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基于能量平衡的喷灌作物冠层净截留损失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喷灌作物冠层截留损失,以地面灌为对照,利用热平衡茎流计对喷灌冬小麦和夏玉米冠层截留水量蒸发产生的蒸腾抑制效应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各次灌水,喷灌冠层截留水量的蒸发明显影响田间小气候进而抑制作物蒸腾。喷灌冬小麦和夏玉米蒸腾抑制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65~4.09 mm和0.50~2.75 mm。在此基础上,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结合波文比能量平衡系统,计算出的冬小麦冠层净截留损失不足0.1 mm;夏玉米净截留损失变化范围在1~2 mm之间,占灌水量的4.3%~6.5%。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油松与华山松人工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分配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是岷江上游区域主要的群落类型,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研究了混交林林冠截留量、穿透量、树干茎流量等指标。通过混交林对24场降雨分配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83.47mm、穿透量81.43mm、茎流量2.00mm,分别占同期降雨量的50.o%,48.8%,1.2%;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和林外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恢复重建后的人工油松与华山松混交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秦岭火地塘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水量平衡的方法研究了火地塘林区混交林对降雨的再分配状况。研究结果表明,7-10月份,试验区内林冠截留量126.58mm。树干茎流量11.69mm,透过雨量588.2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量的17.43%,1.61%和80.96%,大部分降水以林内雨的形式进入林下;枯落物截留水量85.01mm,占同期降雨总量的11.75%,在蓄留降水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林地土训蓄水量变幅为53.45mm,对削减洪峰流量、调节河川径流、缩短枯水期有重要意义;在林分水量平衡中,蒸发散量为521.01mm,径流总量为155.24mm,土壤贮水量变化量为+50.09mm,分别占同期降雨总726.34mm的71.73%,21.37%和6.9%,蒸发散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输出中最重要的一项。  相似文献   

4.
以天山中部天然云杉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250 hm2流域尺度为单元,采用流域试验和水量平衡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月水文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分配过程中,80.39%的雨量分配是在土壤层完成的;其次,林冠截留率较大,占降雨量的17.92%,并且随着林龄的增大,单位面积产生的截留越强;单位面积产生径流量最小,仅为降雨量的2.75%,其中,单位面积裸地的产流最大,分别为草地和林地的5.4,12.5倍。(2)蒸发散是流域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大损耗方式,占月总水分输入量的69.53%;而以径流方式产生的水分流失最小,仅占降雨输入量的3.8%;剩余26.67%的水分则以水源涵养的方式贮蓄在土壤中。(3)降雨在森林生态系统各层次的分配规律为:树木蒸腾〉土壤蓄水〉林冠截留〉土壤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分别占水分总输入量的43.93%,26.67%,17.92%,7.68%,2.75%和1.05%。  相似文献   

5.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固定标准地观测方法 ,在对辽宁东部山区 5种主要森林类型降雨分配、植被层的蒸腾耗水及林地土壤蒸发的实际观测及对某些平衡因子 (如径流量 )通过简化水量平衡方程余项法推求基础上 ,建立森林水量平衡关系。研究表明 ,各林分类型生长季总蒸散量为 4 76 .6~ 6 5 1.3mm,以林冠的蒸发散为主 ,占同期总蒸散量的 73.5 %~ 88.6 % ,林冠下林地蒸发散为 6 9.3~ 12 6 .5 mm,占总蒸发散的 11.4 %~ 2 6 .5 % ;林地不易发生地表径流 ,生长季地下径流深 76 .6~ 2 6 3.9mm ,占同期降雨量的 10 .3%~ 35 .5 %。各林型间水量平衡分量有很大差异 ,针叶林总蒸散量明显高于阔叶林  相似文献   

6.
张伟东  邰姗姗  王雪峰 《土壤通报》2006,37(6):1091-1093
以流域为研究单元,采用水量平衡与估算法相结合的潜在蒸散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绕阳河上游流域不同水平年水量平衡的月值和年值。结果表明,绕阳河上游流域水量平衡中蒸散是水分输出的主要形式。因蒸发力大,植被干旱严重。  相似文献   

