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河流域第三副区聂家河小流域坝系工程布局以现有骨干工程为骨架,各级沟道自上而下逐段布设小型淤地坝、中型淤地坝和骨干工程,分级拦蓄径流泥沙;在其示范坝系的典型淤地坝上布设了降雨、拦沙及输沙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坝系工程抬高了侵蚀基准,稳定了沟坡,控制了沟床下切和沟岸扩张,增强保土保水能力,尤其骨干坝在坝系拦沙中起关键作用,能够快速有效地拦蓄径流泥沙,控制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为保护下游河流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为加强治理、提高沟道坝系的防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而在沟道中兴建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为了加强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建设,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拨专款进行补助,1986年开始试点,计划将从1991年开始大规模建设,约在30年时间内投资20多亿元,建坝2.5万座,可拦泥150亿立方米,淤地305万亩,保护现有坝地300万亩,对黄河的开发治理和当地农业生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川掌沟治沟骨干工程坝系建设及其重大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土保持》1995,(4):15-19
川掌沟治沟骨干工程坝系建设及其重大作用内蒙古准格尔旗水土保持局(017100)黄甫川治沟骨干工程研究组川掌沟是黄甫川最大交流十里长川上游段的统称,总流域面积147km2,为准格尔旗西黑岱乡所辖,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流域内地形破碎,沟壑密度达3....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沟道工程的水保作用与防洪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地区以骨干坝、淤地坝为主的沟道工程、小流域坝系,在拦泥淤地、防洪保收、水资源利用、灌溉、养殖、人畜饮水、改善交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缺少的水土保持重要措施。沟道工程的防洪实践证明,只要形成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以小多成群的淤地坝为主体的沟道坝系,完全可以保证沟道工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修建大量的拦沙工程。依据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规定,库容>100万m3的库坝必须有溢洪道、泄水建筑物、土坝"三大件",库容<100万m3的单坝可以分为泄水建筑物和土坝的"两大件"。但据2008年12月对神木县四条小流域内淤地坝尤其是骨干坝进行调查发现"两大件"组成的坝数,不到总坝数的30%。淤地坝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质量的问题。国家投资建设的淤地坝同样存在质量问题,或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库区已淤满,没有泄水建筑物,或溢洪道设在沙壤土上……存在诸多隐患。建议应加强对淤地坝的行政管理及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游沉积的第三纪、第四纪黄土,由于湿陷、冻融、地下水溶蚀和地表径流冲刷等作用,产生大量落水洞、陷落坑和黄土桥、黄土柱等。这种地质地貌景观,与石灰岩区的喀斯特类似,故称黄土喀斯特。修建树梓沟骨干坝中,因处理岸坡喀斯特暗洞,使总工程量较原设计增加18.27%,总投资增加24.69%。在黄土高原选定治沟骨干工程坝址时,应十分注意黄土喀斯特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典型调查 ,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的管护模式主要有承包经营和移交基层合同管护两种 ,管护机制主要有以地养坝、以水养坝和以林养坝三种。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自 1986年试点建设以来 ,其功能已由最初的缓洪拦泥、淤地造田 ,发展为干旱山区开发利用有限水资源的水利基础工程。截至 2 0 0 0年 ,已建成骨干工程 13 69座 ,控制流域面积 9668 5km2 ,总库容 13 93亿m3,可为黄河拦蓄泥沙 7 89亿m3,淤地 1 4万hm2 ,发展灌溉面积 2 3 5万hm2 ,实现 5 4~ 8.4万hm2 的坡耕地退耕。由于黄河流域建坝资源丰富 ,技术成熟 ,且已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群众的欢迎 ,治沟骨干工程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蒋钢  李靖 《中国水土保持》2005,(12):46-46,47,48
1992年,黄河上中游管理局成立了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进行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使骨干工程在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等方面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为适应当前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建议进一步规范骨干坝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加强质量监督机构的自身建设,建立非常性的质量检测制度,尽快完善相关质量监督管理规程,实行质量监督分级管理制度,完善水土保持工程质量监督员岗位资格认可制度,并适当提高骨干坝质量监督的费用。  相似文献   

10.
