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理条件给当地群众带来的饮水匮乏及经济状况欠佳的情况,通过调查,认为开发水资源是缓解人畜饮水和发展庭院经济的首要问题。为此进行了庭院蓄水系统的研究,该系统包括屋顶汇集雨水、引蓄雨水、径流蓄存3个组成部分。其结果证明,每户120m2的屋顶受雨面积,可满足5口人及1头大牲畜、5只小牲畜的饮水需求,且水质符合国家饮水卫生标准,加上汇集的地面径流,可解决发展庭院经济的用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特殊地理条件给当地群众所带来的饮水匮乏及经济状况欠佳的情况,山西省水保所有关专家对流域内进行了人畜饮水和庭院经济调查,认为开发水资源是缓解人畜饮水和发展庭院经济的首要问题,为此我们对庭院蓄水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包括屋顶汇集雨水、引蓄雨水、径流蓄存三个组成部分。其结果证明,庭院蓄水是干草地区解决人畜饮水,发展庭院经济的有效措施,即使天然降雨量较低的干旱年份,径流量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3.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户的庭院面积比平川区一般农户的庭院面积要大1-7倍,发展庭院经济有着得到独厚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4.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惩,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的优良造林树种,多年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骆立地条件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五寨县把坝系农业建设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来抓,总结出“淤、控、配、改、用”建设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在晋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的野外试验及调查,探讨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抗蚀性的时空变化规律、天然撂荒地的抗冲刷性能以及表土生物结皮、农耕地的犁底层等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的坡地土壤抗剪力及抗蚀性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总体上,旱季的土壤抗蚀性高于雨季;峁顶缓坡地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梁坡下部陡坡地。(2)只要土壤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即便水流冲刷力很大,黄土易蚀的特点也不易表现。尽量避免人为破坏黄土的整体结构,也是减少黄土侵蚀的重要手段。(3)黄土生物结皮,可大大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沙效应同结皮覆盖率成正比;犁底层在黄土地区的农耕地普遍存在,且会加剧耕作层的侵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林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干旱,生态环境恶劣,适应性和抗逆性很强的刺槐是该区重要的优良造林树种。建国以来,该区营造了大面积的刺槐林,但由于各立地类型的光、热、水、气、肥等条件不尽一致,其生长状况相差悬殊,有的甚至形成"小老树"。为了研究刺槐林的生态适宜性,在对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Verhanlst生长预测模型和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进行了分析,发现刺槐林的生长状况与各立地条件的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一致,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林生长差异显著,同时筛选出适宜于营造刺槐林的最佳立地条件类型是梁峁阴坡和阴沟坡。  相似文献   

8.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区道路冲刷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区道路产流产沙是流域产流产沙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往往成为径流泥沙输移的通道之一.据观测,山区道路的冲刷量是随着路面水流流线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的,故其防治应从缩短水流流线等方面入手.采取道路路边排水渠与早井相结合、道路设横隔,可有效地防治路面冲刷,达到保护山区道路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演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西省方山县土桥沟小流域为例,采用样线、样方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初步研究了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该地区乔木层以油松、刺槐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117.34,69.96;灌木层以胡枝子、小叶锦鸡儿、沙棘为主,重要值分别为169.45,74.05,36.92;草本层以铁杆蒿、赖草等菊科及禾本科植物为主,重要值为126.18,82.63.对比和聚类分析表明,土桥沟小流域典型群落类型为黄刺玫群丛、沙棘群丛、达乌里胡枝子群丛、油松群丛、刺槐群丛、华北落叶松群丛、白榆群丛、侧柏群丛.该地区植物种的演替序列大致为:次生裸地-草地阶段-杂灌阶段-先锋乔木林阶段-针叶林阶段.整个流域的演替方向是在朝着刺槐群落、油松群落、白榆群落、侧柏群落、白榆刺槐混交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0.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春季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点动态监测的方法,对黄土丘陵区方山县峪口镇花果山人工植被恢复过程中春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土壤含水量有较大的升高;荒草坡土壤水分条件最好,针叶林、经济林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柠条灌丛土壤水分条件一般,刺槐纯林土壤水分条件最差;土壤水分阴坡好于阳坡;土壤水分随林分密度的变化规律较为明显,黄土区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或过小,以适应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测点剖面不同部位土壤水分含量差异较大,形成剖面土壤水分总体上高下低的分布规律;各样地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最大,而后不断减小至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土石山区典型防护林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山西省中阳县车鸣峪林场4种典型防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水崩解试验测定土壤抗蚀指数并对其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防护林土壤抗蚀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土壤抗蚀指数表现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辽东栎纯林。土壤抗蚀指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为0-20cm土层抗蚀指数是20-40cm土层的2~5倍。土壤抗蚀指数随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呈三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土壤抗蚀性指数与容重、粒径>0.25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其基本理化性质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苏北山丘区典型性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佳  于法展  杨盼盼  曾晨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84-186,191
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作为水源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主体之一。研究采用“每木调查法”,以苏北山丘区现存的赤松林、黑松林、侧柏林、栎类林、杂木林、刺槐林6种典型次生林作为主要对象,通过对林下植被土壤各个层面水文特性的研究,比较分析其林下土壤的蓄水能力。结果表明:6种次生林下土壤蓄水能力范围为280.8 ~451.2 t/hm2,各次生林下土壤的蓄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土壤毛管孔隙度呈正相关,其蓄水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刺槐林>栎类林>杂木林>侧柏林>赤松林>黑松林。  相似文献   

