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2012年5月在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种植面积较大的4个乡镇10个行政村进行药材田和粮作田中3个土层(0-20、20-40、40-60cm)的田间土壤采样,测定其有效铜、锌含量,以了解当前耕作条件下药材和粮作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的现状。结果表明:药材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在0.34~1.21mg·kg-1,有效锌含量在0~10.49mg·kg-1,粮作田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在0.27~2.11mg·kg-1,有效锌含量在0~3.44mg·kg-1,t检验结果表明药材与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无显著差异,但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含量比药材田略丰,有效锌缺乏比药材田严重;药材和粮作土壤中表层(0-20cm)有效锌含量高于其它两个土层(20-40、40-60cm),差异极显著(P0.01),有效铜含量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土壤中有效铜锌含量在所取样本间差异较大。由此可知,药材和粮作土壤中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相近,按照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药材田和粮作田土壤中有效铜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基本满足作物生长需求,而有效锌含量缺乏,所以在耕作中适宜增加铜、锌微肥的施用,以提高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辽西主产区葡萄的根区土壤养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摸清辽西葡萄园根区土壤养分状况,2009年4月~5月,在辽西葡萄主产区选择34个代表性的葡萄园分3层采集0~60 cm根区土壤,测定了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辽西葡萄根区0~2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20.37 g kg-1、2.0 kg-1、162.7 mg kg-1、164.0 mg kg-1和393.6 mg kg-1;20~40 cm层分别为:14.75 g kg-1、1.6 g kg-1、121.1 mg kg-1、124.3 mg kg-1和293.5 mg kg-1;40~60 cm层分别为:14.34 g kg-1、1.4 g kg-1、96.8 mg kg-1、87.6 mg kg-1和205.4 mg kg-1。总体来看,辽西主产区葡萄园根区土壤有机质处于中等水平,全氮、有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处于高水平或过量水平,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同时,由于多年传统施肥习惯,导致养分在根区土壤表层大量累积,其中土壤有效氮含量三层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0~20 cm土层的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与20~40 cm和40~60 cm土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20~40 cm和40~60 cm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有效磷含量0~2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20 cm与20~40 cm土层和20~40 cm与40~60 cm土层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解析山药田连作后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变化,探寻连作障碍产生的微生物学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检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粮田土壤为对照,在分析山药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探究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3种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中,山药田和粮田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种群的数量基本表现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与粮田相比,山药苗期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均表现为山药田土壤高于粮田土壤,特别是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1.86~4.48倍。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则表现为粮田土壤高于山药田土壤的趋势,特别是0~20 cm土层,分别比山药田土壤提高了1.51和0.75倍。山药收获期,0~20和20~40 cm土层山药田土壤细菌、固氮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出低于粮田土壤,而真菌数量高于粮田土壤的趋势,且0~100 cm土层土壤细菌与真菌数量的比值均降低。间作苜蓿、三叶草和大豆后可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中的固氮菌、解磷细菌及放线菌的数量。说明山药连作会明显影响土壤三大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而间作豆科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有一定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双季稻田控释尿素施用对养分在土壤剖面的垂直分布与迁移的影响,通过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比较普通尿素(U)和控释尿素(CRU)减施稻田剖面的养分累积和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NO_3~-—N、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和全钾含量呈下降趋势,NH_4~+—N含量先下降后升高,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pH升高且趋于稳定。施肥会降低0—20cm土层pH和速效钾含量。与U处理相比,0—20cm土层CRU处理全氮含量提高7.72%~19.45%,且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40—60cm土层CRU处理NH_4~+—N含量降低6.99%~19.23%。施用CRU可以有效降低土层NH_4~+—N向下淋溶,提高0—40cm土层全氮和NO_3~-—N含量,避免土壤N素流失。施用CRU对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和pH的影响不显著,但减量过大会导致有机质降低。CRU减量10%~20%处理显著提高双季稻成熟期N、P、K的吸收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用量控释尿素处理早、晚稻成熟期N、P、K吸收量与籽粒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总之,CRU处理有效地控制N素向下淋溶,减少因N肥施用带来的潜在面源污染,而CRU减施可更好地维持和提高土壤的养分水平和肥力,促进养分累积,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大量氮肥施用,易造成菜地土壤硝酸盐累积并引起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和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为降低菜田氮素累积及环境污染风险,采用根深差异蔬菜间作的方法,研究其对土壤硝态氮时空变异规律和蔬菜硝酸盐含量的影响,选择根系较深的萝卜和根系较浅的芹菜进行间作种植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作物的生长前期还是收获期,此种间作增加了0~20cm土层NO3^- -N含量,同时降低了20cm以下土层NO3^- -N含量,能够减少土壤中NO3^- -N的向下移动。从土壤NO3^- -N累积剖面分布规律看,间作区0~40cm土层NO3^-—N累积量高于单作区,而40~100cm土层NO3^- -N累积量低于单作区,间作区土壤0—100cm土层NO3^- -N总累积量减少,收获期分别比萝卜和芹菜单作区降低1.4%、9.0%。间作有降低萝卜和芹菜硝酸盐的趋势,而间作区萝卜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单作区,同时间作显著提高了萝卜产量,此种间作还能够减少氮素的表观损失。总之,合理搭配的蔬菜间作既能够增强土壤对氮素的保蓄能力,减少土壤NO3^- -N淋移,对蔬菜产量和品质也有一定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肥耦合对西芹收获期土壤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洁瑕  刘树庆  宁国辉  崔邢涛 《土壤》2009,41(4):641-648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不同水肥耦合对旱棚西芹收获期0 ~ 40 cm土层中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高中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中,较高肥在较高水下可减少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累积,较高肥在较低水下可使土壤硝酸盐相对累积增多;综合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单因子水平增加,N、P和水(W)对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相对累积依次表现为:增加、不明显和减少.②三因子其他组合下,0 ~ 40 cm土层土壤硝酸盐的累积效应表现为: 在PW一致下,随N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P一致下,随灌水量增加而减少;在NW一致下,随施P量增加而有不确定性.各处理硝酸盐的累积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体现了水对土壤硝酸盐淋洗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不同农林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辽宁省朝阳县东大道乡榛子-谷子、枣-谷子、核桃-谷子农林复合模式及谷子纯农地的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采样和室内化验分析,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表层(0~20cm)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最大,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了5.69%,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5.51%。榛子-谷子复合模式对于0~20 cm土壤的化学性质的改善效果显著,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与其它用地模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P0.05),并均高于其它模式;枣-谷子复合模式的20~40 cm及40~6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高于其它模式;榛子-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脲酶的含量最高,与谷子纯农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脲酶含量提高了23.15%;枣-谷子复合模式0~20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含量最高,在20~40 cm、40~60 cm土层枣-谷子复合模式3种酶的含量均高于其它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茶园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对有机碳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茶园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及其有机碳的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园0-20 cm,20-4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均以>2.00mm和2~5 mm团聚体为主,分别占总团聚体的比例为56.57%和69.53%.茶园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平均值为1.02 mm,并且随着土壤层次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茶园0-20 cm土层0.25~0.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20-40 cm土层<0.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而2~5 mm粒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均最低.茶园0-20 cm土层.各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分配比例均高于20-40 cm土层土壤.  相似文献   

