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Web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的手段,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下一代技术演进。本文首先分析了IPv4和IPv6的地址结构对网络的影响,其次浅析从IPv4和IPv6的过渡技术,最后指出推进IPv6的动力是大势所趋,下一代互联网将是全球性的多业务网络。  相似文献   

3.
伴随互联网用户数膨胀所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提出下一代互联网采用的核心协议IPv6。现行的IPv4向IPv6过渡势在必行,因此对IPv4向IPv6过渡过程中网络体系结构的更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新的网络体系也面临诸多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IPv6技术的特征和优势,找出了IPv4向IPv6过渡的三种策略,并指出了IPv6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IPv4/IPv6混合组网的一些原则进行了讨论,对主要组网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最新的一些组网技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IPv4地址的日益枯竭和IPv6应用的逐步推广,建立IPv6校园网已成必然趋势,然而IPv4与IPv6需要一个长期共存的过程。分析总结了IPv4向IPv6平滑过渡的技术方案,以及由这些方案所产生的IPv4和IPv6共存模式,并应用其中一种模式进行了校园网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商品林地土壤养分贫瘠化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常绿阔叶林为参比 ,分析了红壤上人工杉木林、毛竹林、茶园和果林 4类商品林地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结果表明 :在 7项养分指标中 ,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贫瘠化程度最强 ,中度贫瘠和严重贫瘠两级之和平均达到了6 8.1 5 %和 73 .4 0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贫瘠化程度相对较轻 ,特别是全钾中度和严重贫瘠之和只占 4 4 .71 %。比较不同商品林地 ,土壤养分贫瘠化程度为杉木林 >笋用竹林 >茶园 >果林 ,它们的土壤养分贫瘠化综合指标值 (IN-DI)分别为 0 .4 793 ,0 .5 4 86 ,0 .6 0 1 8,0 .6 6 4 7  相似文献   

8.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用水安全的分区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农业用水区域差异特点,选择水资源状况、农业用水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等4个方面的10个指标,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2013年为基准年对我国农业用水进行分区,为我国农业用水安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按照省级行政单元农业用水可划分为8类地区,第1类地区包括江西、湖南、湖北等3省,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的13.3%和12.5%;第2类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安徽、四川、重庆、广西等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上述2个指标分别为23.6%和20.3%;第3类地区是海南省,上述2个指标分别为0.9%和0.3%;第4类地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山西、陕西、甘肃等7省,以占6.8%的水资源量、19.2%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33.7%的农业产值和32.4%的粮食;第5类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3省(自治区),以占6.9%的水资源量、12.0%的农业用水量,生产了20.5%的粮食;第6类地区包括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4个省(自治区),农业用水量、粮食产量分别占16.2%和3.2%;第7类地区包括福建、广东、江苏、浙江等4省,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19.5%和10.2%;第8类地区包括天津、上海、北京等3个直辖市,农业用水量与粮食产量最低,分别占全国比例为1.1%和0.6%。第4类和第5类地区合计农业用水量和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分别为31.2%和52.9%,是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特别关注的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用水分区对策,第1类地区以节水为主;第2类地区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为主;第3类地区增加有效灌溉面积;第4类地区在挖掘本地区节水潜力的前提下,通过外流域调水或水权交易增加水资源总量;第5类地区以提高农业用水保障程度为主;第6类地区以保护水资源和水源涵养为主;第7类、第8类地区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益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农业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红薯是重庆市永川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 667 hm~2以上,仅次于水稻和玉米。其产量高,多年的种植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红薯平均667 m~2产量为2 500 kg,产值达4 000元,单位面积产值比水稻和玉米高4倍以上。浅析永川区红薯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全面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扩大示范基地创建规模,搞好综合利用,搞好综合利用,完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使广大农业工作者利用Internet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了可能。互联网上获取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方法: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利用数据库检索、登录虚拟图书馆、参加论坛、参与电子邮件群和QQ群、登录农业站点等。介绍了Internet上农业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并列出了Internet上农业信息资源的主要站点。  相似文献   