13.
该运用线性模型理论,对黄土低山丘陵的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出了影响抗性性的主导因素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抗蚀性大小的影响,并建立了土壤抗蚀性预测模型,为黄土低山丘陵区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晋西北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定量评价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为科学指导该区域合理配置植被和生态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处晋西北的五寨县为目标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土壤水分亏缺定量评价模型,对柠条林(Caragana korshinskii)、小叶杨林(Populus simonii)、油松林(Pinus tabuliformis)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进行计算。[结果]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现象,小叶杨林和柠条林在0—200cm有轻微土壤水分亏缺,小叶杨林在200—600cm深度内没有土壤水分亏缺,柠条林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升高;油松林在0—200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亏缺严重,在200cm深度以下土壤水分亏缺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有所降低;3种林地的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分别为0.16,-0.12和0.31,油松林的土壤水分亏缺程度高于另外2种林地;3种人工林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干层分布,以轻度和中度干层为主,油松林在浅层土壤有重度土壤干层发育。[结论]晋西北黄土丘陵区3种人工林地中,油松林土壤水分亏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并对各水土保持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顺垄试验小区蓄水保土效果最差;地埂植物带、灌木埂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居中;生态修复、横垄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较高;水平坑试验小区水土保持效益相当高.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生态修复对土壤pH、容重和田间持水量的修复最为明显;各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组成,即土壤质地的修复效果均不明显,可见水土保持措施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土壤质地.在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较短时间内,土壤SOC的消耗要大于其累积,使其在短时间内无法取得较好的SOC恢复效果.速效养分含量受水土保持措施影响非常大,土壤速效养分一部分随土壤侵蚀流失,一部分为植物所吸收利用,从而导致各水土保持措施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生态修复措施对土壤速效养分的恢复效果最佳.在目前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下,选择生态修复措施,即自然撂荒是短时期内吉林省东部低山丘陵区进行小流域治理、退耕还林(草)工程和恢复土壤肥力质量较好的选择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以设在山西省阳高县的大型径流观测场为依托,研究晋北黄土丘陵区不同人工植被对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沙棘、油松植被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蓄水能力为84.8%~95.9%,保土能力为95.2%~99.7%;植被生长的第3年和第4年,荒坡区和苜蓿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急剧增强,第4年蓄水能力分别达82.8%和91.2%,保土能力达97.0%和98.0%;不同植被区4-9月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为7.0%~19.1%,其中油松区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沙棘、苜蓿和柠条区,荒坡区和裸坡区变异较小,不同植被区土壤水分亏缺率为23.98%~52.66%,亏缺顺序为柠条区>苜蓿区>油松区>沙棘区>荒坡区>裸坡区。可见,植被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变异及亏缺程度。  相似文献   

18.
黄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模型系统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的特点,对建造土 模型系统进行了分析。首先地土壤侵蚀量模型过程进行了描述,其次对土壤侵侵蚀量的发展和两种模型类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分布型参数模型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全分布型结构设计分析,最后指出建造分布型参数的土壤侵一模型系统所具有的很多优点,它同当前土壤侵蚀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提取黄土丘陵区沟沿线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丘陵区的沟沿线,是反映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重要的地形结构线。以陕北绥德县韭园沟流域为实验样区,探讨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实现自动提取沟沿线的原理方法,并以航片及地形图等高线为依据,对所提取沟沿线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证明,利用DEM自动提取沟沿线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