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吉林省西部地区重要湿地及其生态环境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重要湿地划分标准,确定吉林西部重要湿地,包括查干湖湿地区、向海湿地区、莫莫格湿地区、大布苏湖湿地区、龙沼沼泽区等,并对吉林西部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进行了论述, 对该地区湿地保护、管理与开发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玛纳斯河流域湿地平原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玛纳斯河流域湿地水库群上接大河、下通灌区,是流域供水系统中最主要、保证率最高的供水水源。对位于玛纳斯河流域泉水溢出带中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湿地水库群在防止湿地萎缩退化、防止次生盐渍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沙化、抵御洪、旱灾害威胁、加强湿地调控能力以及增加了绿洲的人口承载能力和生产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该湿地水库群的建设为干旱区山前潜水平原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3.
山西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特征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张峰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51-153,188
山西湿地主要分布于各河流流域、湖泊和水库及周围地区,具有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征,主要类型有河口(内陆)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总面积约2146km2。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1)污染严重导致湿地生态环境功能丧失,特别是河流尤为突出;(2)河漫滩和湖泊的过度围垦,加速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3)不合理利用和过度捕猎导致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4)许多水库的修建使湿地丧失速度加剧;(5)连续多年的干旱导致许多河流成为名副其实的"季节性河流"。最后,提出了山西湿地生态环境恢复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河流湿地作为主要的湿地资源之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通过建设河流湿地工程来改善水质、恢复河流生态、实现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成为中小型季节性河流治理的当务之急。以老虎山河朝阳段为例,提出以湿生植物为主体的河流悬浮物降速促沉的清除技术和河流功能与负荷分区的控制技术,将水质处理与水利生态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拦截、植物降解等方法,分层次、分区段地治理河流悬浮沉积物,对推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状及其恢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滨海新区是东亚至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的驿站,面积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生态背景,区内有河流、湖泊、滩涂和沼泽等湿地类型,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但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滨海新区湿地退化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自然湿地大量丧失、湿地被蚕食、湿地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结构改变导致生态功能丧失.在分析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的对策并重点提出了针对滨海新区湿地恢复的林草地+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为该区域的湿地恢复和环境保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农牧交错区多伦县三期具有代表性(1987年、2000年和2010年)的湿地遥感数据为基础,对多伦县湿地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7-2010年,湿地面积呈递减趋势,23 a共减少了13 504.63 hm2;其中1987-2000年,沼泽湿地变化率为-1.74%,河流水库湿地变化率为-0.12%.2000-2010年间,多伦县全县沼泽湿地变化率为-4.81%,河流水库湿地变化率为0.18%.湿地向非湿地转移,约90%以上是沼泽湿地向林地、草地和耕地转移,其中2000年之后的转移速率是1987-2000年转移速率的1.3倍.湿地内部转移,1987-2000年,表现为沼泽湿地净增加,2000-2010年表现为河流水库净增加.驱动力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气候干热是湿地减少的主要自然因素,由人口数量增加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导致湿地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正确的政策引导对缓解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湿地保护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东北、内蒙古地区的水源涵养区,既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障区,又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被誉为"祖国绿色宝库"。河流湿地作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该区域生态安全,维持该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内蒙古巴林雅鲁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浅谈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河流湿地保护规划的思考,希望对同类湿地保护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简述城市污水河流概况的基础上,介绍了城市污水河流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城市污水河流五大问题,以人水和谐为指导,本着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按照改善环境与防洪排水相结合、维护自然生态与满足行洪排水要求相结合、生态湿地与滞洪蓄洪相结合的三大原则,给出相应的五大建议措施。城市污水河流水系实施生态治理不仅对城市发展主题具有巨大的提升和促进作用,而且将有助于改善当地的水体环境和沿河的投资环境,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水和谐,为城市污水河流改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汾河流域湿地退化特征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汾河流域湿地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湿地类型有河口(内陆)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水库湿地和沼泽及草甸湿地等,总面积930.51km2。由于人为不合理利用和自然的原因,导致汾河流域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严重。该流生态环境主要表现特征为:(1)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导致湿地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退化;(2)不合理的开发加速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3)过度开垦破坏水禽的栖息地,滥捕盗猎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下降;(4)过度开采地下水和煤炭的无序开采使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0.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可以直接反映植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产能力,利用遥感影像、气温降水数据结合简单差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对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NPP进行了时空变化研究与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时间上,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NPP呈现波动式增长,NPP增长面积可达整个湿地面积的92.51%,年增长率为0~2 gC/(m2·a);空间上,河流湿地NPP值呈现东高西低格局.而15年间NPP增加最快的湿地为处于西部的克鲁伦河湿地,增长面积可达99.5%;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是导致NPP变化的两个重要因素,NPP增长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03),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R=-0.559).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减小,促使湿地NPP的增加.同时,国家政策以及治沙工程同样影响着NPP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湿地农田化过程是三江平原过去50年以来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选取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 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数据(MSS,TM,CBERS),利用景观梯度分布分析模型,对1954~2005年期间湿地与农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除西南部靠近松花江地区、浓江上游地区湿地景观分布较为稀疏外,其他地区都属高湿地景观梯度区。到2005年,除洪河自然保护区及靠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缘地区外,研究区的大部分都成为耕地景观高梯度分布区。耕地景观和湿地景观梯度分布格局的变化揭示了研究区湿地农田化过程的空间规律性,即耕地逐年向东扩展的同时,湿地相应地向东北方向消退。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中小河流污染的治理,可以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建设河流湿地,降低水流速度,增加滞留时间,恢复生态植被等达到降解污染物和改善水质的目的。朝阳市第二牤牛河水污染问题突出,直接影响大凌河干流水质,因此采用河流旁侧湿地建设技术,将河道分为行洪区和湿地区,在湿地区修建生态稳定塘和各类表流湿地,降解河流中污染物,改善了第二牤牛河水质现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嫩江流域是我国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湿地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的上游及中下游的河流沿岸及尾闾区域。为揭示嫩江流域湿地变化的特征,将研究区划分成17个评价单元,分析各评价单元湿地的面积及其变化,结果发现:湿地的减少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主要表现为开垦湿地为耕地,耕地化率为54.6%,主要集中在嫩江中、上游区域;其次是压缩湿地生态需水而导致的湿地退化、盐碱化,退化率和盐碱化率分别为31.8%和2.5%。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为:①人类生活、工业和农业需水量增大,占用了一部分湿地的生态需水;②水利工程的阻隔,减少或切断了河流与湿地的水力联系;③人类开发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反补地下水。  相似文献   

14.
