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滚筒式小麦单粒精密排种器工作原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麦精播高产栽培农艺要求,研制了滚筒式小麦单粒精密排种器。介绍了排种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排种器台架试验结果。单粒排种频率可达45粒·s-1,合格指数在75.86以上,种子破损率小于0.49%,一个滚筒式排种器可以同时播2~6行小麦。  相似文献   

2.
对北京地区的典型密闭式蛋鸡舍的冬季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对三七外墙和200mm厚加气混凝土屋面的密闭式蛋鸡舍,每只蛋鸡的通风量为1.3m3/h时,可维持舍内外温差19℃左右,舍内CO浓度2 100×10-6左右,最高NH3浓度不超过18×10-6。不同的进气口形式与位置对舍内温度、有害气体的分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鼓泡曝气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种由增强PVC材料制成的微孔曝气软管,外径25mm,其管壁上有不通的锥孔,锥顶接近外表面,大端孔径0.05mm,每米管长有2万个孔。在充气压力下,锥孔打开,并产生0.25~1mm的气泡,额定过流能力为1m/(h·m),试验表明该管有较高的增氧能力和增氧动力效率(4~6kg/kW·h),可广泛用于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4.
根据流动解析方法确定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解台泵站轴流泵模型的主要参数。试验研究表明:该模型过流量大,效率高,高效范围广,抗汽蚀性能好,在+4°角最优工况下的流量达0.415m/s,-2°角最优工况下的效率达86.31%,可以在解台泵站及具有类似参数的其它泵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气力式水稻精量排种器充种不稳定、单粒播种精度不高和播种量大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矩形吸种孔和辅助充种装置的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根据“吉田优”型杂交稻的长短轴重力分布情况,确定排种盘吸种孔形状;基于CFD-DEM(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Discrete element method)流固耦合理论,以吸附力为指标,进行5类具有相同面积的吸种孔单因素仿真试验,确定吸附力最大的吸种孔规格为0.8 mm×2.25 mm;以该型吸种孔为基础,选取辅助充种角、工作转速和工作负压为试验因素,以单粒率S、多粒率M和漏播率L为试验指标,开展Box-Bhnken台架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和多目标优化,得到排种盘辅助充种角为80.90°、工作转速为42.65 r/min、工作负压为621 Pa时,排种器的单粒率为86.91%,漏播率为3.63%。验证试验结果的排种器单粒率为86.36%、漏播率为3.41%,与优化结果吻合。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气吸式杂交稻单粒排种器的优化设计和直播机整机作业精度的提高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播量无级调节水稻精量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提高现有组合型孔式排种器对不同品种的播量适应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播种量要求。该文在此排种器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以瓢形形状可变容积型孔的排种轮结构为主体,对型孔的形状、最大截面、深度和体积进行数学模型计算,确定在最小、中间、最大合成型孔位置的长轴尺寸分别为9.2、12.4和15.6 mm,截面积范围为71.31~154.58 mm~2,型孔容积大小调节范围为271.91~485.79 mm~3;在排种轮内部安装步进电机和控制电路,通过蓝牙控制每穴播量在3~10粒之间无级调节。选用常规粳稻秀水134、杂交粳稻花优14、常规籼稻黄华占和杂交籼稻晶两优1212四种具有代表性的直播稻品种,对无级调节型孔进行三因素四水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粳稻每穴粒数调节范围为5~10粒,籼稻每穴粒数调节范围为3~8粒,当型孔容积调节变化时,每穴排种粒数变化趋势明显,从而能达到播量无级调节的效果,满足不同品种每穴播种量3~10粒的设计目标;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型孔容积和排种轮转速3个因素对播量影响主次为型孔容积、水稻品种、排种轮转速。该文设计的播量无级调节水稻精量排种装置实现了不同水稻品种的播量无级调节作业,调节范围大,适应性较好,无级调节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实际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在我国山东蓬莱建成的首批连栋鸡舍的环境状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测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砖混结构连栋鸡舍,夏季在纵向通风条件下,舍内的温度与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对笼养肉种鸡舍,在换气量为每千克体重5~8m/h时,舍内平均风速可达1.4~1.8m/s,进排风口温差在1.5℃以内。夏季开产的鸡群高峰产蛋率达到86.9%,产蛋率80%以上维持10周。  相似文献   

8.
黄淮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240kg/hm,P556.25~221.25kg/hm,灌溉定额1500~3750m3/hm。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WUE,water use eficiency)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水份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和水文年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采用砖瓦水泥钢筋和塑料薄膜或遮阳网建造冬保暖、夏防暑防蝇、造价低廉的双列育肥猪舍和单列繁殖猪舍,冬天不加热源,舍温可达10℃以上,夏季比舍外低3~5℃。在气温高达35℃以上时,采取喷雾或滴水降温,可在这种简易舍中实行常年配种繁殖,育肥舍年出栏肥猪三批以上。育肥猪舍造价80~100元/m,母猪舍100~150元/m,是山东省广为选用的规模养猪场建筑模式,十分适用于广大农村规模养猪企业。  相似文献   

10.
从1983年开始,在黄土高原长城沿线风沙区东部的榆林地区进行水稻节水灌溉及配套技术试验,先后围绕水稻生产中的灌溉、良种、育秧、密度、施肥等主要技术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优选组配,形成适合于当地生产的节水技术,从1993年起大面积推广应用,较常规技术可节水10440~14745m/hm2,增产11.1%~24.2%。1996年推广这一配套技术5800hm2,平均单产8356.5kg/hm2,较常规生产增产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