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历史气候和冻(寒)害灾情资料、2007/2008、2008/2009年冬季盆栽移放试验和典型年考察资料,以及冻(寒)害形态学标准,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印证方法,对南亚热带主要果树冻(寒)害低温指标进行研究。确定了几种主要南亚热带果树的轻、中、重、严重冻(寒)害低温指标,结果分别为龙眼:-1.5~0℃、-2.5~-1.5℃、-3.5~-2.5℃、<-3.5℃;荔枝:-2.0~0℃、-3.0~-2.0℃、-4.0~-3.0℃、<-4.0℃;香蕉:3.0~5.0℃、1.0~3.0℃、-1.0~1.0℃、<-1.0℃。结果可为果树冻害监测预警及避冻区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枇杷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枇杷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枇杷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枇杷低温冻害的受灾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冰核细菌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中果肉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钟6 号”枇杷幼果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观察接种冰核细菌后, 果肉细胞超微结构在冻害胁迫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 冰核细菌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冻害胁迫对枇杷果肉细胞壁、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破坏程度; 冰核细菌对叶绿体的破坏最明显, 其次是细胞壁、线粒体; 冰核细菌使叶绿体在-1 ℃发生胞内结冰导致细胞冻害, 而未感染冰核细菌的叶绿体则发生胞间结冰, 冻害类型不同; 与-1 ℃低温相比, -3 ℃低温条件下冰核细菌的破坏作用更强。表明冰核细菌的存在加重了低温对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温对莲雾苗的影响,采用盆栽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对1a生莲雾嫁接苗(黑珍珠)进行低温处理,日最低温度(Tmin)分别设定为2.0、1.0、0.0、?1.0、?2.0℃,气温日较差分别设为15℃和6℃,按照固定程序设置日内温度变化过程,每个处理持续1~3d。处理结束当日分别对莲雾苗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观测,常温下放置10d后再观测其恢复状况,依此对造成莲雾苗叶片和枝条受害的界限低温进行分析,初步构建莲雾苗冷害指标等级。利用地理移置试验观察莲雾苗形态的变化,以对人工控制试验建立的指标进行检验和订正,得到莲雾苗低温危害等级指标。结果表明,地理移置试验结果与人工控制试验结果相一致。莲雾苗的冷害指标等级分别为:(1)Tmin≤?2℃致死,(2)?2℃<Tmin≤?1℃严重受冻,(3)?1℃<Tmin≤2℃中度受冻,(4)2℃<Tmin≤5℃轻度受冻,若Tmin在2~5℃间持续3d以上,且持续时间越长,温度越低,莲雾苗的部分叶片会因低温而干枯脱落,并影响后期生长;(5)Tmin>5℃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库尔勒气象站198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大气环流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将4个对梨树冬季冻害影响显著的气象因子,即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10℃负积温、最低气温≤-15℃日数以及积雪深度≥5cm日数,合成综合冻害指数,并以该指数为预测对象,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与综合冻害指数显著相关的大气环流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最后对模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综合冻害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历年库尔勒香梨树冻害情况,指数值越小,冻害程度越严重。结合历史灾情记录,定义综合冻害指数>-0.42为无冻害,-0.91~-0.42为轻度冻害,-1.8~-0.92为中度冻害,综合冻害指数<-1.8为重度冻害。对建立的综合冻害指数预测模型进行检验,1981-2015年回代拟合值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出的实际值相比较,正负同号率为85.7%;回代拟合值与历史灾情相比较,无冻害等级正确率为80%,重度冻害正确率为75%,中度冻害误差1个等级,轻度冻害拟合较差;2016、2017年延伸预报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6.
福建枇杷低温害临界温度和综合气候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区实际观测气温资料和枇杷相应低温受害减产情况调查结果,确定福建枇杷低温受害减产的临界温度为-1.0℃(百叶箱内),并通过对比枇杷主产区所在乡镇自动气象站与市(县)气象观测站的温度资料,进一步确定枇杷低温害的实际临界温度为3.0℃。在此基础上,根据福建省1992-2009年冬季逐日气象资料和枇杷相对气象产量,确定枇杷低温害致灾因子为极端最低气温、≤3.0℃低温害温度累积值、≤3.0℃低温日数之和以及≤3.0℃低温害最大持续日数。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致灾因子进行综合简化,得到枇杷低温害评价的综合气候指标,结合相对气象产量确定指标分级。通过对莆田市资料进行试算,低温害综合气候指标与枇杷相对气象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对评价福建省枇杷低温受害程度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福建龙眼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强低温常给龙眼树造成伤害,重则死亡,探讨龙眼树的冻害指标对龙眼树的合理布局和低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收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低温考察资料、龙眼树冻害调查资料,引用考察文献中的龙眼树冻害和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年冬季10多县(市)龙眼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龙眼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相关分析表明:龙眼树冻害级别与最低气温间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拟合,龙眼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对应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2℃、-1.6℃、-2.6℃、-3.3℃、-3.5℃;各冻害级别之间平均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8.
