦、玉米轮作的长期肥料试验,对该长期试验的作物产量、氮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150kg hm^-2季^-1的情况下,化肥N、P、K配合施用(NPK),小麦和玉米产量最高,且年际之间变化小,14a平均产量分别为5261kg hm^-2和7633kg hm^-2。在等N、P、K的情况下,1/2氮用有机肥(1/20M),作物产量略低于NPK;全部氮用有机肥(OM),平均产量分别降低22%和16%,产量年际变化大,但表现出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小麦和玉米氮肥平均利用率NPK分别为60%和61%、1/20M为51%和56%,OM为33、6%和42.5%。上述处理的表层土壤(0~20cm)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加幅度依次递增;作物吸收和表层土壤残留氮合计占氮肥施用量的69%、75%和69%,均未发现NO3^-盐向土壤剖面深层的移动,N2O的排放系数〈0.24%。不施P肥的处理(NK),作物产量极低,氮肥利用率几乎为零,且有大量的NO3^-向剖面深层迁移,在0~100cm范围内,NO;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提高,但N2O排放系数小于上述3处理。由此可以得出,在该土壤上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年氮施用量300kg hm^-2,如果配合P、K肥,可以持续保持较高的产量,且不造成NO3^-盐淋移和大量N2O排放。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定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石埂梯田对田间作物产量及其收益的影响效果,在试验流域内分别布设了70个修石埂梯田与未修石硬梯田的试验小区,种植小麦和蚕豆。在每个石埂梯田小区内划出两个相互平行的正方形(面积为 8m2),一个在石埂梯田上方作为土壤积累区;另一个在上一级石埂梯田的下方作为土壤流失区;在每个未修石埂梯田小区内也划出一个正方形作为对照区。试验结果表明:(1)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杆产量显著高于土壤流失区或对照区;(2)土壤积累区的作物产量、秸秆产量变化比对照区的稳定;(3)石埂梯田(设计标准超过30a)的回收率达到50%,几乎等于埃塞俄比亚地区报导的农民贴现率。  相似文献   

17.
太湖地区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讨论长期高量偏施氮素化肥的高产稻田氮肥施用与作物产量、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氮肥施用量(养分量,下同)300kg/ha·yr.,作物增产显,每公斤氮增产13.5kg粮食,氮素利用率达40.3%,省肥、经济、合理;施用量达450kg/ha·yr.,作物产量增长甚微;施用量达600kg/ha·yr.,每公斤氮只增产7.29kg粮食,氮肥利用率降至17.2%,水稻茎秆中含  相似文献   

18.
不同磷锌施肥量对大麦产量及其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Sahara”和“Clipper”2个大麦品种在不同P、Zn施肥水平下的生长、产量及P、Zn吸收量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缺Zn时,高P抑制作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出现类似于P中毒症状。随土壤P水平的增加,茎叶中P浓度急剧升高甚至接近毒害水平,而对Zn的吸收则下降,P-Zn交互作用显著。2个基因型大麦品种其生长及对Zn的吸收均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贵州省有代表性的15个茶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研究。认为贵州省有93.3%茶场的大气环境、40%茶场的土壤质量适宜发展绿色食品茶叶;60%受土壤污染物污染的茶场中,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DDT农药的使用,至少有20%~30%茶场的土壤质量可提高到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绞股蓝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绞股蓝生长起点温度3-5℃,适宜长生温度23-28℃,出现连续3-5d的零下低温天气会有冻害;适宜生长土壤湿度30-40%,下限20%,受渍黄蔫60%;在土壤保持湿润状况条件下,绞股蓝产量以全日照处理高,供水不足或易受旱田块,夏季适当遮荫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