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洛惠渠灌区水土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洛惠渠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分别测试了2004年实地采集的63个土壤样品和71个地下水样品,测定项目分别为土壤含盐量、碱化度、阴阳离子含量和地下水化学成分,并分析了该灌区土壤盐碱化现状以及地下水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洛惠渠灌区土壤盐碱化较明显,盐渍化土壤分成盐土和碱土两类,主体成分为钠(钾)、钙的硫酸盐和碳酸盐;而地下水化学类型基本属于氯化钠-硫化钠型.通过计算其钠吸附比和镁系数可以推知该灌区地下水大部分对灌溉作物有不利影响,并且对土壤有进一步碱化的威胁.因此,有效控制该灌区地下水位是治理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措施,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土壤易溶盐含量,作物耐盐碱性等因素.应当综合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来改良利用盐碱土地,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碱化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寻找合理高效的增碳方式,降低碱化土壤有机碳损失。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轻度、中度盐碱土为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生物炭(BC)添加、羊粪(GM)添加,对照(CK)3个处理,对比和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后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CK相比,轻度碱化土壤BC、GM处理土壤DOC含量分别增加3.28%,20.66%,SOC含量增加5.40%,10.30%,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可溶性碳增加41.32%,74.10%,土壤SOC含量增加60.24%,79.16%;(2)轻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土壤DOC含量与SOC含量呈负相关,中度碱化土壤BC和GM处理下呈正相关;(3)盐碱土壤SOC、DOC含量主要与土壤pH、电导率的变化有关;BC处理较GM处理相比土壤电导率低约1.93%~29.15%,而GM处理土壤pH、碱化度比BC处理低0.31%~1.53%,7.10%~24.63%。总体来看,有机物料添加后均能使土壤中SOC、DOC含量提高,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碱化程度,且羊粪添加较生物炭略好,因此羊粪添加对河套灌区碱化土壤碳含量的提高比生物炭添加更有效,土壤改良效果更好,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渠井结合灌区适宜渠井用水比例关系灌区地下水环境和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该文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集合了灌区1954-2014年农业用水量及降水量、研究区域2008-2014年渠井用水比、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地下水动态特征与渠井用水比例的相关性,以期探明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对降雨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渠井结合灌区渠井用水比与年降水量呈线性正相关;渠系上游地下水水位变化较下游更为剧烈,在用水水平、用水方式一致条件下,渠井用水比例越大,地下水埋深超过11 m区域增幅越小,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上游地下水位下降减缓效果明显;平水期、枯水期,由于渠井用水比例不合理,地下水无序开采且超采严重,区域地下水碱化趋势明显;受气候变化影响,近5 a渠灌水量仅为多年均值的75.52%,未来区域降水量具有减小趋势,这势必进一步加剧农业水资源紧缺的形式。为了满足农业的正常生产,增加灌区地下水开采成为唯一解决途径,这势必加剧地下水的碱化趋势及地下水超采区的扩大。因此,确定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对于灌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不同灌溉模式施加不同改良剂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的改良效果,设置秸秆深埋(SL)、石膏+有机肥(SF)、对照(CK)3个处理,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土壤盐分在0-70 cm剖面上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模式,SL和SF处理在0-15 cm土层均有效降低土壤pH,随改良时间延长改良深度增加pH持续降低,有一定的长效性,滴灌SL与SF处理pH较CK分别下降0.35,0.49,黄灌下降0.42,1.33,对30-70 cm土层影响较小。SF处理碱化度第2年下降达43%,SL处理为40%,滴灌更利于碱化度降低。从抑制盐分积累来看,SL与SF处理能有效抑制盐分0-15 cm土层聚集,黄灌SL与SF处理较CK分别下降13.60%,7.70%,滴灌分别下降31.60%,6.90%,SL处理抑盐效果较显著。土壤盐基离子表明,不同灌溉模式,SL与SF处理均显著降低0-15 cm土层Na~+与HCO_3~-的含量,滴灌降低比例高于黄灌,随着改良时间延长效果越显著,15-70 cm土层无明显变化。