9.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氮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学龙  赵维俊  车宗玺 《土壤》2013,45(4):616-622
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祁连山东、西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①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78 ~ 7.89 g/kg和1.50~4.39 g/kg,6.33 ~ 24.96 mg/kg和0.37~23.60 mg/kg,5.23~ 20.74 mg/kg和0.20 ~ 10.19 mg/kg,各氮素形态含量均是祁连山东段大于祁连山西段;在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中土壤铵态氮为土壤有效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所占比例在祁连山东、西段分别为70.58%和87.58%.②在祁连山东、西段0~ 10、10~ 20、20 ~ 4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不同土层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均是祁连山东段显著高于祁连山西段(P<0.05);祁连山东、西段土壤铵态氮含量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仅在20~4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在祁连山东段随土层的加深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西段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东、西段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 10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在10 ~ 20 cm和20 ~ 40 cm差异显著(P<0.05).③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系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除土壤硝态氮在祁连山西段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为强变异性外,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祁连山东、西段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均为中等变异.④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但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荒坡地为对照,研究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中广泛种植刺槐、柠条、苜蓿、杨树、侧柏的土壤中NO3--N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0~160cm土层中上述不同植被土壤NO3--N的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柠条〉刺槐〉苜蓿〉侧柏、杨树〉荒坡地(P〈0.05);人工林地土壤NO3--N含量大于荒坡地,豆科植被大于其他植被;从整个土壤剖面看,这几种植被在0~20cm表层土壤中NO3--N含量均高于其底下各土层,以苜蓿最高,达到6.12mg.kg-1,柠条次之,为5.8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20~60cm柠条、苜蓿和刺槐土壤中NO3--N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并于60cm以后趋于稳定,杨树、侧柏与荒坡地NO3--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变化不大;各植被在140cm以下土层中均存在NO3--N富集现象;不同坡位的NO3--N均呈现坡顶〉坡中〉坡底的趋势,阴坡土壤的NO3--N含量显著高于阳坡(P〈0.05)。  相似文献   

