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书快迅     
《农田集雨保水关键技术研究》贾志宽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ISBN 978-7-03-030050-8$98.00 2011年1月本书是依托国家旱农项目,在旱作农田集水保水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有机培肥、休闲轮耕、秸秆覆盖种植、粮草带状间作、微集水种植、可降解膜覆盖保墒等旱作技术对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本书的出版对丰富旱作农田集水保水研究理论与实践有重要的意义,对同类农业研究与生产示范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本书可为从事旱地农业研究、节水农业技术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方面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寿阳试验区玉米地农田水分平衡及其覆盖调控试验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寿阳地区春玉米缺水时期主要在播种-拔节期和拔节-孕穗期,分别缺水约36.3mm和120mm,占总缺水量的23.2%和76.8%,造成玉米产量大幅度下降。该文根据山西寿阳试验区土壤-作物水分供需平衡规律,进行农田覆盖微环境农田水分调控试验。结果表明,农田覆盖可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的无效损耗,农田水分调控效应非常显著。地膜覆盖的抑蒸保墒效应可使0~150cm土层的土壤储水量增加10.3~45.0mm,增产玉米1488kg/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2%;秸秆覆盖的微集水保墒效应可使0~200cm土层的储水量较不覆盖的增加30.7~78.4mm,每公顷玉米产量增加2235.1kg,降水利用效率提高45.5%  相似文献   

3.
爆破成腔增强黄土高原土壤蓄水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4(23)正交表做1/2实施试验,研究爆破成腔技术在黄土高原土壤蓄水保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爆破成腔技术是提高该地区农田土壤蓄水能力、改善旱季农田土壤墒情的有效措施;爆破成腔技术可使黄土高原农田在100 cm深度内的蓄水量增加10%~37%左右,无降水时间越长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微集水种植技术的农田水分调控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是提高旱区农田作物生产力的一项重要的技术选择,带型(沟垄的宽度比例和数值)的优化设计是其研究和开发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该研究利用模拟降水等方法,通过降水在沟垄间的分配比例、在沟土中水平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在沟内的最大下渗深度及在沟内的垂直分布特征值4个描述降水在沟垄间分布特征参数对同一沟垄宽度比例的不同宽度值处理对农田水分调控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种降水处理下,对同一沟垄宽度比值,随着带型的窄化(宽度变窄),降水向垄中的侧渗作用增强,在沟内水平分布的不均匀性降低,在沟内的垂直下渗略有减弱;在蓄水保墒效果上,窄带型要优于同一沟垄比值下的宽带型。  相似文献   

5.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土壤水、热及作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该文从目前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保墒技术得到启迪,提出了“保墒灌溉”这一新理念。重点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保墒灌溉的农田效应。结果表明,覆盖处理0~50 cm土壤含水率明显高于对照,地表温度日变化趋势缓和,日最高最低温度差为12.43℃,而对照则高达50.03℃。覆盖处理耕层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分别是对照的1.63倍、1.68倍和1.07倍,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均明显大于对照,相对于覆盖处理和对照本身而言,各指标均有随灌水量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覆盖处理后,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蒸腾速率等均大于对照,但是单叶水分利用效率却相差不大。玉米产量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较对照平均增加22.16%、20.28%和12.75%,且基本随灌溉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不同模拟雨量下微集水种植对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探索微集水种植的增产机理及其适宜的雨量范围,通过大田模拟降雨试验,在2006-2007年研究了作物生长期间不同降雨量下微集水种植玉米对农田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30~440 mm雨量下,微集水种植玉米可提高其籽粒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2006年籽粒产量、农田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氮、磷和钾养分利用效率(NUEN、NUEP和NUEK)在230 mm雨量下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5.4%、73.3%、56.0%、44.4%和106.8%,340 mm雨量下分别提高了36.7%、40.2%、22.8%、18.1%和35.5%,440 mm雨量下与平作相比差异不明显;2007年籽粒产量、WUE、NUEN、NUEP和NUEK在230 mm雨量下较对照分别提高了82.8%、77.4%、64.0%、52.2%和123.9%,340 mm雨量下分别提高了43.4%、43.1%、30.4%、21.8%和41.2%;440 mm雨量下籽粒产量、WUE和NUEN分别提高了11.2%、9.5%和10.1%。由此可知,在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230~440 mm范围内,通过微集水种植可以增加籽粒产量,提高农田水肥利用效率,尤其在雨量较低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及增产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地膜覆盖小麦必须配套栽培技术:最适推广地区首先为易遭受低温危害的冷凉山区和下湿地区;灌区推广可起到节水保水作用,但适宜播期应相应后移7~l0d;晚茬麦地膜覆盖有促进晚茬赶早茬的增产作用;干旱地区推广必须以休闲期残茬覆盖增加底墒为前提;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实施地膜栽培地与集水补灌措施相配套;半湿润偏旱区平地地膜覆盖要与田间垄沟微区集水技术相配套;注意覆盖前的化学除草剂使用、施肥技术、机械作业以及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白色污染农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户宅院径流利用实地试验研究表明,修建水泥水窖并水泥处理院面为最佳宅院集水技术组合。这种技术可使组合集水效率比自然院面、屋檐下铺水泥面的集水效率提高7个百分点以上,入窖径流含沙量也显著下降。按试验所得水窖尺寸公式建造水窖,可较传统方法节约投入23%,可集存宅院全年径流的68.5%。利用宅院水窖发展庭院经济,可显著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9.
定西半干旱地区春小麦抑蒸集水抗旱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97-2000年的田间试验,分析施用农气3号,Fa“旱地龙”、保水剂拌种等化学方法与地膜覆盖,农田微集水等物理方法的各种组合在春小麦上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定西半干旱雨养农业区以畦集水为主配合抗旱剂的集成技术增产效果最好,且年际变异小,效果稳定,即使在特别干旱年份仍然具有稳定的优势,是定西半干旱地区最为理想的抑蒸集水抗旱技术,该技术可使春小麦早出苗4d,出苗率提高17-18个百分点;产量提高17.6%-72.8%;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5kg.mm^-1.hm^-2,增幅达39.1%。  相似文献   

10.
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淮北砂姜黑土地区进行小麦钾肥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除千粒重和谷草比外,其他生物学性状都明显好于不施钾对照;小麦钾素营养吸收的差异主要表现于茎叶;农田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量适宜范围应控制在K2O40~80kg/hm^2,建议施钾量K2O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