石膏加有机肥的施入提高0-70 cm土层SO_4~(2-)、Ca~(2+)及Cl~-的含量。通过对比分析,对河套灌区重度盐渍土治理而言,秸秆深埋和石膏+有机肥均能有效抑制重度盐渍土土壤积盐,有效降低pH及碱化度。整体来看,滴灌模式下石膏+有机肥改良效果优于秸秆深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玛纳斯灌区进行盐碱地空间分布格局,清楚认识当地盐碱地类型和时空变化规律,找出因地制宜的盐碱地改良措施。[方法]以1985年玛纳斯灌区土壤普查数据,1998年 Landsat TM ,2006和2014年 CBERS(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影像为数据源,运用 RS 和 GIS 技术提取研究区4个时期土壤盐渍化信息,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盐渍化动态度模型分析30 a 来玛纳斯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动态变化,并探讨灌区盐渍化的驱动因素。[结果](1)1985—2014年,盐渍化土地总面积增加,从1985年的4.27×104 hm2增加到2014年的7.90×104 hm2。(2)灌区土壤盐渍化主要分布在灌区内部,呈块状分布。[结论]自然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形成与变化的内因,人为影响则是促进土壤盐渍化尤其是绿洲次生盐渍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地处宁夏中部荒漠草原区的红寺堡扬黄灌区,选取不同利用年限的灌溉玉米地,以临近的未利用地为对照,对其夏季含盐量及盐离子组分变化规律、剖面分布类型、时空相关性及其碱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退化草地转化成灌溉农田的过程中,土壤夏季含盐量剖面分布变化依次为表聚型、均匀型(震荡型)和底聚型。未利用地0-60 cm土层总含盐量6.0‰,耕种8年后只有2.25‰,表层(0-20cm)的总盐含量降幅高达80.2%。未利用地盐分表聚特征主要由氯离子、镁离子、钙离子和钾离子决定,其浓度随利用年限的变化表现较为平稳,剖面分布以均匀型为主,而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底聚特征明显。相对未利用地,重碳酸根离子是唯一全剖面出现明显增加的离子类型。离子间显著相关关系多集中于0-40 cm土层发生,相关格局随利用年限发生明显变化,8年玉米地重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正相关、钙离子与钠离子以及重碳酸根离子间负相关关系凸显。土壤碱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发生(2年玉米地)和下迁富集发生(40-80 cm)特征,8年玉米地含盐量和碱化度同步显著下降,土壤盐渍化整体逆转。灌溉玉米地土壤含盐量与碱化度显著正相关,未利用地含盐量与碱化度则呈现两极化分布趋势。灌溉玉米地土壤夏季盐渍化特征受土壤-植物的相互作用控制,蒸发积盐、蒸腾积盐与灌溉脱盐作用并存,盐离子分化明显,土壤盐化和碱化时空同步变化,但是总碱度居高不下依然是威胁土壤环境健康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吉林地区碱化土壤的特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水稻种植条件下不同用量脱硫石膏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同时进行了脱硫石膏配施聚马来酸酐(HPMA)增强改良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可以显著降低碱化土壤pH值、碱化度,其中耕层土壤pH值最大降幅为1.59,碱化度(ESP)降幅在30%以上。施用脱硫石膏主要通过影响土壤水溶性Na~+、Ca~(2+)、SO_4~(2-)、HCO_3~-含量来调节土壤含盐量;适量施用脱硫石膏可以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最大降幅为1.81 g·kg~(-1),过量脱硫石膏带入土壤的盐分不能及时淋洗反而会导致土壤含盐量增加。脱硫石膏配施聚马来酸酐对降低土壤pH值、碱化度无显著影响,但在一定程度可以降低土壤含盐量。从改碱与降低含盐量两方面综合考虑,建议东北碱化土壤改良过程中添加脱硫石膏的质量配比以2%为基础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青铜峡银北灌区井灌井排水盐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配合全国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给不同优化灌溉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运用HYDRUS程序,对青铜峡银北灌区小麦套种玉米地的灌溉进行了多方案的一维水盐运动数值模拟。针对灌区土壤地下水位高、地下水矿化度高、潜水排泄以蒸发为主等原因,研究了基本灌溉模式、井渠结合灌溉模式的改变对不同程度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提出适合银北灌区不同盐碱地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土壤次生盐渍化其成因与地下水水台升存在密切关系。土壤次生盐渍化 防治的根本措施是调控地下水位,本在分析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发育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地下水临界深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采用地下水动态临界深度。中以天山北麓平原灌区为例,根据多年来土壤改良试验成果,确定灌区地下水临界深度为:解冻始2.0-2.5m,春灌始2.5-3.0m,春灌头水末1.2-1.5m,夏灌末2.0-2.5m,冬灌始2.5-3.0m,冬灌末1.3-1.5m.  相似文献   

10.
