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历史实践证明,乡村稳则基层稳,乡村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保障农村建设、维护农民利益、推动农业发展的功能,但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治理结构、治理体系与治理方式依然存在困境。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对组织建设、协同机制、治理资源等进行改革性创新,构建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持续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了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为农民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治理农村各类污染问题,成为现在美丽乡村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应明确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通过政府与村民共同治理的办法,促进农村建立环境治理长效稳定机制。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应采取多措并举的治理方针,以提高农村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
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而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离不开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在共同体意识下的共同参与,然而当前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共同体意识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目前,乡村治理多元主体共同体意识培育面临的问题有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多元主体的思想水平不同、乡村的治理体系不够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应寻求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点,实现合作共赢;提高多元主体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共同体意识;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在2018年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建设美丽新农村。而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增强群众获得感的重要抓手。基于此,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村干部、村民及乡镇相关负责人的方式,选取6镇12村对浙江省东阳市的生活垃圾治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经济迅速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下,白洋淀流域的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要想实现美丽乡村的目标,就必须要加快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帮助改善水环境恶化的现状,提高农民的幸福度。通过实地调研以及文献分析等方式发现,在白洋淀上游地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污水整治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总结分析了白洋淀上游流域农村污水整治的手段,希望为其他地区农村污水整治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日益完善,社会发展的关注点逐渐向乡村地区转移,其中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人民生计都息息相关,乡村振兴发展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构成之一,有效践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对国家全面复兴与繁荣富强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在社会治理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农村空心化、优秀人才流失、地方政府机关治理水平低等现象将对乡村振兴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不利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和全面开展,所以要想大力推动乡村发展,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社会治理工作、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现状,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本文将结合由曾文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出版发行的《农村社会治理新理念研究》一书,对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展开深入研究,进一步分析农村社会治理的相关问题并探索新时期下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由此助力我国乡村振兴以及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对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消解、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式微及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弱化等现实困境制约着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文化振兴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因此,必须客观分析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理性探索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发展出路,从而为乡村振兴的实施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基于此,分析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于立  贾宁  丁进锋  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5):348-358
乡村振兴已经纳入中国的发展战略,深入剖析英国推进城乡共同发展和富裕中的经验,可为解决中国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借鉴。该研究以英格兰为案例,深入探讨英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和转型进程中为解决乡村发展、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以及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性建议。在推进城乡共同发展的过程中,英国制定的四项乡村政策对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参考意义:1)以生态保护为核心;2)城乡平等为基础;3)乡镇振兴为空间枢纽;4)多元经济为导向和可持续农业为目标的系统性政策和措施。建议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应当:1)构建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模式;2)以乡镇的集约发展为枢纽空间,在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多样化发展;3)解决乡村人才短缺问题,实现内生性发展。研究为中国城乡协调发展,解决乡村振兴政策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结构创新、农村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充分的政策保障,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的发展又在市场拓展、产业升级、资金融通等方面促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实现二者的高效互动,本文通过构建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农村电商网商数量、农特产品市场、农村电商专业人才规模、资金规模4个子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动态反馈机制,并基于我国2010—2016年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的互动性进行了仿真模拟。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检验表明,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农村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实际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农村电商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参数、农村电商教育投资水平参数、农业财政补贴因子、农村居民消费补贴因子4个政策变量的取值,进一步对农村电商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政策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影响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财政补贴力度;相关扶持政策在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政策效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逐步加大农业财政补贴力度,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对于实现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应根据农村电商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重点推进相关政策,以促进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形式,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如对乡村文化的冲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乡村旅游同质化严重以及村民的利益难以保障等。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构建乡村文化自信心,增强乡村文化吸引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生态敏感区养殖污染治理成效和公众参与度,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西芹水厂水源地周边地区的养猪污染治理为例,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探讨治理新思路。应用Mitchell评分法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和分类,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探讨利益相关者生态经济需求差异及"养殖户-公众-村委"关系网络对污染治理的影响,进而以13个村委和111个农户的问卷调查和驻村观察数据为基础,比较各利益相关者态度和行为差异,应用Tobit回归分析显著影响态度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参与行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经济、生态利益需求和"上下游公众-养殖户-上下游村委"社会网络是水源地周边地区养殖污染治理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利益相关者对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组间差异较大:养殖户、上游公众及村委倾向于经济发展,下游公众及村委热衷于环境保护,村委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养殖户与公众。性别、利益需求类型、教育程度和年龄对个体支持养猪污染治理的态度具有显著影响,女性较男性更支持污染治理,利益需求越弱、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年龄越大的个体更支持养猪污染治理。利益需求类型和关系程度对个体参与治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利益需求越强、与养殖户关系越密切的社会个体参与治理的可能性越低,而态度对行为并无显著影响。利益需求未能得到重视和当地社会关系网的阻碍使得积极参与治理的公众较少,影响了治理效果。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生态、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及当地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协调不同主体的关键利益需求矛盾,分析利用乡土社会关系网络,由政府主导治理转向多元利益主体网络治理是促进生态敏感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黄毅  邓志英  熊曦  黎博 《土壤通报》2021,52(4):947-953
研究农村重金属污染耕地轮作休耕治理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当前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基于湖南省4区县10个村镇400户调查数据,构建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农村重金属污染耕地轮作休耕治理的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当前环境治理的效果和收入满意度评价越积极,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满意度提高一个层次的可能性分别增加18%和24%;家庭收入与环境治理满意度及收入满意度呈负向影响,家庭收入每提高一个层次,满意度提高一个层次的可能性分别减少16%和10%;调查对象年龄越大对当前环境治理的效果评价越积极,年龄每增加一个时间段,满意度提高一个层次的可能性增加80%。相反,年龄对收入的满意度评价却呈负向影响,年龄每增加一个时间段,满意度降低一个层次的可能性增加10%;农户拥有耕地受污染程度与环境治理及收入满意度呈正向影响,农户自有耕地受污染程度越高,满意度提高的可能性分别增加23%和16%。加强农村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政策与治理效果的及时宣传,切实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质量和效率,稳步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和环境认知水平、促进农户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和环境治理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通过实地调研,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生活能源和农村厕所4个层面,识别出影响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11个具体因素,运用ISM模型分析山东省农村生活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结果表明:11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5层级的影响因素递阶结构,其中卫生知识和环保意识是表层直接影响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所在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非农业就业经历、政府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是中层间接影响因素;年龄、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层根源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北省在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要进一步将以城市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环境治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转移,达到新农村要求的环保质量,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目标,还需要各级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职能和机构上进行创新,如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各级政府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间财政上怎样合理分工、打造绿色GDP与农村环境保护责任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机构和职能等。  相似文献   

15.
