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土壤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宁省大豆田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39株真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真菌菌株代谢产物浸出液在不同处理时间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的抑制作用,评价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效果,从而进一步筛选出生防效果较好的菌株。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菌株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差异。39株被测菌株中有7株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真菌snf 2455-2的浸出液对大豆胞囊线虫有较强的致死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大多数菌株的抑制效果增强,同时具有抑制效果的菌株也增多。在处理72 h时,与对照相比有17株菌株抑制效果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定殖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机会真菌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会真菌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潜力。本研究于2010—2011年针对来源于中国7个省份的156份烟草根结线虫样本,分别分离根结线虫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应用18S rDNA-ITS片段测序结果结合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培养性状鉴定定殖游离卵、卵块和雌虫上的真菌。根据分离到菌株的培养性状、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定殖于南方根结线虫或北方根结线虫的9 839个游离卵、408个卵块和284个雌虫的真菌菌株,明确鉴定出9属13个种,其中定殖根结线虫新记录种5个,即长梗木霉、芬芳镰刀菌、渐狭蜡蚧菌、虫草棒束孢和交枝顶孢。淡紫紫孢菌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原名:淡紫拟青霉)为优势种,分布广泛,在云南、安徽、湖北、贵州和山东省均被分离到。该菌在南方根结线虫和北方根结线虫的游离卵、卵块和雌虫平均分离率分别为0.49%、24.00%和16.90%,说明其地理和生态适应性广泛。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根结线虫卵和雌虫上定殖的机会真菌种类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尚无渐狭蜡蚧菌和虫草棒束孢作为线虫病原物的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对根结线虫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种(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的不同稀释倍数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卵孵化的影响,采用培养皿法进行室内生测,定期调查根结线虫卵孵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品系)昆虫病原线虫(斯氏属两个种和嗜菌异小杆两个品系)共生细菌的10×稀释液,6 d时Hb-NJ共生菌使M.incognita的卵孵化率最低,为8.6%,以TSY培养液为对照,其孵化率为29.1%,Hb-NJ共生菌对M.incognita卵孵化的抑制作用最强,相对抑制率为70.6%,其它3种昆虫病原线虫Hb-IGA、Sc-All和Sf-IGA共生细菌的孵化率为分别为24%、22.6%和25.2%,其相对抑制率是17.2%、22.3%和13.4%;8 d时线虫Hb-NJ、Hb-IGA和Sc-All共生菌的相对抑制率分别为67.1%、39.3%和41.7%,10 d时4种(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对M.incognita的孵化率和抑制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种(品系)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20×和50×稀释液对M.incognita卵孵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基于以上结果,Hb-NJ的共生细菌可以通过抑制南方根结线虫的卵孵化导致线虫群体下降而达到防治线虫的目的,因此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杀线虫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蜡蚧轮枝菌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斜纹夜蛾幼虫死亡率随蜡蚧轮枝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在孢子浓度为3.4×108个/m L,斜纹夜蛾2龄幼虫的最高累计死亡率为87.48%,3龄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最高为82.64%。2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为3.046×105个/m L,3龄幼虫致死中浓度为3.089×105个/m L;2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是3.41 d,3龄幼虫的致死中时间是4.75 d。实验表明蜡蚧轮枝菌在对斜纹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茄病镰刀菌与棘孢木霉对碳源、氮源的需求,试验在培养基I与培养基II的基础上调整碳源、氮源及C/N比,测定碳源、氮源对茄病镰刀菌和棘孢木霉菌丝生长量与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不明显,甘露醇有利于其产孢;氮源对茄病镰孢菌生长的影响显著,硝酸钠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菌丝生长与产孢;C/N比值对茄病镰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12∶1时,菌落直径6.55 cm,每毫升产孢量3.36×10~6个。