水保治沟骨干工程是水土保持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根据作多年参与治沟骨干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经验,分析了宁夏骨干工程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宁夏今后骨干工程的发展速度及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一是与流域治理有机结合并以坝系建设为主,二是加强管理,挖潜配套已建工程,逐步向经济效益型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坝系是以小流域为单元,为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在沟道中修建的以滞洪、拦泥、淤地为目的的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坝系建设,就是在一条小流域内合理布局大、中、小型淤地坝工程体系,做到遇洪能拦,遇旱能灌,淤地能种,水多能排,防洪保收。为总结晋西多沙粗沙区坝系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沟道坝系建设,在对小流域典型坝系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对坝系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合理确定坝控规模、建坝密度、建设时序和大中小型淤地坝的比例,是保证沟道工程安全,充分发挥坝系群体最佳效益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高堆尾矿坝堆积特性及三维渗流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栗西尾矿坝深钻孔勘探试验指标统计及多种原位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高堆尾矿坝深部的干容重指标要显著高于浅部,堆积坝体同一空间位置,同样埋深下干容重指标具有随时间明显增长的规律.提出了高堆尾矿坝稳定性分析中对同一类尾矿材料(如尾中砂、尾粉砂),可按早、中、后期分区统计选取力学指标的观点.采用改进子排水结构法精细模拟尾矿坝密集排水孔,采用减小干区渗透系数的不变网格模拟分析方法处理浸润面之上的虚拟流动,得到更加接近实际的尾矿坝三维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复杂三维渗流控制分析计算程序,反演分析了现状坝高135 m的渗流场、浸润线及渗流量.计算分析结果与勘察剖面地下水位、观测总渗流量比较一致,误差不大于13%.同时表明在辐射井排渗系统作用下,可显著降低尾矿坝体潜水面,因此建立的渗控模型,可以应用于后期加高的计算分析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适合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的新方法,为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和水保规划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沟道74个不同坝型的淤地坝为基础,将其看作小流域的沉沙池,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测量与分析计算,利用淤地坝赋存的泥沙信息获得不同级别沟道的土壤侵蚀量。[结果](1)在地形复杂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沟道对应的淤地坝控制面积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2)土壤侵蚀模数调查值较设计值显著降低,造成淤地坝空坝率上升,使淤地坝长期保持负效应。[结论]利用闷葫芦坝淤积量推算坝体控制面积土壤侵蚀量,方法简单合理。同时小流域坝系可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可较准确地确定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固化风沙土的性能,为MICP技术在固化风沙土以及恢复生态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ICP技术对风沙土进行不同次数的固化处理,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固化风沙土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测试分析固化试样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保水性。[结果]通过MICP处理的风沙土,在风沙土颗粒之间有碳酸钙晶体生成,将沙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使松散的风积沙固化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随着固化次数的增加,固化风沙土的厚度、干密度、碳酸钙含量逐渐增大,渗透系数逐渐减小,固化厚度由3.38 mm增加至11.28 mm,干密度由原沙的1.61 g/cm3增加至2.05 g/cm3,碳酸钙含量由8.99%增加至13.08%,渗透系数由原沙的1.06×10-3 cm/s减少至2.35×10-4 cm/s;当固化处理次数不大于5次时,保水率随固化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固化试样的保水性能有所改善,固化处理超过5次后,保水性能则有所下降。[结论]采用MICP技术固化的风沙土,可明显改善风沙土的干密度...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淤地坝系田园综合体的构建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黄土丘陵区淤地坝系田园综合体的构建模式,为该区淤地坝系建设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利用文献研究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与条件,开展实例调查并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现状、运行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甘肃省已初步形成坝系建设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病险隐患、坝地盐碱化治理不到位、水土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以黄土丘陵区榆林沟淤地坝系为例,提出了应构建优势农业主导模式的田园综合体以及围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营造淤地坝系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结论] 构建淤地坝系田园综合体是对田园综合体发展与淤地坝系利用形式的探索与创新,有利于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水毁灾害研究中的几个观念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给淤地坝的水毁灾害进行定义。对淤地坝水毁灾害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将自然灾害中的两重性和共发性等基本概念引入淤地坝水毁的灾害研究中。认为从长时间尺度、大范围来看淤地坝的水毁并非是件坏事,这些概念的建立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的建设、淤地坝的水毁灾害研究、淤地坝水毁灾害的防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定量揭示淤地坝措施配置对黄丘区小流域暴雨径流形成及演进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小流域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不同淤地坝措施布设情景下(无坝、单坝、双坝)小流域不同断面径流的水动力、侵蚀动力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含沙量整体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大,无淤地坝布设情景下径流量增幅为114.60 cm3/s,双坝情景的径流量增幅仅有70.11 cm3/s;淤地坝对小流域暴雨径流演进过程的影响显著,淤地坝布设后径流流态由主要的紊流-缓流变为以层流-缓流为主,雷诺数Re减小幅度达到12.04%~85.85%;动力参数中径流功率ω和雷诺数Re可以被认为是能够较好描述不同淤地坝布设下侵蚀产沙的动力因子。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流域暴雨径流过程及成灾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可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调控径流过程的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砒砂岩类型区筑坝材料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黄河中游砒砂岩分布区的黄土、沟床沙、红砒砂岩风化物、白砒砂岩风化物的有机质与易溶盐含量、颗粒组成、渗透性、可塑性、抗剪强度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表明,黄土、沟床沙、红砒砂岩风化物这三种材料是良好的筑坝材料,并可作为防渗材料;白砒砂岩风化物属不良级配土,但与红砒砂岩风化物混合可互补不足,仍可作为筑坝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砒砂岩区典型淤地坝沉积泥沙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是拦减入黄泥沙的关键措施,尤以对泥沙具有绝对控制的"闷葫芦"淤地坝为甚。为研究淤地坝对侵蚀泥沙的拦蓄作用,以砒砂岩区皇甫川流域园子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采集坝地淤积剖面及沟间地、沟谷地表层样品,对沉积旋回进行断代分析,计算泥沙贡献率,反演其淤积过程。结果表明:坝地沉积泥沙粒径分布以2~0.05 mm砂粒为主,其次为粉粒、黏粒,砂粒中以极细砂和细砂占比最多。园子沟坝控流域内侵蚀性降雨事件对应的最小日降雨量为22.8 mm;淤地坝运行可划分为2个阶段,前期主要依靠坝体拦蓄泥沙,后期随着拦蓄泥沙的增多,减蚀作用凸显。坝地沉积泥沙主要来源为沟谷地,贡献率达71.4%,沟间地为28.6%,其中沟间地侵蚀产沙并非受植被唯一影响,在降雨量>45.4 mm时,地形因素会限制侵蚀的加剧。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上游某滑坡坝由两岸滑坡物质形成,进而形成了天然堰塞湖,附近区域现已成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了对该滑坡坝的渗透稳定性进行较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试验资料确定了坝体与湖积纹泥渗透稳定的可能破坏形式、临界水力坡降和允许水力坡降,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数值计算对滑坡坝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进行了渗透稳定性评价。具体评价方法为,在每种工况下先评价计算范围内最大水力坡降方向每一格点(计算剖分网格)的渗透稳定性,进而评价整个坝体的渗透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湖水位与极限湖水位两种工况下,坝体均不会出现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