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荒漠化时空格局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艾比湖地区在我国内陆荒漠自然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性和较高研究价值。利用RS及GIS手段对新疆艾比湖地区不同时期的卫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提取各类土地荒漠化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信息。结果表明:艾比湖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以盐渍荒漠化和风蚀荒漠化2大类型占绝对优势,按2000年分析结果,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32.35%,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占54.49%,复合荒漠化土地面积占12.68%,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0.48%;2000--2005年,艾比湖地区的总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了4.5%,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41.58%,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2.85%,而复合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了82.9%;新疆艾比湖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是,风蚀、盐渍化土地面积减少,复合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复合荒漠化类型土地增加并向其他土地类型扩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发展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土地荒漠化和沙化非常严重的国家。采用1994—2014年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数据,比较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呈减少趋势,荒漠化土地由1999年的267.4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261.16万km~2,沙化土地由1999年的174.61万km~2减少至2014年的172.12万km~2;(2)荒漠化及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以内蒙古、新疆为主,荒漠化类型以风蚀荒漠化为主,沙化类型以戈壁为主。同时,分析了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的成因,提出了针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志珠  马义娟 《山地研究》1997,15(4):311-316
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出了,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困扰山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土地荒化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4.
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效率高达95%,自然因素则仅占5%。在科学系统地分析了河西走廊地区土地荒漠化危害的基础上,对加剧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就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成熟三个阶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土地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确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刚才  刘淑珍 《土壤学报》1999,36(4):559-563
土地荒漠化是一全球性的严重环境恶化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什么样的退化土地才是荒漠化土地,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发展以及程度和区划等问题的定量确定,至今未见有关报道[1,2].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土地荒漠化监测结果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遥感与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和"多因子数量化评价法"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于2009年对甘肃省荒漠化土地进行了第四次调查监测,并对2004年和2009年两期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甘肃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1 921.28万hm2,其中风蚀土地面积1 549.83万hm2、水蚀284.91万hm2、盐渍化70.26万hm2、冻融16.29万hm2,与2004年监测结果相比,5年间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13.49万hm2,年逆转率为0.14%。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总体呈相持递减趋势,荒漠化有所逆转,荒漠化程度总体在减轻。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肃省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28 490.83 km2,是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面积广的大省,荒漠化危害十分严重。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省2004年和2009年两次水蚀荒漠化监测土地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2009年比2004年水蚀荒漠化面积减少了420.27 km2,年变化率为-0.29%,全省水蚀荒漠化面积总体上在减少、程度在减弱,水蚀程度向好的方向发展。针对水蚀荒漠化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1999年和2010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Fragstats 3.3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分析了辽北农牧交错带11年间土地荒漠化变化特征及景观格局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99—2010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呈减少趋势,减少了18 114.93 hm2,其中轻度荒漠化土地的减少对该时期荒漠化土地减少起主导作用;斑块数明显增加,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有所增强,其中轻度荒漠化景观始终为研究区优势景观,中度荒漠化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趋于规整有连片趋势,重度荒漠化景观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典型地区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面临严峻问题与挑战,而对研究区的荒漠化动态变化进行遥感监测可为荒漠化的防治和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以2000-2014年的250 m分辨率MOD13Q1为数据源,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决策树分类进行荒漠化程度划分,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和转移面积矩阵.结果表明:2000-2014年研究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增加,其荒漠化土地增长量为98 912.26km2和增长率为0.11%.其中,非荒漠化向荒漠化共转移308 289.73 km2,大于荒漠化向非荒漠化的转移面积266 497.67 km2.在空间分布上,中亚荒漠化土地由西南的严重荒漠化向东北的轻度荒漠化逐渐减轻,且向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不断推移;中国的荒漠化土地多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吐鲁番和柴达木三大盆地中,且以宁夏陕西甘肃北部地区的减少为主.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总荒漠化面积增加,程度趋于严重,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0.
土地荒漠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它的发生、发展及其逆转是气候、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阜新位于辽宁西北部 ,属于农牧交错带 ,是土地荒漠化类型齐全、结构复杂的典型区域。以遥感 ( RS)、地理信息系统 ( GIS)作为荒漠化信息获取与分析的工具 ,利用 3个不同时段的遥感影象 ,对阜新地区2 0年土地荒漠化进行了动态监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 ,对土地荒漠化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 ,从恢复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针对阜新地区不同类型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的分区利用模式和景观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西辽河流域严重的荒漠化,极大地制约着该区域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通过利用该区域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在提取两期沙质荒漠化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2000年西辽河流域沙质荒漠化状况,同时统计计算了该区十年内各沙质类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和动态度。结果表明:风蚀荒漠化基本得到了控制,水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近1.5个百分点,盐渍化土地略有减少,但减少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2.