碳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不明显,蔗糖和葡萄糖有利于其生长与产孢;氮源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的影响显著,磷酸二氢铵与硝酸钠均有利于菌丝生长,磷酸氢二铵有利于其产孢;C/N比值对棘孢木霉菌丝生长及产孢的影响显著,C/N达到9∶1时,菌落直径6.20 cm,每毫升产孢量1.45×10~7个。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航天诱变对淡紫拟青霉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利用淡紫拟青霉山东菌株搭载"神舟八号"宇宙飞船进行诱变处理。对筛选得到的30个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进行了形态、色素、菌丝及孢子形态、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产孢量等生物学检测,并测定了各诱变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和松材线虫卵的寄生率。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菌株各项生物学特性与原始菌株存在分化。航天诱变后的菌株菌落形态、色素和菌丝结构与原始菌株差异明显;菌落生长速度、菌丝干重和产孢量的负突变率均高于正突变率;菌株对松材线虫卵的致病力较低,寄生率最高的菌株Sd-m-20的寄生率仅为18.0%,菌株对根结线虫卵致病力较高,菌株Sd-m-9,Sd-m-11,Sd-m-16,Sd-m-22和Sd-m-26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率分别提高了14.48%、14.90%、12.35%、7.66%和17.45%,显著高于原始菌株的寄生率(78.3%)。航天处理对淡紫拟青霉诱变效果显著,其优良突变菌株可能用于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3个抗病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生育期内根面和根际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并应用荧光计数法直接测定了根际细菌和真菌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土体的微生物种类最丰富、根际的次之、根面的较单一。播种后从三叶期到鼓粒初期,根面和根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随生育期逐渐增加,鼓粒初期达最大值,而成熟期则有明显的下降;大豆根际细菌生物量也存在相同的变化规律。抗病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其根面、根际可培养细菌总数存在差异;抗病品种大豆的根瘤重明显高于感病品种。种植一季后感病品种根际积累的病原生物(镰孢霉Fusarium.sp.和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的胞囊数)明显高于抗病品种。说明大豆根系分泌物对微生物具有选择性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不同大豆品种以及同一大豆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分泌物的组成和数量不同,从而使大豆根面及根际形成了特定的微生物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8.
生物防治病虫害是当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大豆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和黑斑病(Alternaria tenuissima)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害,为了控制灰霉病和黑斑病对大豆的危害,通过生物防治的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法从江西省东乡野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64株拮抗菌,经反复筛选及平板对峙法测定菌株A2、A6、A10、F7和G6对大豆灰霉病菌和黑斑病菌有稳定拮抗作用。通过菌株发酵滤液和化学农药抑菌效果比较,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率远超化学农药,其中拮抗菌的发酵滤液对灰霉病最佳抑制率达91. 7%,对黑斑病最佳抑制率在60. 9%~87. 0%之间;而灰霉病特效素和苯醚甲环唑对灰霉病和黑斑病的最佳抑制率仅为68. 0%和47. 3%。根据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分子鉴定,5株菌分别为米修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ionensis)、绛红产色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purpureochromogenes)、圈卷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nsochromogenes)、链霉菌(Streptomyces sp.)和类芽孢杆菌(Panenibacillus sp.)。本研究为大豆灰霉病和黑斑病的生防菌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基质浓度(C N=0.001g/mL、0.005g/mL、0.015g/mL、0.045g/mL、0.135g/mL)对淡紫拟青霉“NH-PL-03”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浓度对菌体生长有明显影响,基质浓度为0.045g/mL时菌丝生长旺盛,培养10d每瓶干物质量达到0.82g,对茎线虫校正致死率在8d达到峰值52.30%。基质浓度为0.015g/mL的实验组合产孢量最大,培养8d产孢量达峰值69.20百万个/mL。0.135g/mL的基质浓度对菌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培养10d其干物质量和产孢量仅分别为0.23g和15.10百万个/mL。  相似文献   

10.