生态河道建设已经成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受损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山东平原区某城镇河道为例,分析了该河道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我国城镇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和实践,按河道不同位置和岸线型式,提出了三种不同修复模式,分别为城郊河道生态修复模式、湿地公园模式、乡村河道生态修复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为山东相似地区的河道生态修复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湿地农田化过程是三江平原过去50年以来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特征,由于大面积的湿地被农田所替代,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本文选取三江平原别拉洪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S和GIS技术,集成地形图与遥感数据(MSS,TM,CBERS),利用景观梯度分布分析模型,对1954-2005年期间湿地与农田景观梯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54年除西南部靠近松花江地区、浓江上游地区湿地景观分布较为稀疏外,其他地区都属高湿地景观梯度区。到2005年,除洪河自然保护区及靠近黑龙江和乌苏里江边缘地区外,研究区的大部分都成为耕地景观高梯度分布区。耕地景观和湿地景观梯度分布格局的变化揭示了研究区湿地农田化过程的空间规律性,即耕地逐年向东扩展的同时,湿地相应地向东北方向消退。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长株潭城市群的湿地景观面积迅速减少、破碎化程度增加等情况,该文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数据及物候特征参数,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的随机森林算法获得了长株潭城市群2000-2015年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数据,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质心迁移等方法分析了近16 a来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时空格局及变化特征,并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群湿地演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类型主要为人工湿地水田,其次为河流湿地与库塘湿地,湖泊湿地与苔草沼泽分布面积相对较小;2)2000-2015年研究区湿地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减少231.12 km~2,减少6.64%,同时湿地的空间转移也十分剧烈。3)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湿地景观破碎度在呈增强趋势,且景观形状也趋于复杂。同时,研究区景观连通性在不断降低,而景观丰富度在不断增加。4)研究期间,长株潭城市群5种湿地类型的质心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的迁移,其中河流、库塘和水田的质心迁移相对较大,湖泊的质心位置相对稳定。5)长株潭城市群地区降水量的减少及气温的升高,加之高强度人类干扰是近年来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活动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该研究可为长株潭城市群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干旱区湿地景观格局遥感动态监测与时空变异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解和掌握全球变化环境下中国干旱区湿地的分布现状、变化过程和时空格局特征,该文通过多源遥感技术手段,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和目视解译相结合,完成了干旱区湿地信息的多期监测,实现了新疆地区2000、2005和2010年的湿地分布制图,并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地统计方法计算了近10 a时空变化情况,分析了湿地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10 a来全疆干旱区湿地约增加了10.1%,2010年新疆湿地总面积达到22 438 km2,较2000年约增加了2 065 km2;2)在类型构成上,2010年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所占比例分别为42.73%、29.43%、17.98%、8.92%和0.94%;3)在空间分布上,南北疆呈现不均衡,南疆湿地约占总体的76%,北疆湿地仅占24%;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流域,以河流湿地为主,空间分布差异显著;4)新疆湿地面积总体上呈增多的趋势,不同类型的湿地面积变化幅度差异较大。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动态度分别为:2.58%、2.43%,河流湿地与湖泊湿地的动态度为:0.59%、0.43%;净增量最大的是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分别增加了827.92和531.86 km2,占湿地净增量的65.85%。在变化原因上,全球变暖、新疆区域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多是湿地近年来增加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剧了湿地变化的复杂性和空间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以及湿地资源的保护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和结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流域内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科学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该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河流域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3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体系,结合湿地分类分级计算,选取植被需水量等8项指标,分析计算了不同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下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最小、最优以及最大几个典型状态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衡水湖湿地供水仅能满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与湿地现况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的绕阳河湿地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5-2007年丰水期TM、ETM+、CBERS遥感数据资料,利用RS和GIS软件提取湿地类型转移矩阵,结合重心模型,分析了自1975年以来绕阳河沼泽湿地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75-2007年绕阳河沼泽湿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百分比由1.908%下降到0.068%,沼泽湿地主要转出类型为水稻田、裸地;1975-1988年绕阳河沼泽湿地重心向东北方向偏移了1.58 km,1988-2007年向西南方向偏移了3.21 km,32 a间整体向西南方向迁移2.36 km,距河流垂直距离缩短了1.79 km;水稻田的时空变化是沼泽湿地时空演变的直接驱动因子,人口是其最根本的驱动因子,地下水水位埋深、经济活动与沼泽湿地面积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河流面积与沼泽湿地面积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概括来说,人类活动是绕阳河沼泽湿地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