11.
脉冲电场非热杀菌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食品杀菌的一项新技术—脉冲电场非热杀菌,可望作为传统热杀菌方法的一种合适的补充或取代方法,因此是项非常有前途的技术。食品能够使用脉冲电场在环境温度下或冷藏温度下用很短的时间进行杀菌,使食品的新鲜质量得到保存。虽然目前仍然存在着很多工程问题有待解决,但应用这种方法在实验室内已获得了成功,并正接近工业利用。  相似文献   

12.
农田工程整理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工程技术手段。本文明确了涝渍地域稻田工程整理的内涵,在分析现有稻田结构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稻田工程整理的基本要求,构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型稻田结构。  相似文献   

13.
高压电场对冰融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由蒸馏水制成的-18℃的冰放在针-盘组成的不均匀电场中,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融化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施加电场后冰的融化速度高于对照的,冰全部融化成水的时间也少于对照的。在融化过程中,冰的形状出现明显的差异:施加电场后冰块的上表面出现下凹,并且冰块贮存了负电荷。初步探讨了其原因,但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野外调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外现场调查是勘测泥石流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泥石流野外调查分为区域调查和沟谷调查2种。区域调查主要对泥石流形成和活动区域的背景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识别出泥石流沟;沟谷调查是对某一具体的泥石流沟的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等泥石流形成条件和泥石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所需的各种参数。本文对2种调查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与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原沟壑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投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在近段时间内,养分供应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有机肥几近常数供应,难能扩大;豆科养地作物面积日益减少,难能恢复,解决本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肥料投入问题,关键措施是大同工提高化肥施用量,合理配施氮、磷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保护地土壤质量障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与露地和大田相比,保护地土壤在温度、湿度、空气、水分等环境条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钙镁、酸碱度及生物活性等理化和生物性质、土壤盐分累积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给土壤质量、作物生长及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为了保证高产、优质、高效的蔬菜生产,研究保护地土壤理化性状及障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湖南近几年水田耕整机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出发,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八五”期间湖南的耕整机发展趋势。结合长沙地区的大量实测综合数据,进行了耕整机与畜力的比较效益及其作业的规模效益分析,运用单项经济效益替代数学模型,对耕整机技术发展的经济界限进行了探讨。为今后湖南乃至南方各省进行重点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面糙率是影响田面水流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该文针对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不同地表状况耕地的田面糙率进行研究.分析确定了裸地和翻耕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田面凹凸程度,作物地田面糙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还包括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进行了3种地表状况的田面凹凸程度、根茎宽度和根茎高度的田间实测及田面水流运动试验;将零惯量模型与优化方法相结合,建立了田面糙率求解的优化模型;根据田面实测资料,利用优化模型求得3种耕地的田面糙率值,据此,建立了裸地、翻耕地和作物地3种耕地田面糙率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关系式正确.这对合理设计田面灌溉系统,提高灌水质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静电喷雾植保机具环状电极充电电场的模型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静电喷雾植保机具使用多种形式的充电电极,不同形式的电极产生不同的充电电场,直接影响通过电场的雾滴或粒子的荷电量及相应的荷电两相流动,从而直接影响静电植保喷雾机的性能。该文建立了环状电极充电电场的数学模型,及其勒让德函数解。  相似文献   

20.
用高压脉冲电场杀细菌孢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压脉冲电场中,大部分细菌孢子能被杀死。其效率与脉冲电场处理参数有关,处理时间长,杀死的孢子数多;脉冲频率与脉冲宽度均对处理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