在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中,污染者及时交纳污染处理费既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要求,也是第三方治理持续运转的关键。但实践中存在养猪户不及时交纳污染治理费的现象,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福建省南平市炉下镇7个村117个养猪户的第三方治理费用支付行为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支付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探讨"污染者付费原则"在农村难以执行的原因。结果表明:(1)"污染者付费原则"在农村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中难以执行,养猪户缴费比例较低,严重影响了第三方治理的正常运转。虽然73.50%的养猪户认为应该交费,但只有61.54%的养猪户交纳了治理费。其主要原因是农户以自身对生活环境要求作为判断依据,忽视本地养殖行为所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养猪户没有真正理解"污染者付费原则"的内涵和要求;农村熟人社会中从众、攀比和法不责众心理;养猪户对第三治理成效的感知与其预期相差较大;基层政府缺乏落实"污染者付费原则"的手段和机制。(2)生产经营特征、家庭特征、个人特征对养猪户交费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影响程度依次为:经营类型平均受教育程度户主年龄养殖资金的外来比例养殖场面积养殖净收入。(3)由于个体的外部因素差异不大,对养猪户交费行为影响不显著。因而,需要增强养猪户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养殖业的规模化和企业化经营,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并严格执行"污染者付费"的基层落实机制,进而促进养殖污染第三方治理和养殖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行后丹江口库区水环境变化影响因素及其防控对策,为削弱库区污染负荷,确保库区水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以丹江口水库周围及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前后对比分析法,分析水环境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提出保护改善水环境的对策。[结果]水库大坝蓄水后丹江库区水质总体良好但空间差异显著,部分入库支流和库湾局部污染较为严重,氮、磷和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结论]丹江口库周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农村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库区水质的主要原因。针对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继续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工矿企业排污监管,优化监控站点并加强居民环保意识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猪养殖是重要的环境污染源,规模养猪场户实施清洁生产行为是防治生猪养殖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避免废弃物末端治理带来的弊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依据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山东省17地市509份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由如何看待清洁生产和对生猪养殖污染熟悉度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以及由年龄、受教育年限和生猪养殖出栏量组成的规模养猪场户禀赋特征对清洁生产认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由政府对清洁生产支持力度和经营组织对清洁生产的要求组成的外部规范对清洁生产认知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认知对源头预防行为、过程控制行为和末端治理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态度、禀赋特征及外部规范约束对清洁生产行为有间接影响。其作用机理为: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受制于认知程度,而认知程度又是行为主体态度、外部规范和主体自身禀赋特征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三者产生的作用条件又归因于外界环境(政府机构、经营组织、上下游企业等)与行为主体间的不断沟通。可见,规模养猪场户清洁生产行为作用机理并非单个因素间简单的线性作用,而是全产业链参与者与其所处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当根据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提高规模养猪场户对清洁生产的积极态度,加强外部规范性,强化主体自身良好的禀赋,通过较高的认知水平正向作用于行为的形成和完善,并最终从根本上降低生猪养殖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但现有环境法规作用有限,可能由于没有很好地融合当地的非正式制度。本文在研究环境规制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加入村规民约进行考虑,以湖北省规模养猪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探寻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因素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村规民约对规模养猪户的资源化利用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村规民约在环境规制对规模养猪户资源化利用意愿影响的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具体表现为约束型环境规制借助规范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引导型环境规制借助文化性村规民约间接影响规模养猪户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意愿。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启示:在乡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应当完善环境规制、规范村规民约,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使环境规制"合礼"化、村规民约"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过程,对其进行空间重构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重构乡村空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该研究引入共生理论,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共生系统,明确重构原则与步骤,构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对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予以实证,构筑了生产功能型、服务功能型、生活功能型3种农村居民点组团并在村域尺度下予以空间表达,形成"一轴一带三团"的村域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共生理论对于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基于共生策略的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既能确保农村居民点的互联互通,又能尊重农户主体地位,实现村域"资源共享、环境共建",发挥村域资源优势,提高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率,为丘陵山区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