石万普  刘明刚  赵普平 《土壤》1997,29(4):221-225
通过测定碱化潮土104个土样悬液的透光度和碱化度,研究了碱化土壤悬液透光度与土壤碱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悬透光度与土壤碱化之间有极好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了碱化度与土壤悬液光度的直线方程,为快速地确定土壤碱化程度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席承藩  趙真 《土壤学报》1962,10(3):235-257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地带性土壤为淡栗鈣土。这种土壤与內蒙古的集宁和呼和浩特等地的淡栗鈣土相类似,属于同一发生类型;唯只見于大同盆地北部。至于盆地南部地区如渾源一带的土壤,就很少具有淡栗鈣土特征;而和雁門关以南的土壤性状差不多。从这些土壤特性来看,大同盆地正好位于干草原向南部干早灌丛草原过渡的地带。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平原土壤碱化分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碱化土壤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低产土壤,它的改良利用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碱化土壤因其碱化程度不同,改良措施也不一样,因此,土壤碱化分级对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碱性低矿化地下水灌溉对土壤碱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冲积平原,也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过去由于受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长期以来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自六十年代中期以来,采用井灌井排等措施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胡纪常  祝寿泉 《土壤学报》1981,18(3):281-289
滨海盐渍土是否有碱化问题,特别是在开垦利用以后,土壤是否会向碱化方向演化,这是很多生产单位所关心的问题。对此,过去已做了不少工作。有人认为滨海盐渍土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渍,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着大量的钠离子,因此有比较高的碱化度,盐渍程度愈重则碱化度愈高,随着土壤脱盐同时脱碱,当不致进一步碱化[3]。也有人认为滨海盐债土耕垦后不会发生碱化,其碱化度随改良利用年限而降低[1]。还有人在滨海盐溃土耕垦种稻后,观测到在土壤脱盐过程中,土壤pH值和总碱度有所增高,认为土壤发生了碱化[2,5]1)。我们就这一间题曾先后对浙江上虞、乐清,江苏东台、大丰、滨海、灌云以及辽宁兴城、锦县、大洼等县的滨海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室内试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土柱淋洗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脱硫副产物在改良碱性土壤过程中对碱性土壤化学指标(代换性钠、ESP、SAR、pH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两种土壤各分两个脱硫副产物施用水平(强度碱化土为3 g kg-1和3 6 g kg-1;碱土为7 g kg-1和8 4 g kg-1)。结果表明,经过施加烟气脱硫副产物和淋洗各种试验处理的代换性钠、ESP、SAR和pH值都有了明显的降低,碱性土壤得到了改良;同时,高烟气脱硫副产物施加水平的碱性土壤改良效果要优于低施加水平的碱性土壤;强度碱化土和碱土分别施加3 6 g kg-1、8 4 g kg-1烟气脱硫副产物后,在强度碱化土表层(0~40 cm)和碱土表层(0~20 cm)ESP<15、SAR<13和pH<8 5,已经降至中度碱化土水平,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Depending on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solod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into two groups: solods of ground overmoistening and solods of surface overmoistening. Criteria are offered to distinguish soils according to the ratio between the clay in the B2 horizon and that in the A2 horizon, as well as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the soil pH. Formation of gley under conditions of stagnant to percolative water regime is 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ause for light-colored acid eluvial horizons to form in their profile. In the main properties of the solid phase (acidity, total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silt), gley solods are identical to soddy-podzolic and chernozem-like podzolic gley soils.  相似文献   

17.
