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龙山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布局,形成完整的山、水、田、林、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护体系;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施工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辽宁省风沙区内生态环境、扭转水土流失严重局面、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推进风沙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展辽宁省风沙区水土保持规划研究。该规划以民生改善、农民收入增加、良好生态环境维系为落脚点和出发点,同时以体制机制创新和先进科技为动力,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科学配置,开展综合治理,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同时,采取同步监督机制,边治边管,确保治理成果全面发挥效益,努力争取把风沙区各小流域建成农、林、牧业产销基地,促使风沙区广大农民致富。在措施布局上,采取了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等多重措施。  相似文献   

3.
马坪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小流域为单元,从抓好封育治理入手,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初步建立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良好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目前,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促进了农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本文介绍了马坪小流域的主要成效、作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4.
兴国县自1983年列入全国八片重点治理区以来,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曾创造出5种治理水土流失的好模式,为兴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从2003年起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近10年来,兴国县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探索治理方法,创新治理模式,呈现出5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5.
船山区1989年以来,抓住"长治"工程机遇,在实施中,狠抓项目管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化技术,创新制度,着力培植农村产业,实行生物、工程、农耕措施相结合,预防、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山、水、田、林、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探索总结出以小流域为单元,坡面水系为骨架,实施坡改梯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合理布设水保林、经果林、封禁治理、农耕措施的优化模式,形成完整的综合防治和技术体系,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清流县长灌溪项目区综合治理以河背、早禾排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因害设防布设水土保持防护措施,以消除流失斑为目标,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精心施工,形成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8.79%,林草覆盖率从65%提高到69%以上,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  相似文献   

7.
秦牡河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依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突破、积极推进"的原则,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运用生物、工程措施,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建成了"五大工程体系"。目前,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流域建设成效显著。介绍了秦牡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桦川县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基本状况的调查,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选取桦川县横头山项目区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目标,围绕保护和治理坡耕地为中心,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林、田、路综合防治,对东朝阳、西朝阳、向阳堡、申家店、葡萄沟、合乡等6条小流域实施了治理,初步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水土保持防护林体系,项目区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桦川县农牧业生产安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岳池县自1989年被列为"长治"工程重点防治县20年来,积极探索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以坡改梯经果林建设为重点,以沟凼池路为骨干,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建设思路,全面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带动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针对当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单一的现象,探讨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借鉴,以获得更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方法]以江苏省丹阳市美林湾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方法研究。[结果]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应将水土保持功能与生态景观、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理念,并界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的相关概念。[结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水土保持、生态景观和生态旅游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土保持综合评价是水保技术方案及政策可行性评价的基本原则和依据。从水土流失基本情况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利用因子加权求和法构建了评价模型。以江苏省近5a典型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为研究实例,运用评价模型进行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并针对不同水土保持类型区条件下的输变电项目进行了效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丘陵区条件下的输变电类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其次为一般平原区,最后为平原沙土区;水土保持效益波动性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一般平原区丘陵山区平原沙土区。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陇东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发现大多数群众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事业及其各项措施具有很高的认同感,但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效果;小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虽有成效,但因非示范区、非项目区效果不明显,大尺度地域范围内综合治理的成效就有限。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充分重视综合治理实施者的经济利益;因此,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评价,应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利用综合治理的经济利益调动实施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把引导群众致富与其客观上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紧密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理目的。基于此,提出了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始实施,为评定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选取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阳坑小流域为例,以2005年为基准年,通过层次分析法选择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13个评价指标,从单项效益入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直接计算水土保持各单项效益价值,从而得到三大效益及综合效益价值。结果表明:江西阳坑小流域经过水土保持治理之后,2005年水土保持综合效益总价值为12 445.42万元。其中生态效益价值为10 240.65万元,占82.29%;单项效益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保水效益净化大气效益保肥效益保土效益。经济效益价值为894.13万元,占7.18%;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为:粮食增产效益经果林效益水保林效益。社会效益价值为1 310.64万元,占10.53%;单项效益价值排序依次为:改善群众经济效益提高土地生产率效益增加耕地效益减少泥沙淤积效益。评价结果表明水土保持生态效益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占有决定性地位,这将为今后水土保持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将提升人们对水土保持工作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雷波  焦峰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48-51,58
依据2007—2010年的统计与调查资料,在对典型流域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有无水土保持项目对比法,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陕南安康、商洛、汉中三市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后与治理前相比,各地类拦蓄径流量、保土效益明显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不同措施对拦蓄径流的作用顺序依次为:封育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保土耕作措施;不同措施对保土效益的作用顺序依次为: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封育措施>坡面整治措施>能源替代措施>沟道防护措施>保土耕作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水源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技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加强水土流失严重区,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和重点治理区,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等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方法]通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合有关水土保持法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等拟定水土保持的分类管理要求。[结果]提出了特定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和水土保持工程等级,严格控制地表扰动范围,最大限度减轻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等。[结论]不同区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应该执行特定的防治标准等级、防治工程设计标准等级和水土保持措施综合配置及相应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东北水保工程项目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一期工程区内,选取新型大垄、垄向区田(3°和5°)、3°垄沟深松、改垄、梯田、地埂、草地、林地共8个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地块作为试验小区,以传统3°和5°顺坡垄作为对照小区,开展全年水土保持监测,并以此进行了田块尺度上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保工程措施总体优于水保耕作措施,在耕作措施中新型大垄密植水保效果最佳。各项措施水土保持效益排序为:草地>林地>新型大垄>改隆>梯田>地埂>深松>3°区田>5°区田。新型大垄、区田和深松措施水保作用具有时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典型岩溶峰丛洼地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流失以地下漏失为主,水土流失过程特殊、复杂,非岩溶区原有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及生物措施不适宜该区。以广西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在系统分析典型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不同环境类型条件下水土流失的主要特点和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与示范,研发了适宜于峰丛洼地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土保持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可为我国西南岩溶区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的综合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红壤丘陵区坚果林下布设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水土保持效益,为该区生态恢复建设提供支持。[方法]在浙江省临安市建立山核桃试验区,布设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小区与监测设施,研究山核桃林采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的水土保持成效。[结果]从蓄水保土效益来看,表现为:茶树缓冲带套种杨桐空白对照小区。因此,山核桃林林下布设截、排水沟等措施,结合套种杨桐、栽植茶树缓冲带等经济作物,蓄水保土效益显著,既防治了水土流失,又增加了经济效益。[结论]实施各项水土保措施的山核桃林均具有很好的蓄水保土效益,且布设截水沟工程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克什克腾旗草地生态水土流失现状,通过试验研究,在分析不同地貌类型各项措施的适应性及不同类型区各项措施配置技术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克什克腾旗风蚀沙化区、山区丘陵区(以水蚀为主)、退化草原区(风、水交互侵蚀)的治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克什克腾旗(风沙源)水利水保综合治理模式,对于京津风沙源及类似地区的草地生态建设水利水保工程将起到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