12.
通过营养液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水稻幼苗的根长、株高和鲜重对高氯酸盐(ClO4^-)、六价铬(Cr^6+)及其复合污染(ClO4^-+Cr^6+)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污染物处理浓度的提高,ClO4^-、Cr^6+和ClO4^-+Cr^6+对水稻幼苗主要生长指标根长、株高和鲜重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呈现出明显的浓度-效应关系;在同一浓度下,ClO4^-、Cr^6+和ClO4^-+Cr^6+对水稻幼苗根长、株高和鲜重的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处理时间越长,抑制率越高;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其中任一污染物在同浓度条件下的单一污染的影响,且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也越明显;复合污染对水稻幼苗生长的交互作用类型因处理时间和浓度组合的不同而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庄浪县水土保持工作狠抓了梯田建设、生态建设、沟道淤地坝建设、梯田综合开发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使全县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2019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008.2 km~2,土壤侵蚀模数由10 000 t/(km~2·a)以上下降到了4 000 t/(km~2·a)以下,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 371元,昔日的光山秃岭变了样,面面陡坡上呈现出层层梯田,道道荒沟形成了绿色屏障。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武育粳 3号 (常规粳稻 )和扬稻 6号 (常规籼稻 )生长的影响及其水稻苗期对NH 4 N和NO-3 N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形态氮素对水稻生长影响差异显著 ,铵硝混合营养下水稻的生长最优 ;扬稻 6号比武育粳 3号具有更强的氮素吸收能力 ;不论武育粳 3号或是扬稻 6号 ,单一氮源时NO-3 的Km 值均大于NH 4 ,说明水稻对NH 4 的亲和力大于NO-3 ,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最大吸收速率小于NO-3 ,而扬稻 6号则极为接近 ;NH 4 的存在均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种对NO-3的吸收速率 ,武育粳 3号和扬稻 6号的NO-3 的Vmax分别比单一硝营养减小 1/ 2和 2 / 3,NO-3 的存在不影响武育粳 3号对NH 4 的吸收速率 ,但使扬稻 6号对NH 4 的吸收速率减小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通过调查喀斯特山区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容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森林的破坏以及随后的耕种显著增加了土壤容重 ,并降低了大部分土壤养分。和林地相比 ,灌木林、灌丛、草地和退耕 3年的蒿草地容重分别增加了 32 % ,2 0 .3% ,4 6 .9% ,5 2 .3%。除全钾外 ,草地和退耕蒿草地土壤养分显著下降 ,和林地相比 ,草地有机质减少了 2 9.3% ,全氮减少了 4 8.2 % ,全磷减少了 6 6 .3% ,碱解氮减少了 4 5 .8% ,有效磷减少了 5 6 .3% ,有效钾减少了 6 0 % ;退耕 3年的蒿草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分别减少了 85 .6 % ,84 .7% ,81.4 % ,74 .9% ,87.5 %和 90 .6 %。土壤退化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草地和退耕蒿草地发生了非常严重的退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政策工具的视角,采取文本挖掘法对2009—2018年在天津实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科学性进行分析;运用PMC指数模型对天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涵盖了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政策,这些政策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失;选取的6项实证分析政策中,P_4、P_6为优秀等级,政策P_1、P_2、P_3、P_5为良好等级,均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旱地长期施肥对土地生产力和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兰晓泉  郭贤仕 《土壤通报》2001,32(3):102-105
本文总结了半干旱黑垆土区 1 990~ 1 999年长期定位施肥的试验结果 .有机肥在提高旱地生产力和土壤肥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在施入等量氮磷养分下 ,平均有机肥增产 4 6 6% ,有机肥 +化肥增产4 4 8% ,化肥增产 2 2 4 % .施肥后效和土壤肥力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 .后效的增产率在 3年内的约占原施肥处理的 1 / 4~ 1 / 3.  相似文献   

18.
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松安  王继军 《水土保持研究》2000,7(2):157-160,171
通过对陕北丘陵沟壑区畜牧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分析,提出了该区畜牧业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立草为业;改革放牧为舍饲,大力发展草食肉畜;建立高效生态畜牧产业示范区,推广“公司+农户”以沼气为纽带的“五位一体”生态型塑膜温室畜牧产业化发展模式,经5~10年使草食型:精料型畜种结构调整为6:4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面向Internet的B/S模式构建了养蚕专家咨询系统,提供了Java类表示和用户自定义库扩充(修改)养蚕知识的方法,应用在类中定义方法搜索知识库,以保持系统知识的可扩展性和先进性。并且,用户自定义知识对系统知识库相关知识的屏蔽保持了用户和系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探析IPv6技术     
阐述了IPv4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和IPv6的一些优点,在此基础上对IPv6、DNS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