蒋剑敏  仓东卿 《土壤学报》1964,12(3):320-329
“瓦碱”是一种碱化的浅色草甸土,零星分布于我国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土地区。瓦碱的土表板平,呈灰白色,没有盐霜或很少盐霜。早春干旱时,土表易于板结,抑制幼苗生长,常引起缺苗现象,土壤板结严重时,甚至全部死亡,形成光板地。瓦碱上难以出苗,卽使出苗,苗也弱,分蘖少,但是出苗以后植株的生长此在附近盐土上好得多,因此羣众说:“瓦碱发老苗,不发小苗”。黄淮海平原内瓦碱的情况已有报导[1-6],但少有详细的理化研究。本文拟就瓦碱苗弱和不出苗的原因及其改良原则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自河南孟津以下为地上河,沿两岸大堤外侧,形成宽约2-6公里,低于河床4-10米的背河洼地,是历来内涝和土壤盐溃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治理也很困难。近年来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不少地区种稻利用改良盐渍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地区种稻以后,地下水矿化度虽只有0.5-1克/升,而土壤迅速返盐,稻田周围产生严重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9.
王周琼  李述刚 《土壤学报》1990,27(4):438-444
准噶尔盆地温带荒漠碱化土壤是一种典型的脱盐碱化土壤,它受交换性钠(镁)和能产生水解作用的强碱弱酸盐水解引起的碱度的影响。在多年野外调查和碱化土壤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数值分析法对这些土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准噶尔盆地温带荒漠土壤碱化分级的具体指标和数据,并确定了水解性碱度为分级的第一重要指标。在推动和简化荒漠土壤分级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春季土壤盐碱化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盐碱化状况是干旱区灌区水盐合理调控及水土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为掌握内蒙古河套灌区下游乌拉特灌域春季耕地土壤盐碱化状况的空间分布,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对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全盐量(Total Salt,TS)、pH值、CO32-、HCO3-、Cl-、SO42-、Ca2+、Mg2+、K++Na+含量、交换性Na+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碱化度(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ESP)等反映土壤盐碱化特征的指标进行了测定和计算,采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盐碱化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20 cm土层中的TS含量更大一些,可溶性盐分离子主要以HCO3-、SO42-、Cl-、Na+为主。HCO3-、CEC、交换性Na+和ESP的变异系数在10%~100%之间,属于中等变异,其中交换性Na+和ESP的变异系数接近100%;TS、Cl-、SO42-和Na+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0%,属于强变异。2)土壤pH、TS和ESP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在东西方向上,各指标西部低,东部高;在南北方向上,中间低,南、北两侧高。土壤pH值基本在7.5~8.5之间,从TS空间分布来看,灌域内有32%的土壤存在盐渍化问题,且以轻度盐渍化土为主,约占26%;从ESP分布来看,有97%的土壤存在碱化问题,其中轻度碱化土约占40%,中度碱化土和碱土均约占23%。因此灌域内土壤碱化问题比盐化问题更为突出。3)通过因子分析得出TS、Cl-、Na+、交换性Na+、ESP和CEC是乌拉特灌域土壤盐碱化程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公因子综合得分值在-0.78~3.38之间,公因子综合得分能排除指标间个体差异,比较客观地评价土壤盐碱化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