冻害是影响和限制枇杷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本试验以"早钟6号"枇杷为试材,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测定接种冰核细菌后,枇杷叶片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显示:冰核细菌的存在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的Pn、Fm、Fv、Fv/Fo、Fv/Fm和水分利用效率,说明冰核细菌加重了低温对枇杷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性,加重冻害发生。在接种冰核细菌条件下,-3℃比-1℃Pn、Fm、Fo、Fv、Fv/Fo和Fv/Fm降低更显著且时间提前,说明温度愈低,冰核细菌对光合系统的破坏愈重且冻害发生时间提前。另外,Tr与冰核细菌的存在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解放钟”嫁接的枇杷结果小苗(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7 ℃、2 ℃低温处理时, 枇杷叶片大多数细胞器基本无损, 排列有序, PMP、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保护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枇杷小苗对7 ℃、2 ℃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 ℃低温胁迫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 类囊体垛叠程度很低, 形不成典型的基粒, 还可见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但己经没有明显的内脊, 内部呈小泡化, PMP、MDA含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 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 表明枇杷结果小苗已经受到冻害;-7 ℃低温胁迫细胞质膜已经破裂, 原生质体浓缩, 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 液泡破裂, 线粒体膜结构受损, 脊消失, PMP、MDA含量大幅度增加, 保护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 表明枇杷营养生长已经受到极为严重的伤害。由此可见, 枇杷结果小苗在0 ℃以下受冻严重, 营养生长受阻, 从而影响枇杷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盆栽"解放钟"嫁接的枇杷结果小苗(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为试材, 采用人工降温的方法, 研究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及膜透性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 7 ℃、2 ℃低温处理时, 枇杷叶片大多数细胞器基本无损, 排列有序, PMP、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 保护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 表明枇杷小苗对7 ℃、2 ℃低温逆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2 ℃低温胁迫叶绿体双层膜结构破坏严重, 类囊体垛叠程度很低, 形不成典型的基粒, 还可见线粒体双层膜结构, 但己经没有明显的内脊, 内部呈小泡化, PMP、MDA含量呈一直上升的趋势, 保护酶活性受到抑制, 表明枇杷结果小苗已经受到冻害;-7 ℃低温胁迫细胞质膜已经破裂, 原生质体浓缩, 叶绿体扭曲变形、相互融合, 液泡破裂, 线粒体膜结构受损, 脊消失, PMP、MDA含量大幅度增加, 保护酶活性受到严重抑制, 表明枇杷营养生长已经受到极为严重的伤害.由此可见, 枇杷结果小苗在0 ℃以下受冻严重, 营养生长受阻, 从而影响枇杷正常生长以及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指标及认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陕西红富士主栽县11个定点采样果园物候及品质调查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加权求和法,建立苹果单项气候品质指标模型、果品气候品质分级指标及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数,以期为开展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认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红富士苹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与膨大期降水量、幼果期日较差、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及着色成熟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径与全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特优级红富士苹果的气候品质指标为幼果期日较差>7.9℃,膨大期降水量≥134.9mm,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6.1℃,着色成熟期降水量≤79mm,全生长季平均气温≤17.5℃;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评价指数CQEI的预测准确率为86.7%,可用于实际认证业务。  相似文献   

12.
陕西富士系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指标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8~10a树龄的陕西富士系苹果树的花枝放入人工霜箱内,以子房受冻为观测标准,在10~-5℃的温度区间对样本进行降温处理,得到花朵子房组织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由温度曲线确定其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7组不同低温条件和持续时间,观测苹果花的受冻率,确定苹果花期霜冻指标;通过对历史实际灾情的调查,得到果树自身修复影响因子,获得新的苹果花期霜冻指标。结果表明,陕西富士系苹果花的过冷却点为-2.5~-4.0℃;苹果花受冻既与低温强度有关,也与低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或持续时间越长,受冻率越高;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花朵受冻后可部分恢复坐果,果树的这种自身修复可使花朵受冻率减少约18个百分点,据此建立了新的陕西富士系苹果花期霜冻灾害气象指标;经比较,新指标对霜冻灾情的吻合率大于原指标,且霜冻级别越高吻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3.