黄瓜是设施主栽蔬菜,长期连作导致根结线虫病发生和危害加重;嫁接是提高黄瓜对根结线虫抗性的有效手段,但不同砧木品种间存在差异。为探明嫁接提高黄瓜抗根结线虫能力的机制,试验选用不同抗性的砧木品种‘云南黑籽南瓜’(低感)和‘甜砧南瓜’(高感),以‘新泰密刺’自根黄瓜为对照,采用人工接种,研究了黄瓜砧木对南方根结线虫生长和繁殖的影响,并探讨了根系分泌物与线虫卵孵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线虫侵染初期,3个品种根内的二龄幼虫(J2)数差异显著,‘云南黑籽南瓜’最少,‘甜砧南瓜’次之,‘新泰密刺’最多;侵入根内的J2均能正常发育为成虫,根内线虫总数以‘云南黑籽南瓜’最少,‘新泰密刺’最多;根际J2数量以‘新泰密刺’最多,‘云南黑籽南瓜’最少;发生二次侵染前,根际卵粒数呈现出相同的特点。黄瓜及其砧木根系分泌物明显影响根结线虫卵的孵化,孵化率以‘云南黑籽南瓜’最低,‘甜砧南瓜’次之,‘新泰密刺’最高;接种根结线虫后,根系分泌物影响下的卵孵化率较未接种时明显增加,‘新泰密刺’增幅最大,‘云南黑籽南瓜’增幅最小;随着生育时间延长,三者根系分泌物对卵孵化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低感砧木根系分泌物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孵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线虫在其根内及根际的发育,可能是抗线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李思  尚晓静  张富美  侯瑞 《核农学报》2022,36(8):1569-1578
为探究贵州省蓝莓根部内生木霉多样性,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木霉,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峙培养法及无菌发酵液法,分析蓝莓根部内生木霉多样性及内生檑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组织分离、形态观察、rDNA-ITS和EF-1α基因序列鉴定得到16株内生木霉,属于Trichoderma virensT. koningiopsisT. harzianumT. pubescens 4种,相似度为98%~100%。蓝莓根部内生木霉分离率(IR)为8%,分离频率(IF)为15.53%,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0.450 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88 7、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408 2,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345 0。16株蓝莓根部内生木霉对交链格孢菌、禾谷镰孢菌、Diaporthe longicolla、小新壳梭孢、尖镰孢菌、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35.01%~76.38%、58%~67.68%、55.10%~73.53%、52.24%~70.00%、25.80%~52.99%、37.18%~66.76%、37.37%~70.53%。选取T. harzianum GL11、T. harzianum GL15、T. harzianum GL19、T. harzianum GL39、T. virens GL42共5株木霉菌进行无菌发酵液试验,结果显示5株木霉菌发酵液对除小新壳梭孢外的其他6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Diaporthe longicolla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46.71%。本研究结果可为蓝莓病害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对植物真菌病害有稳定作用效果的生防细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大豆和玉米根部内生细菌中筛选获得12株菌株,这些细菌对大豆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豆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glycine)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gsporum f.sp.lycopersici)均具有明显拮抗作用。16S rRNA基因鉴定表明12株内生拮抗细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选取5株细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细菌均对大豆根腐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菌株J1和J2防效分别达到20.4%和32.1%。  相似文献   

13.
14.
生物质炭介导生防微生物抑制辣椒疫霉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炭可有效防控土传病害,筛选并鉴定出生物质炭介导下的生防微生物,可为研究生物质炭防病机理和强化生物质炭防病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首先进行秸秆生物质炭防控辣椒疫病盆栽试验,利用定量PCR和平板计数明确生物质炭在防控辣椒疫病时可富集的已知生防微生物,再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和定殖复筛筛选出生物质炭可富集的潜在生防微生物菌株,最后研究各菌株在土壤中对辣椒疫霉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质炭使根际辣椒疫霉数量显著降低95.1%、辣椒疫病发生率显著降低91.1%,并使具有生防功能的木霉菌、青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数量显著增加2.22倍、4.09倍、3.89倍、2.45倍、1.45倍和1.30倍。通过平板初筛得到可能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2株潜在生防菌株。定殖复筛剔除部分假性生物质炭介导菌株,获得可明确被生物质炭富集的2株木霉菌、3株青霉菌、2株曲霉菌、3株芽孢杆菌、3株假单胞菌、3株链霉菌和2株鞘氨醇单胞菌。木霉菌(TR1和TR3)、青霉菌(PE1)、曲霉菌(AS1和AS2)、芽孢杆菌(BA1、BA2和BA3)、假单胞菌(PS1和PS3)、链霉菌(ST1、ST4和ST5)13个菌株可显著削减土壤辣椒疫霉数量。其中,所有木霉菌和曲霉菌菌株(TR1、TR3、AS1和AS2)及芽孢杆菌(BA1和BA2)、假单胞菌(PS1和PS3)和链霉菌(ST1)9个菌株与生物质炭具有显著的协同抑制辣椒疫霉效果。因此,防控辣椒疫病时,木霉菌、曲霉菌、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链霉菌是生物质炭介导下的主要防病微生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外源放线菌对谷子种子萌发、拔节期植株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一株微白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T4为供试菌株,以无菌水为对照,通过培养皿试验分析T4发酵液原液、10、100、1 000倍稀释液对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无菌剂添加处理作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探究T4活菌制剂包衣和拌土对拔节期谷子植株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的作用。结果表明,T4发酵液处理提高了谷子种子的萌发率,尤其以培养前期的提高幅度较大。T4发酵液的原液、10和100倍稀释液处理使谷子培养24 h后的萌发率与无菌水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5.8、6.7和9.2个百分点,100倍稀释液使谷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了9.2个百分点、23.1%和13.4%。盆栽试验中,与无菌剂对照相比,包衣施加T4菌剂处理拔节期谷子地上植株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22.5%和32.7%;根尖数和根分叉数分别增加了90.9%和66.9%;根际细菌(B)数量和微生物总数分别增加了95.1%和49.5%;真菌(F)数量减少了52.1%;放线菌(A)与真菌的数量比值(A/F)、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比值(B/F)...  相似文献   

16.