张树光 《土壤通报》2005,36(1):38-40
土地荒漠化是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针对阜新地区的荒漠化土壤,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其机械组成的分形特征,从而揭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规律,同时分形特征也体现了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在发展沙化区的自组织程度要高于相对稳定沙化区,土地荒漠化的演变首先是从沙土的骨架变化开始,而后经过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向混合复杂型沙土转变。  相似文献   

13.
辽宁是我国荒漠化危害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荒漠化土地的59.4%分布在朝阳市。朝阳市土地荒漠化是以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并以人为活动为诱导因素所引起环境变化的土地退化。因地处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生态脆弱带,植被恢复力低等具水蚀荒漠化形成的地形条件和物质基础。干旱多风为土地风蚀荒漠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人口增长及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加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尽管多年治理,但土地荒漠化仍呈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态势。防治对策:应实施生态修复,恢复天然植被;造林种草,提高植被盖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能源结构,提高产量;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沙区资源;控制人口增长,必要时实行生态移民。  相似文献   

14.
以浑善达克沙地典型区正镶白旗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从高程的角度分析该旗荒漠化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时间的推移,浑善达克沙地典型区正镶白旗,荒漠化土地面积随高程的增加比重减少;在高程为1级、3级和4级处,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大,在高程为2级、5级和6级处,荒漠化土地面积变化幅度较小,在荒漠化防治工作进行时重点关注1级、3级和4级,将荒漠化程度较高的土地转换成程度较低的土地,使荒漠化的程度得以缓解;在1989,2000,2007年三个年份,浑善达克沙地典型区正镶白旗整体均是以荒漠化扩展为主,不同高程荒漠化土地的变化程度不同,除高程为2级处出现一定程度缓解外,其余高程均出现很大程度的恶化。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荒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监测结果分析,论述了云南省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类型及开发利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3Q1产品为数据源,将归一化植被指数作为不同荒漠化等级的划分依据及评价因子,以此来反演2000~2016年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土地荒漠化具有自东南向西北逐渐改善的好转趋势,其中,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改善效果明显,但额济纳旗土地荒漠化改善效果微弱。在不同荒漠化等级中,重度荒漠化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中度土地荒漠化,再次是轻度土地荒漠化,非荒漠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小。相关分析后发现,气温和降水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而牲畜数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且呈极显著相关。可见,人类行动的实施才是防治土地荒漠化进一步恶化的有力措施。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植被生长的高度敏感性,可以快速简便的划分出荒漠区和非荒漠区,同时基于GIS空间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地对不同程度荒漠化划分等级。通过空间分辨率高达30 m的Landsat TM5影像在不同荒漠化等级范围内的精度验证,总体评价分类精度达到85.11%,Kappa系数为0.82,两种不同空间分辨率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归一化植被指数在反演大尺度下荒漠化动态演变过程的准确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材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引入土地荒漠化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系数,在确定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荒漠化程度和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分析土地荒漠化对赤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赤峰市荒漠化区域内,荒漠化土地面积比例达到76.66%,其中草地荒漠化面积比例最大,未利用地和草地荒漠化程度最高,而林地和耕地荒漠化面积比例和程度相对较小而低;轻度、中度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耕地、林地和大部分草地中,重度和极重度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未利用地和少部分草地中;土地荒漠化面积比例较大且程度较高的地区为林西县、翁牛特旗、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敖汉旗和阿鲁科尔沁旗,土地荒漠化面积比例最小且程度最低的地区为红山区。2)土地荒漠化使赤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降低了79.9241亿元/a,其中敖汉旗、翁牛特旗、巴林右旗和阿鲁科尔沁旗降低量较大,分别为16.6394亿、16.3974亿、15.3927亿和13.6589亿元/a,林西县降低率最大,为23.47%,红山区降低量和降低率都最小,分别为0.0411亿元/a和2.63%;全市土壤形成与保护价值降低量最大,为17.8677亿元/a,食物生产价值降低率最多,为20.65%,娱乐休闲价值降低量和降低率都最小,分别为2.3139亿元/a和13.34%。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原因及综合防治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其主要特征是土地荒漠化,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石羊河流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流域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完善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有关法规;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全民进行综合防治;开展科学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土地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防治与土地持续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农牧交错区是荒漠化潜在发生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加剧了荒漠化,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管理方式则使土地利用走向可持续。以处于农牧交错区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讨论了该区荒漠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论证了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改善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荒漠化逆转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荒漠化地区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探讨了荒漠化的定义及我国荒漠化危害,从荒漠化过程监测、生物措施稳定性、荒漠化治理综合效益、荒漠化土地造林技术和荒漠化的防治途径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对今后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