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次生阔叶林保护与浙江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山区、半山区占全省陆地70%的浙江省,天然原始植被几乎只占森林面积的2%且主要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和人迹罕到高山陡坡地区。由于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火灾、病虫害)和掠夺式经营,森林更新跟不上采伐速度,次生林和郁闭度小于0.3的疏林地作为目前主要森林类型,地带性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尚较丰富。但近年来,人为干扰和陡坡耕垦日趋加重,林地退化较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结构功能和阈值已呈下降趋势。为促进我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必须建立生物基因保存库,尽快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在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同时,做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开展次生阔叶林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做好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把林地生产力提高和森林栽植模式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纳入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植被建造的潜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综合考察,以20万年以来为时间尺度,在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和生物气候带内选择武功、洛川和安塞三个典型黄土剖面,以土壤微形态方法为主,结合理化、矿物和孢粉分析,依据黄土剖面中古土壤发生学特征、孢粉组合及理化、矿物特性,探讨黄土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森林植被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发育、发展和退化的演替规律,分析黄土剖面的物质组成、结构特征、孔(空)隙分布等要素,探讨黄土剖面的水文地质特性。结果表明,黄土区具有森林植被发育的地质水文条件,曾多次出现过茂密的森林景观和草原景观,森林植被的发育与黄土层的厚度无关。黄土高原植被建造应以现有次生林区为中心,向四周渗入扩散,逐步恢复森林植被。  相似文献   

3.
子午岭林区植被破坏与恢复对土壤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子午岭次生林区的植被曾经历了人为破坏过程与自然恢复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次生林恢复前该区土壤类似现在的黄绵土;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腐殖化过程和淋溶过程,土壤向褐色森林型土壤演变;林地被人为开垦破坏后,加速侵蚀迅速发展导致土壤剖面迅速遭到破坏,土壤向黄绵土演变。  相似文献   

4.
子午岭森林资源破坏情况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子午岭是黄土高原地区残存的较大天然次生林区,亦是国家划定的水源涵养林区之一。该区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加之人类生产活动日益加剧,以及某些时期政策上的失误,管护措施不严,造成森林面积大量少,森林的综合功能不断下降。为此,建议:应将该区尽快列为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恢复森林植被,充分发挥森林植被保持水土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西南亚马逊地区,由于森林的迅速砍伐,导致了土壤CO2的流通。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土地覆盖类型中,CO2通量在湿季最大而在干季降低。土壤呼吸与土壤持水孔隙显著相关,与温度无关。与成熟林和次生林相比,草原的CO2年通量最大,其中一些草原具有较大的土壤C储存量。草原土壤呼吸产生CO2的13C值证明草原具有高呼吸速率几乎全部是源自草根呼吸和草残留物的分解,说明草原生产力较高;与森林土壤相比,草原土壤C循环的通量更大,这可能是由于草原土壤具有更广泛的地下C的分布。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与成熟林近似,所以在土壤呼吸速率和林龄或森林生物量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因此,该地区C的地下分布并不与植被高度相关。这些森林和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年/季差异,反映了土壤C的流通而非生态系统中C储量的大量净变化。  相似文献   

6.
里骆林区的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带谱中出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两者的分界约在海拔高1300米。由于地形变化,生境差异,出现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群系;加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出现一系列的次生林、灌丛、草丛和人工林,更使群落类型繁多而复杂,但可归纳为两个不同的演替系列。掌握各群落之间的演替规律,便可采取不同措施,控制各群落的发展,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里骆林区为县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龙胜县的人工林生产基地,今后应分别情况,加强保护原生性森林,注意抚育次生林,科学地管理人工林;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当地优良速生树种,营造各类人工林;还应开展木材加工业和林副业经营。  相似文献   

7.
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数量特征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枯立木广泛存在于森林生态系统中,对森林的发展与演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北沟林场天然次生林(面积为4hm2)植被群落调查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华北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树种组成、径级结构、生物量和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天然次生林枯立木分属8个乔木种群,密度为79.25株/hm2,占全部乔木的10.13%;枯立木生物量为18.46t/hm2,占全部乔木生物量的6.88%;山杨枯立木数量和生物量分别占全部枯立木的83.60%和90.58%,是样地中枯立木数量和生物量最大的树种;枯立木胸径(DBH)分配以DBH<22cm为主;林分内所有枯立木的平均角尺度值为0.543,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方红壤侵蚀地不同恢复年限植被生态系统碳库储量,为该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式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裸地、不同恢复年限(10,20,30a生)马尾松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恢复阶段林地植被和土壤碳库储量。[结果]马尾松人工林植被恢复能够显著提高植被和土壤碳库储量。10a,20a,30a生马尾松人工林与裸地相比生态系统碳库储量分别增加2.80,3.54,8.56倍,但依然低于天然次生林;马尾松人工林植被恢复能够显著提高表层(0—10cm)土壤碳库储量,而对深层土壤碳库储量影响不显著;不同恢复阶段植被和土壤碳库增加速率不同,呈现非线性增加。[结论]南方红壤严重侵蚀地植被恢复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碳库储量,但该地区土壤碳库的恢复是长期的缓慢过程。今后应加强南方红壤地区森林植被的保护,避免植被过度干扰和破坏而引起严重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现代流域管理和森林经营管理都要求对流域内以植被为主要类型的景观进行分析,并实现对流域植被未来演替格局的模拟预测。应用LANDIS景观模型对黄土区小流域次生林进行未来500 a的演替格局模拟,结果表明:油松是针叶树中的优势种,辽东栎是阔叶树中的优势种;油松在研究区内分布面积最大的时间保持430 a,辽东栎分布面积最大的时间保持70 a;阔叶树种相对聚集度指数的变化幅度大于针叶树种;随着模拟年代的推衍,树种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异龄林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0.
中亚热带四种森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纯亮  吴明 《土壤》2011,43(3):406-410
选择中亚热带地区4种典型森林类型:杉木林、湿地松林、毛竹林和次生林4种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森林类型对土壤不同发生层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5 mm和2~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影响显著(p<0.05),表现为次生林>杉木林>毛竹林>湿地松林,而在其他粒径无显著差异。0~30 cm土层内团聚体R0.25和MWD次生林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林,杉木林次之,湿地松林和毛竹林最低,其他土层无显著差异。各森林类型同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随粒径大小变化,团聚体粒径越小,有机碳含量越高。0~10 cm土层同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次生林、杉木林、湿地松林和毛竹林,而在其他土层各森林类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