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是分离自马铃薯疮痂病自然衰退土壤中的一株拮抗菌。前期研究表明,该菌株及其发酵液对棉花黄萎病菌、瓜类白粉病菌等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本文利用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Men-myco-93-63与其抗生素高产菌株D12-3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通过优化条件,建立了一套适合该生防菌的双向电泳体系。通过比较蛋白质图谱的差异,发现了四个差异蛋白,质普分析表明,四个蛋白点分别为聚羟基脂肪酸(PHAs)的包涵体蛋白(PhaP),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甲基接受趋化蛋白(methyl-accepting chemotaxis protein)和ABC转运体(ABC transporter, ATP-binding protein),这些蛋白可能与该生防菌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酸马奶酒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抗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从内蒙古锡盟不同地区采集15份酸马奶酒样品,经分离纯化、归属种鉴定,并单菌发酵液经调pH值、蒸发酒精、浓缩后,对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抑菌研究。结果表明,酸马奶酒是由多种乳酸菌和酵母菌共同发酵的乳饮料。其中乳酸菌中有球菌5个属,杆菌6个属,酵母菌6个属。乳酸菌中有9株乳球菌和12株乳杆菌对李斯特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酵母菌中有4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有2株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李斯特杆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及其鉴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琼脂块法及抑菌试验, 研究了多功能放线菌Act12 对6 种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 确定了Act12 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 Act12 对6 种供试土传病原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其中, 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和尖孢镰刀菌西瓜专化型(F. oxysporum f. sp. niveum)的拮抗圈直径分别达到20.5 mm 和18.4 mm; 培养48 h, Act12 无菌发酵滤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菌率达到83.2 %。菌株显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 S rDNA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多功能放线菌Act12 为链霉菌属的密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ctum)。  相似文献   

19.
辣椒疫霉菌是一种缺乏甾醇合成必要基因的疫霉属重要植物病原卵菌,其可利用植物中富含的β-谷甾醇等甾醇类物质完成生活史。为了明确β-谷甾醇在辣椒疫霉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中的作用,本研究设置系列浓度梯度(0.2、1.0、5.0、25.0、125.0μg·mL-1),测定了其对辣椒疫霉菌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的影响,观测了β-谷甾醇处理后菌丝的生长及形态结构,探究了其对辣椒疫霉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生长发育,高浓度抑制生长发育。具体表现为:当β-谷甾醇浓度为0.2μg·mL-1时,其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当β-谷甾醇浓度高于5.0μg·mL-1时,其对菌丝生长及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β-谷甾醇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随之增强。在β-谷甾醇对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10.0μg·mL-1)下,其对菌丝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对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生防效果更佳的芽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菌株,本试验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DDGJ05、DDGJ01和DDEN01菌株进行诱变,并结合平板对峙培养法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只有DDGJ05有正突变菌株的出现,正突变菌株的编号分别为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平板对峙培养试验结果表明,DDGJ05-20-8、DDGJ05-40-8、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91.12%、93.52%和94.00%,均高于对照亲本菌株DDGJ05。继代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正突变菌株DDGJ05-40-8和DDGJ05-40-10对大豆疫霉的拮抗作用能够稳定遗传。采用盆栽法研究了DDGJ05和3个正突变菌株对大豆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豆种子经DDGJ05菌株及其3个正突变菌株处理后,对大豆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发病严重程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经DDGJ05-40-10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为63.43%。本研究结果为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