2018−2019年对伊宁县观测区的冰葡萄进行分期采收试验,并测定不同延迟采收时间果实的总糖、总酸、糖酸比,利用相关分析、偏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寻不同延迟采收期冰葡萄的品质变化、品质年际变化以及品质与气象因子关系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判别当冰葡萄达到“最优品质”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优化冰葡萄品质、合理化区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018年及2019年随着冰葡萄成熟后采收时间的推迟,总糖和总酸含量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总糖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逐渐增大,总酸含量随采收时间推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特点。(2)影响冰葡萄总糖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30d平均气温日较差(ΔT30);影响冰葡萄总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有采摘前120d平均气温(T120)、采摘前120d平均最低气温(Tmin120)、采摘前120d平均相对湿度(RH120)、采摘前60d平均相对湿度(RH60)。(3)形成“最优品质”所需的气象条件适宜区间为7.5℃≤T120≤18.3℃,4.8℃≤Tmin120≤9.6℃,48%≤RH60≤70%,52.3%≤RH120≤64.8%,研究区采收期气象条件满足上述范围时,冰葡萄达到最佳采收时间。2018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1月21日,2019年最佳采收时间为12月1日。根据此气象条件,对2020年伊宁县冰葡萄最佳采收期进行验证,结果与实际相符,说明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实际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冬季寒害灾情调查、果园定位观测、地理移置和人工气候箱低温致灾试验4种渠道,收集芒果寒害的灾情样本39例,从而确定芒果寒害临界温度为2.0℃。在此基础上,筛选出福建芒果主产县市2001-2014年冬季28个寒害过程,通过将寒害过程温度、降水等气象因子与相对气象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芒果寒害致灾因子为过程极端最低气温、日最低气温≤2.0℃有害积寒、≤2.0℃寒害过程持续日数、≤2.0℃寒害过程降温幅度。利用主成分分析对4个致灾因子进行综合简化,得到芒果寒害评价的综合气候指标,结合相对气象产量确定了指标分级。根据寒害综合气候指标等级,应用GIS方法完成福建省芒果寒害种植气候风险区划,无寒害-轻度寒害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是引种芒果优质品种寒害风险最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邵霜  王莉  凌晨  王凯悦  金鹏  郑永华 《核农学报》2019,33(8):1527-1534
为探讨不同纳米改性低密度聚乙烯(LDPE) 膜对枇杷果实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本试验分别研究了普通LDPE膜与纳米改性LDPE膜在室温条件下(20℃)对采后枇杷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LDPE膜相比,纳米Ag、纳米TiO2和纳米SiO2改性LDPE膜可显著抑制采后贮藏过程中枇杷果实的腐烂指数、褐变指数、失重率和硬度的上升及出汁率的下降;延缓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的降低;保持其贮藏后期较高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提高了对枇杷果实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有效延长了枇杷保质期,表明不同纳米改性LDPE膜可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的保鲜效果。其中,纳米SiO2改性LDPE膜包装处理能够更好地抑制枇杷果实品质的下降,保持更好的抗氧化能力,其作为枇杷果实采后保鲜包装具有潜在的市场前景。本研究结果为纳米改性LDPE膜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低温减压贮藏对枇杷果实品质和木质化败坏的影响,该研究应用40~50 kPa压力于(0±0.5)℃下贮藏果实49 d,并每隔7 d测定果实的营养品质、出汁率、硬度、褐变指数、呼吸速率、乙烯产生速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木质化相关酶活性及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减压处理可明显抑制冷藏枇杷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产生和果实褐变,并保持较高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度和维生素C含量,抑制贮藏21 d后果实硬度的增加,减轻出汁率的下降,降低POD和PAL酶活性的上升趋势,抑制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另外,减压贮藏减轻冷藏枇杷果实的木质化败坏,可能与抑制POD和PAL酶活性有关.低温减压贮藏可有效保持果实食用品质,延长贮藏期,是适合枇杷果实贮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金粉5号"番茄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设置4个低温寡照处理,即14/4℃(日最高/最低温度)′400μmol·m~(-2)·s~(-1)(光合有效辐射PAR),14/4℃′200μmol·m~(-2)·s~(-1),12/2℃′400μmol·m~(-2)·s~(-1),12/2℃′200μmol·m~(-2)·s~(-1),每个处理持续时间均分别为2、4、6、8、10d,以适宜生长条件25/18℃′800μmol·m~(-2)·s~(-1)为对照(CK),观察番茄开花、坐果特性,并测定果实产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1)低温寡照胁迫使番茄现蕾和开花速度明显减慢,且胁迫程度越强增长速度越慢,12/2℃′200μmol·m~(-2)·s~(-1)处理不同天数后单株花蕾增长数均为0,开花数也最少,处理6d后才有新开花朵,为每株0.33朵。(2)番茄坐果数随处理时间呈"S"型变化,低温寡照处理4d以上番茄植株的坐果期明显延迟,其中12/2℃′400μmol·m~(-2)·s~(-1)处理10d的坐果时间最晚,较CK延迟了10.5d。(3)低温寡照胁迫下,番茄畸形果发生率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单株产量与处理天数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不同低温寡照处理2d对番茄产量无明显影响,而处理8d以上的番茄减产率则达到70%以上。(4)同一温度相同处理天数下,果实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随PAR的减弱而减小,而在相同PAR和相同处理天数下,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有机酸含量则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