7.
玉米冠层对喷灌水量再分配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为了确定喷灌水量通过作物冠层时的分配规律,定量评价作物冠层对喷灌水利用率的影响,该文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喷灌条件下的玉米冠层上部、棵间、茎秆下流及冠层截留水量进行了田间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喷灌水经玉米冠层再分配后所形成的棵间和茎秆下流水量分别占冠层上部水量的45.4%和43.0%。截留水量空间分布变化较冠层上部、棵间和茎秆下流水量为大,均值为3.6 mm,变异系数Cv平均值为0.5。由相关分析知茎秆下流水量和棵间水量均随冠层上部水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但茎秆下流水量与冠层上部水量的关系更为密切。冠层上部水量、叶面积和株高对截留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以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定位监测了2011年4-12月40场降雨中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冠截留率分别为香樟林31.63%,柳杉林42.73%,混交林49.88%。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柳杉林混交林香樟林;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各种林分树干茎流量少,茎流率均低于2%;地表径流量表现为香樟林柳杉林混交林,地下渗滤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表明森林植被对降雨截留分配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单一结构的人工林,混交林林冠截留率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成熟期高粱冠层截留分异能力,以川中丘陵区实际降雨强度为基础,以单穴每2株高粱为研究对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人工模拟条件下成熟期高粱截留量、茎秆流量和穿透雨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降雨经高粱冠层再分配后冠层截留率平均为12.6%,茎秆流率平均为30.8%,穿透雨率平均为56.7%.降雨强度与单位叶面积截留量、茎秆流量以及穿透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叶面积与单位雨强截留量和茎秆流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而与单位雨强穿透雨量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建立的截留后各组分与降雨强度和叶面积的拟合方程,仅使用降雨强度和叶面积2个参数就可以对成熟期高粱冠层截留后各组分进行较好地估测.在降雨集中时期,高粱冠层能体现出较强的降雨再分配作用,对该区域水土保持防治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生态功能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喀斯特阔叶林的降雨分配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间野外实测的25场降水数据对森林林冠层、灌木层的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观测期内降雨以小雨和中雨为主,降雨总量为208.25mm;树干流总量为21.83mm,占降雨总量的10.48%,变化范围为0~14.3%;林间穿透雨总量为186.89mm,占降雨总量的89.7%。灌木层截留总量为34.86mm,占降雨总量的16.74%;林冠截留的总量为22.58mm,占同期降雨的10.84%。当林外降雨量大于1.15mm时,研究区内开始产生树干流,且树干流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灌木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林冠层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喀斯特阔叶林对降雨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再分配作用,对区域水量平衡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按流域成立有权威的、统一的水资源分配和管理机构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有效措施;高效节水是解决水资源矛盾的主要手段;依靠科技进步,实行开源与节流并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quatic plants can be used for treating eutrophicated water in a simple and cost-effective manner, but many such plant systems remain to be characterized. The effects of growing Eichhornia crassipes on removal of nitrogen (N) from the eutrophicated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in a large-scale enclosure system installed in hyper-eutrophicated water in Hua-jia-chi pond, Hangzhou city, China. Total N concentration in the enclosures decreased from 2.1 to 0.50 mg L? 1 after growing Eichhornia crassipes for 44 d. Ammonium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at least 2-fold after plant growth. Nitrite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to below detection limit after growing Eichhornia crassipes for only 14 d and was maintained at that level afterwards.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an indicator of water eutrophication) decreased to 10 μ g L? 1 after 44 d. The water transparenc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reaching the depth of 1.8 m (i.e., to the bottom of the pond) after 44 d. Eichhornia crassipes removed 21.7 kg nitrogen from 6,000 t of hyper-eutrophicated water in the enclosures, thu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water quality. Growing Eichhornia crassipes is the first step toward re-establishing natural ecosystem functions in eutrophicated water bodies.  相似文献   

13.
14.
Water Crises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相似文献   

15.
论水土、水土生态与水土生态保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在论述水土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土生态的概念,认为植被与水土不可分割的整体观念是水土生态的重要特征。同时,对水土生态保持的含义作了新的定义,并将水土生态保持划分为四大类型,即生态型、自然型、生产型、建设型。从水土生态的高度,从源头上、要素的联系中去认识和防治水土流失,是一种主动的、有机的、整体的水土保持观念,是水土保持认识观的深化和发展,将使水土生态保持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绿水概念是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水文学家Falkenmark于1995年首次提出的,它拓宽了传统水资源的范畴,更新了水资源的思维,引起科学界对水资源概念和水文功能的重新思考。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严峻情况下,从绿水概念出发,可以看出"水土保持"概念的全面性,也更加明确了保水的思路和方法,为全面做好水土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水土保持中"保水"的对象就是绿水,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增加绿水比例,林草措施可以储蓄绿水,耕作措施可以提高绿水利用效率。应完善保水评价体系,加强绿水资源管理,发展保水技术,完整地宣传水土保持概念,树立完整的水土保持意识。  相似文献   

17.
李铮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151-153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有效的水权理论以及水权交易体制是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法律对水权概念界定模糊,水权交易体制存在较大弊病,因此,有必要明确水权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对现行水权交易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保水剂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水土流失造成的肥料养分流失及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问题,进行节水保肥的系列研究,阐明保水构件的保水保肥效果及其应用前景。[方法]利用保水剂加工成各种形状的保水构件,并使其获得的保水保肥效果优于把保水剂和土混匀的常规方法。[结果]在同等淋水量的情况下使用保水构件可减少65%的水分流失,N,P,K养分流失可减少89%以上;盆栽试验中,在干旱胁迫情况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155%;大田试验显示,自然降雨条件下,保水构件可使玉米增产26%,甘蔗增产10.5%且糖度增加。同时N,P,K养分下渗流失减少而对养分的吸收增加。[结论]系列试验说明保水构件可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9.
海冰水灌溉对棉田水分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海冰水(全盐含量为3‰)灌溉与井水灌溉对比,结合3种施肥措施:无机肥(传统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和不施肥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条件下海冰水灌溉对土壤水分、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花整个生育期海冰水灌溉处理1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均高于井水灌溉的处理,尤其在灌溉后0—4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差异显著,约为12个百分点。2)海冰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较传统无机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盐碱地棉花籽棉产量,分别增产约10%、27%,井水灌溉处理也有相同的趋势,分别增产约12%、22%。3)无论井水或海冰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或土壤调理剂与无机肥配施均可显著提高棉花的水分利用效率,海冰水灌溉小区的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两种施肥处理均高于传统无机肥处理,约为8%、30%。两种灌溉水源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影响涝池水体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原因,以期能为涝池水体水环境保护和水质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涝池的功能、容量、面积和结构等方面出发,选取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涝池,对涝池水体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进行测定,同时对水质样本点各污染物指标进行参数检验,并应用单因子指数等方法对其综合评定。[结果]①点源污染型涝池在不同采样点位置水体污染物浓度差异显著(p0.05),各涝池总氮、总磷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4.70~78.13 mg/L,0.03~4.27 mg/L;氨氮平均浓度范围为0.36~39.18 mg/L;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范围为33.0~1 067.40 mg/L;溶解氧平均浓度范围为1.5~7.3 mg/L;pH值大小平均值范围为7.85~8.64;②大部分涝池水体污染严重,水质均为劣Ⅴ类,污染物主要以氮类污染物指标为主;③调查区涝池水质污染程度排序为:点源污染+有措施面源污染+无措施点源污染+无措施。[结论]布设污水处理设施及池底防渗措施对于改善涝池水环境状态较为重要。此外辅以内源水体的相关修复及管护工作,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